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宁静】大嫂(小说)

编辑推荐 【宁静】大嫂(小说) ——我的家庭故事


作者:流浪的松鼠 布衣,452.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734发表时间:2020-10-28 21:20:07
摘要:《大嫂》这篇将近小说15000字,有《大嫂进门》《改造大哥》《女儿辍学》《大哥殒命》《儿子失恋》《大嫂改嫁》和《女儿回家》七个章节构成。 小说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描写了“我”大嫂一家有贫穷到富裕,再有富裕到贫穷的家庭变故。 大嫂一家有穷变富,全因一个“勤俭持家”,大嫂一家又有富变穷,也和过度的“勤俭持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小说的第七章《女儿回家》充满了人性的光芒和亲情的温暖,也给这个小说一个完美的结局。

【宁静】大嫂(小说)
   大嫂的女儿心有不甘但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得点头同意。大嫂又央求一个在广东打工的熟人把女儿带过去,熟人说大嫂的女儿还没有成年,进不了正规的厂,只能到小厂里干活,工资不高还很辛苦。大嫂说挣一个总比不挣一个好。
   大嫂的女儿上广东的前一夜,自己把自己关在屋里哭了好久,哭声不大,断断续续。大哥大嫂还是觉察到了女儿的异常,他们站在门外劝了半天也无济于事。女儿在屋里说道:“爸妈放心就是,我未来的路还很长,我绝对不会做什么傻事的。”
   大哥大嫂回到自己的屋里黯然神伤,大哥说女儿还是想去上学,要不咱们让女儿上高中去?大嫂说我也想让女儿读高中,可是她考的那个高中太差了。再一个,女儿现在把钱花完了,将来咱们的儿子咋办?大哥不再言语,只坐在屋里唉声叹气。那一年,大嫂的儿子刚刚十岁。
   大哥大嫂送女儿上广东的时候我也在场。大嫂的女儿铁青着脸,背着个蛇皮袋,头也不回地踏上了远去的客车。
   在大嫂的女儿踏上客车的一瞬间,我突然看到她的眼光是那样的异样,我慌忙地移开我的眼光,不敢和她对视。她当时的眼光太过独特,像一把削铁如泥的利剑,又像一柄挖心噬肺的钢锥,让人不寒而栗。现在回想起她当时的眼光,我仍然地觉着后背发凉。
   客车远去了,车后翻起滚滚的灰尘。大哥大嫂站在扑面的灰尘里,一眼不眨地望着客车消失在乡村公路的拐角处。
   过年了,大嫂的女儿托那个熟人捎回来一封信。大嫂迫不及待地打开来看,信上只有四个字:我恨你们!大嫂崩溃了,号啕大哭起来。
   第二年开春,那个熟人再到广东去的时候,大嫂的女儿已不知所踪。大嫂托人多方打听,依然没有丝毫讯息。
   他们的女儿进到黑厂里了,他们的女儿入了传销组织了,他们的女儿被人谋害了,他们的女儿找了个很远很远的婆家再也不愿意回来了……村里关于大嫂的女儿的传闻不断,在大嫂大哥的心里,他们永远只相信最好的结局。
  
   第四章 大哥殒命
   经过大嫂的改造,大哥换了人一般。全村几百号劳动力,上地最早的是大哥,收工最晚的又是大哥,既不抽烟也不喝酒还是大哥。大哥成了村里所有男人的楷模。
   大哥大嫂正当年富力强的时候,自家的几亩责任田显然不够自家耕作。村里有劳动力差的人家不愿意种地,大嫂总是想着办法接过来。东家接三五亩,西家接三五亩,最多的时候,大哥家有一百多亩土地。村里的人都开玩笑说大嫂家是名副其实的“大地主”了!
