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春】诗歌之我见(随笔)
一
读完书后,掩卷沉思,久久挥之不去。虽然文笔没有做到极致,但是纸外的东西太多了。只有经历了太多苦难的心灵才能让文字在自己的笔下汩汩滔滔地流淌。
古人云“文以载道”,我觉得文字赋予我们的应该更多的是传承,发扬,意的无限极。这么多天,我一直在寻找着文字写作的“意”。我认为任何文字都是由“言和意”组成。言是身体,意是灵魂。
我一直在思考,文字灵魂的最终归宿。如果我们写完一篇文章或者诗歌。投了出去,或者发到了公共平台,相当于我们对着空中发出了自己内心的电波,(或者称之为求救信号)。那么读我们文字的人就是我们的知音,读者,或者说读者和我的彼此拯救。
最近读了一本书,一直困扰我的思索,我写作的意义何在?我的作品能维持多久?天才作家浩瀚如群星,中国古典的经典都是站在最高的维度俯视众生。也就是古人说的“天人合一”“天地同参”这些宏观的,至高的思维导图,我们又怎么做到“天地同参,物我两忘”?这些被古人翻来覆去,讨论了,诠释了几千年。那么我们现在很多诗人,作家。尤其是诗人(特别是新生代诗人)都在用微观的思维模式写现代诗歌,他们在个体生命和个体生存空间里寻找自我的悲欣交集。
时下大部分诗歌成了美文意义的消费品,或者是精仿工艺。有时读完后嗓子眼齁得难受,玩起了文字的迷宫。比如说“刀枪剑戟”“死亡”“神”“佛”试问你真正体会过死亡?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没有再次修改的机会。在这个网络大爆炸时代,几乎都是在相互描红,很少能触摸到文字的精神内部,作者的灵魂深处。有人曾说网络诗歌几近“千人一面”。
大环境的浮躁,人们内心的浮躁,精神的贫穷怎么拯救?很多网络作者错字连篇,你怎么赋予传承了几千年的汉字,她应有的历史向度?
“诗歌作为求真意识的语言历险,永远不要离开现实生存和生命的揭示。”是的,没有所谓的天堂,天空之城和漂浮在尘世中的海市蜃楼。只有流过血管里的个体生命血肉模糊的涵义,才是我们读得懂,又能触痛我们的诗歌。没有经历过几次被现实,黑暗,以及绝望击碎数次的内心,怎么能写出看似表面平静,娓娓道来大悲若无的诗行和文字。
不言女士用冷静客观地叙事,戏剧性独白,自我的沉思,事件的复杂性扭为一体,构成了文字巨大的包容力。
诗和文章的形态在于无线条操作,全感觉。大至符合逻辑性就行,中间存在断裂,跳跃都很正常,只要核心不变。这种现像叫作诗文散发性。什么叫散发?散发就是毫无形状的向四周扩散,这种扩散便叫诗意或意境。所以很多精典作品为了表现其诗性宁可无头无尾写成断章。而线性和惯性,则是有始有终有因有果,这种前题下,便限定了诗性的无限扩张力。只能你说你讲别人看看而已。真正的诗性最终所表现的形态是一千个人看时,要有一千个样子。而其表现表达上确什么也不确定,就好像一面镜子。可以照万物,却照不见自己。
