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新】织进毛衣里的爱(散文)

精品 【宁静•新】织进毛衣里的爱(散文)


作者:静好时光 秀才,2827.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98发表时间:2020-06-21 16:20:58


   一
   母亲是来到城市之后,才学会织毛衣的。
   那时,母亲的生活有些单调。每天照顾我和小妹的生活、收拾房间、喂鸡、修整菜园。母亲干活很利索,所以这些琐事,只占据了她一小部分时间。
   母亲是在挑水时,遇见李燕阿姨的。当时,阿姨穿着一件枣红色薄毛衣,母亲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件毛衣。于是母亲便和李阿姨拉起家常,李阿姨也是位从农村来的随军家属,就住在我家前一排的平房里。当得知李阿姨的毛衣是自己织的时,母亲很羡慕,要跟李阿姨学织毛衣。
   在村庄的时候,母亲针线活做得极好,但学织毛衣,似乎有些困难。从最简单的平针开始学,不是多一针,就是丢一针,要不就是方向织反了。但在李阿姨的指导下,母亲反反复复尝试,终于学会了织毛衣。
   母亲织的第一件毛衣,是一件粉色的开衫背心,没有任何花色,只是平针,扣子也是粉色的。我很喜欢这件背心,因为这是母亲的第一件作品,也是八年来,我第一次穿毛衣,还是自己喜欢的颜色。
   就这样,母亲学会了织毛衣,也和李阿姨成了朋友。李阿姨的女儿大我两岁,我叫她娟娟姐,她有很多漂亮的毛衣。学会织毛衣的母亲,只要听到哪里有处理或降价的毛线,就拉着李阿姨直奔而去。然后,一人会提着一袋毛线回来。那时,毛线并不贵,而且大多不是纯毛的,一般的晴纶线会更便宜,而且颜色多、也挺耐磨。
   后来,李阿姨会织的毛衣花型和样式,已经无法满足母亲的需求,母亲便让我带她去新华书店。母亲没上过学,自己的名字和简单的数字,还是刚来城里时,在父亲单位的扫盲班里学的。母亲要去书店的态度很坚定,但当我看到站在一排排书架前,母亲茫然无措的模样,又有些心疼。
   我将几本毛衣编织书递给母亲,母亲认真翻看着每一本书,而且还不停地琢磨着书上的花型。我站累了,央求母亲选一本回家,母亲小声地告诉我:这几本书花型不同,都好看,我再多看一会,或许能多学几样,这样就不用买书了,回家我也能按记忆模仿出花样。
   十三岁的冬天,母亲用双色线,给我织了一件厚实的毛衣外套。大红色的底,上面用白线织出鹿、树木、雪地,扣子是红色带着点白花纹,还带着帽子。那件毛衣漂亮极了,当我穿着它走进校园时,女老师们纷纷往我身边走,然后研究这件毛衣的图案,我还看到了女生羡慕的眼神。
   母亲只要新学会了一种花型,就一定会尝试。开衫毛衣、套头毛衣、圆领毛衣、高领毛衣、毛背心、薄的、厚的……一年又一年,我们身上的毛衣在不停地换,而母亲的毛衣越织越快,越织越好。
  
