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追】春天随想(散文)

精品 【东篱•追】春天随想(散文)


作者:岚亮 探花,12327.5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43发表时间:2021-02-23 05:40:02

【东篱•追】春天随想(散文)
   一
   就像迷恋青春,我特别钟爱春天。多年的习惯,就是约三五好友去郊外踏青,观赏春风化雨的杰作,还有我们这些融入春天的人和情感。
   在这个最美的季节里,一切都与一场风有关。
   春天来了,原野的第一反应,多半像一个霓裳遮掩的佳人,遥看绰约近更神。草色缩头缩脑的,怯怯地露出一丝笑意,在阡旁陌侧,在田野水边,在岩隙林下,躲躲闪闪,娇娇羞羞的,一副小豆长芽的样子。春风唤来一阵如酥的雨丝,像牧羊姑娘的软鞭温柔地轻抽过去,它们就绿着脸呼啦一声蹿了出来——同时出来的还有农舍畔的一片菜花,黄澄澄地开得轰轰烈烈;还有山寺外的一株红玉兰,一树姹紫嫣红,竟不见一片绿叶。春天有再多的词儿形容,也不如一个“妩媚”。我的同学就觉得这词顺耳,听着想倒。
   那些叶子都去了哪了呢?一群翠鸟站在五株古柳上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一头在垅上拉犁的青牛昂首“哞”了一声,朝对面山的一坡麦地摇一摇尾巴,仿佛在说——全去那了,麦苗返青了。这些或许是一眨眼的事儿,面对春,来不及多想,只允许快快地看。
   这样的场景,在城市是看不到的。它属于郊外,属于村庄,是乡间的专利。
   城市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经历。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城市的名字还叫“旷野”。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野花香两岸。春天里,河上的艄公唱哑了号子,便扯下船上的白帆,到森林里砍来几根木头,于河边支起一个草棚子,与大鱼小虾和星星月亮一起在此住下。后来,又来了一些人,他们从河流上顺流而下,从浓黛的远山迤逦而来,旷野上就出现了几个像“马孔多”一样的村子。一座座草木泥石垒成的房子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向远方的大海流去,河里的卵石光滑、洁白,犹如史前的巨蛋。再到后来,还是在阳春三月,衣衫或光鲜、或褴褛的商人和工匠的身影就在村子里出现了,他们像吉卜赛人一样在村边搭起帐篷,在笛鼓、牛角、铁器的喧嚣声中,向村民推介人类的最新发明。春天习惯在这样的城里驻扎,我们也还能够看见春天的样子,也谈不上什么珍惜,就是那样享受着。
   渐渐地,村庄变大了,几个村庄连成了一片,开始长出了长长的街道,深深的巷弄。街巷上有了店铺,飘起了杏黄色的酒旗风,响起了吆五喝六的叫卖声。渐渐地,有许多慕名的移民纷沓而至,他们从上游捎来了自酿的果酒和物种,从深山捎来了草药、兽皮和山珍,从海边捎来了食盐和或死或活的鱼虾,从远方捎来了布匹绸缎和茶叶,村庄就成了市。渐渐地,村庄从一片小树林长成了大森林,从大森林又长成了高楼大厦林立的混泥土丛林,成了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灯红酒绿,霓虹闪烁的城市。渐渐地,那片土地上的土著消失了,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消失在匆匆的岁月里。与之一起消失的,还有布谷声声,百鸟争鸣;野花野草,稻香麦浪;鸡飞狗跳,羊咩牛哞……渐渐地,那些阿猫阿狗们在裘衣女子的怀里又回来了,猫是不会捉老鼠的猫,而是一味地眯着双眼、温柔腼腆、缠缠绵绵、游走在爱情边缘的波斯猫;狗是不会看门的狗,而是会摇晃尾巴让你露出笑脸陪你洗澡睡觉的牧羊犬,还有不吃屎不啃骨头只食大鱼大肉的狮子狗。
