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追】小村名流:橄榄圆传奇(散文)

精品 【东篱•追】小村名流:橄榄圆传奇(散文)


作者:岚亮 进士,11341.9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95发表时间:2021-03-06 06:20:07

【东篱•追】小村名流:橄榄圆传奇(散文)
   我的故乡舟浦,村庄不大,但历史悠久,历代能人辈出。但也有一些人物,站不到“能人”的高台纸上,他们名不见经传,人生不及萤光虫火,在我看来,他们亦属小村名流。我认识的“橄榄圆”,在我的心中就是名流。
   ——题记
  
   一
   橄榄圆是一个外号,而我觉得这个外号很美,我当作雅号,简直可以和中国古代文人崇尚的“居士”看齐了。一想起橄榄圆,在我的记忆河流里,就会自然而然地漂来一个人。
   他,六十多岁,矮小不瘦,背驮似弓,一脸菜色,发如霜草。他身上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两黑一圆一斑。一年四季,他总是穿一件露絮的黑棉袄,着一双补了又补的黑水鞋。头部特圆,弯弯的眉毛,圆圆的眼睛,圆圆的耳朵,圆圆的小嘴,整个脑袋都是圆乎乎的,像一支竹竿顶着一只充气不足的排球。光看头部,他的模样甚是滑稽可爱。但往下看,就恐怖了。脖子以下,他的皮肤布满了褐色的斑鳞,犹如镶嵌了一层蛇壳。
   他的真名叫学定,绰号“橄榄圆”,我叫他学定公。我想,大家之所以给他取这么一个雅号,除了他的脑袋长得特圆,恰似橄榄圆外,也许还跟另外一个原因有关。
   橄榄圆是什么?哈哈,不是什么稀罕的宝贝,是我老家对汤圆的俗称。
   橄榄圆是故乡的一道美味,土里生,水里长,经历极不平凡,且充满了美感。
   春天的日子里,斜风细雨下,父亲在一丘睡着云彩的水田里插入青青的秧苗,这是橄榄圆最初的生命状态。它的童年与其他水稻并无不同,碧绿的叶子,白嫩的根须,扎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吸吮着甘甜的乳汁。夏日炎炎,它在田野上跳着青春的舞蹈,开一田白茫茫的稻花,梦想缤纷绽放。风儿为它吹笛,青蛙为它打鼓,田螺为它倾情,泥鳅为之臣服。万山红遍的季节,金风染黄了它的衣裳,玉露灿烂了它的穗子。这种叫“红壳糯”的稻穗,谷粒红灿灿、毛茸茸、沉甸甸的,如红云,似彩霞,更像火烧的样子。雀群天天在它的上空织起情网,唱着叽叽喳喳的恋歌,父亲用一把弯弯的镰刀,击碎了雀们的痴心妄想。大雪纷飞的时候,母亲又是清水浸泡,又是石磨碾磨,最终把它们白晶晶的小身子,温柔地搓揉成一簸箕洁白的小圆球,让沸水煮它,用盘子装它,用红糖把它们撒甜蜜了,终成正果。
   从谷雨到大雪,从一棵普通的庄稼,长成一个飘香的民间故事,橄榄圆的一生,堪称是一个绚烂的传奇。
   在舟浦,凡逢红白喜事,酒席上必上四道传统名菜——滚豆腐、炒芋奶、炒番薯粉丝和红烧猪脚蹄。这四题菜,原料皆出于乡土,做法也十分民间,味道纯正天然,深受大家喜爱。直至今日,它们仍然是宴席上的主菜,俨然像四个原始部落的酋长,地位不容动摇,似乎少了其中任何一道,那酒席就会失去浓郁的风味了。
   然而,我的最爱,却是另外一道菜,它就是橄榄圆。因为,它就是用红壳糯米做的,糯软润滑,入口即化,撒了红糖,特别香甜。
  
