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槐花飘香(散文)

精品 【书香】槐花飘香(散文) ——故乡记忆之四


作者:北方天马 举人,3455.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80发表时间:2020-11-17 14:43:54
摘要:洋槐、国槐都是槐树,每年都会开出美丽的花朵,每年都有槐花飘香。

【书香】槐花飘香(散文)
   刺槐树,又叫洋槐树。据说原是近代由国外引进,为区别国槐,故称洋槐。因它适应黄土地和中原气候,木材坚硬,生长迅速,所以华北平原、黄淮流域广泛普遍栽种。
   每年春天,万物复苏,榆树钱儿刚刚落下,刺槐花儿即盛情开放。那一嘟噜、一簇簇、一团团、一树树,水仙样清灵的槐花,像云絮挂在槐树绿叶细枝中,白的可爱,白的纯净。
   到此季节,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槐花味,淡淡的香,融融的甜,清清的爽,随春风入户,随暖意入心,引人向往,勾人食欲。“谢尽芳菲四月中,忽来清气透帘笼。寻香看取邻家树,照耀繁华流雪风”。我已不记得,是那位诗人的古韵一绝,把槐花比雪,赋出了槐花韵味和精神。
   儿时年代,人们的生活普遍都很艰难,每到春天,眼巴巴地期待着槐花盛开。到时采摘一些,拌上地瓜面,上锅蒸,加上盐,调点蒜泥,黑、白、青混杂,当饭又当菜;香、甜、辣、咸,吃起来糯口、充饥,人人都喜欢。虽不是美味,但那年月能吃上它,很心满意足,感觉津津有味,不亚于今天过年的鱼肉珍馐。
   槐花是大自然的恩惠,天赐之食,人那肯放过,那时,树林中,刺槐树下,很多人都会采集槐花,也着实使一方人度过饥荒,看到希望。
  
