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苍山村的记忆(散文)
苍山村是我的出生地,也是我爷爷和我父亲的出生地,更是我家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地方。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我童年成长的摇篮。因此我无论走多远、无论长多大都不会忘记苍山村的。我来到人世间开始认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是从那儿开始的,许多珍贵的童年记忆都和苍山村息息相关。比如:蒲扇、蒲团、北瓜和菜窖……
一、蒲扇
至今常常在梦中见到的奶奶,总是手中摇着一把蒲扇。在我童年的时候,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在那些炎热夏季的夜晚,我和爷爷奶奶在自己的农家小院里纳凉,我躺在院子里的竹床上,奶奶坐在我身边蒲团上,他手里拿着一把蒲扇轻轻地摇着,一会儿为我驱赶蚊虫;一会儿为我送来凉风。爷爷就坐在对面的蒲团上,手里拿着烟袋锅,朦朦胧胧的月光下,烟袋锅发出忽明忽暗的微弱的光,爷爷慢条斯理地给我们讲着那些古老的家族故事。这个场景多年来一直重复出现在我梦中,每当我在职场上累了、倦了,我的大脑就会防御性地选择这个场景,给我紧张的神经慢慢地按摩。
蒲扇是我童年时代最常见的东西,也是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我们家里,爷爷、奶奶、三叔和我都有自己专属的蒲扇。爷爷的蒲扇上有奶奶为他缝制的蓝色粗布的包边,围着蒲扇外边的一圈,那是为了蒲扇结实耐用,也是一种装饰,集美观和适用为一体的,可见农村百姓的生活智慧。奶奶的蒲扇上包的是白粗布镶边,它和奶奶一样干净利索。而我的蒲扇上是碎花小细布的包边。三叔的蒲扇最好看,蒲扇上的包边是大红底色的花布,还有一串红色的塑料绳流苏。那是他心爱的女人送给他的定情物,三叔从来不舍得使用它,只是收藏在自己的卧室里。他的卧室除了书籍以外,还有账本什么的,从来不然我随便进去乱翻。我也很懂事,一般不去他的卧室。
那时候,蒲扇的作用是很多的,由于它风力比较大,结实耐用,经常成为农家生活的必需品,出现在灶间、炕头上、书桌旁边、葡萄架下面、磨道里和房顶上。灶间主要是点火做饭的时候,用它助燃。炭火盆旁边也要有一把助燃的蒲扇。炕头上是睡觉的时候用来打蚊子用的。葡萄架底下拉呱,手里也离不开蒲扇。回想起童年时代,多少个夜晚,奶奶手持着蒲扇给我送来凉爽的风。奶奶不知从哪里学来几首唐诗,她会低声吟诵给我听,这样我就会安静地进入梦乡。
奶奶在灶火间点火的时候,先将一些松树枝子放在灶膛里,上面推上茅草,然后用火柴点燃棉花杆,递进灶火间的柴草中间,用蒲扇慢慢地送上微风,火就着起来了,最后,再用风箱吹火,火越烧越旺,就可以做饭了。
三叔在方桌上记账的时候,蚊子经常过来捣乱,三叔就用蒲扇拍打那些可恶的蚊子们,蚊子就咬不到三叔的腿了,有时候,三叔打不到蚊子,就啪啪啪地打自己的腿肚子。我说:“三叔,你不害怕疼吗?这样盲目的乱打,只能打到自己的腿。”三叔笑了,拿着蒲扇来打我,我赶紧逃跑了。
爷爷无论走到哪里,总是蒲扇不离手,一手拿着烟袋锅,一手那着蒲扇,一边在院子里踱着方步一边给我们讲故事,他总是有讲不完的故事。
二、蒲团
在苍山村的农家小院里,还有一件常见的东西就是蒲团,我家的蒲团是用玉米皮编制的,玉米皮的颜色是那种柔和的乳白色,高高低低的蒲团放在院子里就好像水塘里的浮萍,甚是美观。我们家吃饭的时候,在院子里放一个低矮的小桌子,四周放上蒲团,我们就坐在蒲团上吃饭。我的个子比较小,坐在蒲团上够不着饭桌,只好跪在蒲团上。
奶奶在灶火间做饭的时候,屁股底下坐着蒲团,手里握住风箱的手柄,一推一拉之间,灶膛里的火苗就像狗的舌头一样一伸一缩的,我喜欢帮助奶奶往灶膛里面放柴草,拿一个小蒲团坐在奶奶旁边,一把一把地往灶膛里添柴草。如果奶奶忙着往锅里下面条,我就代替奶奶来烧火,像模像样地坐在蒲团上,手里拉着风箱,嘴里唱着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三叔每天早晨起来总会吹笛子,他吹笛子的时候就是跪在蒲团上的,他感觉那样就好似在牛背上一样。三叔小时候总是放牛,他经常在牛背山吹笛子,他的笛子声别有一番风味,乡亲们都能听出来。
现如今,我从外地回到苍山村,看见院子里的蒲团,感觉很亲切,赶紧拿过来坐一会儿,突然间感觉天上的星星出来了,我又回到了那个坐着蒲团,摇着蒲扇,听爷爷讲故事的夜晚。这样的夜晚是令人心静的,我在苍山村探亲的每一天,都不用安眠药就能平静地入睡。心里打算着等我退休以后回到山乡来养老,那一定很惬意。
