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最美丁香】逛市场(小说)
北城新开了个农贸市场,新市场面积大,农副产品丰富多样。我今天腾出时间专门逛市场。
快到市场门口,遇见一位相识的同龄人W,她问我成天忙什么,我用很平常的语气说,养生、锻炼、写字,她瞪着一双小眼晴直搖头,尤其对“写字”简直不能容忍,这么大年纪了,还学写字?脑子进水了吧!她说着说着,忽然有些忿忿不平起来。
她故意把身边的孙子推到我面前,无不炫耀地说,“我可不像你那么不靠谱,这岁数了,做饭带孙子才是天经地义。你看,这是我二孙子,刚从学校接回来。国家政策放宽了,我又让媳妇生了第三胎,反正不上班,多生个孙子也是好事,毛主席还说,人多力量大呢。你看,我家虽没有钱,可是人丁兴旺啊。”我暗笑,敢情媳妇是生娃机器不成?国家政策也没有放宽到三胎吧!
“真是的!我可不像你,生俩姑娘,让人老杨家绝后了吧!唉,姑娘生下孩子是外孙,姓别人家的姓,唉呀你呀!”她不停地叹息着,好像我不生儿子,犯了天条似的,我婆婆一家从没这样说过我呢!我家姑娘生的外孙就不是人丁吗?
她大概以为我会自惭形秽,不想,我淡淡地说:“您家儿媳给国家生育了三个男丁,国家应该给您家发人丁兴旺奖。”
W悻悻地走了。哈哈哈,对我的回答很不满。
人啊,真是难伺候。我们往往习惯用自家的长处去比别家的短处,用自己拥有的去笑话别人欠缺的。“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换个角度,取长补短不是更好吗?
市场的农副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虽是立冬时节,但市场热火朝天,人气很旺。“卖肉嘞,卖肉嘞!买贵了给您退全款……”肉铺老板卖力地喊着。
顺着声音走过去,“我想买块牛肉。”
“买猪肉吧!猪肉好啊,微信上都说了,人离不了猪油,血管缺了猪油会得脑梗嘞。老人家,您看这块儿肉多好啊!买几斤?” (真是的,我有那么老吗?刺耳。)
“我没听说过血管离了猪油得脑梗,我就要买牛肉。”
“老王,快点过来,有人要买牛肉呢!” 猪肉老板高声喊。
老王从远处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喘着粗气说,我家的牛肉是自己宰杀,真牛肉,满市场就我一家卖的真牛肉,其它摊都是假牛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我没停脚步,一直走,我要找那个洪洞北营的肉摊, 因为我知道,北营村几代人都靠宰牛为生,是真牛肉。 我家从爷爷辈就吃“洪洞北营牛肉” 。
不知不觉已逛到中午,肚子“咕咕”地提抗议了,不远处,有一家“李家丸子”,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我不由自主地走进这个简易棚里。完全忘了“管住嘴,迈开腿”的训诫,“来一小碗丸子汤,不要辣椒、鸡蛋。”
“好嘞!”年轻漂亮的老板娘应着。
“李家丸子”在临汾有近百家连锁店。我上班那会儿,早上时间紧,顾不上吃饭,常常是上完早读,约几个同事到校门外李家丸子店吃一碗,那个味啊,回忆起来都过瘾。店里人很多,有时还排队。逢年过节,自己不会炸丸子,就买他家晾干的牛肉丸子,什么“糖醋丸子”,“清汤氽丸子”是我家餐桌上最受欢迎的菜。
校门外这家丸子店叫“八中店”,很红火。每天只卖早餐,十点关门。店里小老板娶了李家姑娘,店是娘家陪的嫁妆。结婚没几年,日子富裕起来,人们都说是媳妇带来的财运。
今天,李家丸子店里人很多,我找个空位坐下等餐,对面来了一对夫妻,男的拎着饭盒,女的脸上手上都脏兮兮的,听他俩的对话,好像妻子是摆摊卖菜的,丈夫是上班族。妻子到水管洗手的空隙,丈夫打开饭盒,上层白菜豆腐炖粉条,下层馒头,桶里面是香喷喷的小米粥。妻子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笑成一朵菊花。进门时的倦容一扫而空。妻子吃的很香,不时与丈夫对视一笑。丈夫像欣赏艺术品一样看妻子吃饭的样子,不时问妻子凉吗?可口吗?丈夫愧疚地说,妻子天不亮就去接菜,顾不上吃早饭,这才吃第一顿饭呢。
我不由感叹:“真是一对幸福的伴侣。即使劳碌也值了。”夫妻俩礼貌地向我点头致谢。
看她吃的速度慢下来,我问,几个小孩?