个人写作的基础永远是核心,名家大师的理念想法永远是木头。我们要做的事是尽可能拿别人家的木头装修自个家的房子。拿一根是一根。有用的叫材料,没用的盖再大也没用。我们不用效仿名家,邯郸学步的道理不用再多讲了。自我创作根本永远大于任何别人的形式。
嗯,情怀不是很重要,你在写的过程中一不留神就自个形成了。核心才是关键。你要说什么?你想说什么?你到底想表达什么?这个就是核心。
悟性也只是创作的一小部分。悟什么?悟别人理念?没有百分之百全悟透的可能。悟自我?又不是圣人!有一丝就足够,重在创作上的坚持。工弥久而技弥精,熟才能生巧。
所以我们现代更多的写作者,应该在关注古典文化的同时,对当前的个体命运,个体生存做以关注。在宏观文学和微观文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诗意。
二
现代诗的没落起源于人们对物质的狂热追求,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不适宜人们对诗歌的关注。我们作为现代诗爱好者应该认真打造每一句诗,使它更像诗,更接近于元诗。
我们尊重世界万物,有机的和无机的。他们自然呈现的诗意。诗人的使命就是让他们更美好地呈现给世人。
你的大作我已拜读了三遍,如果做到更惊艳,只能不断地推翻原来的自己,固执的本我。诗歌创作,我觉得创尤为重要。我们写的和别人写的没多大的差别,那么阅读这首诗的意义就不大了。大家都是在互相浪费时间,没有效率的诗歌,是没有艺术性可言的。
反观其他优秀的、有生命的文字,他们都是用自己的阳寿去冲刺诗歌之巅的。比如海子,顾城。这些天才型诗人,他们的句子都没有雕琢的痕迹,是自然而然地从心里流出来的。
如何去开辟现代诗新的里程?怎么能冲出自我功利性的写作、突破前人们古典诗歌的意象丛林?比如张若虚描写得如此美好,那么现代诗人杨炼先生,曾经说过什么美不是血淋淋的!
那么我们也可以认为,月亮是追赶我们的杀人凶手,它是恒古不变的,几乎是永生的,而我们是它眼里的沧海一粟,它是没有感情的。
视角、味觉、听觉、嗅觉等多重交错纠缠的文字浪花可以让我们感知到现代先锋诗歌的多重维度的多种体验。
诗者父母心,我们手中的笔,也是医治自我和万千个读者心灵以及灵魂的病患。一个诗人笔下的文字都是源自她的三观,以及自我的醒悟与格局。
窃闻一个无名氏说过一句话“我们要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去写作”。没有人出手即巅峰的,都是在不断地醒悟,醉是醒着的死,而醒来天色已大亮。境界的彼方将是另外一重诱人的诗歌的矿藏。
多年前我曾幼稚地以为,诗歌是美好的,现在我一直在思考,它为什么不是丑陋的呢?置身于人群的诗人是荒诞的,混迹于市井的诗歌写作者也是病态的。
我不敢说我是一个诗人,我的简历只是业余诗歌爱好者。现代诗是蒙羞的。让我想起了自己独处的这半年光阴,我常常扪心自问,我对文字的忠诚度、功利心。
蚊虫肆意的六月,夜晚静静地流淌,我抽离出我本身,站在自我的颅骨,内窥心里的浩瀚星云,有没有雾霾和尘埃?
