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韵】远山的遐想(散文)
少时爱做梦,老来多思乡。同在外面工作的一位朋友,有天小聚时对我说,人老了,想回家乡建栋房子,好好的在那里安享晚年。
他的话,不无勾起我对家乡的那份思念情怀。因为,老家,确实有许多陈年的牵挂。
村落、老树、翠竹、庭院、鸡鸣、犬吠、炊烟、亲人、玩伴,以及飞花、落叶、夏雨、秋日、湖水、小溪、故道、山岗……许多往事、旧迹的记忆,一经提起,瞬间则直奔心头而来。
我的家乡,在桂东南樟家水库一带。这里全是低山矮岭,丘陵土山,方圆几十里都没有什么峻岭大山。
这里地处偏僻,距离县城有三十多华里。最近的圩镇龙门,去村也有十多华里。儿时,赶圩的,全是大人的事,我们小孩子,都没有出过远门,好奇的眼光,对远方高山便生出无穷遐想。
我们村子,坐落在一个山坡下,几十户人家,房舍、庭院,都分布在山脚下近水的低处。
村背,斜上后,是一个平台。早年,生产队的打谷场、粮仓、工具保管室,财务室,都建在这半山的平台上。
因此,这里又是全村人的活动场所。大凡集中开会,秋收分配,什么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自然,这里又是我们儿时的乐园。夏天,习习凉风扑向高处,大人来这里纳凉、闲聊,小孩就在宽阔的打谷场上追赶、嬉戏、玩耍。
跳飞机、做游戏,捉迷藏,或者躺在禾草堆上,仰望星空,寻找北斗、银河,观察拉着长长尾巴划过夜空的流星,是最常的爱好和活动。
打谷场地势比较高,坐在打谷场上,就可以看到东北方向遥远的一亘大山。
黛色的远山,巍峨挺拔,由北向东南逶迤而过。春夏,高山云雾缭绕,烟云变幻,山峰若隐若现。有时,山顶云蒸霞蔚,浓雾聚拢,终日不散。有时,白云乘风而行,慢慢移过山腰,漫过山脊,像神仙舞弄着一条白色的飘带。
秋冬,我们好看那山上的野火。每年秋收时节,傍晚将黑时分,人们在打谷场里碾稻脱粒,就可以看到远山上现出一条条火带。我们最爱靠在散发出清新气味的稻草堆上,看那缓慢移动的火带,看那随风飘起的滚滚浓烟……
这时,许多念头飘然而来:高山座落的地方,是哪里呢?山上能不能爬得上去?爬上去,能看到天边吗?甚至山上长着什么草木,有没有人居住,那里的人像不像我们一样生活……
许多古怪的猜想,一齐奔袭到心底。
似乎大人猜到我的念头,见多识广的他们告诉我说,大山的地方,是广西博白县境内(那时,我们是广东管辖,对广西印象,也觉得陌生、遥远、神秘)。翻过那座大山,就是大沙河了。
他们说,这亘大山叫“云飞嶂”(一听这名字,我就觉得磅礴、大气)。山上有山,那一片草岭,山下的村民,早春将牛羊赶上去后,就不用看管了,到了冬天,才去把它们牵回家里。
山上还可以种庄稼。秋冬用火烧掉杂草后,土地有了肥料,来年,就可以直接在山地里播种作物了。
他们说的,是不是事实,谁也没有知识。只是后来长大了,我看过一些书,才知道,“云飞嶂”,位于博白县西南部那林、顿谷、涝要、沙河等4个乡镇的交界处,是广西十万大山南端的一座主要山脉,是博白县八大美景之一,距离县城有35公里。
这里,濒临南海北部湾,海拔一跃而起,嶂高852米,主峰六塘颈达929米。山势险峻,四时云飞雾障,阴雨天,看不见山形梁脊,艳阳天,也难识"庐山真面目"。这,也许是"云飞嶂"因此而得名的吧。
“云飞嶂”奇观不少。山顶千层石上,有被称为仙人脚印的巨人石;有唐代南州太守将军庞孝泰古墓;还有松涛啼鸟、飞瀑林泉、深渊奇洞……
因山势崇峻,秋高气爽时节,登峰及巅,可看到北部湾浩瀚接天的深蓝色的海水。
据说,那里还是革命老区,地方革命武装常在山里活动。我曾经看到,广西著名作家武剑青出版过一部长篇小说《云飞嶂》,书里描写的,就是解放初期,解放军在云飞嶂一带剿匪的故事。由此,它在我的心目中,又多了一份神秘、神圣之感。
少年的时候,是最爱做梦的岁月。爱做梦,就意味着爱幻想。高的,远的,朦胧的,难以企及的东西,它们,最能让人产生遐想。
或许,那未知的世界太丰富,太多彩,太有吸引力了。面对“云飞嶂”这神秘的远山,我常常有亲近它的念头。
广西博白,与我们家乡交界。过去,没有修建樟家水库时,太平圩,就是一桥连两岸、一圩跨两省的集市。这里的人,自古互相通婚,我们家,就有大姑、六姑嫁到那边去的。大姑嫁得远一点,我想,那里可能就是“云飞嶂”的山脚吧?