   二
   我参加工作后,就不怎么穿母亲织的毛衣了。当时,我在一家大型国营纺织厂工作,厂子里自己生产羊毛衫,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员工优惠券换购。对于我不穿织的毛衣,母亲有点失落,但似乎没多久她也想通了。她对李阿姨说:“小宁子长大了,大姑娘都更爱漂亮,我织的毛衣是有点不时尚,她挣钱了,自己能养活自己,不穿就不穿吧。”
   一年四季,母亲依然在织着毛衣。除了给小妹和父亲织,她还给老家的亲戚织,说家里冬天太冷,毛衣织厚实一点,能抵御寒冷。多年来,母亲将织毛衣的动作,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颈椎、肩膀有时疼得厉害,我们劝她别织了,现在毛衣又不贵。她总说织的比买的暖和,不织毛衣她也没事干。
   我结婚的时候,母亲给我织了一件紫色和黑色的毛衣。母亲深知紫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她便用紫色给我织了件宽松、稍长的毛衣,天冷了可以配个紧身裤。黑色的毛衣比较厚,也比较随身,是专门给我上斑时穿制服时配的。母亲曾偷偷告诉父亲,她大闺女穿制服的模样最好看。
   母亲还给她新女婿织了件纯毛的白色毛衣,毛衣上有菱形图案,半高领。老公捧着那件白毛衣,表情很复杂,我以为他不喜欢,他却告诉我,这是第一次有人给他织毛衣。那件白色毛衣,老公穿了很久,有时他的同事指着他的毛衣,说挺好看的。他一脸自豪地说:我丈母娘亲自织的,温暖牌的。
   小妹上大一的冬天,母亲给小妹织了件黑色的休闲毛衣,半高领、衣服上还有两个口袋。那件毛衣漂亮又暖和。小妹上铺的女生,来自农村,父母都因病去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因为家中条件有限,她的衣服也都比较简单朴素。大冷的冬天,她只穿着一件薄毛衣,冻感冒了。
   小妹回家跟母亲说了她同学的情况,母亲说:咱们也是从农村来的,要多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于是那个冬天,母亲用了四十五天时间,给小妹的上铺女生织了两件毛衣,一件很厚实,一件稍薄一些。小妹说,那个女生拿着毛衣哭了,说这是她收到最珍贵的礼物。就这样,小妹也和这个女生成了好朋友。
   小妹参加工作后,也不再穿织的毛衣,而父亲又嫌母亲织的毛衣毛裤太厚。于是,母亲便开始闲下来。闲下来的母亲,会在院子里散步,会和父亲一块修整菜园,或者跟着邻居拾捡地皮菜。每天晚饭后,还会准时出现在操场一角,跟随着那支队伍跳健身操。
  
   三
   女儿出生后,母亲又开始忙碌了。她不仅要帮我照顾这个小不点,还要给小不点织毛衣。
   母亲又寻找到了曾经的乐趣。她买来宝宝绒和颜色鲜亮的细毛线,给她的外孙女织毛衣。连体毛衣、毛衣裙、小开衫,厚外套,我基本不用给女儿购置衣服。而每当带着女儿外出,别人夸女儿的毛衣好看时,母亲总会笑着说:孩子小不挑,长大就不穿了。
   女儿渐渐长大,母亲也在渐渐老去。为了阻止母亲再织毛衣,我经常是一次性给女儿购置二、三件毛衣。母亲的视力越来越差,颈肩问题也比较严重,最终,她自己放弃了织毛衣。但随即,她有了新目标,织拖鞋。父母家、小妹家、我家,一年四季的拖鞋,都是母亲织的。
   有时,劝母亲歇歇,也六十多岁了,半生的岁月,都在织毛衣中度过。母亲笑着说:她就这点爱好。我们小时候,她织毛衣,是为了让我们穿暖;我和小妹长大后,她织毛衣,是为了打发时间;而现在,她依然偶尔织织毛衣,其实已经是一种习惯。
  
   四
   闲暇时,母亲会从箱底翻出一些我们曾穿过的旧毛衣,然后拆洗,重新织。有时是小孩子的毛衣,有时是成人的毛衣,织好后都放了起来。我问她,织那么多毛衣,又没有人穿,放着干吗?她说总会有需要的人。
   我曾加入过一个野外徒步群,那个群里的人经常做公益活动。起初,我从来没参与过,只是静静地看着群里的人分享活动图片和心得。偶然一次,被朋友拉着去参加送温暖活动,我一直以为这些活动带着作秀的成份。但亲自参与、感受过了,才发现原来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真的很需要帮助。
   那是个少数民族小学,距离我生活的城市260公里。学校里的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在学校住宿集中管理。一个宿舍八张床,硬床板上只铺着一个薄薄的褥子。大冬天,孩子们穿着单薄的衣服。老师说,这些设施和孩子们的衣服及学习用具,大多都是好心人捐赠的。
   回家后,和母亲分享了这次活动的一些照片,母亲看着照片上的孩子,哭了。那晚,母亲将她柜中收藏的毛衣全部取出,大大小小,共有七件。还找出两床棉被,坚定地告诉我:联系老师,把这些东西给孩子们送去。我不能帮助所有的孩子,但能帮到多少算多少。
   后来,那位乡村女教师,发来了孩子们穿着母亲织的毛衣的照片,有两件毛衣稍大了,其它的都比较合适。母亲看着照片,欣慰地笑了。而那些穿着她亲自织的毛衣的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毛衣奶奶。
   如今,快七十岁的母亲,还会抽空给她的小外孙织毛衣。这不,这件淡果绿的小毛衣,就是给她小外孙织的。小妹说小孩子的毛衣,母婴店挺多、质量也挺好的。母亲反驳:那颜色太单一,不是灰就米白,小孩子,穿亮点多好看……
   我看着母亲与小妹争执的模样,忽然想起,曾经,我也这样劝过母亲,但从来没成功过。因为,毛衣是母亲对爱的一种表达方式。母亲没上过学,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织了半辈子毛衣的母亲,却用她自己对爱的理解,书写着她的人生岁月。那岁月里,或许只是平淡、简单、温暖,却是她一生的追求。

