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环卫工人的早餐(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环卫工人的早餐(散文)


作者:紫雲晴雪 童生,588.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66发表时间:2020-06-25 05:02:03
摘要:一群爱心人士,不辞辛苦,为清洁工们免费提供早餐,这种精神值得讴歌。


   “当然高兴了!”母亲的眼睛笑成了一缕太阳的金光,亮闪闪的。
   “娘,您今天生日哩,多么开心的日子,又有这么多人来为你庆寿,您愿意把您所收的生日红包捐给爱心粥屋,让更多的人来吃饭吗?”常华笑着委婉地这样问母亲。
   母亲望着女儿,伸手向常华的头上捣了一下:“你这个刁钻闺女,原来让我来是打的有主意啊。”然后笑着把口袋里装的钱全拿了出来,有3000多元呢!
   从此,母亲每次生日所得的红包,都捐给了爱心粥屋。
   从此,爱心粥屋的志愿者也纷纷效仿,有家人过生日时,也都把钱记在了捐款本上。由开始的冷漠费解到后来无私捐赠,常华的亲戚们也被常华的爱心感染着,纷纷为她的加油助力。
   爱的传播就像蒲公英的种子,在四面八方开花结果。
   2017年春节前夕,一个穿着又脏又烂的衣服,看起来完全像个乞丐的青年,来到了爱心粥屋。看他又冷又饿的样子,常华先给他吃了饭。后来得知这青年叫宋红义,是巩义人,来郏县打工半年,却一分钱也没有挣到,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时,常华赶紧掏出50元钱送给了宋红义,还让在场的爱心人士吴怡霖回家为宋红义拿来父亲刚买的新棉衣,又给宋红义买了一双崭新的皮鞋,换掉了他那双露着脚趾的破脏鞋。在常华她们的帮助下,宋红义终于在除夕之前赶回了家,与家人团聚。而今,宋红义身在百里之外加入了“日行一善”群,也成了爱心粥屋的一名爱心志愿者,日日不断地进行捐款。
   郏县退役老兵姬国岭,曾在英雄欧阳海生前所在部队驻地当过兵,是欧阳海没有见过面的战友,他把弘扬,传承,践行欧阳海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做为终生的课题,为此,他很自然地成了爱心粥屋志愿者中的一员。他在爱心粥屋做志愿者的同时,更把爱心粥屋的故事说给了他的老兵们听,远在千里之外的广东战友刘志坚、邓松奎、罗汉钧等知道后,陆续地捐款助力,从而也带动其家人、同事等纷纷加入。姬国岭在武汉的战友陈燕祥,英雄欧阳海侄儿欧阳空军等也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爱心粥屋送来一份份来自远方的亲情与温暖。
   兰州军区原副政委张国栋将军,深深地被常华和她的爱心粥屋所感动,挥毫泼墨,倾情地题写了“郏县免费爱心粥屋”苍劲有力的行楷,做为门楣,以表达一个人民老兵的关切之情。
   常华唯一的女儿王培帆,在妈妈的影响下,她把每年在学校里得到的奖学金,总是拿出一部分捐给爱心粥屋。大学四年,她连捐款三年。
   郏县九九鞋城的老板和员工们,不断的为爱心粥屋捐款捐物……
   刚一到郏县上任的县长王景育,第二天早上头一站便到爱心粥屋调研工作。
   县里更多的领导和单位也纷纷来到爱心粥屋,为其送去浓浓的深情。
   ……
  
   五
   2019年的腊八节到了。对于爱心粥屋来说,这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
   常华和她的志愿者们,像往常一样,都早早地来到这里,紧张地忙碌着,为清洁工们送上节日的“腊八粥”。这时,一群人再次来到了爱心粥屋,带头的是王县长。
   王县长这次没有说更多的话,他直接拿起勺子,为清洁工们一个一个地盛起饭来。同行的人也开始动手拿碗筷,将一碗碗饭菜端到老人们的手中。
   端着王县长和他的同行们盛的腊八粥,清洁工们的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和激动。欢声笑语,热气腾腾,整个腊八的早上都沉浸在一片祥和、喜悦、浓浓的爱意里。
   与此同时,爱心粥屋的工作人员把腊八粥和提前三天就开始准备蒸的4000个包子打包,分装在一次性杯子和食品中,往各点儿派送、分发。
   一辆辆车接踵而至,爱心人士和志愿者们的家属也来了,他们不甘落后,主动请缨,争抢着去送早餐。
   送到的早餐,不仅是辛苦的白衣天使能吃到,还有病人及家属,连过路的人也能随意享用爱心粥屋的香粥和肉包。
   越来越多的人被常华的精神感动着,改变着。和常华一起走过来的姐妹:吴怡霖、林信乐、张献荣、吴延红、张利娟、马凤英、刘水玲、王君娜等人,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她们的亲人,连她们的家属也一个个地当起了爱心粥屋的志愿者,
   爱,并不孤独,更不短暂时。
   爱,更像一个雪球,越滚越大。
   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这爱的行列,常华建立了“日行一善”群。这个群从刚开始的十几个人,壮大到现在的240多人。捐款也由以前每天的十几元,到现在有时的二百多元。
   如果说,这二百多爱心人每天捐款一元,就是二百多元,那么,将来有五百多人加入其中,就会有五百多元呢!常华很有希望也很自信地说,将来一定会的!爱心粥屋也会长久地开展下去。
    
