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河如画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河】老兵这一家人(报告文学)

精品 【山河】老兵这一家人(报告文学)


作者:吴金泉 布衣,469.4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269发表时间:2020-07-11 10:40:35

一、老兵这个人
   老兵并不老,年龄不到五十岁,老兵是罗海舟的网名。因他退役后始终不忘记自己曾经当过兵,给自己取网名为老兵。
   老兵这个名字用在罗海舟的身上有点名不符实,让人联想到身经百战的将军与士兵。其实,他既不老,也没有经历过战争,只是一个平凡的退役军人。从外表看,他貌不惊人,瘦弱不堪,没有高大的体魄和威武,看上去倒象个清秀的柔弱书生。
   罗海舟于1995年12月入伍,在新疆武警总队第二支队服役,1998年7月1日入党,2010年6月退役后,回到了吉木萨尔县,义务从事社区工作。
   罗海舟退役后,便管起了他所居住的家属区一一土管局家属楼物业,而且是无偿的免费服务。小区物业琐碎事情特别多,居民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给他打电话,大到水、暖、电,下水道堵了之类的,小到谁家的煤气灶打不着了,灯突然不亮了,都要找他,由他出面协调、找人、维修,接到求援电话,他就去帮人家解决,似乎干这些事是他份内的,天经地义必须要做的。他如有一点怠慢,人家就会劈头盖脑地指责他:“老罗,你这个物业是咋管的?”
   有几次,被妻子向永萍听到了,她实在忍不了那些人的无理指责,当时便埋怨他:“你管物业没挣人家一分钱,他们凭什么指责你?”
   罗海舟说:“人家对物业上的各方面情况不熟悉,又遇到了难事,找我也是应该的。”
   向永萍说:“他们难不假,找你也没错,可我就是听不惯他们用指责的语气跟你说话,好像你欠了他们的?他们也不想想:现在的社会,能免费干这些已经不错了,再让受气,谁能受得了?”
   罗海舟说:“人家急嘛,多理解一点吧!”
   可是,那样的不愉快时常发生,有时,连罗海舟也感到有些居民真是无理取闹,便提出不干了。
   罗海舟对一个退休老干部说:“小区的物业你管吧。”
   那个老干部摆着双手说:“我可干不了,还是你干吧!”
   罗海舟又找了几个退休干部,没有一个人愿意干的。
   小区的居民更不愿意了,他们觉得罗海舟是跟大家过不去。没有充足的理由,你不干谁干?结果,埋怨他的人暂时闭了嘴,罗海舟还得继续干。他有时受冤枉气想不通,发誓再也不管这摊子烂事了,可他经不住小区大妈几句劝说,又把自己的誓言收回去了。
   罗海舟管物业比较有条理,他从不管钱和帐,钱和帐分派有专人管理,年底会张帖出一个支出明细表,把帐目公布出去。他中间受气曾撂过几次挑子,终因那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没有一个人勇敢地站出来,接替管物业,而他无奈之下不得不继续管,这一管就持续了整整12年。
   2019年冬天,正值三九严寒,土管局家属楼的供水主管道冻烂了,必须加紧抢修,否则将会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这件事由他和社区主任王倩负责,监督施工人员开挖、焊接,在七天内必须保证修复。家属院的居民都搬了出去,住到了亲戚家。整个家属区只有他和王倩,包片干部秦玮,还有施工人员在抢修,他不但负责施工,还负责筹钱,整天冒着严寒奔跑着。特别是钱难筹,没人愿意多出一个子,他只好找租土管局的纪检委协调,要到了一部份维修款。他是湖北人,一直生活在热带,没有经历过北方的这种寒冷。他从早到晚地在外面奔跑,使伤腿又疼又困,后来真是坚持不下去了。七天抢修准时完成,楼房恢复了正常供暖。他回到家里,一头扎到床上,浑身成了一堆泥,瘫在床上不能动了。向永萍心疼地望着他,让他辞了这份差事,又不拿一分钱,何必要把人累死。他无奈地说:“还是干吧,今后注意着点就行了。辞了几次,也没人接替呀!”
   向永萍说:“你这么干,我真怕你把累犯病了。”
   罗海舟说:“不是水管子烂了,也不会这样累人的。”
   向永萍说:“你就是犟。你扳着指头算算,你现在义务分担了多少职务?”
   向永萍一提,罗海舟才猛然意识到:自己的确分担的事和职务太多了,难怪妻子担心他的身体呢!
