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 · 丁香花开】文字的主观性意义(随笔)
今天穿的上衣是有纽扣的那种。
洗澡前脱衣服……不,这种有纽扣的衣服用“解”字更适合。
剖析自己,我必须在这里承认,因为刚才看《挪威的森林》的时候我看到了渡边为直子脱衣服的那部分情节,所以在打下【脱】字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是渡边和直子接下来的画面;如此,“脱”字是不适合用来描述我洗澡前解下衣物这一动作的。
感谢汉字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在古代,我洗澡前的行为称为“解衣”。
在着手写下这篇文章之前我就细细思考过,为什么“脱”字和“解”字所给我的感觉差别这么大呢?
经过我的思考,我认为是社会发展、社会存在影响了我的主观意识,导致两个意义相近的文字却给我带来了相差甚远的主观意义。
举个例子:日久生情中的“日”字。
在我还没了解过网络上那些内涵段子时,日久生情中的“日”字只是“日子”的意思,但现在,如果有人提示我往“那方面”去想,我就知道,其实这里的“日”字是动词,意思是做爱。
这种因社会存在而导致人们对文字产生主观性歧义的文字其实有很多。
在我所认知的网络社会里,“日”字的主观性歧义是最为广泛的,不夸张地说,在网络社会上,“日”字的客观意义已经是动词了,译为做爱。
但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做爱”这种事有一个更为含蓄的叫法——房事。通俗点解释是指在房间里所作的羞羞事。官方点解释是指夫妇之间性交的事,也就是性行为。
说完不好的主观性歧义,接下来说一个好点的主观性意义。
曾经我一个好朋友向我发出疑问:“你说到底为什么月亮在人们心里总象征美好呢?好像月亮一直都那么讨喜。”
我认真思考了一番(对这种问题我是不会含糊回答的),就回答她。
因为在中国的文化里,“月”是诗词的一个最广泛,所承载的感情类型最丰富的意象。并且人在夜里的情绪更容易被外物所乱,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心绪,都需要找一个寄托,而在夜里,最为明显的就是“月”了。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里,对”月”的颂诗何止千万篇?试问一下,我们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成长,又怎会对“月”陌生呢。故此,“月”在人们心里总象征着美好。
这!!!就是文字因社会存在而产生的主观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