三、北瓜
我在外地逛超市,偶然看见南瓜那憨态可掬的样子,就会想起苍山村房前屋后的北瓜,走遍了大江南北,唯独我们苍山村管南瓜叫“北瓜”,不管它叫什么瓜,反正是那个矮矮胖胖敦敦实实的憨厚模样。它对土地不讲究,种植管理也很简单。黄瓜和丝瓜需要搭架子,西瓜需要有打头、压枝。而北瓜撒上种子就会有收获,没有那么多麻烦事。北瓜的花儿是金黄色的,瓜身从里到外都是黄色的,可能是富含胡萝卜素的原因吧,村里人说吃北瓜对眼睛有好处。我们村都是那种扁圆型的大北瓜,外表是金黄色的,切开以后,里面还是金黄色的,我想,那一定是吸收了盛夏太阳的光泽吧,似乎是金光闪闪的样子。我们村盛产北瓜,秋天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是北瓜,吃不了的时候,把他们晒成北瓜干。冬天用来煮稀饭,那稀饭就有了内容,不是稀汤寡水的,而是有艮啾啾的北瓜干,孩子们就会在盛饭的时候,使劲从锅底里捞北瓜干吃。做北瓜干的时候,瓜子也是宝贝,将其和瓜瓤分开,晾晒在房顶山,不几天就干了,用小火炒熟了,就成了冬天拉呱的时候慢慢嗑瓜子的食材。村里的男女老少,冬天没事干的时候,都聚到我们家的热炕头上,奶奶拿出超好的北瓜子,大家一边嗑瓜子一边听爷爷讲故事。那时候我才感觉为爷爷会讲故事而骄傲,爷爷的故事包罗万象,从狐仙到行侠仗义的好汉,什么样儿的都有,乡亲们听故事成为那时候业余生活的一大乐趣。
四、菜窖
苍山村的菜窖都隐藏在山坡上、草丛中,我们家的菜窖在山坡底下,冬天忙秋的时候,爷爷和三叔将地里产的地瓜、土豆、白菜、白萝卜都藏入在菜窖里。冬天大雪封山的时候,我经常跟上三叔到菜窖里取白菜或萝卜,外面寒风刺骨,菜窖里温暖如春,湿润的气息和蔬菜们的味道,让我感觉真想在菜窖里睡一觉。那里面多么舒适啊!
一进腊月门,我们家的生活就有了变化,奶奶为过年做准备,她做粉条,我们就吃白菜炖粉条;她做豆腐,我们就吃白菜炖豆腐;那些白菜、萝卜都是从菜窖里拿出来的,菜窖里冬暖夏凉,是天然的冷藏地窖,我们夏天也会把煮好的绿豆汤放在菜窖里,等凉冰冰的时候再拿上来,那叫一个爽口,全家大人小孩都喜欢喝。
我们村民风淳朴,家家户户的菜窖都不上锁,就跟我们家的大门不上锁一样,可是乡亲们都恪守着民约,从没有小孩子到别人家菜窖里偷吃一根萝卜的事情。就是谁家不小心将篮子、扁担落在菜窖扣边,也没有人拿走,你想起来在去取,它一定还在原来的地方。我们村各个家的院子门从来不上锁,有的时候乡亲来借农具,家里没人,尽管拿去用,用完了归还回来就行了。所以从来没有听说谁家的菜窖被偷了,菜窖口上盖上盖子,压上石头,是为了防止小松鼠来做贼。小松鼠多得很,到处都是经常偷吃村人的花生。大家也都习惯了。
几十年过去了,每当我想起山乡的时候,经常会想起这些蒲扇、蒲团、北瓜和菜窖,这些东西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他们就好像是记在脑海里的笔记,经常拿出来看一看,温暖的家乡记忆就会油然而生。一个人儿时的记忆是最深刻的,一辈子抹不掉,我的儿时记忆就是那些久远的蒲扇、蒲团、北瓜和菜窖……

2楚风作家杂志1720154020@qq.com
3信阳文学1400432323@qq.com
4散文选刊原创版sanwenxuankan2008@vip.163.com
5飞天512047735@qq.com
6红豆hongdouxs1972@163.com
7浙江散文13947948@qq.com
8当代人小说ddrshishuo@sina.com
9.17732171343@163.com
10当代人散文ddryuedu@sina.com
11诗歌ddrshishuo@sina.com
12艺术河北ddryuedu@sina.com
17732171343@163.com
2楚风作家杂志1720154020@qq.com
3信阳文学1400432323@qq.com
4散文选刊原创版sanwenxuankan2008@vip.163.com
5飞天512047735@qq.com
6红豆hongdouxs1972@163.com
7浙江散文13947948@qq.com
8当代人小说ddrshishuo@sina.com
9.17732171343@163.com
10当代人散文ddryuedu@sina.com
11诗歌ddrshishuo@sina.com
12艺术河北ddryuedu@sina.com
17732171343@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