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枭雄李自成(散文)
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醉生梦死谁成器,破马长枪定乾坤。这首诗用来形容李自成的人生恰如其分,从一个苦难少年成长为一代枭雄。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艰辛险阻,自古英才多磨难。正是这些苦难造就了他英雄传奇的一生,可谓时势造英雄的典范。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他是如何奋起,与命运作不屈的抗争。
明崇祯年间,李自成出生于陕西榆林米脂县的一个贫苦农家,原名李鸿基,小名黄来儿。由于家庭贫困,李自成从小没有上过一天学塾,虽然没有书读,但是这却无法阻止他向学的心。每天只要有空闲,他就跑去街上听说书人讲书。向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有《说岳全传》等历史书籍,都是他爱听的。这些军事历史书籍增长了他的见识,为他今后驰骋天下,用兵作战起到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话说李自成由于自小贫苦,只能给地主牧羊打发时光。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放羊中李自成慢慢的长大了,等他长到十几岁时,渐渐地对舞枪弄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四处拜师学武,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武艺。而这时明王朝已江山日暮,风雨飘摇。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二十一岁那年,无依无靠的他应募到银川驿站当驿卒。不久,因无力偿还豪绅文举人的债,他曾被戴上枷锁严刑拷打,后来在穷伙伴的帮助下,杀死文举人,又与侄儿李过逃往甘肃当边兵。当了几年边兵之后又失业回家,并欠了债。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缴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后由亲友救出后,年底,杀死债主艾诏。犯了人命案之后,就同侄儿李过于崇祯二年二月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
崇祯六年李自成起事后投奔舅父闯王高迎祥部,并号称闯将此时的李自成已长成了一个高大魁梧的男子汉,在部队里他作战勇猛,且腹有良谋,能智取绝不蛮干。在草莽英雄辈出的乱世,无疑他是那最耀眼的一颗星。得民心得天下,为了得到民心。他治军严明,军队所到之处,严禁烧杀抢掠,违令者斩。和别的起义军首领发迹后只注重享乐不同,李自成长年和士兵同甘共苦,打仗所得钱财都用来犒赏将士,和布施百姓,因此得到了士兵和百姓的真心拥戴。在其舅父高迎祥死后,李自成继任闯王,并成为一方义军首领。在当上首领后,李自成一边继续转战各地,同时一边招贤纳士。作为义军首领,他清楚的明白人才对于打天下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在李自成的招揽下,一时人才齐聚,其中有名的要属牛金星,宋献策,和李岩。牛金星是一名举人,有真才实学。而宋献策则带来了推背图,并且预言:李继朱,十八子主神器,预示李自成能做开国之君。而李岩则提出了均田免赋的策略,为李自成夺取天下争取了民心。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大军攻陷北京城,建立大顺政权,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吊死煤山,明王朝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最初李自成大军在攻进北京城的几天,一直对百姓秋毫无犯。但是好景不长,李自成大军慢慢的开始违法犯纪,烧杀抢掠时有发生。渐渐地百姓对大顺军失去希望,而同时关外的满清势力,和吴三桂大军兵分两路。同时攻打根基未稳的大顺军,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大顺政权就此覆灭。而李自成最后也在九宫山中战死,回顾他的一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成长,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历史不以成败论英雄,只要曾经打拼过,就是无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