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为什么现在很多学生不愿读书(杂文)
说起这个话题很沉重!为什么呢,我自己就是深有体会。儿子在小学四年级时就拥有智能手机,而我当时,还停留在功能机的格局。智能机和功能机相差多远,大家都知道,用好了,那是“法力无边”。但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强,回家后,扔下书包,就进入游戏世界,这样的状况,学习怎么可能好?更可怕的是,有时上课也可能会分心,想着游戏,那么,他又怎么可能认真听讲老师的课,不认真听课,成绩怎么可能好,成绩不好,他哪里还有心思读书?现在,智能手机改变了一个时代——不但成为大家的资源库,也不知害了多少孩子啊,不是吗?
现在的小孩子内心脆弱,逆反心理强。每次上课,批评学生时,我都得小心翼翼,要拐着弯儿批评,我怕因为自己发火搞僵了师生关系,让大家都不愉快,那样得不偿失。有时候,我真搞不懂孩子们是怎么想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千古经典名言,难道他们就没有听说过?虽然现在人各有各的活法,这我也知道,但为了自己的一辈子,多努力读书,考个好学校,将来有个好就业,不是更好吗?我教书快30年了。以前教美术高考专业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犯了错时,我让学生站过,也狠狠地批评教育过,都没什么事情。但现在则不同了,每次开会,学校领导都要反复强调不要体罚学生,变相体罚学生(罚站、让学生做俯卧撑、跑步等叫变相体罚,批评学生语气过重叫“语言体罚”,哎!名目不可谓不细。)同时还善意提醒我们,要注意方式方法,讲究策略,千万不要给自己找麻烦等等。
对于儿子的教育,我是彻底失败的。儿子不肯读书,我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每次考试下来,成绩差地让人不忍心看。看到儿子的成绩,我会伤心好久,还不敢说重话,生怕他离家出走,因此,要哄着和他说道理。即便如此,效果还是不明显,他的成绩依然差着。
对于现在的学生,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说,智力没问题,就是不读书,每天不是玩手机,就是只知道睡觉,这是为什么?如此发展下去,我可以预计,这样的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大部分人会成为啃老一族。到时候,他们啥也不愿意干,啥也不会干,没有了担当的人,不啃老啃谁啊?
针对目前这种情况,说多了反而不好,但我觉得又不能不说。我就是觉得现在的教育制度出了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以前吧,老师教育孩子罚站、打手板、打屁股等是正常的。现在,老师教育学生的时候都要小心,担心一不小心就是“变相体罚”,担心孩子出事,承担不起。我就想不明白了,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都是学生怕老师生气。而现在呢,是老师怕学生生气,怕学生出事,这是为什么?乾坤大挪移?曾经有位“专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就不知道,那些只知道流口水的智障学生,这位“专家”能把他培养成清华北大的人才?哎!“一棒子”指导思想实在可怕。可能我说的这句话会得罪很多人,作为从事教育近30年的我,说得都是实话。
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出现了严重两极分化的现象。比如,我们这里的学生,小学毕业生第一批优生被省会名校搂走了,第二批被地级市名校搂走了,第三、四批被本县市的一类学校录取了,剩下的第五批就是我们学校的,剩下的这部分人,大部分都是不愿读书的“后进生(前几年是这样形容基础差的学生)”。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学校每年的教学质量还是不错的,每年都能完成上面下达的基本目标,有时甚至超额完成奋斗目标。成绩是最好的证明,因此,我就觉得我们学校的老师都很棒!
我在这里就是想问问,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孩子不愿意读书?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这应该是老早以前大家就有的共识,但现在“读书无用论”仍然在不断地滋长蔓延,以至于整个教育风气大不如前,哎!特别是近几年,看到的负面新闻太多了,这无疑给教育又蒙上了重重“雾霾”。媒体的负面报道,部分家长的一味指责,这让老师们如履薄冰,学校更是小心翼翼,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教育前景堪忧!比如,我就在新闻媒体里听到有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杀母亲的,小小年纪因为母亲管得太严,受不了,就杀了自己的母亲,还分尸藏匿,一直到一个星期后才被发现,多么残忍,多么没有人性,这样的学生不采用严厉的惩戒手段,能让他认识到错误吗?也有初三学生,因为学生成绩下滑,班主任严厉地责怪、批评了几句,就受不了,趁班主任不注意而将他用刀捅死的,十几刀啊,多么惨啊,班主任当场死亡!看到这样的新闻,我是胆战心惊!而后来,杀人的学生呢,据新闻媒体报道说,仅仅是批评教育一番,然后“劝”其转学了事,而这位“牺牲”的教师家庭,留下的是永远的痛——也在读初三的女儿没有了父亲,孩子的母亲永远失去了自己的丈夫。还有一个初一学生,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矛盾而杀死自己同学的事件等等,这类事件在近几年时有发生。我不知道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这位专家看到这些新闻会怎么看?这都是老师的错?都是老师教他们这么做的?我想不会。我无意为老师辩解什么,也不需要辩解什么,但是,当老师有心管而不敢管学生时,我们的教育前景将会怎样?是不是堪忧?有时候,我真的看不懂了,现在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怎么“病”得这么严重!老师们一边要拼命地完成上面指定的目标(基本目标、奋斗目标),一边还要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悲哀啊!试问,现在又有谁来保护老师?难道老师不是弱势群体?“尊师重教”如何体现,又在哪里?