记得小时候,一年春节走亲戚,我就吵着要去大姑家。
大姑家,就在博白县的一个叫“平山车”的小山村里。那里周围是高山,山上长着茂密的优质树种——红椎林和米椎木,还有珍稀菌种“红椎菌”。在表兄妹的带领下,我和哥哥姐姐去山上捡拾过“椎米”(椎木的果子,是孩子零食的最爱)。我问他们,“云飞嶂”是在这里吗?他们说,主峰离这里,路,还有好远呢。我,一时有点失望。
后来,我高小毕业了。似乎,也有一次亲近“云飞嶂”的机会。
那时,初中还没有普及,不会人人都能读上。如果考不上中学,就意味着前途堪忧了。
记得,那次参加县里中考后,能不能被录取,我心里一时没有底。但是,继续读书的愿望,我是很强烈的。所以,心里一直充满焦虑。
正好,听说博白江陵农业中学要招考,外省的学生,也可以报名。
江陵,据说也靠近“云飞嶂”。于是,姐姐、哥哥、我,还有村里的七哥、绪明、阿十等五六个伙伴,同时到了江陵参考。
可是,到了江陵,却发现,那座高山距离小镇,也还是很遥远。
这次没有失望,是我们都考上了江陵农业中学了。后来,县里的中学,也被我考上了。同班38个同学,只有我和邻村一位姓蒋的同学,幸运的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我,就没有再去江陵农中报到了。
上了县里的中学,住校读书,心中念想的“云飞嶂”,也就渐渐淡出了执念。它,慢慢遁入了我的心里蛰伏起来。
好奇的灵魂,心中总是充满激情。随着年龄长大,通过阅读、学习,见识、视野、心胸开阔了。我的心中,似乎发现了另一座让我崇尚的“远山”。那,就是对人生事业、理想前途的想望。它,是在我心中新耸立起来的另一座神秘的精神“高山”。
我想,也许通过努力,我可以登峰及顶,领略人生的美好风景。
默默的拼搏,多年以后,我参加工作,又去读了大学。我,似乎已在一步一步攀爬、跋涉在人生中的精神“高山”上。
虽然,获得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可我一直没有停下攀登的脚步,轻易地放弃努力而歇息。后来,我成了市里宣传部门主管新闻工作的新闻官。
那一年,省里在玉林召开新闻工作会议,我与本市报社黄总编辑要参加这次会议。
去玉林,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条,是走灵山,过浦北,到玉林。另一条,是走合浦,经博白,到玉林。虽然,这条道路全程有四百多公里,但我和报社总编商量,仍然决定走第二条道路。
第二条道路,经过博白境内,而“云飞嶂”,就在博白境内。于是,始自少年就蛰伏于心的“云飞嶂”,又蹦出了我的念想。
我,要到“云飞嶂”山脚下去看看。
那次,从钦州出发,经廉州,过山口,到了博白的松山镇。松山,就在“云飞嶂”的山脚下了。
到了松山,还不见山。去玉林,路,也只是走了一半。在松山稍事吃了点简单的午餐,接着,又出发了。
小车在沙土的公路上飞驰。半个钟头左右,一座座高山扑面而来,车,驶入了山道。我想,这,兴许就是梦想中的“云飞嶂”的山脚吧。
经向常跑远途的司机小苏打听,他告诉我,现在,我们已经是走在“云飞嶂”山脚下了。
汽车时而爬坡,时而急转,在山道上左绕右弯的盘旋。我打开车窗,清凉的山风灌车而入,一路的酷热暑气顿消,极是爽心恰意。
这时,映入眼帘的,是斧劈刀削的一座座高峰。山尖怪石嶙峋,山腰长满原始森林,近处古木参天。
据游历过这里的人介绍,深山坡麓茂生着野参芍药,天冬百合,灵芝沉香,枫柯丹桂,山柚木鳖,萝芒竹桔,板栗荔枝,云茶油柑,红菌青菇,香樟楠杉,翠竹白藤,奇花异草等。
林中深处,松涛滚滚,石溪流泉,山洞奇景、悬崖险境,奇观目不暇接。还有飞禽走兽,龟蛇玉兔,山瑞野蛙、蚕娥野蜂,实为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博物园。
当然,由于目的地路途尚且遥远,我们不及停歇下车细看,它的美妙奇景,只能透过车窗粗略投瞥远观。
随着小车远去,一座座奇峰留在了我的身后,以致渐渐消失在视野之中。
“云飞嶂”,也算我曾经亲近过,完成了儿时的夙愿了。但,这,也只是初问了它的山脚。其间的妙景奇观,还不及登临领略,心中不免留有多少遗憾。
其实,远山,适宜仰望。它留给人们的悬念,是向往,是景仰,是崇拜。
至今,我已年近晚景,攀爬乏力,或许,无论面对现实的那座“云飞嶂”,还是面对精神理想上的那座“远山”,它们的巍峨、峻峭、挺拔,恐怕也只留给我远远的眺望与遐想,而无缘登临绝顶去目睹亲赏风光的可能了。
但是,对它们的仰望和礼敬之情,我,依然一如往前的强烈。
也好,留一抹美好的念想在心间,好让一腔追求的激情继续燃烧,以驱散人生早临的暮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