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墨斗(散文)

精品 【浪花】墨斗(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210.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16发表时间:2020-07-31 05:23:42

【浪花】墨斗(散文)
   一
   说起“墨斗”,可能很多人已经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就像出现一个网络新词,很多年龄大的人也觉得怪怪的。墨斗,是木匠必备的工具,形似小船儿,我们那还叫“墨船儿”。
   “墨斗”这个词儿也可以将两个字倒过来说,“斗”字读音不同,墨斗的“斗”读上声,“斗墨”的“斗”读去声,指的是木匠拿着墨斗在木头上拉画直线。老家的木匠也把这个写成“抖墨”,更准确地表达出提线印墨的动作特点。
   1973年我上高二,那年我被学校的木工组选中。当时,学工学农是高中的主要课程,能有机会进入“组”(拔丝组、电镀组、木工组等),不留在“队”(种田队)里种农田,都是有“出息”的。我们同学都那样认为。
   同学刘平德,个矮,小眼睛,背还有点驼,我们戏称“小木匠”,他去木工组,理所当然,而且,他还向木工组指导教师马玉国老师贡献了一件宝贝——墨斗。我没有“投名状”,也被选在这个组,实属意外。
   其实,我们理解平德同学进木工组的原因是表面的,他木匠世家出身,班级的桌凳坏了,他像模像样地修过,所以被老师看中,我入选,纯粹是幸运。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学木工,最初的老师是平德,是在“互帮互学”的氛围下渐渐入行的。
   平德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话文绉绉的,出自一个木匠世家的人的口,我觉得很平常。他举着直尺说,这就是“矩”,很新鲜。他问我,画直线用什么?我说就得这个“矩”了。他摇摇头,哂笑我。
   他拿过墨斗,拉出线儿给我。打住了。再问,若在一根很长很长木头上画直线怎么办?就得靠墨斗了。他用一根鸭舌木(叫“墨签”,形状像扫帚的样子)压住墨斗一端的线儿,我拉出,放在木头上,他让我将一端的钉子插进木头里固定住,然后压住他握住的一端,弓着腰,前探着身子,提起墨线,“啪”的一声,墨汁印在了木头上,直线就成了,他显出得意来。哦,原来这么神奇,我拜他为师,搂住他,他说,师傅喘不过气来了啊。
   我特别喜欢墨斗上的那个“线轮”,尤其是用手提起墨线,仿佛就是弹琴,弦儿紧紧的,砸到木头上发出好听的音儿。一旦爱上,即使再怎么粗糙的活儿,都可以有诗意。
  
   二
   我多么想有这样一个墨船儿,那是身份的象征。
   晚上回家,父亲和我靠着简易的炕前小火炉包扎手伤。在学校用木工推子削木花,初学者不得要领,虎口处磨出了大水泡,父亲给我挑碎了,露出脓水,用白布条缠住。
   父亲的“聊天伴”振东叔进屋。每年秋末庄稼收拾完了,他就每晚到我家,守着那个简易的火炉,跟我父亲海阔天空地唠嗑。记得他还提供了很多玉米塞子,我曾经上山拾过小柴,作为炭火。那天,振东叔拿来一个墨斗,新的,说是专门送我的。
   墨斗制作很麻烦的,木料要用枣木,是一整体的原木才可以。我拿在手里,眼泪快流出了,还有人懂得我的需要。微红的枣木,透着木香,我想用舌尖舔舔是否还有枣子的甜,没好意思。
   墨斗像一只夸张的鞋,两头是稍圆的墨盒,也有人叫“墨仓”,中间是墨斗的腰,细点。墨盒里是塞着棉花,已经注了墨汁。一股墨香入鼻,可我觉得可惜了,用来写大仿多好。中间一个圆木轮,绕着墨线,一端从墨盒里拉出一线,一线头上是精致的小木钉,像钓鱼用的小坠子,也是用坚硬的枣木雕刻的。