共 31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母亲学织毛衣,从不懂到学会多种多样的花式,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母亲学艺的过程,更是亲情的体现与演绎。母亲跟李阿姨学织毛衣,是费了一番功夫的,为了生活,为了对子女的爱。作者描写一个细节——为了不用花钱买几本织毛衣的书,母亲竟然可以站着那么久,回家也能按记忆模仿出花样。母亲把织毛衣,当成了自己的乐趣,同时,也把亲情织进毛衣里。从织毛衣到织拖鞋,一年四季,在母亲的劳动里,织进了快乐,同时也映射出生活的变迁与进步。作者描写母亲为乡村学校孩子送毛衣的细节,让人泪眼,织毛衣,是母亲对爱的一种表达方式。文章主线分明,描述生动,细节入情入理。推荐各位文友共赏!【编辑:老书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625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书生        2020-06-21 16:22:47
  细节描写生动,文章主题突出,清新自然,拜读了,问候作者!
回复1 楼        文友:静好时光        2020-06-25 20:25:54
  谢谢老书生老师精彩编按,辛苦了,奉茶~祝老师编创愉快!
2 楼        文友:鸿鲲        2020-06-21 16:37:48
  母亲对家庭的爱心,在毛衣里;作者对母亲的爱心,在文章里;还有一家人对社会高爱。感动。
人生如逆旅,吾亦是行人
回复2 楼        文友:静好时光        2020-06-25 20:27:15
  谢谢老师关注,老师的文章写得精彩而内涵丰富,学习中。遥祝老师夏安,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林间风吟        2020-06-21 20:21:50
  一件件毛衣织进去的是母亲无私的爱,感动、温暖,拜读老师作品,向老师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静好时光        2020-06-25 20:30:35
  问好风吟姐。母亲手很巧,也许是习惯了依靠母亲,所以成年后的我,不会织毛衣,不会用缝纫机,不会和面。于是对于成品的依赖性,便也越来越强。姐姐夏安,端午安康!
4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0-06-22 05:57:56
  佳作,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淡泊宁静社
回复4 楼        文友:静好时光        2020-06-25 20:31:05
  谢谢淡泊宁静社,夏安~
5 楼        文友:空山月影        2020-06-22 12:31:09
  记得上学那会女生织围脖和手套是很流行的,许多毛衣都是家人的手艺,绝对都是独一无二的哈
回复5 楼        文友:静好时光        2020-06-25 20:36:47
  问好月影老师。是的,上学时很流行织毛衣。我住校时,上铺的女生拉着我一起买同样的线,想织成两件一样的毛背心,我俩一人一件。她倒是织成了,我的刚织了几圈,便被对铺的社长没收的,她说一看我拿毛衣针样子,她就着急。她说我实不适合织毛衣,然后她用我的线,用一周时间,给我织了条围巾。我手太笨,勉强能织个手套~遥祝夏安,编创愉快!
6 楼        文友:宇蓝        2020-06-22 15:49:34
  作者老师用质朴的语言,叙家常一般,把一位勤劳善良的母亲无私的奉献一一列举出来,让我们敬佩。买的毛衣花色多,款式新,挑不出什么不好。但母亲手工织出的毛衣,一针一线都是满满的爱。
  
   点赞(?ò ∀ ó?)
回复6 楼        文友:静好时光        2020-06-25 20:38:49
  哈哈,宇蓝老师,我母亲手挺巧的,但是我没遗传上。我针线活做得粗糙,毛衣不会织,厨艺还行,偶尔能做个手工~~
   问好老师,遥祝夏安!
7 楼        文友:峙榛起航        2020-06-27 11:59:05
  母爱是极其伟大的!
坚持原创文学,梦想将在这里起航!
8 楼        文友:峙榛起航        2020-06-27 11:59:25
  恭喜老师作品获精!
坚持原创文学,梦想将在这里起航!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