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韵】坐忘竹海(散文)
竹林听雨,是一种心境,一盏清韵,一份宁静,一缕悠然。竹语萧萧,轻敲浅浅时光。轻播一曲古筝《竹林听雨》,垂眉听尘,燃一线香,听雨漏声声。琴曲音韵柔美、空灵、婉约、沉静。红尘深远,心曲蒙蒙,扰起尘烟旧梦。清代张潮在《幽梦影》说道:“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山,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莫大于是。”。而苏轼的《临皋闲题》也说道:“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一缕缕缱绻琴音,缓缓流淌,任思绪醺醉,阑珊。一汀烟雨,一曲琴韵,弦动我心。转身回座,轻铺一纸素笺,提笔研墨,洒云笺,点墨成痴。曲一杯,诗一杯,当此时,一抹馨香盈袖,一袭水墨绕肩,一任时光煮雨,写耕织诗,静渡水墨流年。正所谓:“洗墨鱼吞砚,烹茶鹤避烟”此情此景,如何令我舍此去!
二、忘忧谷
词赋将半时,雨收云淡。夕阳渐落西轩,翼翼归鸟赴林间。良静夜,月斜窗外,星子相惜。蓬窗竹屋下,风动竹摇,清影罩幽窗。推开门,朗月照轩,清辉满庭院。庭阶苍苔露冷,微感衣衫凉。空阶馀滴,似与幽人语。想那林中月竹,将是怎样一种清逸出尘、孤高绝傲的意境。于是木门轻掩,负琴褰衣携香,步月踏影,欣欣然,沿着墨溪河畔向邻近的忘忧谷走去。
清夜无尘,月照幽谷,一席清风,其来舒舒。琴蛙穿越琴台路,正弹奏着优雅的月光曲,溪水泠叮和鸣。琴蛙,又名仙琴水蛙。它体长只有五六厘米,鸣声节奏感特别强烈,优雅如琴声,故名琴蛙。是竹海特有的一种蛙类。相传峨眉山的广浚大师琴艺精湛,弹奏时慢如行云流水,快如百鸟争鸣。于是仙琴水蛙化作青衣姑娘向广浚学习操琴,经年累月技艺日精,真可谓名师出高徒!
忘忧谷,地处漓江源头,是一条幽深、狭长的山谷,这里楠竹密集、粗壮,使得整个山谷更显幽深。清润的山泉水,沿山谷而下,溪流纵横,一路欢快跌宕,形成五叠瀑,珍珠瀑等众多瀑布。再沿幽谷而下,入潭化涧,冲击顽石,荡起涟漪,随波走涵涵。沿着苔衣遍布的石阶、曲折幽静的石板路,溯溪而上,行踏小月,映竹幽妍。清溪竹影,山石亭榭,在月光下是一片静甯竹韵的境界。竹径雨歇,一脉翠绿颤动,叶凝玉露,融千年月华,通透晶莹。穿过慈竹林,进入绵竹溪,沿着清澈蜿蜒的漓江源溪流,九转回肠,听鸣涧引曲路。碧涧泠泠,轻拢慢捻似古筝。潺潺流溪之畔,碧潭水湛湛,水净见星移,潭边静观鱼读月。竹临潭,娟靓似玉,纤影娉婷,温婉清越。幽篁深处,蔚蔚茵茵,讲述着清悠无争。月下竹影、清响竹露、竹风清韵,兼入竹三眜。忘忧谷,它是大自然精华灵气的结晶,可让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令经伦事务者窥谷忘返。“忘忧谷”乐而忘忧者,但惜福地,忘却尘忧。此时谷中升起薄雾,惠风起,竹婵娟,笼晓烟;竹林、岩壁、石刻,隐隐绰绰,整个山谷缥缈空蒙,如居仙景,遥看苍生,仿佛置身世外。竹无俗韵,茗有奇香。多少高雅士,情寄幽篁间,格物格人,纾情纾怀。非梦非觉间逸想,或许能在灵魂深处偶遇“竹林七贤”,体味他们在林中的怡然自得。
三、竹林七贤
竹之为物,非草非本,人之精神道德也!自古文人将竹与“梅、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又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历来倍受文人喜爱,凡清雅之士,都在庭园里种几棵竹。竹子的笔直、性空、有节,更被视为君子的象征,是千古文人追求的境界。郑板桥的一首《竹石》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高度赞扬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而且他特别喜爱和擅长画竹,他画的竹清气烈、墨骨峥、气格凌云,那是象征人格的力量。苏轼在一首《于潜僧绿筠轩》中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这是他对竹的一往情深,是士大夫的精神皈依。蜀南竹海曾留下许多历代文人名士的足迹,如李白、黄庭坚等;也曾隐居一些高逸之士、孤臣士子,喜欢种竹赏竹伴竹。古之名士亦常自喻为竹,如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唐代时期的“竹溪六逸”等。