丈夫抑制不住兴奋:“俩儿子,老大今年考上大学了,老二刚上高一。俩男娃负担重,我的工资不够俩孩子学费,全凭媳妇摆地摊挣钱呢!”说着话,用感激的目光瞟一眼媳妇儿。
“恭喜您孩子金榜题名啊!”我由衷地道喜。丈夫礼貌地回声“谢谢”。
“唉呀唉呀!就给老婆送白菜炖粉条子啊?真抠门啊。看我老公给我送的酥肉面,再来一碗牛肉丸子汤。”随着尖叫声,一位系着围裙,烫着卷发的妇人走进来。忽然,我就想起了鲁迅《故乡》中“豆腐西施”的声音,“哎呀哎呀,你放了道台,还说不阔……”
买菜的妻子脸上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黯然。
记得有一句话,做个善良的人,不要轻易干扰别人的幸福。这位“豆腐西施”大概不懂这个道理吧!
夫妻俩刚站起身,老板娘过来了,妻子赶快拿出一元零钱递过去,“豆腐西施”马上抢过去,“来一碗丸子汤,我送她的。不行吗?”
“行啊行啊,大碗丸子汤一份!”老板娘朝灶台喊了一声。
夫妻俩又重新坐下。我暗想,“豆腐西施”还挺善良啊!”
“听说你家孩子考上大学了?”
“是啊!通知书昨天下来了!”夫妻脸上挂着一缕阳光。
“考取的哪个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哎呀哎呀,怎么不报北京理工大啊?真是把娃耽搁了。我家娃明年高考,我就给他报北京理工大学。首都多好啊,我可不让他在破太原上大学。”
瞬间,夫妻俩脸上罩上一层乌云。
我不忍看到他们的失望,赶紧说,“太原理工挺好的,山西唯一的211工程大学。读省内大学,离家近,花费也小。何乐而不为?”
夫妻俩脸上有了些阳光。
我悬着的心放下了,估计从昨天接到通知书就高兴到今天了,对他们来说,孩子考上大学是天大的喜事哩!
丸子汤来了,“豆腐西施”端过去,“呼哧呼哧”连吃带喝,全然不顾那夫妻俩。哦,敢情是给她自己要的啊!一元座位费她也收了啊!哈哈,真是“机关算尽”啊!
我常想,有些人不知从何处来的自信,与人说话总是居高临下。如这位“豆腐西施”,自己孩子还在读高三,考大学还有一年呢,结果未卜,就敢笑话人。人家孩子已经考上省重点大学了,就非要扫人家的兴,说些不着五六的话。你祝贺人家一声能少块肉吗?真是想不通。
从李家丸子店出来,准备回家,不小心踩到香蕉皮,摔了个仰面朝天,鞋跟也掉了,我一脚高一脚低地跛行,眼睛四处寻找修鞋摊。好心的大妈告我,往前走到十字路口再往右转能看见修鞋摊。我跛行着一直往前,引来两旁奇奇怪怪的眼光。
二号鞋摊师傅是浙江人,说话很快,我坐在马扎上等。师傅健谈,“我来临汾三十多年了,生意很红火,以前在工贸门前摆摊,那叫一个忙啊。”
“最近来了个新市长,要重建临汾市,到处修路拆房,工贸门前不让摆摊,赶到这里了!农贸市场又不是皮革市场,谁来修鞋啊?工贸商场对面是生龙国际大厦,买了皮鞋都会来订个跟,随手的事。把我们撵这么远谁来啊?没生意啰,快失业了。”
我知道临汾市将升级为山西省副中心城市,中央拨巨额修建款,城市到处都在拆建。对于路边摆摊的这部分市民会造成很大压力,甚至失业。
“师傅,另搭炉灶,重谋职业吧!现在穿皮鞋的人少了,再者说,生活水平提高了,年轻人不停地买新鞋,谁还修鞋啊!”
这一说不要紧,师傅吼上了:“我没文化,年龄也大了,我除了修鞋,什么也不会,老了又没退休金,我不修鞋干什么?干什么?拖家带口的,八张嘴等着吃饭呢,您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啊!”
我再不敢吭气,默默坐着看他干活。师傅修鞋不是一般的好,认真仔细,活做得极精致,看不出来是修过的鞋。微信扫码付款,穿上鞋我头也不回匆匆离开。
“喂,大姐,您扫码错了,多了十元!”
一股冷风吹过,我把头缩在呢大衣领子里,加紧了逃离的脚步。


语言细腻朴实,结构紧凑,佳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