   “听说你学木匠了,叔送你的。”振东叔没有华丽的话,“学门手艺,不压人。”他肯定了我。我感激地点着头。
   父亲也跟着叮嘱我说,蚕吃几片桑叶要绣个茧,叔送你个墨斗,得出息点。
   两个长辈找到了合适的话题,唠唠叨叨,都因那个墨斗,我必须听进去。
   振东叔又发感慨说,木匠活,没什么奥秘,一是会算,算得对,木头成器,算不对,废了木头只能当烧火煮饭的柴火。高中生了,我们这些老木匠会个加减法就不错了,你懂方程了,肯定出好活。木匠功夫与方程有何关系,实在没有想通,但叔的话很有道理。他说,“长木匠短铁匠”,做木匠活,用料长点不栽跟头,不像铁匠,打铁是把短的变长,木匠可不能。
   “破木”“截木”,锯走墨线外,给木刨子留着打木花的地儿。锯锋在墨线中间破开,木头就短了。总要“留出余地”。想想这些锯木的规矩,处处都有道理。与“人生苦短”的说法联系起来,还真有着几多相似。做人做事,对人对事,留出余地,留给别人余地,也是留给自己空间。现在常听说不能突破“红线”“底线”,墨线也不能突破,是一样的道理。做人做事有底线,是道德的自律;从政有红线,是为官的“楚河汉界”。很多东西是不能突破的,看看,一件墨斗,一根墨线,有着多么深刻的道理。生活处处有学问,学手艺与学做人分不开。当初认识不到,现在思考一下,如醍醐灌顶,方觉深刻。
   其实,振东叔说墨斗,说墨线,并没有多么深奥,他在提醒我,做人要尽责尽孝。我的父母身体不好,我渐渐“翅膀硬了”,可以高飞了,但不能丢掉了赡养父母的责任,墨线,也隐喻着孝道的底线。他经常在这方面提醒我。
   人生的启蒙,一开始并非接受那些哲学什么的,更不是鸡汤之类的名言哲理。很多事可以触类旁通,我学会了生活方面的思考,感谢早就作古的振东叔。
   做人,直来直去,不是错。父亲很有感触。他是想起墨斗的拉线。是啊,转弯抹角,那不是墨斗,肚子里藏着弯弯曲曲的线,拉出来就应该是直的。三思而后行,言出必爽快,我也悟出了这些为人说话的理儿。有时候并非捧着书本才学得进道理,人生的很多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成长。
   其实,我更喜欢在墨线中间提起,“啪”一下墨线砸在木面上,细墨轻溅,沿着墨线两边是朦胧的虚幻线,看着,我有心痒的感觉。这种朦胧感一直是我的喜欢,似轻烟如细雨,仿佛和“一带朦胧烟雨岫”(宋诗人吴潜句)这样的诗句一样美,看吧,朦胧出美感,就连大仲马也说,“一个心中充满爱情的人总是抱着朦胧的,捉摸不定的希望的”,如此看来,朦胧真是爱情的无边魔力。
   振东叔是有学问的。他还讲了一个关于墨斗的故事。
   相传,宋朝诗人秦少游出一谜语给苏东坡猜。谜面是:“我有一间房,半间租与转轮王,要是射出一条线,天下邪魔不敢挡。”
   苏东心中有数,却装猜不着,另作一谜让秦少游猜。曰:我有一张琴,琴弦藏在腹。凭君马上弹,弹尽天下曲。
   故事在民间,看似拙朴的农人,心中却藏着秀气,农人称“内秀”,他们干着粗活,心中有着诗,有着精美的典故。
   每个行当都有内行的文化,就像“补锅匠”,宁碎人家门前石,也不砸一口千疮百孔的锅。再怎么残破的锅也要补,但不要天价,有上限。挣的是“补钱”,凡事想着“补”,不去“破”,这是善行。这也是匠人的德行,也是我们为之崇敬的人生信念。
   我还想起平德告诉的我一副对联,我知道那时他喜欢诗词,或许他是想让我喜欢上木匠这门手艺,他才不吝传我对联。
   曲尺量成方圆器
   直线拉出栋梁材
   每一个人都有着程度不同的家教,平德出身木匠世家,父亲传给他的联,有着深刻恰切的人生道理,一语双关,表面写的是木工行业简单的工具,却蕴含着育才的道理。如果现在看,也是很好的家训词句,我觉得适合木匠之家。
   在校做木匠,我做过一个仪器架子,架子的腿儿都是直的,打隼直来直去,老师表扬我,我也骄傲起来,觉得这碗饭并不难吃。
