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黑人白话之二十三(随笔)
◎《黑人白话》
在一个孤岛上,尤其在一片大山里,住过几个冬天,心便渐渐安静下来。不再想出行游玩,不再想组团歌舞,不再想参加聚会,知道有老邻居老同学老朋友在这里,也不再想来来往往热热闹闹了。特别是当疫情来袭的时候,特别是当孙儿来到的时候,更愿意一家蜗居或者三人世界——独享文学之美和天然之乐,尽享亲情之美和天伦之乐。还有美酒美食,还有乐山乐水,还有《跨过鸭绿江》,还有辽宁男篮战……看来梭罗“寂寞有益健康”的观点需要修改补充:寂寞无益健康,但是,已经习惯寂寞而不觉寂寞的生活有益健康。
◎《黑水白沙》
世上有一种凄美的爱情,就是彼此都把最热烈的温存留在二人见面之前、之后、之上、之外(唯独不在之中)。几十年后,他(她)们又分别回到物是人非的岸边。或许,因此,他(她)们爱情才会得以更加纯洁和美丽。
◎《黑人白话》
因为精神价值的降低和价值观念的偏离,当下各级摄协、作协、书协、画协……难免都要不同程度的“斜”或者“邪”,一些作者和作品,要么被行政化强奸,要么被市场化诱奸。
◎《黑人白话》
感谢那么多可敬可爱的文心之友,给予启迪,给予感动,给予批评,给予陪伴……给予文字之源。
◎《黑人白话》
当下,有些人写字非得让人读不懂才好;有些人明明读不懂还频频点头。这两种人相辅相成,才会出现“没赚会死”(汲赚会苑)“去他妈的”(玄池嫣韵)种种笑话。另外,在办公室里展览书法作品,多少有点“装裱”之嫌,或曰附庸风雅,一般都是庸而饰雅。见过一些贪官、昏官的堂上高高悬挂“正大光明”,也见过一些土豪、土鳖的案头赫然书写“文脉赓续”。当然,如今有些书法家也挺没操守的,给钱就卖,甚至不给钱也送。然而黑人相识的几位书法界的大师却不是这样,无论人还是字,都透着凛凛正气——敬仰不已,岂可擅求?
◎《黑人白话》
想念家乡,想念友情,想念春天,想念黎明——这一切想念,尽释于如此美轮美奂的美篇美境之中。
◎《黑人白话》
一个国家的好坏,一个社会的优劣,一种制度的良莠,一种生活的美丑,可以就近看看医院,看看学校,看看法庭,看看底层。
◎《黑人白话》
中华文明的本质特征是生生不息,绵绵不断。
中华文明的原生弱点是重农轻商,重文轻武。
中华文明的发展高地是秦汉帝国和唐宋文化。
中华文明的强大对手是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
◎《黑人白话》
切莫要打仗了才想起东北的飞机大炮;
切莫来疫情了才想起东北的国有医药;
切莫闹粮荒了才想起东北的大豆高粱;
切莫被封锁了才想起东北的机器制造。
◎《黑人白话》
在公务员压力最大的十个岗位中,黑人曾经干过七个:副职领导、政工干部、办公室内勤、办公室主任、领导秘书、监察官、政研室(没干过的只有乡镇干部、法院民工、公安干警)。这七个不同岗位的共同特点是:没有自由自主,没有黑天白天,没有福利待遇,没有上升空间。而更加折磨人的是:在这些岗位上的好多工作,都是毫无实际意义和社会价值的,特别是在党风、文风不正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的时候,办公室沦为领导奴仆,政研室陷入文山会海,监察系统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政工干部只管鸣锣开道吹喇叭……当然,公务员压力大也不是什么坏事,除了勤政带来的的生理压力,还有廉政带来的心理压力,最好“压”到如果没有特别强大的公益心和责任感就做不了公务员的程度,或许,当大家都不愿意做公务员的时候,这个岗位就比较干净和高尚了。
◎《黑人白话》
十年生死两茫茫,十五年呢?二十年呢?一个二十年后还如此情深义重怀念朋友的人,便是最可以做朋友的人。不像有些人,无用便不是朋友了,何况无命。
◎《黑马由缰》
在洛杉矶开车去过极尽奢华的比弗利山庄,边走边停,边看边想。那里只有钱,没有村民,没有长城,没有文化交流,没有社会互动。而在这个长城脚下的小山村里,却有许多用钱买不到的东西。有价变无价,无形化有形。当然,首先还是要有钱,然后才是不光有钱,最后是,有钱也没用的邻居和游客。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