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黑人白话(随笔)
◎《黑马由缰》
先后拜谒过西安的杜甫成都的杜甫长沙的杜甫耒阳的杜甫。知道他一生艰辛坎坷,半世怀才不遇。正因如此,才有了社会底层的视觉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才有了用生活写诗、为人民代言的杜甫。这是杜甫的不幸,却是文坛的幸运,文化的幸运,文明的幸运。1500首,1500年,杜甫身后的影响远远大于他生前的地位。道理很简单,他是一位勇敢而深刻的现实主义诗人,更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民大众诗人。
◎《黑马由缰》
那年,我一个人顶着大雨从深圳到惠州,找到了西湖,找到了六如亭,找到了王朝云墓,找到了苏东坡写给王朝云的组诗。昨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文友正在游玩惠州西湖,便对她说,去六如亭看看王朝云吧,还有苏东坡纪念馆。今日,一哥们儿边开车边说他在惠州有房,以后可能要去那里过冬,我又开始唠叨:惠州也有西湖,西湖也有苏堤,苏堤上也有苏东坡和王朝云的脚印,你们到惠州就应当经常去惠州西湖转转。现在,躺在瑶池温泉会馆的房间里看到这个《七夕情人节故事——苏东坡与王朝云:人世间最美的遇见,最痴的守候……》再次想起惠州,想起惠州西湖,想起惠州西湖上的苏东坡与王朝云。很想今晚坐在露天的温泉池里端着啤酒杯,看星星、看月亮、想牛郎、想织女,还有惠州西湖的苏东坡王朝云……
◎《黑人白话》
在《黑人白话》中,有关博物馆的内容及其评论不少,是因为黑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希望走进当地的历史文化,而博物馆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让你最大限度的展示这里的前天、昨天和今天。这是生命及其旅行的优化方案之一,也是黑人过去的骄傲和未来的目标。
◎《黑人白话》
小镇之美主要在于小巧玲珑和镇静从容。凡是喜欢小镇的人大都讨厌都市的压迫和闹市的围困,于是想找小镇安抚灵魂。感谢梦雪及其《梦雪看世界》,总会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黑人白话》
错过了升官发财,抑或躲过了牢狱之灾;错过了吃喝玩乐,抑或躲过了暴毙横祸;错过了至爱亲朋,抑或躲过了情殇心疼。有些失去,正是上天给你的最好补偿。对比,黑人受益匪浅,体会颇深。
◎《黑人白话》
依我看,人最怕的,不是“深交后的陌生”,而是陌生中的深交。
◎《黑水白沙》
黑人是二十年前《榕树下》正在过三岁生日的时候来到这个首创、原创中文作品网站的。那个冬天很冷,那个冬天黑人的心里更冷,可是,那片巨伞型的新绿“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给黑人温暖与明亮,让我在仕途和商界之外,又找到了一条崭新的纯美的向上的人生之路。感谢神奇的网络,感谢神圣的文学,感谢《榕树下》文学网站的创始人朱威廉(尽管这里没有提到他的名字),感谢最初为我注册网名、转载文章的三片月牙(妻子),感谢第一个由我们自己创意和创建的《榕树下》文学社团《雀之巢》,感谢如今分布天南地北、天涯海角、天上人间的诸多“树友”或“巢友”……当然,也应当感谢二十年如一日,对文学对友谊对《榕树下》对《雀之巢》亦痴亦迷不离不弃的“黑人阿明”。这一天,《榕树下》文学网站永远的关闭了服务器,像泰坦尼克永远的沉入了历史的海底,而我们的文学社团《雀之巢》便是早些时候丢入大海的“海洋之星”。与《榕树下》一同被尘封的还有我们的“天下第一留言板”,其中有那么多美丽动听的书声、歌声和笑声;还有我们每个人收藏文学珠宝的“作品库”,光黑人阿明在“树”下“巢”中的文学作品就有三百多万字;还有结缘于此地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因为《榕树下》和《雀之巢》,黑人的文友遍布五洲四海和国内三十四个省市自治区,如今也大都失去了联系。二十春秋,黄粱一梦!理想终于溃败于现实,文学终于溃败于商品,友谊终于溃败于功利,高雅终于溃败于低俗,朱威廉终于溃败于难以赚钱,服务器中午溃败于难以运转,《榕树下》终于溃败于博客、微信和抖音,《雀之巢》终于溃败于红尘、物欲和喧嚣……但是,黑人始终相信,纯文学不死,真善美无敌。《榕树下》的二十三年,是黑人的四十三岁到六十六岁,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或者一粟。黑人绝对相信,当人类真正从必然王国走进自由王国的时候,当文学真正从世外桃源变成窗前桃源的时候,花园里一定再生“新榕树下”,春风中一定复活“新雀之巢”,大海上一定启航“新泰坦尼克”,蓝天下一定出发“新黑人阿明”。说好再见,我们心中永不关闭的《榕树下》。
◎《黑人白话》
以往站中间的进去了,过去坐上座的倒下了。出水才见两脚泥,退休以后才看得出来:谁的真朋实友多,谁的真才实学多,谁的兴趣爱好多,谁的健康快乐多。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