   二
   在我的故乡,采槐花最好去处是村西的古老大堤。
   村西不远,静卧一条古老、巍峨的黄河古堤,平地筑起,高达五六丈,上宽几十米,黄土堆成,西南东北蜿蜒几百里,堤内(以我故乡而论)是黄土飞沙,堤外是黄淤黏土,泾渭分明,想必是黄河的杰作。此堤现在离黄河甚远,看来对黄河已不再起作用,只是仍然归属于黄河修防处,当地政府是无权动土经营的。
   古堤名叫“金堤”,为何年何人所修,不得而知。相传是秦始皇“跑马修堤”。说是:当年黄河情况危急,秦皇帝命官员骑马通过,让百姓必须马过堤成。为了赶时间,他们施展法术,定住天上的太阳不下落,以至筑堤人一天吃十几顿饭,还饿死、累死不少的人。
   传说毕竟是传说,但也反映了防范黄河的必要性,和黄河情况的紧急程度,以及人们付出的辛苦和艰难。也许后来黄河改道,此堤不再起直接的作用,但历朝历代,依然加固,修缮,防患于未然。
   时至近代,堤上遍植刺槐之树,经年长得高大挺拔,郁郁葱葱,像一条绿色长城,蜿蜒在一马平川的黄河平原上。花开季节,更是如玉如雪,似琼花似白云,香风阵阵,蜂飞蝶舞,莺燕穿空,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之所以叫做“刺槐”,是其枝条上长满尖刺,扎到手,火辣辣的疼。但槐花开的喜人,一嘟噜一串,花朵粉白,心蕊嫩黄,像一个个小蝴蝶,展翅欲飞,特有的幽香,带些甜丝丝的味道,引得蜜蜂飞绕,趋花采蜜。也引的我们猴儿少年,每天放学之后,结伙而来,偷偷采集槐花。
   那时候,负责我村管护段的是荣誉退伍军人四爷,他为人铁面无私,工作认真负责,严格执行黄河修防处规定的,“绝不允许破坏金堤上的一草一木”。平时我们在堤上割草,被他捉住,一定会被骂个狗血喷头。如果偷懒耍滑,贪玩没去割草,想弄些树枝条回家交差。若被他抓住,轻者被没收工具,重者要家长来领人,训教再三,甚至罚款,所以,我们都很惧怕他。但槐花的诱惑,也使我们与他斗智斗勇。往往三五人结伙,派一人监视四爷,规定打胡哨为号。直声,代表四爷来了,注意隐蔽;花声,为我们被发现了,赶快逃跑。
   常常是,四爷听到哨声,就会立地站住,高喊几声:“爱护金堤,保护树木,毁坏枝条,要受处罚。”喊过之后,顺原路返回他的护堤小屋。也许是怜悯村民生活艰苦,每年槐花开时,他都会网开一面,脾气出奇的好。
   “槐花香,槐树槐,槐树底下搭戏台。人家亲人全来了,我的亲人还没来。”记忆里,村中半瞎眼的三老妈妈(鲁西南对老年女人的贬称),经常去金堤上捡拾风落下的干树枝,回家做烧火柴。她用裹脚布带,捆成一捆,驮在佝偻的背上,颠着小脚,靠路边蹒跚慢行,嘴里不住地念叨着,她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歌谣。
   对于三老妈妈,我们年纪小,只听说他新婚不久,也是在槐花盛开的时候,丈夫就被中央军拉了壮丁,一来二去混到营长,淮海战役后,随蒋介石军队去了台湾,几十年再没音信,生死不知。年轻的她也不改嫁,拉扯丈夫遗腹闺女,艰难地生活。后来政府来人动员她离婚,与丈夫划清界限,她说:“我明媒正娶,生是他家人,死是他家鬼,他活不见影,死没见尸,没界限可划”,因此被打入“黑五类”,处处低人一等。
   冬去春来,槐花开了一茬又一茬,岁月也使她从少妇变成老人,一双美丽的眼睛,也不知是因为长期哭泣,还是疾病,反正是半瞎不瞎,勉强能看路,生活很是艰难。再后来,闺女长大嫁人,就剩她孤寡一个,苦守老屋,艰难度日。
   既然是“黑五类”,我们这些无产阶级的少年“红小兵”,就认定她是坏人,有时捉弄她,追着喊“瞎子蒋军婆”。她既不恼怒,也不理不睬,好像与她无关,也好像默默认可。有时被四爷遇到,他会大声骂我们:“滚!滚!小兔子们,懂得什么是三七二十一?”以至我们跑远后不服地议论:“还荣誉老军人呢,阶级立场哪里去了?与蒋军婆合穿一条裤子。”
   遇到我们上树采槐花,三老妈妈就在树下捡拾我们掉落在地上的,惹得我们大声呵斥,连声驱赶,生怕她的捣乱,招来四爷,就麻烦了。但她怎么赶,她就是不走。
   “小兔崽子,又来了,这回非得抓住你们,送交黄河段去!”突然,四爷真的被她招来,老远就听见大声叫骂,声音甚是威严。
   四爷当然抓不到我们,也许他根本就没想抓我们,不然不会那么远就先开叫骂,好像是在通知我们快逃。但是,也吓我们一惊,丢盔卸甲,仓皇而逃,采到的槐花大部分丢弃遗落。
   转过一大圈后,偷偷溜回来,发现,我们的刚才的战利品,全部归了三老妈妈。四爷仍在堤路上转悠,对三老妈妈好像视而不见,对我们可是吓得不敢再出头。
  
