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春在溪头荠菜花(散文)

精品 【晓荷】春在溪头荠菜花(散文)


作者:决决流冰 秀才,2649.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123发表时间:2021-02-23 12:09:50


   立春第三日,农历腊月二十五,回老屋。吃过午饭,妻子想去菜地挖地菜,只好不情愿陪着。
   菜地依然是旧年的菜地,于村子池塘对侧。在我降生这个不起眼的村子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一年又一年,以土地的出息,滋养一代又一代村人。当然,将一块枯槁的黄土地变得黝黑荣润,也是村人汗水浇灌的结果。我相信,在母亲及其之前的老一辈,对菜地的憧憬远远超过村子周围的干田湿地,也正是有这种倚靠,村民度过一道又一道难关。
   地菜,说是田间地头的野菜,却和母亲那一辈人一样,更钟情这种肥沃的地方。
   我是最近几年才知道,地菜正儿八经的名字叫荠或荠菜,十字花科。但我从来没有那样叫过,周围也没有人这样说。对于“荠”这种陌生的称谓,仿佛与生活无限遥远。小时候,旺在春天的两样野菜让我记忆深刻:一是地菜,一是黄花菜。黄花菜学名叫稻搓菜,紧贴着稻桩生长,因为味道苦,食用需要先淖水再爆炒。地菜却不一样,不仅没有一般野菜的苦味,还有一股子甘鲜。那时的春天,村里常有人家采这两样野菜,黄花菜比地菜旺盛,并且不像地菜五七天就变得老苍,记忆中挖黄花菜比地菜多。春天采这些野菜,不单是为了尝鲜,更多帮助度过饥荒。后来,包产到户,粮食、蔬菜丰阜,再没有人挖黄花菜了,地菜倒是年年有人采,因为鲜甘啊。关于对饥饿的记忆,我们算是撵在一个尾巴,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感觉并没有。但比我们早生十年二十年的,包括父辈那一代,那种饥肠辘辘,恐怕刻骨铭心。
   我知道地菜叫荠或荠菜,是读《诗经》。《诗经•谷风》篇: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荼是像黄花菜一样的苦菜,饥馑时期,同样作为粮食的替代品,帮助人们度过饥荒。《谷风》据说写的是一个弃妇心中的幽恨,她被移情别恋的丈夫绝情抛去,在哀怨中回想起从前虽苦犹甜的日子,就以荠、荼两种植物反衬。抛开女子的哀怨,单从这两句诗看,折射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实际谁甘谁苦,先民分得很清楚。
   五千年人类发展史,笼统一点,就是不断与灾荒和瘟疫的抗争史。这种叫荠的野菜,无论是对于灾荒还是瘟疫,充当了马前卒。本地习惯,正月十五包春饼,地菜拌粉丝、肥瘦肉是最好的馅。本地还有一个风俗,三月三,食地菜煮鸡蛋。元宵节前,地菜正处于嫩苗阶段,这个时候,作为食物,鲜嫩可口。过了月半以后,风暖雨润,地菜茎叶疯长,一天一个样,到了三月三,已经老到不堪可食,但植物的营养素却是最鼎盛时期。故老相传,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不头痛,这种预防办法,正是前人从实践中得来的,防治春季传染病手段之一。前者是它的食用价值,后者乃为药用,地菜的亦食亦药,最后发展成一种民俗。
   2018年初春,因为写系列中药散文,在网上购了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上下两册。作为整个大清朝三百年间河南籍唯一状元,做过湖广、云贵总督和山西巡抚,吴其浚传世的功业,并不是封疆大吏一言九鼎、叱咤官场的那些事,而是于植物学、医药学上的贡献。他在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高中状元后,因为父丧和母丧,居乡守孝八年。居乡期间,在老家固始县城东辟地十余亩,建植物园,终日徜徉其间,耳鬓厮磨。这点小爱好,是他成为清代著名植物学家的基石。几百年来,知道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的人多,知道其为湖广、云贵总督的少之又少。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上说:
   荠,《别录》上品。《尔雅》:蒫,荠实。湖南候暖,冬初生苗,已供匕箸。春初结实,其花能消小儿乳积,投之乳中,旋化为水。肉食者可以荡涤肠胃。俗亦谓之净肠菜。故烧灰治红白痢有效……
   陶弘景《名医别录》读过几篇,《名医别录》是否将“荠”列为上品还真没有印象。作为中医,我们奉行实用主义,实际诊疗中,从没把“荠”当中药看,也没有见到同行应用。况且,方书记载植物多的是,也不可能每一味都去实践。《植物名实图考》这段引文,几十个字相当于一部地菜史,把它的食、药之用概括得很清楚。地菜花“消小儿乳积”,大可不必怀疑,但神奇到“投之乳中,旋化为水”却可以去试验质疑。因为能消积,所以可净肠;其净肠,当还有减肥的作用。至于烧灰治痢,这是沿用历代本草的记载,以其烧灰之后甘温收敛之性,道理说得通。案头没有《救荒本草》,但推测,对于“荠”这样的从春秋时期就开始沿用的药食两用之物,一定记载其中。好在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资丰饶,地菜仅仅是作为一种可供消遣的野菜进入餐桌。它于餐桌的地位,可有,也可无。没有它,不会对人们生活带来任何影响。从这种意义来看,再也不存在以其救荒了。这算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的大幸。
   菜地既是记忆中的菜地,也不完全是。说是,相对村庄周围田地的荒芜来说,菜地算是葱郁的。毕竟还是在乡下,奏算交通再发达,人再懒散,自家种点寻常蔬菜总比天天去买方便。说不是,在这些曾经精耕细作的土地上,荒芜的也并不少,而且,种的青菜,黄皮寡瘦处处可见,与记忆中的菜园子差了一大截。也因为这种荒芜,给地菜的生长提供了空间。事物都有两极性,看从哪个角度认识。说实话,我对挖地菜并不感兴趣,对地菜馅食物也不怎么期待,但置身这老而又老的菜地中,从前的一些记忆慢慢复活。我告诉妻子,哪块菜地曾是我家的,哪儿种过韭菜,哪儿种过豇豆、茄子。小时候,我还曾偷过哪家菜地的黄瓜……
   这些几十年前的旧事,一幕又一幕。那些挑水锄地的耕种者,锄着锄着,锄得不见了影子。我们呢,一晃也变成他们当年的样子。而某些无法割断的情结,随时间的推移,将变得辽远和空茫。辛词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世间风物,悲喜,大抵是一念之间。
  
   (作于2021年2月14日)

共 22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生在农村里的人都明白,大山里物产丰富,各种不知名的野菜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但回去几十年,即使是漫山遍野的野菜也经不住饥荒里饥肠辘辘的人们,还是饿得前胸贴后背。地菜正儿八经的名字叫荠或荠菜,十字花科。五千年人类发展史,笼统一点,就是不断与灾荒和瘟疫的抗争史。这种叫荠的野菜,无论是对于灾荒还是瘟疫,充当了马前卒。在历史的记载中,它收录在各种名篇里,也有着神奇的功效。每年到春天的时候,溪头荠菜花开满了世界,也是采摘最好的季节。我不喜欢挖地菜,可回想起几十年前的旧事,彷如昨日浮现在脑海。精彩好文,文章生动精彩,描写细致细腻,乡土味浓,佳作推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编辑 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228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1-02-23 12:10:47
  拜读老师佳作,祝新年快乐!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何叶        2021-02-28 22:29:01
  恭喜精品!老师真棒!
何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