   岁月的模样,就这样经历着漫长的化学反应过程,终于变得自在起来了。我想,这一茬人故去以后,人们将原来怀念那时的春天了,每一个春天对于未来在畅想,对于今天是最好的时光。一颗感受春天的心,才可以拿这些画面入春,否则会看成是游离主题的芜杂。
   岁岁年年,春天总是以季节先锋的角色经过城市和村庄。然而,长大的城市离开了旷野,春天就找不到驻足的营地了,但我们不要失落,我们应该责怪的是自己,眼睛没有跟上春的步伐,被春光抛弃了。
   其实,城市和村庄,都是从春天走来的。
   如果城里的人误解了不懂得春天,于是,春天只好站在乡村的草色里,遥望城市,潸然泪下。如果我们的眼睛属于发现春,就会说那女人怀中的猫咪狗儿,都是扑着春的怀抱去的。是这样吧?我粗浅地读着城里的春。
  
   二
   有人说,乡村是城市的孩子。我认为,这种论调明显存在着逻辑上的错误。乡村是城市的童年,或者是祖宗——这样说,也许合理些。
   漫步在春天的旷野,让春风吹拂着脸,思绪往往会像花儿一样绽放。春天最为神奇的地方,就是在于被春雨灌得微醺的大自然,正值想象力到了鼎盛的巅峰。
   郊外有三五个远村近庄,掩映在柳暗花明之中。旷野上有许多树,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或孤独或从不寂寞。
   这幅景象,给人的印象很像哲学。
   那些树,有些会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材,有些永远也长不大,与小草为知音,一岁一枯荣。村庄也是如此,有些会长大,有些永远在长,却永远也长不大。有些长得慢,就像那些远古已废的都城;有些长得快,比如深圳,还比如大上海;有些越长越年轻,就像现在的西安和北京;有些干脆就不想长大,就像远在彩云之南的丽江城和湘西的凤凰古镇。
   不管怎样长吧,一切都与一场风有关。我始终相信这样的判断,“春风又绿”,我喜欢这样四个字,不是断章取义,而是这样叙述我们的春风最合适。
   谁也无法知道自己初次啼哭究竟是啥模样,但生命历程的最初总是逃不出一场风和一场雨。不需要一定是在季节的春天,但一定是在生命的春天。当两个像春花般烂漫的物种,在某一条河流,某一个瞬间激情相遇时,即使是在大雪飘零的寒夜,也会人为地制造出一个汹涌澎湃、缠缠绵绵的春宵。于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物种“随风潜入夜,化雨“润物细无声”。不用多久,一个新鲜的生命便诞生了。
   这就是生命之春的力量,春风化雨的神奇所在。
   长期以来,人有乡下人和城里人之分。古人给了名字,城里的,叫阳春白雪;乡下的,叫下里巴人。这种宿命的分类,已经卑微人接受了。拥有春天,是城乡共同的愿望。每个人拥有平等的春光,都要像那只在屋角老树上的布谷鸟一样,像那头不知疲倦的牛犊一样,去叫醒春天,耕种春天吧,种出一个硕果沉甸甸的秋。现在的城里人也觉得坐享其成没有意思了,想投奔乡下的纯朴的春天。你说,现在是谁吸引了谁?没法说,拥抱春天,不再是城乡的分水岭。
   我出生在一个永远不可能长成城市的小山村,从小与牛羊一起长大,沾了一身青草味,泥土气息十足,曾经自卑感犹如山泉般源源不断。
   记得那是一个春风浩荡的日子,我学着城里的孩子,站在村边的小山坡上放风筝。那风筝欺负我是个山孩子,刚飞到空中线就断了,掉入一幢老房子的屋顶上。老屋的人当场就找我母亲闹腾,硬是说我把灾难带给了他们,非要请道士还太平愿不可,害得我遭受了有生以来母亲对我最严厉的制裁。温暖的春风,留给我的记忆竟然是钻心的疼。但我依然认为,那个风筝落在屋顶,根本不会有什么寓意,如果有,那也是将春风落在他的屋舍。
