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乾陵及乾陵太子墓(随笔)
乾陵及乾陵太子墓随笔
今年七月下旬,为了却多年的宿愿,我第一次到了西安。游乾陵的那天清晨,我乘坐大巴经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来到了距陕西省西安市90公里的咸阳市乾县乾陵。放眼瞭望,雨后碧空如洗,万里无云,燠热一扫而光,此时正是游览景区的最佳时段。
陕西关中地区沃野千里,西安周围帝王的陵墓数不胜数。自古以来,就有“江南的才子山东的将,陕西黄土的埋皇上”的说法。这里有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昭陵,有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帝陵。而被成为“历代诸皇陵之冠”的却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墓——乾陵。
这里是唐代“因山为陵”葬制的典范,有仪仗马及牵马石人,仪仗马为帝王仪仗所用之马,通常用于朝会、祀典、出巡等。乾陵仪仗马及牵马人,共列置五对。驼鸟,原产非洲及西亚,汉代作为珍稀禽类由波斯朝贡而来。诸帝陵列置石驼鸟,乾陵石驼鸟,现存一对,各雕于一长方形石屏之上,为镂空立体高浮雕。两侧的将军翁仲持剑拱手行礼,陵园布局显现着大唐时期宫廷的威仪和奢华。
唐高宗李治(628~683)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624~705)的合葬陵墓,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处,海拔1047米的梁山上。若从不同的角度看,整个陵园外廓呈现出不同的造型。
步入陵园,视野开阔,气势非凡。神道两侧是翼马、驼鸟,走在宽敞厚重的神道上,环视梁山首尾,盛唐气息便会扑面而来。从东边远眺,这座陵园恰似一位睡美人,她悠闲而肃穆地仰卧于天地之间。高耸的北峰,是她微微抬起的头,笔直的神道,是她的玉颈,苍翠欲滴的松柏,是她秀美的长发;南二峰为其胸部,起伏的峰峦,是她舒展的双腿,在朦胧缥缈中伸向一望无际的远方,因此被誉为“大地上的睡美人”;
从西侧观察,主峰孤峰高耸,雄伟威武,宛如一头卧狮;从南门步入陵园,好似一座“笔架山”三山鼎立,巧夺天工,独具魅力。
而从西北远看乾陵又似乎为一座“金字塔”,孤峰独起,宏观的气势尽收眼底,令人浮想联翩。因此,人们形象的说乾陵是“东看美人,西看狮,南看神道,北看势(帝陵之势)。长安的西北方向,即八卦的乾位,故称乾陵,规模宏大的唐陵最具代表性。
陵园内现存华表、石狮、无字碑等大型石刻120余件,被誉为“皇陵之冠”和“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博物馆”。乾陵的东南隅分布有陪葬墓17座。目前,已开放的三座陪葬墓,出土了唐三彩、唐墓壁画、石椁线刻画等珍贵文物4300余件,被誉为“唐代的文化艺术宝库”。
排列整齐的六十一蕃臣像,又称王宾像,为高武时期臣服于唐朝的周边部族和国家首领形象。是盛唐时和周边国家和部族友好的见证。初立时,石像背部镌刻国名、族别、官职、封爵及姓名,现多已漫漶。原蕃臣石像64尊,现存61尊,头部残缺,均属珍贵的青石圆雕。
乾陵园现有两块竖立石碑,右碑刻有唐高宗乾陵,为明代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沅敬书立石;左碑刻有乾陵唐高宗与则天皇帝合葬之墓,国务院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立,一九六三年三月郭沫若书字样。