   农忙时大哥回乡种地,农闲时,大哥被窝卷儿一卷又进城务工去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哥在外务工的时间满打满算最多两百多天,但大哥却能挣回三四百个工。
   大哥不会把时间掰做两瓣用,但大哥却可以在一天的时间里做出两天的工——白天一个工,晚上又是一个工。大哥说晚上加班最划算,白天干十来个小时才算一个工,晚上干五六个小时就算一个工了,并且晚上的工资比白天高。
   繁重的劳作严重地透支了大哥的身体,刚过五十的大哥看起来足有六十开外。大哥黑且瘦,皮肤粗糙,颧骨高高的隆起,脸部的肌肉向内凹陷着,一双大而无光的眼睛灰苍苍的,像濒死的人。
   大哥的作息不规律,饮食也不规律,久而久之,大哥有了胃病。大哥的腹部隐隐作痛,大嫂让大哥到诊所里抓点药。大哥服了药,症状有所缓解,可停药没几天,大哥隐隐的腹痛又再次发作。
   医生建议大哥到医院里做个胃镜,医生说现在奇怪的胃病很多。医生的意思不言而喻,大哥大嫂也耳闻目睹了村里的几个人因“奇怪的胃病”而去世的人。
   大哥不想做胃镜,大哥说真的是那病查出来也没用。我知道,其实大哥心疼钱,做一个胃镜的花费最起码要消耗大哥两个工的工钱。
   大嫂坚持要大哥做个胃镜,大哥的胃镜报告显示:浅表性胃炎。医生说这个病多是饮食不规律造成的,如果不正规治疗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后果很严重。医生建议大哥定期复查胃镜,以免病情发生转变。
   浅表性胃炎?大嫂早有耳闻,也就是一种很轻微的胃病了。大嫂对医生说的话不以为意,大嫂说十人九胃病,好多医生都喜欢夸大病情吓唬病人。大哥也说道:“下次再也不做胃镜了。那么粗的管子插到胃里,翻江倒海一般,那个难受劲儿可不好受。”
   大哥听别人说胃病是除不了根的,便买了一大堆健胃的药,胃痛的时候就吃几天,症状好一些就自行停药。大哥出门务工也随身带着许多健胃药,大哥说城里的药贵,在城里咱挣得起花不起的。
   如此又过了几年,大哥的胃病还是老样子,大哥还是除了农忙收种庄稼外,一年还要再做三四百个工的。大嫂说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该做胃镜。大哥说我当初就不想做胃镜,怎么样?咱们白白地花了几百块。
   有个深秋的早上,大哥洗漱完毕,突觉胃内嘈杂,总想呕吐,大哥坚持着吃完早饭又出工了。到了半晌,大哥再也坚持不住,开始哇哇地呕吐,呕吐物还带着血丝。老板出钱给大哥又做了胃镜,胃镜提示——胃癌晚期!
   大哥的心境瞬时跌落到谷底,他向老板辞了工,踏上了回乡治病的路。老板还不错,临走又给了大哥几千块慰问金,老板说大哥是个好人,干活实在。
   回家的当天,大哥就和大嫂一起到了医院。医生建议大哥住院手术治疗,大嫂二话不说只是点头。医生问大哥有没有合作医疗,大哥说没有。
   大哥患病的时候,合作医疗已经实行几年了。最初的时候,大哥也曾交过合作医疗基金,但大哥一家一年四季都没人住院,交的合作医疗基金一分都没用。大嫂说交的合作医疗都浪费了,还不如割二斤肉来得实惠。从那以后,大哥一家就再也没有交过合作医疗基金了。
   大嫂说没有合作医疗就不看病了?该花多少咱交多少,无非是不报销而已。
   大哥住进了医院,护士来给大哥采个指头血。护士的采血针连扎两次都没有刺破大哥的手指头,护士笑着说道:“你的手皮好厚!”大哥说农村人,都这样。
   大哥住院的第一天,医生让大嫂交了五千块住院费。第二天,医生说费用不够了,又催大嫂交钱。大哥住院不到半个月,前前后后已经缴费将近十万!