   我不理睬那样的说法,但我相信春风,我想驾着春风去寻觅我的风筝,于是,长大后我去号称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当兵。一个偶然的机会,在451医院邂逅了一个像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心和我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可最终是乡村的春风吹得她觉得眼睛红肿,见不得春风。我明白了,我们习惯的春风不一样,但我梦中的丁香在春风里眨着眼,我爱的春风在我生长的山沟沟。
   后来,我把这个残缺美丽的故事说给一个北京的朋友听。朋友说,姥姥,农村咋了?我们北京人最早还是从山顶洞过来的呢,城市是农村的儿子,乡下人就是城里人的老祖宗,谁嫌谁呀?他很有预见性地说,你看着吧,不出几年,城里人都得到农村去认祖宗了。那一夜,为了他的这番话,我请他先到长安街上吃炸鸡,喝了六瓶啤酒,尔后又到前门边的“刘老根大舞台”看了一场二人转,开心极了。
   最质朴的情感往往就是通过对比而形成的,有着强烈的冲击力。除了抱不平,再就是一种崭新的期待,期待春风可以抹平那些裂痕。
   北京的朋友还真是目光高远,果然,过不了几年,城里人就纷纷往乡下走了,到山青水秀的地方,到鸡鸣犬吠的地方,到村庄还没有成为城市的地方,到那些原始得像“马孔多”一样空气清新河水清澈的地方。
   我想,这些都与一场风有关。
   那场风会给大地带来春天。春天,人心的起点;村庄,城市的摇篮。人,走得再远,总得要从终点回到起点。城市,长得再大,也难消年小时如春天般的乡愁。
  
   三
   现在居住的这座小城,在我初来乍到时,几乎和故乡无异。
   那时它像一个小家碧玉,明眸皓齿,呼吸如兰,清纯甜美。一个青青的谷地,两面青山逶迤,中间一条川流不息的阔溪。溪上碇步如龙桥如虹,两岸阡陌纵横遍地花。春天的日子里,雾弥桐花,雨漫绿野,幽谷的野百合芬芳了似水流年,山崖的红杜鹃漫漶了灿烂时光。在斜风细雨精织而成的帷幕下,几多油纸伞、竹箩筐,在东山西山采茶忙;几多青箬笠、绿蓑衣,在南畈北垅勤插秧。雪白的羊群与朝霞争食露珠,牧归的老牛与叶笛吹醉了血色的夕阳。
   一个人总会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给喜欢的地方以诗意的包装。春风从不说这些包装是溢美之词,因为爱滋生于这样的美赞里。
   彼时,小城像一个初嫁的新娘,一只脚迈进夏天的婆家,另一只脚仍然停留在春天的娘家,矜持持的,羞答答的,人见人怜。
   据说,这个叫鹤川的小城,它的童年甚是顽劣,放荡不羁。当时谷地里有两道碧水,分流往西。两水之间,是一片沙州,州上住着拥有独特方言的民间百姓。那两道碧水就像病孩的两行清泪,经常发作啼哭,一到雨天,就洪水变猛兽,灾难泛滥。清代,一个叫孟裕的蜀人来此为官,为治水患,孟公捐俸倡议大兴水利,于城西滩头截水合流,疏浚河道,沿溪砌一道长约两里余长的堤坝。从此,小城告别了蛮荒悲惨的岁月。
   此后,世道的时钟分分秒秒在小镇敲响,以故事传奇的方式,通过风风雨雨、花开花谢的语言,向山川河流讲述一个小镇的日月如梭、春红秋黄的历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小镇虽然徜徉在季节的春天里,但世道却把寒冬的愁苦烙印在人们的脸上,历史老人和斑驳的史书记住了这一切。
   春天的诞生,确实与一场风有关。
   一句至理名言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我说,万物生长,最重要的是靠风向。东方的大地,自然适宜东风浩荡,谷风一吹,便会春回大地万物生。不敢说西风就适合西方,但可以断定,在蓝色星球的东方,西风是格格不入的。西风凛冽,天凝地闭,千山寒色,树树秋声,万物枯萎,那是死神的召唤!
