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烟雨敬亭山(散文)
远远望见了敬亭山了。这个夹在大小山峰60座里的小山,如今是安徽有名的国家森林公园了。气派的牌楼,宽大的停车场,青翠的竹林大道,一陇一陇的美丽茶园,让人赏心悦目。宣城建设的多好。
这个宣纸之乡我好多年前出差来过的,但因为时间紧迫与之擦肩而过。
山上有敬亭,故得名。有一尊李白雕像,气韵非凡的站立着。再往上,依次会看到皇姑泉,玉真公主像,弘愿寺。经过东大门广场边上的敬亭湖畔,有中国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词、画达千数。真是座“江南诗山”。
我们一行踩着雨水上山,山道铺得很好,一点不滑。想当初李白来时有这样好的道吗?李白七次登此山,说明他是多么喜爱此山,还写下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千古名句。为什么呢?
边登山边说笑,当然要谈李白与敬亭山啦。突然老王冷不丁冒一句,李白与玉真公主有染,《独坐敬亭山》是为公主写的。大家哗然,“野史,野史。”
但不可否认,最近众说纷纭,李白和玉真公主是情人关系,并引经据典,硬把“五岳归来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人嵌入了温柔乡里。
玉真公主,武则天的孙女,唐玄宗的胞妹。这个比李白大九岁的修道人,这个喜爱有识之士的皇姑,是葬在敬亭山脚下,李白同一年死于敬亭山下当涂县。即使是这样,又能说明什么呢。但他们的风流韵事,网上沸沸扬扬。
我们就说,哈,李白也有绯闻了。
到山顶了。山不是很高,只海拔3百多米。鸟瞰俯视江水澄碧.周围60余座山头如百鸟朝凤。地形雄伟野趣,江城如画。怀着年代的沧桑感,不知不觉来到李白笔下“独坐"的绝佳处。
我们停下来,我们撑着伞。望远处苍崖欲滴,雨意迷茫。
想着网上流传的,以及刻在石碑上的说明。(有些话也是含糊其辞)内心挣扎着。史料乱如麻,众说纷纭。不去想了,不用争论了,不用追究了,因为此时我们只想站在孤寂的山顶,体会诗人的独坐心境。
不管怎么说,我们愿意这样想……
公元761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经历了牢狱之灾,经历了戴罪流放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
他独坐在山峰,寒风嗖嗖。远处茫茫,云儿一朵一朵飞过,鸟飞绝。旷世的孤独感。谁是知音,谁解他情怀,唯有对青山,倾诉衷肠。远离尘啸对庸俗世人的厌倦,由景生情。发出感慨,情不自禁地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飞尽,孤云。请不要忽略了这四个字,请深究一下。这里面含有比寂寞孤独更为复杂东西。
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傲岸倔强的他,怀才不遇,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
更愿意相信,这是诗人以独坐之景,写愤世之情,在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更愿意相信,李白对着山头远望,一生俯首谢眺城。是因为李白最崇拜的对象谢朓在那里!
下山的时候,雨还没停,水汽氤氲,层层薄纱环山缭绕。一片朦胧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我想应该是看到了敬亭山的风姿郁美,听到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声音。我们不想去更多的考证和挖掘,更多猜想和纠结。就那葱郁的山岭,那清澈的溪水,已足以洗却肺尘。世界上有多少令人厌烦的东西,而青山绿水是看不厌的。
请加我QQ438533094 。或者微信SYSY015988,我拉您入山河群。o(* ̄︶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