“竹林七贤”乃深山名墨、隐世俊才。负雅志于高云,清白浩然,傲岸不屈。当时晋初阮籍、嵇康、山涛、王戎等七人相与友善,欲避世远祸,常游于竹林之下,肆意欢宴。神游其中,乐而忘返。他们自号“竹林七贤”。其中嵇康,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喜爱老庄,通晓音律,尤爱弹琴,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容止出众,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以善弹《广陵散》著称,才穿云霄,琴心剑胆,高情远韵当世一流。或许嵇康这位“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名士也看到此曲的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故《广陵散》是勇者的琴音!是名士的精神神殿!而他终因仗义执言、鄙视权贵得罪司隶校尉钟会,遭其构陷,而被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处以死刑。嵇康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然终未得免。嵇康临刑自若,顾视日影,援琴而鼓。既而叹曰:“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惜固不与,雅音于是绝矣。”。(据传,《广陵散》是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说完后,从容就戮,时年四十岁,时人莫不哀之。宋朝的姚勉在《贤八咏·嵇康抚琴》中写道:先生人中豪,志不肯司马。一曲广陵散,绝世不可写。
四、月下抚琴
嵇康所弹奏的琴为古琴,古琴又名七弦琴、瑶琴。抚琴又称操琴、操缦。古琴是中国人的天籁,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乐器之一,为历代先贤所器重。《太音大全集》有言道:人若有德,高山仰止;琴若有德,景行行止。琴乃君子之器,象征正德之气。古琴与生俱来超脱淡远的气质,颇具君子之风。伯牙子期,以琴韵而相知,泠泠七弦,是心境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古琴曲又好似一页古书,闲散翻阅,在斑驳的字迹里,散发着淡淡的书香。
仰望星空,明月已至天心。以风为邻,邀月做伴。与神韵交汇,与自性和鸣。古人乐观知足,古人一片月,便可忘浮生。这一轮明月曾映过秦砖汉瓦,诵过呢喃蒹葭。数不尽风流,道不尽悠悠上古前贤心。而今以怀古之思,寄心竹林。静林夜,风摇青玉枝,风致益幽,其韵无穷。当此时,心如流水,不着一尘。溪畔石旁,焚香临溪而坐,置古琴与膝上,习习谷风,吹我素琴。恍然间仿佛见嵇康着一袭白色儒衫,折扇轻摇,颀长俊朗,星眉朗目,神色淡然,飘飘逸逸。又见七贤重聚,竹影望月,曲水流觞。鸣七弦之清琴,魏晋风流之音响起,曲尽而声不绝。空灵妙韵,遗音至今。世间许多美好,都曾静美,或惊鸿直至最后的无奈。雅志未成空自叹,今古悠悠,世事浮沤。此曲此声,何时复闻。一炷清香,若有若无,清微淡远。静、景、镜、境,慧觉朗然。坐亦禅,行亦禅。尘之外,心之内,心栖幽境,月映禅心。明代著名才子,文徵明有一幅画,叫《停琴待月图》。画里,一人坐在亭中,琴与书皆在,周围山石草木俱静。他刚停下弹奏,头望向天空,静待月亮升起。