   弹指一挥间,沧海变桑田。一场春风化雨,一声改革开放的号角,希望的田野日新月异。时间也就仅仅过去了四十多年,昨天的小镇变成了今天的城市。
   古往今来,无数的城市演化史表明,城市一旦长大,就很容易患上城市病。拥挤的人潮,蜗牛般爬行的车流,紧张的水,稀缺的绿,就像生育过的妇人,赘肉横生,看似发福,实则肥胖发虚。于是,多少城市躺在令人窒息的空气中呜呼哀哉,到头来不计血本地去人工“造心塑肺”,去重塑乡村的模样,去寻找已经远逝的城市童年的春天。
   所以,我说,乡村也好,城市亦然,要想让春天长住,还是跟一场风有关。风的方向,就是季节的方向。
   隆冬的一天,我到小城的泗溪湖畔散步。湖水清清,碧波荡漾。湖汀一隅,芒花如雪,芦苇正翠,一群白鹭立上头,与芒花争艳斗白,一派春天的景象。一路行去,遇见不少的花树,白色的白玉兰,紫色的红玉兰,黄色的迎春花,玫瑰色的茶花……湖两岸,是“琼楼玉宇”的新建小区,小区内亭台水榭,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大道旁,几条复古的老街,小桥流水,酒肆飘香。目光向远,青山不老,山腰之上万木葱茏,山腰以下的那些彩叶林,把季节停留在山花欲燃的春光里。
   触目此景,一个念头蓦地袭上心头:城市长大了并非可怕,只要选择科学的发展路径,亦可永褒青春。村庄和人,经历冬季也并非孤独寂寞,关键是必须要保持春心常在,行走在那条开满鲜花的大道上。已经不是秘密了,对于城市和村庄,那条路径就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人,那条小路既明亮又隐约——淡泊宁静,方可致远。
   当然,春天的故事,还与一场风的方向有关,这点至关重要。我解读春风,不仅仅看季节,还想握住那缕风。
  

共 48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构思独特的文章,作者以“风”为线索,“自然风”与“社会风”,双风并驾,连缀成文。作者抓住“春风细雨、泛着绿的草、菜花、玉兰花、鸣叫的鸟、哞叫青牛、吐青的麦苗”用灵动的笔墨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乡村初春的自然图景,那是自然风。作者笔锋一转,这样的景致,在城市是看不到的,作者别有匠心,用细腻的笔墨描写了乡村由“旷野”渐变为“城市”的过程,并用灵动幽默的笔调为我们展现了一股“发展风”和“肓目的时尚跟风”。有人说,乡村是城市的孩子,“我”认为,这种论调明显存在着逻辑上的错误。乡村是城市的童年,或者是祖宗,这样说,也许合理些。作者举例子,有理有据,环环相扣,让人感到鞭辟入理的逻辑力量,不仅为我们展现了自然之景还为我们呈现一股“政治风向”。长期以来,人有乡下人和城里人之分。因为“我”出生在小山村,沾了一身“土气”,因为“卑微”曾“受过气”,在城里工作的二姑对“我”说,农村落后,要好好读书,争取将来进城生活。为此,“我”长大后去了古都西安当兵,邂逅了“丁香姑娘”,因“我”是农村的,丁香姑娘离我而去。在此,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股“嫌贫爱富风”。“我”现在居住的这座小城,“我”初来乍到时,几乎和故乡无异,弹指一挥间,沧海变桑田,一场春风化雨,一声改革开放的号角,昨天的小镇变成了今天的城市,有些城市患上了“城市病”,又不计血本去重塑乡村的模样,去寻找已经远逝的城市童年的春天。此文段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股“改革风”和一股“复古风”。不管什么“风”,只要是为人民利益着想的“风”,都是“好风”。文章有责之,笞之,歌之,颂之,意到笔随,不拘一格。构思大胆精巧,除了在内容上有思想性、抒情性以外,在形式上还具有艺术性、趣味性。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在诙谐嘲嗤中寄寓严肃的思想意义,主体深刻,耐人寻味,给人强烈的情感震撼,读罢,令人惊叹作者选材练材的高超技巧和能力,美哉艺术,妙哉散文,力荐品读!问候老师祝春安!【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226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2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1-02-24 19:42:55
  写得真好,的确是春风化雨,山花欲燃!关于春的随想,岚亮老师写了与春相关的故事,因是山里人,只能与浪漫邂逅的对乡村有偏见的城市婉约女子擦肩而过,但如今乡村变了模样,改革的春风拂过,乡村以真山真水吸引着城里人,多少城里人到山村旅游,来山村定居。天翻地覆的变化,缘于暖风,缘于及时雨。风向好,一切向好,大地之春生机勃勃,人们生活在最美的春光里,幸福啊。政策好,春意浓,春长驻心田!问候亮哥春祺!
22 楼        文友:岚亮        2021-02-24 22:01:19
  香香妹子的留评宛如东来的春风,让我看了好开心。谢谢你的精彩点评,说出了我的创作此文的本意。很遗憾,此文仍然青涩,还需进一步完善呵!谢谢哈!
共 22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