   三
   又是一年槐花开,记得那年布谷鸟叫得特别欢,声音特别响亮、动听。槐花也开得比往年早,比往年盛。金堤槐树上,远远望去就像落满洁白的鸽子,白花花,一片又一片,在春风中飘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大风吹过,又如白云翻滚,浪花连连。风摇落下的槐花,如雪花飘摇,似蝴蝶翩跹,扬扬撒撒使春天更充满了诗情画意。
   我也长大了些,远读高中,没有时间再去采摘槐花。每当骑车在金堤上经过,总喜欢一手掌车把,一手趁机撸些槐花,或塞到嘴里,咀嚼槐花甜甜的滋味,或放到鼻下使劲闻,甜融融的清香,直达心底。有时骑在车上迎空一扬,像放飞了一群蝴蝶,看它们从身边匆匆飞过,感到无比惬意和浪漫。
   毕业后去了大东北,离开了故乡,离开了槐树,很多年没有再见到槐花盛开,没有再闻到槐花清香(东北没有槐树)。每到春天,心里总想起槐树上那片片白云,怀念槐花蒸饭,怀念那诱人的幽香。曾几次去商店,问有没有槐花蜂蜜,想以此来回味对槐花的眷恋,寄托对故乡的思念。
   “要问祖先在哪里,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句话,小时候就经常听大人说过,后来才知道,大槐树是千年民族大迁徙的见证,是当今亿万华夏人,寻祖问根的标志,是中华之根,是民族之祖魂。
   大槐树之槐,当然是国槐,土生土长的中国之槐。它与刺槐有所不同,虽然花不如刺槐,但树形比刺槐漂亮,也比刺槐高大,魁梧、长寿。故乡人称之为“大槐”,我的故乡也有种植,特别耐干旱和贫瘠土地。花和种子可以吃,其木材是制作家具、农具的好材料。
   国槐开花较刺槐晚,回故乡探亲时听说,三老妈妈去世了,在她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他家院中的那棵大国槐树开花的时候,从台湾来了一家人,手捧骨灰盒,找到三妈妈的闺女,两人姐弟相认,花大钱重修三妈妈的坟,以俗礼安葬两位老人并骨合葬。葬礼办得很隆重,族人、亲戚全请到,而且,县统战部也来领导讲了话,当众念了三爷的亲笔遗嘱。人们都议论,三妈妈守活寡半生也值了,一辈子生没久同枕,死后长同眠,永远永远地相厮守。遵三爷遗嘱,族人在他们坟前栽种了一洋一国两棵槐树。落叶归根,三爷死后终于回到故土,夫妻长眠槐树下,年年都能看到槐树花开花落,年年都能闻到槐花飘香。
   洋槐、国槐都是槐树,每年都会开出美丽的花朵,每年都有槐花飘香。
  