   罗海舟干着很多事情,许多都是免费兼职,有些只是象征性的一点微薄报酬。前些年他被推荐为镇党代表,纪检委行风评议员,社区网格支部书记。2019年被聘为法院人民陪审员、调解员。还有什么天地园社区宝丽华庭网格联户长,小区业主委员会成员,天地园社区纪检监察信息员,土管局小区信息员等等,等等。
   罗海舟每天都很忙,他的腿行走不便,每天骑着自行车穿行在小区、社区、法院之间,哪里有召唤,他就奔向哪里。他有忙不完的事,干不完的工作,跑不完的路。许多部门都喜欢找他,因为他有一种军人的作风,随叫随到,而且,还能把分配的工作认真完成。只要是小区、社区、法院有事找他,他总是回答:“马上到。”然后,把手中的工作安排好,立即骑上自行车就走了。
   罗海舟时常去社区和法院,那两个单位的工作人员把他当成了本单位的人,见面总是亲切地喊:“罗书记”或“罗主任”。把罗海舟当成自己的领导和同事了。
  
   二、考验
   2020年春节,罗海舟更忙了。全国疫情暴发,县委在大年三十晚上便召开了紧急会议,布暑全面防疫工作。罗海舟接到社区电话,赶往社区参加了紧急会议,会上便领受了任务。他和社区人员连夜入户,登记统计,摸访排查,一直忙到深夜三点多。
   初二社区人员就正式上岗了。罗海舟一家四口人,其中三人分赴防疫一线,家中只有上高中的儿子罗昊天留守。罗海舟是文化佳苑小区的网格书记,在文化佳苑值班,向永萍是宝丽华庭小区的网格书记,在宝丽华庭值班,儿子向阳刚复员10天,被任命为二工镇大龙口东台子村的党支部副书记,在东台子村设置的卡点上值班。
   向阳是罗海舟的大儿子,随了母亲向永萍的姓,他于2007年入伍,在阿克苏特警维稳反恐支队服役,2010年9月1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2019年12月退伍。十二年的部队生活锤炼了他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意志,屡次获得优秀士兵、优秀士官称号。退伍后,他立刻投入到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中,主动到农业第一线锻炼自己,工作中依然保持着军人的优良品质,在此次疫情防控、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积极响应二工镇疫情防控指挥中心的号召,自愿投身到党员服务岗,主动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年初“战疫”打响,根据村党支部安排,向阳主动申请担任东台子村路口疫情防控检疫点值班班长工作。他说:“我是退伍军人,又是共产党员,在这个特殊时期就应该有所作为,挑起担子!”
   大年初二,便赶往防疫防控一线。向阳他带领东台子村的党员群众搭帐篷、设检疫点,建立全村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卡。布设告示牌、张贴宣传标语,为群众发放宣传告知书,引导群众科学积极应对疫情,主动防控。封村封路后,村上的一切工作都由村干部和几名志愿者干。清扫道路积雪,治理村里的环境卫生,给村民购买生活物品,保障群众生命安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担当和“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向阳的工作严肃认真,完全是部队军人的那种作风,对卡点实行军事化管理,对一块值守的干部也是严格要求。
   帐蓬四处透风,火炉散发的热只有靠近了才能感觉到,而且是前胸热、后背凉,晚上时时难以入睡。实在困得不行了,勉强进入梦乡,又时常被透骨的冷风冻醒……
   卡点设在村口,守住了南北的交通和行人。向阳带着值班人员去村里巡查,发现有外出人员及时劝回,对不听劝屡犯村规的人员,在喇叭上警告通报。到了一级响应阶段,他的工作更忙了,村民出不了自家门,所需物资都得向阳和村干部供应,一时,把他们忙得不可开交。
  
   三、老兵和妻子
   罗海舟更忙。
   罗海舟奔忙在两个社区之间,封闭小区时,他回到了自己居住的小区宝丽华庭值班。他是文化佳苑的网格书记,宝丽华庭的联户长,疫情期间,更是冲在了一线。这时,他的头部右耳根长了一个脓包,而且一天比一天大,呈现出红肿化脓状态。恰逢此时封城,任何人都不能外出,他也不能例外。罗海舟忍着疼痛坚持着,到第三天,那个包更大了,像似淤积了脓,就要胀裂皮肉喷涌而出。社区领导一看他那个令人生畏的脓包,硬是让他去县医院就诊。一个值班医生像看到了危险物,在距他一米开外的距离上把那个脓包看了看,说:“不碍事,去药店买袋黑药膏抹上就好了。”
   向永萍按照医生的吩咐,去药店买了一袋黑药膏,买了棉签。回到家给罗海舟抺上,谁想,那个脓包澎胀起来,里面的脓水顶破皮肤,涌流出来,糊的枕巾、被单上到处都是脓液,看着让人发呕恶心。
   向永萍不知如何是好了,只能用棉签沾去脓液,一点一点沾,棉签和废纸扔了一垃圾桶。她心疼地望着自己的男人,问:“疼得很吧?”
