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真】五梦西浦(散文)
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
一
太阳初升时分,我独坐窗前,朝外观望。天空灰蒙蒙的,没有太阳,阴着。小院里,石榴树老了,在微风中落着黄色的叶,一片,一片,又一片,像枯了翼的蝶。院门边的嘉桂仍然活力四射,一树碧玉,窸窸窣窣的,不停地在左右摇摆,仿佛向季节招摇不老的容颜,挑逗着我这颗寂寥落寞的心。
不知为何,自打从西浦回来,我就感到异常的惆怅。
是梦醉西浦?还是魂断西溪?是的,皆是。在漫漶的记忆深处反复寻觅,隐约想起,或许是前世,也许是前几世的前几世的今天,就在此刻,我正一脸稚气地漫步在那个梦幻般的村庄里。
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旭日从笔架山上冉冉升起,射下万缕金色的光芒,照耀在古亭老树、小桥流水的村庄;照耀在雾气氤氲、波光潋滟的蟾潭;照耀在饮烟袅袅、书声朗朗的早晨。
在清新无边的时光里,那个梦里寻她千百度的人儿出现了。她青春年少,伫立于蒹葭苍苍的在水一方,像我一样稚气未脱,一颦一笑都含着兰花花般的清香。她一袭彩衣,足穿绣鞋,一双秋瞳,云鬓绾起,鹅颈颀长粉白,甜甜的小酒窝里永远绽放着娇艳的花朵。
她见到我,便像惊鸿掠影般跑了过来,我也飞快地朝她跑去,像一头疾驰的小鹿。
云,在天上走。柳,在岸边舞。
我们在石板桥上相逢。桥下,流水潺潺,浪花哗哗。我们望着在水中悠悠徜祥的朝霞,不约而同地吟道:“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她的脸蓦然噗的一声红了,矜持道,待到蟾宫折桂时,你再来逑吧。说完,她就走了,步履轻盈,像一朵飘飘缈缈的云……
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只见窗外日正中天,阳光明媚,灿烂得有些炫眼。
我知道,自己又梦回西浦了。难以置信,去了一趟西浦,我的心竟再也难以还乡了。
二
西浦是什么?它是一个不须回眸百媚生的绝世佳人;它是一个不须临风亦玉树的清纯处子;它是一个不须离尘也幽然的世外桃源。
西浦在哪里?它飘逸在高山流水的画意面,飘香在状元进士的诗情里,飘缈在我前世今生的梦境里。
大雪那天,没有大雪纷飞,我追随着天边游荡的云,从飞红点翠的浙南,来到了层林尽染的闽东。在西浦,我醉了,沉醉得忘了归途。于是,便幽梦连连,一连五梦。
首先入梦的,是西浦的山。西浦四面环山,不是很高,却亦绵延起伏,奇峰峻拔。东边之山,像一扇竖起,形似笔架,名笔架山。几条秀岭,叠翠如墨,从山巅逶迤下来,显得文脉崔嵬,灵气十足。北岸一山,浓眉一痕,巍峨而委婉,酷若官帽,曰官帽山。村后一峰,貌似金钟,古木葱茏,修篁潇潇。长风袭来,林吼竹吟,犹如金钟击鸣,故称金钟山。西山浓黛,雾隐影约,俨然是一派“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的景象。
西浦,好山也。
好山必出好水。西浦的水,呈丫字状。村边有两道水,右边的叫犀溪,左边的呼西溪,恰似两条大青龙,流经村庄中段汇成一股。这两条溪,渊源流长,原本就很阔,两溪交汇后,形成了一个水面浩淼的水潭,名蟾潭。蟾潭水深面阔,水流缓缓,波光粼粼,两岸空蒙山色、高天流霞倒映其中,分不清那些快乐的鱼群是在云中游,还是在林间走。沿溪两岸古树葳蕤,垂柳依依,那绝妙的风光,就算是月境蟾宫的仙潭,也莫过于如此。
西浦,好水也。
西浦多桥。导游说,西浦之美,美在“三步一柳,十步一桥”。当地有民谣云:“西浦风光瞧一瞧,三排碇步十座桥”。开始,我还以为是导游在忽悠,遂溯溪而上,又顺流而下走了一圈,果然,名不虚传,这里的确是桥的世界。在绕村而过的不到两公里长的河段上,竟然满目皆是桥。那些桥,造型各异,年代不同,碇步桥似青蛇卧波,石板桥若苍龙凌渡,石拱桥如长虹飞架,木廊桥像长亭浮水,煞是壮观。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西浦没有二十四座桥,只有十三座。那十三座桥,宛如十三个弯弯的月亮,泊在冰清玉洁的西溪上,让我沉醉,教人断魂。