   2020.11.17.原创首发江山

共 32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刺槐树,又叫洋槐树。据说原是近代由国外引进,为区别国槐,故称洋槐。国槐,与刺槐有所不同,虽然花不如刺槐,但树形比刺槐漂亮,也比刺槐高大,魁梧、长寿。故乡人称之为“大槐”。一篇充满槐香的散文,字字中流露出槐花般清清淡淡,欲说还休的清香,这种清香中,有关于故土的浓浓情怀,有关于儿时的美好记忆,更有关于家国情怀的浓厚感情,以小见大,步步递进,将原本普普通通的槐树,槐花,槐香,展现得淋漓尽致。槐花清香,可食,顺利带出了作品第二部分,关于儿时与伙伴们在金堤与四爷斗智斗勇,偷摘槐花的美好记忆,这部分不论对童趣的描写,对三老妈妈的刻画,还是对四爷有意无意地让我偷槐花,表层的文字以及文字深层的深意,都做到了入木三分的效果,给读者带来莞尔的同时,不禁发出对三老妈妈遭遇的怜悯,以及对她那份坚守,忠贞的万分感慨,还有对四爷那份对黄河大堤,对国家的忠,对孩子们的爱充满感慨。第三部分,由洋槐带出了国槐,由自身的离家,带出了民族迁徙,进一步带出本文的深层主旨,家国之情。其实想想,如果说“三爷爷”是洋槐,那“三老妈妈”正好似国槐,一者扬名立功,一者坚守见证。正所谓“洋槐、国槐都是槐树,每年都会开出美丽的花朵,每年都有槐花飘香。”佳作,倾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雪凌文字】【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1121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0-11-17 14:45:10
  这篇作品有非常传神贴切的童趣记忆的描写,更有非常具有深意的第三部分,很喜欢这篇作品的结构和写法!!感谢天马老师,祝一切安好!问候1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回复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0-11-17 18:30:32
  编辑深刻理解,赋予精彩编按,国槐是民族的根,洋槐是时代的产物,小老百姓即要归族寻根,又无力改变时代,槐树串联家国情怨,是哪个时代纠结。我想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故事和意义,感谢深刻解读,点明主旨,曾辉本文,再谢,祝安。
2 楼        文友:林间风吟        2020-11-17 16:24:05
  槐花香,香在记忆深处的童年,香在天马老师亲切自然的笔触下,美文欣赏学习了!
回复2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0-11-17 18:40:11
  槐花香,香的令人留恋,香意义深远,虽然笔力欠佳,亦感谢文友欣赏,鉴读。也感谢友倾历推送鄙人小作,诚谢,顺祝康乐。
3 楼        文友:空山月影        2020-11-17 18:31:26
  槐花只在课文中度过,老师的文章似乎让人闻到了槐花香,有独特的味道哈!
回复3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0-11-17 19:31:02
  花开情国怀,香飘余味长,岁月千里远,留梦在故乡。谢谢来访留玉,顺祝康乐。
4 楼        文友:王义尚        2020-11-17 19:54:10
  槐花飘香香满园,无论村庄和堤边。菏泽老乡写美文,盛赞故乡鲁西南。给老乡佳作点赞!
王义尚
回复4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0-11-17 20:01:23
  谢谢来访,乡情,乡恋,共同歌颂曹州故乡。祝安老乡。
5 楼        文友:王义尚        2020-11-17 20:12:29
  几年前,我也写过一篇《又是一年槐花香》的散文,是专写槐花的,先是发表于《作家文学》期刊等一些纸媒了,后来又投的网站。
王义尚
6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11-18 00:52:51
  那年的花香仿佛已经飘到了文字之外,让人闻到了馥郁的香气。触景生情,那些乡亲,那些乡情是那么的让人留恋,在心目之中占据着,无法抹去。香飘万里,人在天涯,这乡愁让人存储于心,永难割舍。好文,读老师的好文,祝文丰笔健
回复6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0-11-18 17:59:25
  谢谢朋友来访,槐花香,故乡情,是一生的牵挂,魂牵梦绕,儿事经心。喜欢老师大山的情歌,顺祝快乐。
7 楼        文友:梦姑        2020-11-28 14:03:31
  细细品读,我闻着花香味了。槐花是花,也是菜,更是充饥的奢侈品。不同的是我们小时候没有见过槐花,这两年才尝试着吃,如果饥饿时,完全可以替代粮食。
回复7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0-11-28 19:07:27
  是的,槐花总飘香在我的记忆里。可惜现居之处没有槐树,就连故乡,也大大地少了种植。谢谢来访留玉,遥祝冬安。
8 楼        文友:倦鸟        2020-11-30 09:35:14
  构思巧妙,衔接自然,刺槐国槐,对应两个人物,两种人生。忆槐树,忆的是一段岁月,小人物的喜怒哀乐都融在大时代里。学习了。
回复8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0-11-30 18:59:30
  家国情怀(槐),留思无限,记忆都是岁月,一点回忆,喜有共鸣。谢谢来访,祝安。
9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11-30 15:51:54
  好文!语言优美,情感滚烫炽热,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有散而不乱的整齐效果,读罢,令人感动!湘莉到访留言点赞,遥握问好,谨祝冬暖写作愉快!
回复9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0-11-30 18:55:05
  槐花能香飘彼地,深感欣慰,谢谢来访留玉,遥握祝安。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