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秋】新民的瘸父盲母(小说)
秋高气爽,漫山遍野的花草似乎都于一夜之间变了颜色,红黄绿相互衬映,煞是绚丽。紧靠城边的一个村庄里,家家户户门前的枣树都挂满了红嘟嘟的大枣。
结婚的喜宴安排得刚刚好,张灯结彩的院里院外,搭建了两个喜棚,每个喜棚里都摆了一张长条的板桌。虽然,这在城中村里算不上多排场,也不奢华,倒也显得不落俗套。
邀请谁,谁该坐哪,都是新娘琳琳的母亲仔仔细细安排好的,坐在院内喜棚下的,基本都是村乡企业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新婚典礼仪式是在院内喜棚里举行的,村里拿事的人都坐在摆好的前排椅子上,前排对面,新娘家的父母、叔舅等坐了一溜子。
在司仪指挥仪式前各项准备时,琳琳的母亲院里院外视察了一番。视察完回来,一进屋就很不高兴地问琳琳:“院外喜棚里坐着两个从没见过的人,都是上了岁数的,他们是谁?”
“婚事邀请的基本都是自家人,如果是不认识的人,可能是新民家来的亲戚吧?”琳琳猜想着。
“新民不是说他家那边没什么亲戚来吗?如果不是,也不认识,就给他们一包喜糖叫他们走吧。”
琳琳一听,非常不赞同:“不能这样呀,妈,能来的都是亲戚朋友,就是一个过路人,大喜的日子里,也不能赶人家走啊?问问新民吧,看是不是他家的亲戚来参加婚礼了?”
走过来的新民一听,兴奋地说:“说不定就是我家里来人了。”
琳琳问:“你家谁能来呢?不是说你有个伯父吗?要是你家伯父伯母,就赶紧请进来。”
新民摇摇头:“不知道,我也是才听你说有陌生人来。”
琳琳母亲看了一眼新民,撇撇嘴,对琳琳说道:“就算是新民家的亲戚,他们穿戴的那样寒酸,满身灰土土的,咋叫进来?他们进来会影响大家的情绪,就叫他们在外面凑合着吃一顿吧。”
“妈,如果是新民家来了人,就应该请进来。结婚这么大的事,新民家里一个亲戚都不在场,这也不符合规矩啊?”琳琳看着母亲说道。
琳琳母亲转过脸,不理会琳琳,
琳琳埋怨起新民:“有没有亲戚来也不早做个打算,真是亲戚来了,让他们坐在外面怎么也说不过去吧?”
新民忙说:“我先出去看看,要是我家来的人,就请他们进来。”
琳琳母亲赶忙拦住,说道:“不管是不是亲戚,就让他们坐外面吧,坐里边,他们吃着也会不自在。你去给他们送点喜糖过去就行。”
听丈母娘这么一说,新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嘴上没说什么,他了解丈母娘,接过来两包喜糖就走了出去。
“谁来了呢?爹娘肯定来不了,那么远的路。”新民心里在想,可他又希望真是爹娘来了。
新民走到院外喜棚内,找了半天,才看到坐在角落里有两位穿着和别人很不一样的老人家,他们的头发花白,穿的衣服虽然都是新的,但一看就是手工缝制的,有点皱巴巴的。
老两口拘束地坐在紧靠喜棚的出口处,两人都低着头。
新民心里一震,急忙走了过去。
这时,那位上年纪、满脸皱纹、满嘴胡渣的老人家抬起了头,突然看见新民走来,很是吃惊,使劲摇着头,并用手捂住了嘴。
新民知道,这意思是既不让他走过来,也不让他喊出声。但新民不管这些,仍然径直地走到他们身边
老人家一把抓住就要说话得新民,附耳说道:“告诉你新民,你只要敢喊我们爹娘,我们就立刻离开这里。”
新民紧紧地抓住两位老人的手,眼泪流落了下来。
老人家有些慌了,急忙又对新民附耳说道:“还敢在这里哭?你要是这样子,我们现在就走,以后让你再也看不见我们。我说到做到,不信你走着瞧。”
新民知道,老人家是说到做到的。因为,他太了解他了。可是,压抑很久的情绪必须得到释放才行,他不想再这样遮遮掩掩下去了,自己的爹娘,我为什么不可以认?
新民看了看所有感到很是惊诧的宾客们,扯着嗓子,对着二位老人很郑重,很洪亮地叫了一声:“爹!娘!”
