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人间值得】春天终将来临(征文·散文) ——疫情两日纪实
这个时候,谁都不愿意往医院跑。医院里人多且杂,能不去就不去吧。然而,父亲因病情却不能不去了。虽然他一瞒再瞒,但终于被小妹发现了。肿成大包子的脚暴露了他的病情,第二天姐妹们最要紧的事就是陪父亲看病。
正是三九寒天,疾病多发季节。疫情中,医院门口人来人往,并不少于往常。再加上核酸检测,等着取结果,尽管排着队伍,目光所及处都是人,有些嘈杂。特殊时期,大厅门口竖着几个标注防疫注意事项的牌子,醒目的还是二维码,人们扫码领取绿色健康码。门口被分割成两部分,入口在东侧,工作人员时刻提醒进入的人要保持距离,进入时要出示健康码。父亲没有检测过核酸,工作人员让我给登记了个人信息。
到门诊检查时才发现,他的膝盖往下直到脚趾都水肿得厉害,皮肤被撑胀成极薄的一层,仿佛一戳就破。大夫手按下去,一个深坑,要缓好久才能重新鼓起。大夫给做了些初步检查,猜测出几种病因,决定住院深入检查。按医院要求,要先做核酸检测。核酸检测处其实离这个诊室很近,非常时期,之前出入的门被封上了,我们只能原路返回到院里,从外面的门口进去。
楼道里和外面的核酸检测处,有不少打印检测报告的机器。机器前,有些人在排队等候打印报告。检测处空间非常狭窄,又分成几个窗口,排队的人挨人,都不在安全距离内。父亲拿着他的优待证站在了最前面,一个八十岁的老人用智能手机填写个人信息,着实有些困难,我只好穿过等候的队伍,给父亲填好信息。
等候检测结果的时间,我们去病房办住院手续。内一病房、楼道里都住满了人,大多是和我父亲一样的老人。疫情期间,医院要求只留一名家属陪护,也是提前做好核酸检测的。加出临时病房,等候检测结果的病人先安置在这里。一些相关的检查,心电图和采血就是在这个临时病房完成的。医生询问了父亲病情相关情况,又特别问询我们核酸检测结果并从手机上查验。耐心等待结果之际,向窗外望去,入口处丝毫不见人少,每个人都拿着手机进行相关操作。
检测结果为阴性,我们才开始陪父亲做检查。医院只开着一个电梯口,步梯的门都上着锁,减少人员流动和接触。我们推着父亲下一楼做CT,然后上东二楼做彩超,返回时还是这个路线。每一次等电梯都得等很长时间,赶上几个急着手术的病人,等待时间又会被拉长。终于等到电梯,人满为患,总是报警提示下去人,才关得上电梯门。在疫情期间,人们这么亲密接触在电梯里,幸好,每个人都被口罩阻隔。
出于疫情防控需要,CT室上午给内科做,下午给外科做。父亲有些检查仍要做CT,要空腹做,做完彩超就到了下班时间。看来,只能等到明天上午了。
女儿发微信说,小区免费做核酸检测。我心里敲着鼓,瞎想,会不会……疫情让每一个人都草木皆兵。既而又恢复到正常思维,小区核检是大范围排查。冬日的傍晚来得早些,晚上下班时,已是万家灯火。小区门口明灯高悬,值守人员穿着厚墩墩的大衣,监督着进小区的人员测体温。现在的测温仪,更科学更先进也更人性化,一个人,立在门口,通行者只需伸出手靠近或者把额头探过去,一个响亮的提示音,体温赫然在目。
门口西侧,干洗店成了临时检测点。门外,长长的测温队伍站在夜色里,一直斜伸到马路上。直到八点钟,医务人员送走最后检测者,踏着夜色和寒冷回家,或者回到医院继续本职工作。
第二天一早,我到达医院时,二妹已经陪着父亲做完了CT,在做彩超。因忘了拿医生给开的单子,我往内一打了几遍电话也无人接听,不得不焦急等电梯上二楼。到护士站时,才发现护士站只剩下几个人,其他人昨晚接到抽调任务一早到各乡镇去做核酸检测了。