   那年冬初,振东叔拿来他的木工工具,搬来一些碎木,他要考我,做一条板凳。这和仪器架子毫无二致啊,可我看看他手里拿着的一张草图,凳子的四腿儿都是斜的,难度一下子加大了。
   “锄地,会不会地头看。”振东叔当起了考官,“成木匠先看会不会打板凳,学瓦匠先看会不会砌锅灶。”他看我为难,便告诉我,做板凳打斜隼,凿斜眼儿,30度斜,是常数,除非东家要求做“大斜”的凳腿。
   振东叔还教会了我“插板”技术,找不到合适的凳面,可以做成“子母插”,不管看着多么没有用的材料,都可以拼成我们需要的样子。
   是啊,我知道自己学徒不精,懂得了艺无止境的道理。
  
   三
   高中毕业以后,我并未走木匠路线,我们那一带,木材是紧俏物资,谁家如果有好的板材做家具,那真的是会被怀疑来历不正。木匠的手艺都是粗活,例如“砍粱”(做盖房子用的木梁)、“修椽子”,给谁打一张饭桌就是大活,一般都是看着人情帮忙的,养家糊口靠耍木匠手艺太难了,于是我转行做起泥瓦匠。
   墨斗,并未失去存在的价值。干瓦匠活,要会打“豆子石”(方方正正的立石)、“凿过门”(屋门上的横石条)都要用到墨斗。拉出墨线,画出边界,然后用铁锤“啃边儿”,将多余的石料清理掉。
   也许是有了兴趣,我家的房子建好以后,要圈院子的围墙,我便将院墙的“前脸”(南墙)全部打成“豆子石”,整整齐齐到墙顶。
   去年我回老家看已经变卖了的老屋,站在墙外,还依稀可见石头上印着的模糊的墨斗线痕。岁月沧桑,痕迹总在啊。很多时候,我们用日记来固定某个日子,其实,人生留下的痕迹,是不会因岁月而流逝。刻下的符号,也是人生的足迹。年轻时候的职业没有固定,但每一次选择,都是这一次的基础。尽管我后来从事教书工作,但墨线丈量长度,行走在直线上,这些理念也丰富了我的教育内容。
   后来读书读到墨子的《非攻》,知道了木匠的老师叫鲁班。墨斗上的那个“线坠儿”,老木匠叫作“替母”,又名“班母”,据说是为了纪念木匠的祖师爷鲁班而这样称呼。墨斗是鲁班发明的,当年干木匠活,总是让老娘给他拽线头弹墨线,老娘年岁大了,鲁班不忍心劳累老娘,于是发明了这个线坠儿。“替母”两个字,原来潜藏着大孝之道。
   建筑行业有个大奖叫“鲁班奖”,我倒觉得如果为行孝设一个大奖,也应该叫“鲁班奖”,或者叫“班母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可见一斑。
   不管做了哪个行当,一生都不能忘记父母的恩德,“班母”,多么文雅的名字啊,带着墨香,什么样的词儿可以有这样的美感啊。
   一件黑不溜秋的墨斗,却深藏着中华文化的精彩。有时候想起“替母”两个字,心中一阵惊惧,我没有给母亲尽孝,不能埋怨母亲走得早,人生有遗憾,一颗孝心,并未在母亲活着的时候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
   我外出求学了,父亲将那件墨斗还给了振东叔。我知道,那时我没有能力感谢振东叔的,他也许有过失望,也许背后叫我是“顽徒”,但我毕竟记住了墨斗给我的人生感悟。
   平德是我的木工启蒙师傅,振东叔领我入门,难忘人生路上的智者。
   墨斗的墨香依然在,“墨船儿”依然在心中这片海里,变成了我人生的一份别样财富。
   “怀抱琵琶”是一种浪漫情怀,在我心中,墨斗就像我的琵琶,弹奏出的是青春的曲调。不诉幽怨,不必矫情,将最美的情感谱成悠扬的曲子,给我的青春时光。我相信,一个人的某段青春,哪怕很短,也有值得自豪的精彩片段,不一定惊艳,温暖就好。很多时光往事,往往在岁月里蒙尘,因我们懒得拂尘而被埋没。只要用心打开被尘封的青春,就一定闪出一串串精美的故事,岁月就会流光溢彩。
  