   罗海舟强装出笑脸,安慰妻子说:“没事,一个小疙瘩,吓不倒我。”
   向永萍说:“我是问你疼不疼?”
   罗海舟轻描淡写的说:“不用担心我。”
   向永萍知道,自己的男人在硬撑,他不疼是假的。
   罗海舟也知道骗不了向永萍,但,他说疼,有用吗?妻子不是医生,是无法给他减轻疼痛的。
   第三天,罗海舟的脸肿的变了相。不得已,向永萍向社区申请了一辆警车,把罗海舟拉到县医院,做了一个小手术,把脓包割开,放出脓液,上了消炎药,包扎起来。至此,罗海舟便成了一名伤病员了。
   居民不让出楼道门,整个小区空荡荡的。街道上没有行人,没有车,一切都似乎静止了。只有社区的工作人员和警察在忙,偶尔,街道上驶过一辆警车,整个城市又沉入宁静。罗海舟带着伤,整天奔忙在小区,为居民送生活用品、倒垃圾,别人劝他休息,他总是说:“没事,我能行。”
   宝丽华庭有5栋楼,13个单元,住户147家,而他们只有8名社区干部和5位志愿者,加上罗海舟两口子、老杜两口子,总共18个人,居民大大小小的事都要他们代办,只要居民一个电话或发一个信息,他们就会上门服务,忙得他们没有一丝喘气的机会。
   罗海舟是三级伤残,他在部队一次训练时负了伤,引发的后遗症。因当时年青没在意,结果发生了病变。他去医院检查,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加双侧股骨头坏死。医生说:这两种病得在一个人身上,根本没法治,若动手术,就得瘫痪,只能维持原状,少劳累,多休息。
   罗海舟当时在军区的一家医院治疗,他的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了。到后来干脆卧床不起,彻底瘫痪了。医院一筹未展,查不出究竟那个地方发生了病变,导致了瘫痪?医生经过多次会诊,也没有找出根源。
   向永萍看自己的男人所处的状况,为减轻部队的负担,向部队领导和医院提出:“接罗海舟回家,由自己护理和进行康复治疗。耗在医院既然不能让病情减轻,倒不如接回家护理方便。”部队和医院同意了她的请求,把罗海舟送回了吉木萨尔。
   此时,罗海舟已瘫涣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了。
   向永萍悉心照顾他,从饮食起居到洗洗刷刷,做到耐心而又无微不致。那段时间,她看到罗海舟的情绪特别低落,不想说话。她问他话,他的回答都很勉强。问多了,他显得很烦,语气很冲,把她顶上几句。他只是痴痴地望着房顶和窗外,许久不说一句话。向永萍想:他在想什么呢?他现在瘫在床上,有用不完的时间来梳理心理,想那些平时没时间去想的问题。她理解丈夫,一个活蹦乱跳的军人,离开了他所热爱的军营,离开了训练场,离开了朝夕相处的战友,他内心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她细心的观察到了他情绪的波动,便给他心理上减压,精神上鼓舞,激励他勇敢的面对疾病,顽强地和病魔做斗争,鼓起勇气,尽快地站起来,回到他所热爱的军营。
   罗海舟何偿不想着有那么一天,自己能够重新站起来啊?!可是,他清楚自己的病:双侧股骨头坏死,自己的未来和人生将面临着什么?没有什么比失去双腿更可怕了,那是一双多么矫健的腿啊!他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少年时光、青春的浪漫和激情四射的军营,那双腿走过了多少路,去过了多少地方,丈量了祖国多少壮丽的山川?那双腿让他在军营、在操场、在努力拼搏的路上,让他获得了多少荣誉和自信?如今,他的双腿残废了,他的心也慢慢地冷却了。他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他所面对的,也许,就是一种惨淡的人生了。
   向永萍不会放弃他。她觉得:一个好好的人,怎么会说瘫就瘫了呢?她不能够接受这个事实,她必须要让他重新站起来。
   向永萍用心调解他的伙食,按时给他服药,给他讲一些愉快的、开心的事,一有闲空,便给他腿部进行按摩,以刺激和恢复他腿部的神经。渐渐,她觉得丈夫的情绪稳定了,心情也有所好转,脸上的愁云渐渐消失了。
   罗海舟亲身感受到了妻子对自己的爱与情,他的情绪有所变化。自己残了,不能怪妻子,更不能给妻子甩脸子。她的耐心和真情让他感动,他再也不能任性地去伤妻子的心了。

共 954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罗海舟退役后,便免费服务土管局家属楼的物业,事无巨细的他都管,稍有怠慢。还会遭受业主指责,罗海舟的话:人家急嘛,多理解一点吧。罗海舟这一管,就是十二年。特别在疫情爆发期间,罗海舟是文化佳苑小区的网格书记,在文化佳苑值班,他妻子向永萍是宝丽华庭小区的网格书记,在宝丽华庭值班,儿子向阳刚复员10天,被任命为二工镇大龙口东台子村的党支部副书记,在东台子村设置的卡点上值班。罗海舟愈加地忙起来,大年初二,便赶往防疫防控一线。罗海舟奔忙在两个社区之间。向阳带领东台子村的党员群众搭帐篷、设检疫点,建立全村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卡。而在此时,罗海舟的头部右耳根长了一个脓包,而且一天比一天大,脸肿的变了相。