无字碑,中宗李显为母后武则天而立。因唐代初立时未刻一字,故称“无字碑”。乾陵无字碑高8.03米,重约98.8吨,圆首方硖,碑身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琢而成,高6.54米,宽2.10米,厚1.49米。碑首镌刻八条螭龙相互缠绕,碑身两侧与碑座四侧线雕云龙纹和瑞兽纹饰。
千百年来,人们对无字碑的兴趣超过了记述唐高宗文治武功的述圣记碑。无字碑同其他石碑在雕刻上相比,显得很普通,看不到独特之处,但它所蕴含的内容、承载的意义,却能超过任何一块石碑。人们对它兴趣不减,津津乐道,使它更加神奇,成了千古之谜。
无字碑的主人武则天,祖籍山西文水,生于四川广元,公元655年被立为皇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实际执政达50年之久。她广兴科举,重用人才,奖励农耕,提高妇女地位,继承了“贞观之治”,开启了“开元盛世”。
武则天活了82岁,却以一块“无字碑”傲视古今,功过是非任由后人评说,给历史和世人留下说不完,道不尽的悬念。正因为无字,其影响力远远超越了唐代社会,穿越了千年时空,依然迷雾重重。自唐以后,武则天或被人所歌、所骂、所赞、所诬,但却难以磨灭她的浓墨重彩,镌于历史的永恒。看来人的身后事不在歌功颂德,也不在碑文多少,而在做出什么,付出什么。无字与有字,无声胜有声,这着实令人深思。
唐懿德太子墓博物馆有门联:立为皇太子未承帝位即遭戮,生在帝王家既续帝嗣又作囚。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孙子。懿德太子在大足元年(701年)因故杖毙于洛阳,时年19岁。又于神龙二年(706年)被迁葬乾陵,陪葬乾陵。
1971年开始发掘的太子墓,墓道长100余米,阴暗的墓室,有7个天井,8个便房,沿途有斑驳陆离的壁画。墓室曾经被盗,但仍然出土了2000多件珍贵文物,随葬物有陶俑、壁画、唐三彩等,其中著名壁画有“阙楼仪仗图”、“驯豹图”等,这些出土的随葬品,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研究留下弥足珍贵的资料。目前,乾陵陪葬墓中已发掘的有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李谨行墓和薛元超墓,其中永泰、章怀、懿德三墓已对外开放,供中外游客参观。
我不紧不慢地漫步在太子墓博物馆的台阶上,似乎能够感受到大唐盛世的繁华与开放。你听!那驼铃,那马蹄声,那异国的风貌和衣着,还有先进的中华艺术、技术、财宝和精神财富,通过“丝绸之路”向世界传播,推动着华夏历史文明的进步,我似乎听见了一带一路更铿锵的跫音。
一,在从不同方向看乾陵模样;从东边远眺,这座陵园恰似一位睡美人,她悠闲而肃穆地仰卧于天地之间。高耸的北峰,是她微微抬起的头,笔直的神道,是她的玉颈,苍翠欲滴的松柏,是她秀美的长发;南二峰为其胸部,起伏的峰峦,是她舒展的双腿,在朦胧缥缈中伸向一望无际的远方,因此被誉为“大地上的睡美人”;
从西侧观察,主峰孤峰高耸,雄伟威武,宛如一头卧狮;从南门步入陵园,好似一座“笔架山”三山鼎立,巧夺天工,独具魅力。
而从西北远看乾陵又似乎为一座“金字塔”,孤峰独起,宏观的气势尽收眼底,令人浮想联翩。
二,从仅存的六十一座蕃臣像,写到高武时期臣服于唐朝的周边部族和国家首领形象。是盛唐时和周边国家和部族友好的见证。
三,对无字碑的描述和理解。无字碑同其他石碑在雕刻上相比,显得很普通,看不到独特之处,但它所蕴含的内容、承载的意义,却能超过任何一块石碑。人们对它兴趣不减,津津乐道,使它更加神奇,成了千古之谜。
四,从唐懿德太子墓出土的文物,管窥到盛唐时期的繁荣和奢华。我不紧不慢地漫步在太子墓博物馆的台阶上,似乎能够感受到大唐盛世的繁华与开放。你听!那驼铃,那马蹄声,那异国的风貌和衣着,还有先进的中华艺术、技术、财宝和精神财富,通过“丝绸之路”向世界传播,推动着华夏历史文明的进步,我似乎听见了一带一路更铿锵的跫音。

感谢您支持山河,敬茶!远握!o(* ̄︶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