三
西浦,好山好水好地方。
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浦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处于闽东寿宁县一隅。它以地灵人杰、风光旖旎见长,更以文化积淀深厚而驰名遐迩。它有一个让人向往的雅称——状元村。
村庄依山傍水,不大不小,五百来户人家,近三千人丁,全村清一色姓缪。让人难过置信的,就是这么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史上曾经出过一对文武状元,十八个进士。导游告诉我,现在,不包括其他行业,全村当教师的就达二百多人,文风蔚然。
自唐代以来,这里俊杰不穷,人才辈出,其中最有名的,是“特赐状元”缪蟾。
缪蟾,字升之,土生土长的西浦人,南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特奏名第一。史载,绍定五年,理宗皇帝为皇姑临安公主择婿,选定缪蟾,并将缪蟾特奏名第一正名为“状元”,缪蟾遂成为附马爷。理宗皇帝在诏文中赞誉缪蟾:“桂林瑞器,昆山宝玉。年少登科,羡龙头之首长;才貌冠世,抒输忠之勤渠,实临风之玉树,照乘之明珠也。”缪蟾官授修职部,转儒林郎、武学博士,累官至太子太傅、礼部尚书。
自缪蟾之后,西浦就成了状元故里。现在的西浦,四处洋溢着浓郁的“状元风”。什么状元坊、状元巷、状元廊、状元酒家、状元民宿等等,迎面皆是,“状元文化”打造得风生水起,魅力四射。
走进西浦,我就置身于古意盎然的人文风物里。想不到,村间还有一道叫鲤鱼溪的碧水,像一匹青色的绸缎,九曲回肠、淙淙潺潺地将村庄一分为二。水边是用鹅卵石铺成的花石路,小溪上小桥密布,奇花幽草坎边生,清泉似带石上流。两岸粉墙黛瓦,古建筑栉次鳞比,星罗棋布。一个小村落,宗祠就有四座,岁月久远得堪与流水一比,分别叫南阳祠、荆山祠、凤阳祠和四教祠。
四祠之中,南阳祠首当其冲,又称“一祠”。它修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后倚金钟山,门前环碧水,远眺官帽山。内有一个浮雕重重,色彩斑斑的老戏台。戏台大圆柱上雕刻着一副对联,云:半真半假千古事,一颦一笑百年人。不见横批,我问横批是啥?导游笑道:戏如人生,或人生如戏也,随你怎么批。
笑谈间,导游还告诉我此处的另一个妙象。祠后有一片翠竹林,掩映在祠瓦之上。她说,那些竹叶从来不会飘落到祠瓦之上,煞是诡异。我问何故?她说,竹叶不敢在状元头上动土。
逆流而上,但见在水之湄,一架巨大的古老水车吱吱悠悠地在转着,洒一片水珠,幻一道彩虹,缓缓的。水车对面,有一座建于清朝的老油坊。入内一看,便见一台大碾盘,在碾轧一颗颗褐色的榛果,有人捋袖握槌,梆梆地在击打。墙边灶台的木甑里蒸气升腾,冒出缕缕榛果的芬芳。那水车日夜不停地在转着,与榨油时梆梆的木槌声,合奏出一支无比悠闲悦耳的乡间交响乐。
此情此景,怎么不叫人幽梦频生。
四
魂断西溪,西浦如梦。
西浦不是我的故乡,但我真的愿意在那长住。纵情山水间,抛开红尘千般事;与书香为伴,忘却江湖万古愁。
离开西浦的时候,导游对我说,古往今来,西溪人就视教育为立本立世之千秋大计,重教兴文之风经久不衰。现如今,在西溪两岸,仍有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西浦拥有一所,与西浦隔潭相望的犀溪拥有一所。镇里曾几度欲与将两校合并为一所,但两岸百姓心如磐石,坚决不撤。两村子弟,分别在各自的学校寒窗苦读,各不相让,成绩斐然。
是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况且是状元故里哦,要令其撤校,断其文脉,远离书香,焉能同意?
我匆匆地走进西浦村,就将心留给她了,捎回了四个梦——梦之山、梦之水、梦之人和梦里的村庄。
想不到的是,从异乡回到故乡,我仍在做梦。我梦回了自己的前几世的前几世,在西浦遇到了一个天使般的公主。很奇妙,她不要名车,也不要豪宅,就要我成为一个金榜提名的状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