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追】密林深处的纪念(散文)
橡子,你认识么?那是岁月在东北大森林里诞下的孩子。可以说,每一粒橡子,都包裹着一个故事。如果你仅仅理解为一枚植物的种子,怎样历夏经秋的时光之旅,而留下结晶,那就肤浅了。
一
进入九月,于山间行走,不会觉得燥热,相反会有许多的清爽。节气在一天天地转入秋天,山里的感应是最快的,尽管阳光还是那么的充足,日照时间也还是那么的长。然而,阳光的照射角度发生了变化,让山谷的气温也随之变化。
我喜欢于阔叶林中漫步。在我的眼里,森林更趋向于一块巨大的拼图。落叶松林在山脚下展开,一条山脊为纵深的分界线,柞木林支撑起大片的支撑面。山脊的另一边多是些粗矮的山榆,根本谈不上长势良好,简直是在逆境中生存的典范。这里有一段山势陡峭,有尖峭的巉岩,乱石密布,形成一条流淌而下的石滩。山榆就在石滩的缝隙里扎下了根,乱石滚下,它挺身挡住,一边向上生长,还要一边支撑住身形,站稳脚跟,卸去石头的力量,可是够难的。柞树们很巧妙地围着石滩转个圈,倒像是观看与激流拼搏的弄潮儿在表演。又好像是个农场主,把个不好的地块租赁出去进行开发。
一片树林之中有个默契度,该是谁的地块,早就自然形成,在这中间,山榆的朴实还是显而易见的,都说柞树的适应能力超强,是不挑土壤地块的。这句话要来看实际情况才能下定论,事实往往胜于雄辩啊。
这个区域基本就是这几种简单的树种,看见艰巨的生活条件,就主动退步,算不算明智之举呢?我在选择行走路线的时候,一定会绕开那里,去找一条平坦的路走。而真理的形成,并非靠逆生长得来的,是顺其自然的结果。
山中的树木间距有序,尺寸有度,这个稀疏度,散开的枝条正好把空间撑满,如同我们于街上行走,人群稠密,各自撑开伞,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便在瞬间调整好。此时的阳光还没有齐聚,有一层薄溟在林枝间漂浮着,行走其间,便觉得有雨滴在扑簌簌落下,点落到落叶上,发出沉闷的响声。雨滴落到皮肤上,一股清凉感便沁入心扉。柞树的叶子够大,向上斗拱着,会凝聚不少的水珠,是别的树林所没有的。不在林中走,不知道其中的美妙。
柞树是我们这里通常的叫法,它的学名叫栎树,又叫蒙古栎,是分布最广的树种,每一座山都可以看见它的影子。在行走时感受着水滴的清凉,却有比水珠更硬实的东西,落到头上。一阵麻酥酥的感觉取代了清凉。我摸摸头,低头去地面搜寻,才发觉地面上已经积存了许多,是一个个圆滚滚的橡子。原来是橡子从树上掉落下来,打到了我的头。
捡起一颗,小果子的外皮还有些青绿的颜色没有褪去,剥起来并不是很难。把这粒小果子丢进嘴里,只咀嚼几下,那苦涩的滋味便盈满口腔。
我抬头看去,树枝遮天蔽日,枝叶间可以看见密密的果实。每一颗橡子果都有一个底座,那橡子便镶嵌在其中,有风吹来,便会尽数掉落下来。几个橡子聚在一起,由柞叶捧拱着,如一朵花一般。我此时的嘴里回味着,脑子里突然跳出来一个人,因为他,让我对橡子有了极其深刻的认识。
二
记得那时在三道煤矿上班,是去一户人家维修房子。这户人家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还没有来,就已经听说,他家有一位老“抗联”,已经有九十多高龄了,名副其实的国家功臣,这次维修房屋,有很大程度是看这方面,自豪的情绪让我们兴奋。
来到他家,立即去屋里看望那位老人,可是,屋里屋外居然没有寻到踪影。说实话,真的想亲眼目睹一下这位传奇式的老人,当年打击日寇的英雄是什么样子,我的脑子里在极力构想着,那个形象是很丰满的。毕竟我们这里是抗日游击根据地,一直都有弘扬红色文化的传统,耳濡目染,我们熟记王德泰、陈翰章,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从此便深深地刻在心灵深处。我想,这位老抗联也一定与他们并肩战斗过。老人不在家,大概是出去遛弯了吧。
我在屋外修理窗口,一忙,自己便融入其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回头,竟然发现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站在那里,聚精会神地看我干活。他的身材不高,很干瘦,身上穿着一身粗布衣服,脚上一双森工鞋,身边不远还放着一个背筐。他遛弯的地方还挺远,是上山去了。他这么大岁数,竟然还能上山去采山货?