   2020年7月31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3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看到作者这篇散文《墨斗》的题目,就打心里有一种亲切感。因为我不陌生,老家两个老表从事木匠营生,从小耳需目染。墨斗,是木匠必备的工具。在外人眼里,墨斗只是一件很普通的物件,我以为是这样,但在作者眼里却非同一般。作者回忆了高二时开始接触木匠活,学校成立了“木工组”,作者有幸被选入,木匠世家的平德同学成了作者的木匠启蒙老师。“互帮互学”,从同学木匠活里懂得了“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道理。”在作者眼里,墨斗上的那个“线轮”,尤其是用手提起墨线,仿佛就是弹琴,弦儿紧紧的,砸到木头上发出好听的音儿。一旦爱上,即使再怎么没有粗糙的活儿,都可以有诗意。真是干一行,爱一行,每一行都有诗意的浪漫。墨斗,是身份的象征。作者意外得到振东叔送给的墨斗,更是如获至宝,从而也明白了“学门手艺,不压人”之道。那年振东叔拿来他的木工工具,搬来一些碎木,要作者当面做一条板凳。这是考验,但没有被困难吓倒,板凳做的有模有样。虽然是一个墨斗,一件普通的木匠手艺,让作者懂得了如何做人做事。从墨斗肚子里藏着弯弯曲曲的线,拉出来就应该是直的。懂得了三思而后行,言出必爽快的学问。看似拙朴 的农人,心中却藏着秀气,心中有着诗,有着精美的典故。曲尺能成方圆器,直线调就栋梁材,墨线丈量长度,行走在直线上。这些精美的经典语句,都是作者随着人生的成长而感悟出来的。这篇散文,虽是讲述的普通的墨斗故事,但作者善于从细微处发现大道理,小故事里有大学问。语言优美,文字细腻,故事生动有趣,人生感悟,警句连连,无疑是奋斗者的人生宝典。佳作推荐,共享精彩。【浪花诗语编辑:习之乐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801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7-31 05:31:58
  墨斗,对很多现代人说是陌生的,很多年前确是一些农村人谋生的宝贝。作者怀才老师倾情奉献《墨斗》。这里面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和精彩?敬请围观赏读。感谢作者投稿浪花,问候作者,笔健文丰。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7-31 06:54:24
  习之先生好!墨斗,的确是一件很多人不知的老物件。写墨斗,是在怀念我的青春,怀念与之有关的人物。习之先生的编按,解读深刻而精细,给小文很多褒词,甚喜。谢谢,遥握,问候夏祺!
2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07-31 07:42:36
  看见“墨斗”二字,我有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当年我外婆家盖房,打家具,紧接着我家盖房打家具,木匠师傅在我家一呆就是几年,我都分不清他们是木匠师傅还是我家的亲戚了,我天天帮木匠师付拉墨线,那时侯也很想弹一弹那根墨线,但最终没超出“底线”,没弹一下,只是晚上木匠师傅收工了,偷偷的拿着墨斗端详了一番。人比人,气死人,我只知道这玩意好玩,瞧怀才老师能写出这么生动而富哲思的美篇佳作!点赞,必须的,爱死了!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7-31 07:59:05
  湘莉老师对墨斗可不陌生啊,难得的经历。怀才抱器记录这段学木匠的经历,是觉得其中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总结感悟出来,让美留下来。青春不再了,但对青春的怀念却与日俱增。谢谢湘莉老师的“墨斗”故事,很生动,喜欢。遥握,谢谢拨冗点评鼓励支持。问候夏祺!