   农村的家庭该有多少钱呢?大嫂的存折取了一张又一张。大嫂没有说什么,大哥看在眼里,大哥说我这病是绝症,治不好的,还不如咱回家吃好喝好。大嫂不同意,大嫂说有人就有世界,钱没了咱再挣。
   大哥知道大嫂在安慰自己,大哥的病情大嫂心知肚明。大哥说道:“挣钱?我这一辈子都挣不了钱了,我把钱花完了你们娘俩咋办?儿子上高中,正花钱呢,将来上大学娶媳妇更是要花钱的。”
   大哥的儿子高中成绩很好,将来不难考个好大学。大哥和大嫂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的身上。大哥的话切中要害,大嫂也有些犹豫了。
   又在医院里住了几天,又花了好几万,大哥的病情好像有点好转,医生又在催着缴费了。大哥对大嫂说道:“咱家还有多少钱我心里清楚,不能为了我害得儿子将来上不了大学。”大哥和大嫂抱头痛哭,俩人商量了又商量,最终办理了出院。
   回家没几天,大哥就撒手人寰了。大哥去世的那天是个大晴天,日头暖暖地,晒得人昏昏欲睡又浑身舒坦。墙根下,三五晒暖的闲人感叹着大哥辛劳又遭罪的一生。
   如何安排大哥的葬礼?我们本家的人都来让大嫂拿个主意。大嫂说大哥活着的时候没有享过福,这最后的一程无论如何都要让他好好的风光风光。大嫂说这些话的时候眼角是湿润的。
  
   第五章 儿子失恋
   大哥离世,大嫂的儿子有了思想包袱,学习成绩也一度下滑。大嫂说你是咱家唯一的男人了,咱家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你现在还小,咱家目前的困难你也解决不了。你现在唯一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只有这样,你爸在那一边才会瞑目的。大嫂的儿子化悲痛为力量,学习成绩逆势而上。
   有次开班会,大嫂儿子的班主任专门找大嫂谈了一次话。大嫂儿子的班主任说好多孩子出了家庭变故就一蹶不振,当时我真担心你的孩子也扛不住,现在看来你的儿子真是好样的。大嫂的心里半是高兴半是酸楚,高兴的是儿子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酸楚的是大哥再也看不到儿子的好成绩了。
   大嫂的儿子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来庆贺,大嫂置了几桌酒席款待众人。席间,有人说到了大嫂的勤俭持家,说到了刚过世不久的大哥的辛劳,说到了大嫂儿子的刻苦学习,又说到了这个家庭可以预见的美好的未来。大嫂听着众人的谈话,不免想起了刚下世不久的大哥,想起了多年没有音讯的女儿,大嫂又潸然泪下了。
   大嫂的儿子上了大学,学校了解到大嫂的家庭情况后,对大嫂一家给予了最大的帮助。一方面,学校给大嫂的儿子办理了助学贷款,另一方面,又给大嫂的儿子办理了贫困生生活补助。
   贷款?大嫂对这个词从来不敏感,尽管这个“助学贷款”有着诸多优厚的条件。大嫂说贷款早晚都是要还的,儿子上学的钱我暂时还拿得起,为什么要让儿子上学的时候就背上一身的债务呢?大嫂只让儿子接受了贫困生生活补助。
   大嫂对儿子亮了家底,大嫂说你爸活着的时候咱们家底可以,你爸有病花了一部分,但咱家里还有结余,供你上学没什么问题。大嫂的意思很明显,大嫂担心儿子偷偷办什么“助学贷款”,大嫂无非想给儿子吃上一颗“定心丸”。
   大嫂对儿子讲的话不全是真话,大哥在世的时候,供儿子上学确实没什么问题,如今大哥不在了,家里的台柱子没了,大哥留下的老底花一个就会少一个。大嫂是一个有危机感的人,为了开源节流,大嫂想了许多办法,并身体力行。
   家里的土地流转给他人,找一份包吃包住的工作,一年四季不填新衣服,不买零食不买水果……许多的办法一起用上,大嫂勉强维持着儿子的大学生活。
   大四这一年,大嫂的儿子处了一个对象,女方家对这门婚事也很满意。寒假的时候,大嫂的儿子把女朋友带回了家。看着儿子和女朋友形影不离的样子,大嫂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除了过节,已经四年没有逛街买过菜的大嫂终于上街买了一篮子蔬菜。
   整个寒假,大嫂儿子的女朋友都在大嫂家度过。大年初一,长辈是要给晚辈压岁钱的,大嫂没有准备红包,大嫂对儿子和女朋友说道:“你们都是大人了,压岁钱是给小孩的。”
   大嫂的儿子说道:“妈,去年过年我一个人在家,你怎么给我压岁钱了。”
   大嫂笑道:“傻孩子,去年你一个人,是个未成年人,今年是两个人了,就长大了!”
   大嫂的儿子和女朋友没有说什么,毕竟这个理由还算说得过去。其实在我们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没有结婚的三十岁以内的人都是要收压岁钱的。
   开学的时间到了,大嫂的儿子和女朋友要返校了。女朋友第一次到家里来,男方是一定要给女方一个红包的。眼看着就要上车,大嫂还没有拿出红包的迹象。
   大嫂的儿子把大嫂拉到一边小声问道:“妈,你给丽丽准备红包了吗?”