   六
   爱心粥屋不仅给环卫工人提供了可口的饭菜,更给予了他们珍贵的精神食粮。
   前来吃饭的环卫工人大部分都是农民出身,且年龄较大,文化有限,素质不高。以前,他们来吃饭时总是你挤我扛,生怕自己盛不住饭。有时别人不小心把饭洒在自己身上就破口大骂。吃饭时更说话粗俗,缺少文明,常华更从他们的语言中了解到有人对父母的不孝,亲人的不恭。于是,常华就不断的引导、教育他们。吃饭时,爱心粥屋的门前总是放着清净的水和香皂,饭前让他们先洗净手脸,整好仪容,再排好队,举手宣誓,说感恩的话。吃饭中播放优美的歌曲,宣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了他们的心灵,提升了他们的素质。
   如今,前来爱心粥屋吃饭的环卫工人一个个仪容整洁,举止文明,你礼我让,爱意融融。不少人还成了爱心粥屋的志愿者,他们帮助洗刷碗筷,摆放桌凳,清洁卫生,整理吃饭场地。
   “是爱心粥屋的爱改变了我们。让我们这些农民出身,文化不高,自私小气的人,变成了一个个守规矩懂文明的人。”一位老者这样感触地说。
   “是啊,常华说,我们虽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儿,但却是最光荣最伟大的人,我们把地扫好了,把郏县打扫干净了,就是在为社会做贡献,在为人民服务,是最可爱的人,我们也是活雷锋呢!”不少环卫工人,这样自豪地说。
   ……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生活就变成美好的人间。”无疑,明天将还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这爱的队伍,会有更多的人因为爱他人、爱社会,成为千千万万个常华和她的姐妹们!

共 7532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散文《环卫工人的早餐》,在读者的眼帘里展示出了这样一个场景: 在县城文化公园的西侧,每天早晨,县城各个地方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像一群群候鸟云集于此吃早餐。三年如一日,每天在此吃全免早餐的环卫工人有一百多名……形成了一道温馨且靓丽的风景。读者第一反应就是要问:是谁营造了这爱的家园,绘出了这秀美的景色?原来,这是几年前在郏县民政局工作的常华女士,通过与环卫工人的接触,设想出来的一个爱心举止。善良的常华目睹了环卫工人在清晨啃着干粮,辛苦工作的情景,难受和心痛之余,搜集到有些地方的慈善机构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的早餐,名曰“爱心粥屋”。企盼政府也给自己所在的城市环卫工人们提供早餐,但几年都没有出现。由于体制改革,停薪留职的她为了生计,去郑州打工挣钱。几年后回来,在县城找了份工作,心地善良的她便一边上班,一边开始做公益事业。除了收养了两位孤儿,还毅然克服重重困难,租了房子,建起了自己当年梦想的爱心粥屋。此举赢得了县领导和社会的关注,涌现出了一群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帮助常华……文章主题积极,意义深远,朴实而优美的笔墨,以真人真事的情节描述,赞美和讴歌了主人公常华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情,传递着美好,迎合了当今社会提倡爱心与和谐的主流,满满的正能量,令读者感佩和动容。问候作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安平静好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0-06-25 05:03:03
  拜读佳作,问候老师!
   欢迎您投稿柳岸花明社团!
2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0-06-25 05:04:50
  点赞温馨感人的故事!贴近生活时代的作品必定引人入胜。
   祝福写作快乐,生活美好!
3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20-06-25 19:22:25
  常华的事迹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会让天地动容
4 楼        文友:老百        2020-06-26 08:07:33
  佳作欣赏,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