3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7-31 07:59:47
  湘莉老师读了怀才的美文,还能联想起小时候帮木匠师傅拉墨线好玩,感叹自己没有怀才老师的雅趣,能通过墨斗写出自己的青春故事,而且在怀才老师眼里,墨斗岂止是墨斗,更是一个古色古香的琵琶,能发出悠扬的美声。其实,习之连湘莉老师都大大不如,湘莉老师还知道墨斗好玩,还不时欣赏把玩。而习之当年见到来家做橱柜的木匠的墨斗时,看到的只是黑乎乎的,简直就像庄稼汉的一只老棉鞋,根本没有激起好感。对两位老师,望尘莫及啊,哈哈!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7-31 08:02:33
  老棉鞋?是啊,我和习之这个感觉一样,是最初的感觉。其实,黑不溜秋的,却有着内秀,就像水浒传里的黑旋风,也有着细腻处。哈哈。一件墨斗,可以勾起文友的这些回忆,非常温暖,目的达到了。谢谢习之老师再度留墨,好温暖。遥握,问候夏安,谨祝笔健。
4 楼        文友:罗莲香        2020-07-31 10:05:41
  墨斗,不只是一个小小的物件,它是人生路上典藏的记忆,芬芳了岁月,丰盈了内心山川。与墨斗相关的往事,怀才老师坐在光阴的渡口一一垂钓,用深情作钓竿,钓起满腔怀念,钓起永远的感恩。同学平德、振东叔,他们引领您走进木匠的殿堂,让您明白做人做事都可以用墨斗来测量,有底线,有规矩。您做泥瓦匠,同样用到墨斗,同样可以明晰真知灼见。秦少游和苏东坡的出谜佳话使文章更增添了情致。您还忆起父亲、母亲,总觉得孝心还不够,可是我们早已深深看出您的孝心已尽到极致,您只是不舍母亲英年早逝而生出无限的慨叹。您的文字总是流露出最真切最深厚最打动人心的情感,这便是您文字最动人的魅力。您的文品人品皆令人敬仰赞叹!问好怀才老师,遥握,敬茶!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7-31 11:25:18
  谢谢罗老师深情的美评。是啊,一件物品,留下的是怀念,更有与之有关的人物和事情,我们难以忘却人生路上的遇见,遇见同学,遇见长者,遇到精美的故事。人生也总有坎坷,不一定当初的梦可以一直很好地做下去,但那都是梦,我们抚摸着,得到的是温暖,足够。每次发文,罗老师都给与热情美评鼓励,非常感谢,遥握,谨祝夏安!
5 楼        文友:岚亮        2020-07-31 10:12:34
  墨斗,木匠的象征,那玩艺我见过。在我的故乡,木匠有“小木”和“大木”之分,打家具曰小木,盖房子的曰大木。我爸一干弟,就是一位大师傅。墨斗,除了给木头立规矩,亦是木匠在为自己把方向尺寸。凡是木匠,多为一些心灵手巧之人,否则,就很难把手艺学好。怀才老师原来也干过这活,怪不得心灵手又巧,一支妙笔,把文章写得巧夺天工似的。散发着墨斗香的大作学习拜读了,很灵动的感觉,真好!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7-31 11:32:29
  岚亮老师好。跟你汇报一下,在高中我学了一年半木匠活,简单的可以做,工具叫得出名字,什么锯子啊、墨斗、推子(木柄推、螃蟹推)、凿子(数分凿子),可惜学艺不精,加上毕业后也用不上,还有谋生的问题,所以就放下了。曾经做过板凳饭桌,算是沾边而已。聪明谈不上,知道好学是真。向来以虔敬之心对待所工作,所以,不敢说有什么成就,勉强过得去吧。就是在江山写文章,也是很尽力而已。每次发表文章,得到岚亮老师深情热情的鼓励,很感激。遥握,致谢,谨祝夏祺!
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07-31 10:36:44
  怀才老师,别忘了写那“刨子”,那刨木头的“刨子”也很“奇怪”的,我曾经偷偷拿来刨过,刨不出木皮,我偷偷观察,看见木匠师傅手抓刨子,用食指按住刨子两边就可刨出木屑,是怎么回事?我到现在都不明白。怀才老师,期待你《刨子》亮相浪花!遥握问好祝幸福安康!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7-31 11:35:59
  学木匠活,第一就是会使用刨子,初用,不得劲,两手的虎口都会磨出水泡,这是木匠的最初修炼。应该说,门道不少啊。怀才抱器记得,有时间做个回忆,将那段青春刨子写出来。谢谢鼓励和期待。遥握,问候夏祺!
7 楼        文友:雨中太阳        2020-07-31 10:42:57
  "墨斗",初看这名字,以为研墨写字工具,又以为是上上辈人吸烟用的那古董。`(*∩_∩*)′进入怀才老师的文中,才真正知道它是木匠用的工具,让太阳长知识了。怀才老师手拉墨线能拉出弹琴的韵味,墨斗里藏的弯弯曲曲的线团,最后拉出直直的长线,能从中折射出好多为人处事的哲理。这又让太阳长知识了。改日买个来弄弄,就不知有卖么?