近二十年来,“专家”们都说西方教育好,传统教育落后,倡导大家拼命地学习西方。比如,鼓吹如何如何的进行“爱心教育”,如何如何的进行“快乐学习”等等。钱文忠教授在他的讲座中就曾经多次说过有关教育的话题,他说:“学习本来就是痛苦的,古代就有悬梁刺股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是苦的,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学习要有吃苦的精神!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精神,才有可能学有所成,前途坦荡!”而我们的老祖宗,也留下了《弟子规》这样优秀的、有关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文章,为什么不从中吸取营养,付诸行动,而非要照搬西方的,却要将我们自己的弃之不用?
俗话说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只有在“挫折教育”和“惩戒教育”的共同引导和激励下,孩子们才能有较强抗风险的能力,才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你想啊,一个被哄着长大而内心脆弱的人,一旦碰到一点困难,就寻死觅活的,跳楼自杀;碰到一点点不公正的待遇,就仇视社会的,这样的人仅仅靠“爱心教育”就能被感化?我个人认为,一般不会,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缺乏的不是“爱心教育”,而是“挫折教育”和“惩戒教育”。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经在他的讲座里说过:“教育,需要适当的挫折和惩戒,没有挫折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没有适当惩戒的教育更是失败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味地强调爱心而没有惩戒,学生怎么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学生怎么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即使制定了制度,制定了规矩,当学生犯了错,老师又不敢对学生实施惩戒,那制度、规矩不就是一纸空文?”对于钱文忠教授的观点,我是十分认同的。我也认为,没有惩戒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的缺失。看看西方,近几年来,孔子学院却不断地在世界各地迅速建立,那些老外们纷纷学习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而我们自己却欲去之而后快,这实在是在打那些鼓吹西方教育的“专家”的脸,打我们中国教育的脸!
事实上,我并不反对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也不反对引进外面的先进教育教学方法,但我反对机械地照搬,而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一边倒,完全抛弃我们祖宗几千年来留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这样做是不可取的。我觉得,教育要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结合实际,结合本土,不要一哄而上,盲目“取经”,那样会害人害己,贻害学生。比如,用教优生的方法教基础差的学生行得通吗?如果那样做,学生还不是云里雾里?一堂课下来,学生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他们上课除了睡觉和玩手机,还能干什么呢?这样发展下去,学生愿读书才是怪事!再比如,前几年的新课程改革中大力推广的“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就是最好的证明。在这股风潮下,教室里到处都装上了黑板,学生们分小组面对面地坐着,教室里一片“热闹”景象。这些教育模式曾经风靡一时,红遍大江南北,但后来经记者“偷拍”跟踪报道发现,都是“泡沫”,一吹即破。哎!中国的教育啊,何时才能正本清源,不搞这些没用的形式主义?何时才能让教育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让教育有一个正常的环境,让老师安心搞好教育教学?不要东一下西一下,摇摆不定,这样只能让老师们疲于奔命,忙于应付,而没有精力真正的放到学生身上去,放到教育教学上去。
众所周知,现在的检查多,与教育无关的“绑架”也多。这也要微信“关注”,那也要微信“关注”,都成了政治任务,与你的绩效考核挂钩。听到与绩效挂钩,老师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浑身哆嗦——害怕!本来就没有几个银子养家糊口,还让“挂钩”扣了去,能不怕吗?
老师们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继续努力前行!学生们,想读书的,都集中到省府、市府的精英学校,而不想读书的则集中到了我们这里。哎!我们这里的老师上的不是课,上的是担心,上的是操心,上的更是伤心……
造就了无数文豪!作者是一位资深教师,结合亲历,为教育的乱像堪忧,声音发自肺腑,爱岗敬业的园丁情怀令人肃然起敬。国家需要这样有思想,会思考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师者的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师者还要学会“启智”,这一点作者做到了。授之鱼莫如授之以渔,这才是教师的职责!文章语言凝炼始于作者的文字驾驭能力;文章的内容深刻源于作者的治学严谨;语言的铿锵有力出于作者对祖国教育事业的忠诚,一篇长文无赘字,一腔热情为桃李,读后感动的我泪雨潸然,愚者是一名刚刚退休的高级职称教师,放下板擦前多年都在从事家庭教育培训,回想自己的教书生涯,多少愧疚在心头!作者的文写得深邃;编按写得精准,作者编者珠联璧合,文章脍炙人口就情理之中了。本人因写作水平低洼,语言乏力,从不敢写评论,今读此文受益匪浅,感动于文,敬佩于心,故斗胆涂鸦了,诚望作者编者海涵,顺祝敬意,预祝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