只得做手术。术后,罗海舟仍然带伤奔忙在小区,为居民送生活用品、倒垃圾。他的话是说:“没事,我能行。”罗海舟在部队一次训练时负了伤,引发的后遗症,被定为三级伤残,需要他多休息,但他一心牵挂小区里的住户的生活所需,坚持工作岗位。结果发生了病变。不得已去医院检查,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加双侧股骨头坏死。瘫涣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了。妻子向永萍为减轻部队的负担,提出带罗海舟回家照顾,在妻子的鼓励和照顾下,罗海舟顽强地和病魔做斗争,终于于几个月后,罗海舟的腿有知觉了,更加抓紧了康复训练。罗海舟借助妻子的搀扶,终于往前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的一个月,罗海舟不用妻子搀扶,已独自柱着双拐行走了,罗海舟坚强地又站了起来。罗海舟带头给武汉捐款一千元,比领导都捐款多,工作人员劝他少捐些,他坚持自己的捐款数额,在他的带领下,妻子向永萍也捐了一千元,小儿子罗昊天也捐出了学校给的贫困补助金。大儿子向阳在自己的执勤点上,知道父亲病了,心急如焚。过了几天,小区解禁了,向阳来县城开会,才到小区门口看了一下父母。罗海舟头上又长出了两个肉疙瘩。向阳虽然关心父亲,并没有进小区和家门。一家三个书记严格遵守防疫纪律,以身做则,履行着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神圣职责,用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这篇报告文学里,疫情期间对罗海舟的描写尤为精彩: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各地纷纷捐款捐物,驰援武汉。罗海舟积极响应,慷慨解囊,令人油然生敬。让我们重温一下罗海舟叮嘱儿子的话:“我们曾经都是军人,共产党员,你刚参加工作,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绝不能忘了我们是光荣之家!”这是多么伟大的父亲。这是一个多么有先进思想的一家人。文章写得很有正能量,是一篇可圈可点的好文章,读来令人感动,值的阅读品味,极力推荐!【编辑:悍雨啸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715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20-07-11 10:41:42
  这是一篇很不错的佳作,学习了
是云,总要飘走的,因为风。
2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20-07-11 10:42:16
  很有动感画面的作品,领读推荐了
是云,总要飘走的,因为风。
3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20-07-11 10:43:26
  感谢赐稿如此优美的好作品,满满的正能量,催人上进。
是云,总要飘走的,因为风。
4 楼        文友:吴金泉        2020-07-11 12:59:55
  谢谢悍雨啸风老师精彩的编按与美评!问好老师!
5 楼        文友:极冰        2020-07-12 06:18:55
  感谢老师赐稿山河如画!(=_=)
极冰
6 楼        文友:极冰        2020-07-12 06:21:07
  这一家人真是革命家庭,一家人为疫情牺牲家庭天伦幸福。一心为所服务的社区。换位思考,非常难得。很多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_=)
极冰
7 楼        文友:极冰        2020-07-12 06:23:11
  罗海舟,向永萍,向阳,罗昊天。这一家四口,都是好样的。传帮带的力量无穷大。为这样正能量的家庭点赞。(=_=)
极冰
8 楼        文友:极冰        2020-07-12 06:28:23
  您可能现在很激昂,整天被这些先进人物的所作所为感动着。我跟着您的脚步,慢慢了解他们。向他们致敬!也向您致敬!采访这么多人。连您喝酒的时间都没有了,也挺不容易。为您的辛苦付出,为您为这些先进人物做的奉献。为您骄傲!为您点赞!(=_=)
极冰
9 楼        文友:吴金泉        2020-07-12 07:13:15
  谢谢极冰老师的精彩点评!
10 楼        文友:吴金泉        2020-07-12 07:24:16
  老师说的很对,因为都是真人真事,我确实被他们的事迹激动着,写起也比较上手,这篇两天便完成了。
   人物很普通,做的工作也很普通,都是小人物,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他们觉得都是自己应该做的。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