如何让字、心、我、本我、异世的我完美地结合,受制于一个一瞬间崩溃的灵感,也是我所追求的。
三
弗洛伊德的哲学理念告诉我们,斯活于世,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而我们的想象力和文字触摸的边界也是我们思维扩张,侵略的领土。人们本能的欲望是“一口充满着沸腾的激动的大锅。”
我有时候曾试着用人本能的性欲冲动去解析诗歌写作的灵感冲动。两者不可谕为一体的事物。
人们在被现代高科技电子产品统治下,很多人都放下了纸媒,却放不下手里的手机。我买了一床书,年年岁岁与之相伴。我彻夜亮着灯,在灯光中柔软的部分,我总觉得有个逝去的智者坐在钨丝里,等着我去点亮整个黑暗的房间和无可预测的后半生。
我从不觉得多写能挤出灵魂深处最浓的汁液,每个字都有它历史的天空,我们都要赋予诗歌每个字的求真意识。
每个深夜我读陈超,弗洛伊德,海子,顾城。读着他们线段般的一生,和闪烁在文字间的智慧。
我们追逐诗的瑰丽,诗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有时我会想到排列在时空中的十一个维度。我们认知的零维点到最高维度的奇点,不得不佩服古人,比如《道德经》《易经》,诸子百家纷呈于世,他们的著作都是在探讨高维度。
我们肉眼所不能及的地方会有一个更空旷的宇宙等着我们去开发,征服,挖掘。是谓第三极否?世界是无穷极的,而我们反观自己的内心也是无穷尽的。我们存在的片刻瞬息都有自己的能量和浩瀚宇宙相连接。你看到一颗石子投入水面,刹那荡开的涟漪。那么我们看到的事物,是不是宇宙能量聚集的投影?我们思考,写作,行万里路,也是我们的能量追寻诗反馈给这个世界的波形。
每个深夜,关上灯,紧闭双眼,窥探自己肉体包裹的灵魂宇宙。她是否洁净?是否纯粹?是否更接近于我们诗歌所追求的文字理想。
眺望远方,眺望远处未来出现的自己,未来的自己不同的人生走向。此刻水是柔软的,上善如水。但愿每个热爱诗的人都放下心里的功利和铜臭,让我们的文字更接近于善良和挣脱污垢后的原生美。
四
一个人的原本自足,得益于一个人的灵魂的自足,我们读文字,探索一个作者灵魂的温度,顺着文字的脉络,探寻她的心相。无以言表的灵魂的立体,多重几何体的形状。
一个人在黑夜里独处,耳际回旋“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我们修入世的儒,出世的佛,是心非此心。
经历过一些绝望无助才懂得自我的内心需求,世间事皆如恒河沙数,我们内心的悲伤和痛苦只是三千大千世界的沧海一粟。
无为而治内心,无为而治万事,顺其自然。我一直认为人的命运的运行一定有它的规律,窃闻每个人在自己出生前都已经看过了一生的剧本。何以得以挣脱束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用唯心主义解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不幸和遭遇,是谓不尽然也。
我们谈一个作者灵魂的醒悟和自觉,近期我一直在读佛经,得闻世间相五蕴皆空。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我们站在人生的半山腰,张开双臂,四面八方袭来的风,风中尘埃纯净而细微的变化,仿若我们不可避免的创伤。而那些微尘折射的光芒凝聚成塔,一点点地修建着我们内心向往的浮屠。
五
一首诗怎么界定好坏?我们处在多重媒体介入的今天,知识、信息以及各种能量聚集的时代,如何去甄别一首诗带给我们的愉悦感?
我曾想过去逐字逐句地解析一首诗,“用具体超越具体”。诗歌源于个我的生命体验,体验具有一定的叙述成分,它是具体的,一旦进入写作状态,我们的心智和感官都会瞬间激活和苏醒。
重新审视个体的写作,生命经验,想象力构思的轮廓,我们的写作也就进入这样一个模式“具体,抽象,新的具体”。
陈超先生曾说过:“语言的箭矢穿过靶心之后,应有进一步延伸的能力,所谓的诗性,就存在于这种高电荷想象力的双重延伸之中。”而我们想象力的横截面,立体的多棱性,突破头颅之外的意象,以及令人拍案叫绝的句子,这些有创造力的诗,不仅吸引我们,打击我们,在这种舒心的折磨里,我们的阅读也不会徒劳无功。
我们再回归到这组诗,构成一首诗最重要的元素是语言,而语言扎起来的孔明灯,应该把我们的视野以及想象力带得更远一些。毋庸置疑,当真老师,做到了。好的诗歌语言是一个诗歌写作者的灵魂进化,但很多写作者,都在有意无意地复制自己,而复制自己是可耻的。
我喜欢那些读起来步步惊心、布满荆棘和陷阱的句子,每个句子都能摄人魂魄,振聋发聩。诗歌艺术不仅仅属于文学本身,我觉得它更应该是我们吸收各种学科之后一瞬间的爆发和凸显。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