我一边干活,一边留神去瞥一眼。我觉得这位老人的身上,一定有许多的故事,一下子勾起了好奇心。就好像发现了一座宝藏,却隔着一道紧锁的门,而如何去打开这道门,需要费些思量。
我正在考虑话题的切入点时,从大门外一蹦一跳地跑进来一位小姑娘,天真活泼的样子,好像一只花蝴蝶一样往老人身上扑。动作弄大了,衣兜里的一块饼干掉到了地上,却不去捡。老人推开她,弯腰去捡起来,饼干沾上了灰土,他用嘴吹一吹,没有吹干净。还给小姑娘,小姑娘的脸上露出难色,忙摆摆手,一转身跑开。没有还回去,又无处可放,干脆填进自己的嘴里,一边嚼着,一边摇头,还说了一句:这是没饿着啊!
我觉得此时是个时机,便问了一句。老爷爷,您在抗联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吃不上喝不上啊?我这么问,是想把他拉回到那个曾经的年代里去,打开尘封的记忆,并期待他竹筒子倒豆,一股脑都倒出来。
他硬撅撅地回了一句,就是能吃上喝上,也不能这么造害啊!
我被他的话给顶到了,不知道该怎么去问了。他并没有理会我的感受,自顾自地说着,那时候,粮食多金贵啊,基本上吃的都是橡子面,里面兑点棒子面就不错。不过挺好,吃上一顿能顶两天。他把手指头亮出来,来比划这个数字。
他的手伸到我的眼前。这只手的手背上,明显地爬着老人斑,并且非常干硬,像一段发黑了的树枝。他说完,黑亮的眼球非常灵活地转动一下,让人感觉到他的反应非常的灵活。心随眼动,一个细微的小动作,说明他是一个很透彻的人,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句话一点儿都没错。
他把背筐里的山货倒出来,立刻,一堆圆溜溜的小坚果滚动起来。里面有几串乌黑的山葡萄,几个还有绿皮的榛子,剩下的竟然都是橡子。
我对橡子是非常熟悉的,山上的柞木林里就有,而且很多。据一些老人们讲,橡子丰收那一年,是森林丰收季的来临,在预示着各种果实也都会丰收。这样的年景,地里的庄稼也不错,这是风调雨顺带来的结果。在高寒山区能有这样的丰收年,谁不高兴呢?老人此时捡回这么多的橡子,要干什么用呢?
我曾经也去山林里捡过橡子。那时候,我还小,家家户户都有饲养年猪的习惯。日子过得很穷困,可到了过年的时候,可以杀一头年猪,真的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养一头年猪是很困难的,一只猪崽从开春抓来,一直要在猪圈里养上十几个月,想想都觉得累。割不完的猪食菜,每天都要进行,每天都在想用什么去填饱猪的肠胃。秋天里,我和母亲去山林里拣橡子,就是用来喂猪。
此时,老人把橡子收进簸箕里,很仔细地摊好,端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晾晒。我想他不会是自己食用吧,我试着问一句,老人没有回答,只是点点头。我彻底被惊骇到了。
三
橡子在东北地区占据着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在许多年前,东北的山林里,橡子不仅仅是野猪和狍子的食物,曾几何时,也是在这里讨生活的人们的食物。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在人们充饥的食物中,有多少粮食可以吃?闯关东的人们,所吃的饭食里,橡子无可替代。谁都知道黑油油的土地,能生长出玉米和大豆,还有谁知道,让人们撑过饥荒的会是橡子呢?