新民这一嗓子,让本就很显眼的他更引起大家的关注,嬉嬉闹闹、吵吵嚷嚷的宾客们立刻静了下来。
看到宾客们都在交头接耳,老人家咬了咬牙,扶着桌子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对着满喜鹏的宾客们说道:“我不认识他,我们也不是他的爹娘。我要是有这样的儿子,我还能不认吗?我和我老伴是路过这里,看这里挺热闹的,就过来看看,见有空位,就先坐坐。现在没事了,我们这就走,这就走。”
“不!爹娘不要走!”新民叫了起来。
“你这孩子,怎么这样?非得认我们做爹娘,谁是你的爹娘啊?你这是在折我们的寿啊。”
新民紧紧地抓住两位老人的手不放,哽咽着,大声说出了一段令众人十分震撼的一段往事。
在新民才刚满一周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新民的家,一场因连天暴雨催生的泥石流,从山上倾泻下来。泥石流涌进新民家的院子和屋子里,越涌越多。出路被泥浆堵死,父母为保住新民的命,把他放在木盆里,两人合力,高高地举起放着新民的木盆。聚集的泥浆很快淹没了新民的父母,搭载新民的木盆被泥流推到靠山的边沿处。
受到惊吓的新民在木盆里哭叫起来。
哭声引来了一位瘸腿的中年男人,他正拄着拐杖,与一位盲了一只眼的女人相互搀扶着,沿着湿滑的山路艰难地行走着。
在瘸腿男人和眼盲女人的温暖怀中,新民有幸活了下来。
虽然,养父养母家的日子过得十分清苦,可新民从来没挨过一顿饿。因为养父养母一瘸一瞎,新民被所有人嘲笑羞辱,但新民从来没嫌弃过自己的养父养母,反而更爱他们,更把他们视作自己的亲生父母。
在养父养母的全心付出和疼爱关护下,新民渐渐长大。
养父养母家为供新民上学,养了几只母鸡,用来下蛋卖钱积攒交学费。几年来,家里的鸡蛋,除过新民每天吃两个以外,养父养母从来没吃过一个。
记得很清楚的一次,新民放学回来,看见养母把鸡蛋打破后,倒入碗里,随后舔了舔蛋壳里未倒尽的蛋清,心里十分难过,大哭了一顿,坚决不吃鸡蛋了。
养父知道了很生气,嚷嚷着说,如果新民不吃鸡蛋,就要打养母。虽然,最后在新民坚持下,养父养母同意一家人都吃,可养父养母也只是用筷子碰了一下而已。他们明白,只要新民吃好身体,才能有前程。
由于养父养母的残疾,不能下地,就为别人家捡豆子,剥玉米,他们的满手都是无法愈合的伤痕。在闷热的露天晒场里为人家看护粮食,两人胳膊上的皮,被晒脱了一层又一层。养父养母还瞒着新民,偷偷地去帮人家掏粪坑,为别人家除锅灰,用异常的辛苦积攒着每一分钱。他们考虑的都是新民,为新民什么苦都愿意吃,他们不想没了亲爹亲娘的新民有一点不开心。
终于,新民考上了大学,当地政府出了所有学杂费,并给了一些生活补贴。
送新民上学的那天,养父擦了一把泪,说道:“好好学,毕业了在城里找工作,在城里再找个媳妇。记住,你是孤儿,没爹没娘,不要让瘸子瞎子的爹娘误了你的前途。一定要记住,不准提起我们。如果实在要提起的话,也只能说家里有个伯父伯母。”
新民不愿意:“怎么就能不认爹娘呢?”
养母拉着新民的手说:“孩子,你爹的话一定要听。而且,找了媳妇,也不准往家领。你要是心里还有你这个爹娘,就要听我们的话。”
新民心里那个难受,只能点点头,他不想二老再为他担忧。
毕业后,新民听从养父养母的嘱托,在城里工作了下来。虽经新民再三要求养父养母来城里,但养父养母坚决不答应,甚至还很生气,埋怨新民往家寄钱,不知道照顾自己。还说,你寄来的钱,全都给存着,我们也用不着。
新民结婚前,曾寄信说,要养父养母一定来参加婚礼,但被养父拒绝,说几百里的路,受不了,不来了,只希望新民幸福。
“您二老就是我的爹娘,养我一天,就是我最亲最亲的人,何况那么辛苦地把我养成人?您二老就是我的终身父母,就是我的亲爹亲娘,永远都是。”
说到这里,新民已泣不成声。
已经老泪两行地养父使劲摇着手喊叫着:“大家别听他的,别听他的。他的的确确是一个孤儿,自小就没了爹娘,更没有我们这样又瘸又瞎的爹娘。”
养父哭说着打了养母一巴掌:“我说不要来,你非要来,你这是诚心要搅黄孩子的婚事啊?看我不打死你。”
养母大哭起来,深深地自责着自己:“都是我不好,都是我这个瞎婆子不好,我不该强求着来看看儿媳妇。都是我的错啊……”养母说着跪了下来,“他真不是我们的儿子呀。求求你们,不要听新民的话,我们不是他爹娘,也不认识他,你们不要嫌弃新民,新民是个最孝顺的好孩子呀,不要让他的婚事被我这瞎婆子给破坏了啊……我们马上就走,我们马上就走啊……”
“娘!”新民哭嚎着,给养母跪了下来。
养父使劲拉起了养母,挽住了养母的胳膊,哭着吼道:“你还在这胡说八道,你真是害人不浅。走,给我回家去!”
突然,一串动情的哭喊声让宾客们一阵骚动。
“爸!妈!”泪流满面的琳琳顾不得礼仪乡俗,跑了出来,扑到养母的身上:“爸,妈,您二老就是我的爸妈。爸。妈。”
紧紧地抱住养母,琳琳泣不成声,一行泪水流进养母的脖子里。
养父和养母都吃了一惊,养母急忙后退,想躲开琳琳,可琳琳抱得更紧。
哭了一会,琳琳说道:“爸、妈,新民这句话说得很对,只要养我一天,就是我的父母。爸、妈,您就是新民的亲爹亲娘,也是我的爸、妈,没有人会嫌弃您,也不允许任何人嫌弃您二老,您二老是世上最好最善良的爸妈。”
琳琳的话音刚落,一阵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
“亲家,有您两位这样的爹娘,真是我家琳琳的福气。亲家,千万不要见怪我这势利眼的亲家。”琳琳的母亲也是满面泪水地走了过来,拉住了新民养母的手。
养父养母看着眼前貌美如花的儿媳,竟是如此的通情达理,心里那个荡漾,什么话也说不出,只是在流泪。
“新民,跪那干什么?还不起来扶咱爸妈进屋去歇歇?”琳琳轻轻拍了拍新民的肩膀。
新民站起身,一把抱住琳琳就痛哭起来,像个孩子。

世俗却比山重。
感恩养育大恩,
良心就能将山搬动……
佩服作者的创作技巧,
老套故事演绎得不俗。
作品是不是成功,
只需看看读者泪水成河……
——读《新民的瘸父盲母》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