   大嫂的脸上显出异样的神色,压低了声音说道:“你们的工作都还没有固定,现在处的朋友可靠吗?万一将来你们成不了一家人,咱打发的钱岂不是要打水漂的?你对丽丽说妈忙,忘记了。”
   大嫂的儿子愣住了,他做梦也想不到母亲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大嫂的儿子是抱着“非你不娶”的态度把丽丽带回家的,丽丽也是抱着“非你不嫁”的态度才到大嫂家过年的。此时,大嫂让儿子欺骗丽丽,大嫂的儿子又怎能忍心呢?
   大嫂的儿子除了勤奋好学还有一个特点——孝顺。看着母亲瘦弱的身形,看着母亲黑发中隐藏的几丝白发,看着母亲脸上的皱纹……大嫂的儿子妥协了。
   一阵阵刺骨的北风吹了过来,卷起地上的尘土。路边的杨树枝杈在风中呜呜作响,树杈上残存的几片干瘪的树叶猛烈地摇晃着身子。
   大嫂的儿子转了个身,登上了进城的客车。客车徐徐启动,大嫂的儿子隔着车窗玻璃向外看时,恰有一两片干瘪的叶子打着旋从高高的杨树上落下,落在大嫂的身旁。
   一路上,丽丽很少说话,她歪着头,一直看着车外一闪而过的陌生的风景。大嫂的儿子有自己的心事,也许是这个心事的作怪,他总是找机会和丽丽说话,但丽丽却总是不冷不热地搭上一句。大嫂的儿子感到浑身的不自在。
   到校的第二天,丽丽突然向大嫂的儿子提出分手。大嫂的儿子不肯,追问道:“咱俩两年多的感情了,我怎么舍得和你分手呢?是我哪里做错了?”
   丽丽哭了,哭得很伤心,大嫂的儿子掏出纸巾要给丽丽擦眼泪。丽丽一把打掉大嫂儿子手里的纸巾哭道:“多少年的感情也抵不了你母亲的尖酸刻薄,抵不了你对我的欺骗!不要以为你们做得天衣无缝,是个傻子也能感受到你们赤裸裸的欺骗!”
   大嫂的儿子还要解释,丽丽哭泣着,掩着面跑开了。大嫂的儿子呆立在原地,丽丽的性格他最了解——坦率、真诚、眼里也揉不得一点沙子。
   大嫂的儿子一个人跑到酒吧喝了许多酒,喝得昏天黑地。酒吧要打烊了,大嫂的儿子又要了最后的一瓶啤酒。拎着啤酒,吐着酒气,摇晃着身子,大嫂的儿子夜鬼一样地走出了酒吧。

共 15497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説主要描写了大嫂一家由贫穷到富裕,再有富裕到贫穷的家庭变故,結局是完美的。 大嫂勤俭持家,任勞任怨,对丈夫管理有方,在大嫂的帮助下,大哥戒掉了烟和酒。在大嫂的动员下,大哥是第一个下海的人,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并盖起了上下两层的民房,也是村里最漂亮的房子。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大哥由于长年累月的艰辛的劳动,得了胃癌晚期。大哥辞世后,大嫂终生也没有改嫁。儿子总算争气,考取了理想的大学,祸不单行,儿子瘫痪在床,同时也失恋了。风雨之后必见阳光,大嫂的儿子已步入中年,他的网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一个人忙不过来了,大嫂的儿子还请了两个帮工。最让人高兴的是大嫂的儿子还娶了媳妇,生了一儿一女。失散了几十年的女儿终于与大嫂团聚了,结局是完美的,彰显人性的光芒和温暖。语言通俗易懂,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感人泪下,倾情推荐!【编辑:烛光里的微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烛光里的微笑        2020-10-28 21:22:47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语言通俗易懂,倾情推荐!
2 楼        文友:烛光里的微笑        2020-10-28 21:25:50
  衷心感谢老师来宁静投稿,遥祝远握祝老师安好!
3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0-10-29 11:02:20
  佳作欣赏,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淡泊宁静社
回复3 楼        文友:流浪的松鼠        2020-10-29 16:55:14
  谢谢老师的垂爱,这个小说投稿中国作家网,已过稿。这也是我在中国作家网上发表的第一篇作品。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