陪同父亲做检查的时候,收到了科室消息,下午去单位对面的小区做第二次核检。今天是全县大规模核检的一天,朋友圈全是做核检的消息。第一次做是7号上午,政府大院前夜就完成了核酸检测,也就是那个晚上知道了令人震惊的河北疫情。检查结果要下午才出,父亲坚持自己在医院等候,让我和二妹先做自己的事去。走到北购公寓时,看到了排队等候检测的队伍,人并不多,想到我的户口也在这个小区,就排在了队伍后面。
从上一年春天有疫情开始,因为有中高考任务去学校,单位已经组织过几次核检了。第一次做时,程序比较复杂,要验血,还要从鼻子、嗓子里取样。刚做完,很多人都干呕,使得未测者先紧张得不行。到第二次做,已经简省到今年这样了,只从嗓子里取样检测。今年和去年检测也有区别,每十人为一组,取样放在一个试管里集中检测。哪个管里检出阳性,那十个人再单独检测,这样提高了不少效率
今天这是第二次做,与上次相隔一周,相比上一次效率又有所提高。排队等候时,扫码填好个人信息提交,还是十人一组。该我们组做时,十个人扫一个二维码,确认提交,这才进行检测。一两天后上网查询结果,会得到一张绿色通行证。与上一次手写登记在册,不可同日而语。
检测现场,有人维持秩序,有人分组发二维码,都是陌生而又年轻的面孔。走到小区门口,提醒进入者检测体温的也是两名年轻人,瑟瑟寒风中,胸前的红色宣传飘带随风起舞格处醒目。他们有的是早时返乡的大学生,有的是才放假的初中生。在街道办召集志愿者时,年轻的他们勇敢地加入到了这个队伍里。几天前,单位的几名同志临时抽调到防疫重要岗位。几乎每个单位都有抽调者,他们暂别岗位,为着全民共同抗“疫”。那些一直奋战在每个卡点的人员,用寒冷中的身躯站成牢固的屏障,共同抵抗最寒冷时的疫情,成为我们铭心的暖流,让我们感觉这个寒冬不太冷。
下午在等待父亲检查结果时,看到了二妹发的链接。昨天,给父亲看病的医生,和其他几名医生带着医疗用品马上要前往邢台南宫市,连夜援助。他不苟言笑,惯有的严肃、平静。他有极高的医者修养,这些,是从他两年前救治我母亲时深深感受到的。他站在几个人的队伍中间,一脸冷峻,与其他医生的表情莫名和谐。有两个句子突然涌上心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燕赵自古多感慨悲歌之士。燕赵的这种精神成为灯塔,引领燕赵儿女避利趋难。几天前,县医院和中医院已有先行军援助我们的“国际庄”,就像春天援助武汉时无所畏惧。
【后记】
父亲在几天检查中,身体还算正常,医生建议父亲回家静养食补,姐妹们又恢复到如常状态。这些天,每个早晨的上班路上,总会打开河北交通广播电台,了解疫情下的石家庄。新增的数字填满了我的忧怀,数字背后是无数值得歌咏的感人故事。疫情考验着城市精神。逐渐减少的数字让我们的心有些释然。小城内防疫进行时。人们严防死守,把疫情阻隔在固若金汤的小城外。
每个晚上,我会打开抖音,看“玉田融媒”。这是云端远程直播,由此,黄庄走进了我的视线。画面是处在正定县与藁城区交界处的石家庄黄庄公寓隔离场所,夜色中的公寓,静得让人担忧,只有灯光在夜色中闪烁。直播间里的小城人,大多素未谋面,人们安静地留在直播间,以注目的方式问候被隔离的素未谋面者。
今逢大寒,最后一个节气,立春在不远处等着我们。有一句祝福在心头涌起: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于庚子年大寒


拜读学习,期待更多精彩分享!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