女人不仅要丽质更要励志!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7-31 11:39:21
  哈哈,我劝你太阳社长不要买。那不是玩具,且放在屋里也算不上观赏品,我说了啊,是黑不溜秋的样子,实用性强于观赏性,如果你为了独特,弄一个也未尝不可。不知现在商店有没有卖的,不行在淘宝那搜一搜,或许如你所愿。谢谢太阳社长美评,谨祝夏祺!
8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07-31 14:19:16
  在木匠的工具之中,墨斗绝对是超智慧的用具了。我是瓦工出身,对于这个东西绝对不陌生。老师的身世竟然也和它那样紧密的联系,从生活底层走来的人,各种各样的工具,便是演绎人生的道具了。老师的文非常的细腻,中间有许多民俗传承下来的东西,读来非常的亲切!问候老师!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7-31 14:29:09
  真没有想到,我们俩有着很多人生重合点。是的,我向来以墨斗为艺术品,可藏可观。从年轻撂下了,年老了,就是想想,不敢重拾啊,多少日子因这些物件又泛现于眼前,有时候也有些伤感。尽量留住时光里的温好吧。谢谢孤独老师精彩留墨,遥握,谨祝快乐!
9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0-08-01 18:53:56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墨斗,就是给木头立规矩,给木匠把方向、定尺寸。总是追求“自由”,我行我素的梅骨终于明白了:怀才老师学过木匠,做过泥瓦匠,还能把秧苗插得整整齐齐。因此,生活的轨迹才能像墨斗弹出的痕迹一样,始终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永葆着“怀抱琵琶”的浪漫情怀,所以才不会迷失方向。在人生的乐章里,这把资深琵琶永远弹奏的都是青春的曲调。寻寻觅觅了半生的我,却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总是曲曲折折的“出格”,再不守规矩、定方向,就真的没有岁月可回首了。梅骨相信,只要有尊敬的怀才老师在,有热情的文友们在,梅骨定能走出人生低谷,浪花里定会飞出欢乐的歌!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8-01 19:27:56
  梅骨老师总是检讨自己,怀才抱器受不了啊,我一直很欣佩你的才华,真的,我们是好几年的朋友,彼此有着投好,所以才不离不弃。怀才抱器写墨斗,重新回味那时的情形,觉得这些对我的成长是有着意义的,对今天的年轻人或许也有启示作用,人生难得是情趣,在方向上不错,一切都是值得去做的。谢谢梅骨老师拨冗留墨鼓励。遥握,问候梅骨老师夏祺。
10 楼        文友:望雪        2020-08-02 00:26:41
  很惭愧,做为一个每天拿着墨斗弹线的农民工,我却没写出一篇与墨斗相关的文字。做为必备的工具,墨斗伴随着一个个老木匠,任他们凭技压身,为生而幸。而今,在我所从事的外建行业里,却是瓦匠用墨斗的居多,砌注填充墙时,用墨斗在两端框架柱上弹出垂直线,然后挂线砌墙,墙体垂直无误。而使用墨斗频率最高的是我自己,在建楼施工时,从基础垫层,至基础承台,短柱,地梁,每层框架柱、梁,至屋面造型,居室结构,我弹着一道道轴位尺寸施工线,水平标高控制线,每天手沾墨汁,甚至妻子洗衣服时总抱怨哪都有墨汁,不好洗,只可惜“凭墨讨生计,却未藏胸间”。借此向怀才老师表示钦佩,真正的“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质华”。赏学佳作,情怀怡心。向老师学习,敬祝文丰人安,生活幸福。
悠然、坦然、超然、了然、顺其自然。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8-02 06:37:40
  凭墨讨生计。读了文学社长的美评留言,我惊喜了。真的是墨香人生啊。我相信微笑社长的故事更生动。怀才抱器是47年前学的木匠,且是未经名师,初通一点门道,居然下笔,不怕名家笑话啊,真是“老生黄牛什么也不怕”了。恨期待望雪社长的另一个版本的《墨斗》,以睹风采。人生的每一种工作都是高贵的,只有我们敬重,都值得我们留念。谢谢望雪社长精美点评。谨祝快乐,注意防暑。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