我问老人,天天吃这个,有力气爬山,有力气打仗吗?
他想了想回答,不经常打仗,就是天天走,天天要走好几个山头,特别是大雪天,咋绕咋走。
他这么说,我明白他的意思。咋绕咋走的意思是,为了摆脱后面的追兵,就要绕上大圈子走。这是由东北所特有的环境造成的,皑皑白雪对于抗联战士来讲,是最大的敌人。雪大了,行走不便,留在雪地里的脚印无法抹去,是留给敌人的最好信息。拖垮敌人才能保存自己,这是抗联战士每天都要面对的事情。残酷的斗争场面,要比我所想象得差许多,不觉有些瞠目。
老人说话很随意,有时答非所问,声音还很低,需要仔细听,才能听明白。他一直都在说一个词,羊山岭,老人的口音有些听不清,我以为是地名,而且还是第一次听说,便追问一句,那个岭在什么地方?
老人不由地乐了,不是地名,是人名,是杨靖宇杨司令。
呀!他竟然说到了杨靖宇!他竟然和杨靖宇一起战斗过!我突然觉得他那瘦小的身材,一下子高大起来。这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没有谁不知道。
他用手去比划着杨靖宇的身高,显得异常兴奋。他仰着头,眼里充满了无限敬仰之情。他向上挥手,所划出去的曲线无边无际,好像把整个东北的山林都圈了起来。他向上仰望的目光仿佛在看那远空里的星星,那颗心目中的星已经离他很久远了,它还在那里闪耀着,需要凝神去看。
他所做的一切都没有错,杨靖宇的身高有一米九十开外,老人却只有一米六的样子,怎么就不去仰头观看呢?我一边干活,一边去聆听。他打开了话匣子,想关闭还真的挺难。我背过身去,他立刻凑过来,说话一定要脸对着脸才行。
我在老人的家里只有一天的活儿,第二天就转到了别处。对老人的记忆也就停留在那里。过去了许多年,都不曾忘记。他的一举一动还在脑海里封存着,过去了许多年,每每在橡子丰收的季节,我的记忆便又重新打开。
这片土地上的英雄业绩在山野间封存着,就如同我的记忆一样,一旦应用到,便会抖落风尘,焕发如新。站在密林深处,把无尽的思念压在心头。一股悲怆让人重新觉醒,让人不自觉地挺起胸膛。一颗颗橡子的掉落,在敲响着这个时代的声音,我觉得就是最好的纪念了。
我的眼前幻出一幅图画。这位令我尊敬的老抗联,一个多年身手敏捷的小伙子,手心里攥着几枚橡子,树梢上响着枪声,他穿过橡子林海,消失在苍茫的绿色里……
我的眼前,矗立起一座由葱翠的树木围裹着的丰碑,汉白玉的洁白,直插云霄的高耸,在叙说着英雄的纯洁与壮美。丰碑前面的草地,绿草如茵,橡子树叶就像是花朵,散乱地点缀其上,一排橡子果,堆垒在丰碑基座前,仿佛是记录着一个个战斗故事。是的,这位老抗联,刚刚给我讲了“柞木坡”一仗的激烈……
2021年2月10日首发江山文学网
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英雄,我读此文长大。北东的山,那种美、说成仙境也不为过。孤独老师好文,它使我又回到了梦中场景,橡子我拾过,十一二岁随父下放在桦甸,身背背篓上山,那种拾取真美,心中藏满得意,一篓满满橡子收获,老师好文、很甜,文美,文字很温馨。欣赏大赞了。
东北的山真美,东北的人……南相北将!杨靖宇名字出现读中更自豪。好文好文好文也!!!
精品,东北雪山中,一松绽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