那一刻,不为别人,只是自己与月色相应,与周身风物相应,与琴相伴,心就不会孤单。王维在《竹里馆》写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情此景,清幽绝俗的意境,难以言说。吾心之往,灵魂染香,欲述其幽怀隐思,惟以抚琴慰竹魂。月光下,溪光竹声清绝,素手轻抚一曲《怀古》。清风入弦,栖鸟惊起,丝桐感人情,弦凝指亦咽,流水噎复鸣。指尖音,何诉殇?琴者,心也。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伯牙挥手,钟期听声。一曲沧古的琴音,声透幽谷,循着古韵幽咽的韵律,道不尽的千年古意,诉说着史书里慷慨激昂、悲天悯人,渴慕圣贤的情怀。曲终,犹有余音绕寥廊,息心小坐,体妙心弦,静听天籁。此时夜已深沉,石涧流寒,渐生凉意。于是添衣抱琴,乘月而归。
第三章尾声
昔我往矣,青春受谢。今我来思,岁月如驰。逝者如斯,唯情贯之。与晓日初升,与斜阳共幕。一生痴绝处,无梦到竹海。慢品香茗听仙乐,人间山水胜琼阁。竹海胜景,难以尽数。
有那三点连成一片的仙女湖、天宝寨、仙寓洞。仙女湖位于仙寓洞的山顶上,30多亩的湖水清澈碧绿,湖的四周翠竹环绕,无风水面如琉璃般平滑,湖上风恬月淡时,一蓑一笠,荡一叶轻舟,卧看云影入玻璃;仙寓洞被誉为“竹海明珠”,这一带山势回环,丹崖如削。洞内原为古道观,有大佛殿、玉皇殿、观音殿、灵宫殿等。站在洞口眺望,洞下是竹海大峡谷,可见万竹掀涛,竹海的奇特风光尽在眼底;天宝寨,又名天宝洞,地处竹海南缘仙寓洞东侧的悬岩峭壁中。洞上绝壁凌空,洞下削壁千纫,陡不可攀。有一条长达1500米的天宝古栈道,这条栈道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沿栈道行进,好似腾空走壁,异常惊险。
另有那神奇峻秀的墨溪景区,是竹海风光最原始、最古朴的景区。在蜀南竹海博物馆左侧,有一条泛着青光的溪流,这便是墨溪。溪流黝黑如墨,但捧起溪水,清亮透明。原来是因为溪流的百河床长满深绿的青苔,在两岸竹林密拥、天光暗淡的相映下,造成这眼前奇景。
更有那奇峰高万丈,飞瀑泻千寻,蔚然壮观的七彩飞瀑。又名落魂台。《江安县志》载:万岭箐南北飞瀑,殆似庐山”,在阳光下可见炫丽彩虹。七彩飞瀑处在石鼓山和石锣山之间的葫芦谷中,从深林里流出的水潦河,在回龙桥下分为四级泻下,瀑布两侧,一为钟山,一为鼓山。据说夜深人静时,雄浑的水声会夹杂钟鼓之声。
还有青龙湖景区,面积3.06平方公里,是竹海最大的湖泊,山峦沉郁而秀朗,可荡舟划筏,也可在湖边亭阁品茗小酌;海中海位于翡翠长廊至仙寓洞景区公路的左侧,面积约60亩,俨然茫茫竹海中的一个“海子”,故名海中海。
绿海波波,中有浅海,水波荡漾。
蜀南竹海,地处川南崇山峻岭深处,横亘于长宁、兴文县境内,几与贵州西南部接壤。古来是夷濮族群居住的地方。整个竹海成“之”字形,东西宽、南北狭。蜀南竹海幅员面积:12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44平方公里。东西长约13公里,南北宽约6公里。共有竹子400余种,植被覆盖率达87%,7万余亩翠竹覆盖了27条峻岭,500多座峰峦,楠竹枝叠根连,葱绿俊秀,浩瀚壮观。共有八大主景区两大序景区,景点134处。素以雄、险、幽、峻、秀著称。其中天皇寺、天宝寨、仙寓洞、青龙湖、七彩飞瀑、万江景区、古战场、观云亭、翡翠长廊、茶花山、花溪十三桥等景观被称为“竹海十佳”蜀南竹海之美是四季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春发幼笋,夏消酷暑,秋含竹韵,冬赏雪竹。
自竹海归来,山翠犹在目,心尚在神游穹宇。明月青山,流水天涯,这红尘画卷、涟漪惊晨,这如梦的清翠竹林,丰盈着我的内心世界。古人之雅,在于修心养性,闲时会暮雨,幽时听冷风。人之一生,多数时间消耗在柴米油盐中。《聊斋志异》称“温文而雅”者,生活里有热汤与烟火,心却漂泊在诗与远方。清人张潮说:外人多见“闲人”不闻窗外事的清寂孤高,谁知闭门有桃源的丰盈蕃昌。抱朴守真的生活,中国人从未放弃,从未远离,只是想在在更高的一个层面上把自己找回。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淡。一方陋室,亦能心境自如;一壶淡茶,仍品恬淡生香。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不惊不扰,从容且共。
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
——清·张问陶《禅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