   二
   橄榄圆好吃,但好吃的东西往往稀罕。
   享受橄榄圆的时光,一般都是在冬季。冬季来临,村庄农闲了,乡亲们便忙碌起喜事来,东家娶亲,西家嫁囡,此时橄榄圆就热气腾腾地隆重登场了。我跟着父母去吃酒,专吃橄榄圆。然而,毕竟村子里不可能天天办喜事,好吃的东西也不可能天天吃。在没有橄榄圆的日子里,我就会格外想念一个人。
   在童年时代,要说我最喜欢谁,说出来也许谁也不相信,不是父母亲,也不是兄弟姐妹,而是学定公。
   记得那时,只要一到冬天,我就会独自来到路廊槛头,盘在“美人靠”上,等待学定公的出现。每每到了黄昏时分,当我像小鹅一样伸长脖子觅食时,学定公就踏着血色的夕阳,从青石板路的尽头走来了。远看,他像一只大乌鸦,弯着腰,朝前伸张着脑袋,手上拎着一只大号的白牙缸,一颤一颤地朝我走来。见面的时候,他朝我眨眨眼,圆圆的眼珠子闪出一片亮光,咧嘴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
   今天不多,只给你带了十个橄榄圆。他从棉衣袋里,拿出竹筷子,在衣角擦了擦,递给我。
   哦!我接过筷子,伸到牙缸里,一阵囫囵吞枣,未几,十个橄榄圆全部被我吞入了肚子。
   好吃不?
   好吃。
   小孙孙,明朝你再到这里等我。
   明朝哪里有酒吃呀?
   明朝富岙桥的“大头荡”嫁囡。学定公压低声音说,他是一个富人家,我给你多带点。
   我说,好的。
   这样的情景,不是一次,也不是两次三次,而是N次。
   现在大家可能已经知道了,学定公是个叫花子。是的,他确实是舟浦村硕果仅存的一个叫花子,但他又不是一个正宗的叫花子。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除了偶尔去要饭,他还是一个手艺人,会补鞋。他补鞋很特别,只会补雨鞋,不会补皮鞋和布鞋。
   学定公住在水北石凳头路下一斗昏暗的矮屋里。一个泥灶一口锅,一张竹床一条被,一只木凳一个木箱子,无妻无子,光棍一个,属于“闲云野鹤”那种。很少见到他下地干活,平时,他都坐在屋上边的长石凳上,等待有人前来找他补鞋。石凳头一道永不改变的风景是,只要不下雨,那条长长的青石凳上,毎日都歇着一只“大乌鸦”。他的边上,摆着那个红漆的小木箱子,那是他的工具箱。
   我仔细观察过他的“百宝箱”。里面有一把棕刷,一把剪刀,一把锥子,一把锉子,一柄铁锤,一扎丝线,一些胶皮,一瓶万能胶和一条油腻腻的抹布,除此之外,别无他物。但凡有人找他补鞋,他就呵呵地笑。先把漏鞋的裂逢用剪刀剪出一个窟窿眼,接着拿起棕刷刷去窟窿周围的灰尘和污垢,用抹布擦拭一遍,又鼓起腮帮子呼呼呼地吹一遍,然后就拿起锉子锉薄窟窿的边沿。再接下来,他从木箱里剪下一块比窟窿眼略大一点的胶皮,把边沿也锉薄了,涂上万能胶,贴上,拿起小铁锤一阵敲打,完事。他补鞋,就一个价,一只鞋一毛钱,其他的,一律不管。
   一个补鞋人,他还去要饭,这是一个谜,其中必定有许多的“也许”,不再细究了。
   他与一般的叫花子不同,其他的都是坐等海吃,不劳而获。他不一样,到灶间去帮人家烧火。一番烟熏火燎,换来一个站桌角边的待遇,想想亦悲催,可也算得上是劳有所获。
  
   三
   据说,学定公呱呱落地时,也是一个又白又胖的喜人小子,后来,他的皮肤上就长出了一斑斑褐色的鳞片,煞是骇人。村里谁也不待见他,孩子们见了更是唯恐避之不及,活像遇到一个乌蛇转世的怪胎,从小,他是一个孤独寂寞的人。
   儿时,我体弱多病,很不好养。三岁时,一次学定公要饭回来,我母亲不计众嫌,向他要了两个橄榄圆,让我吃下。母亲说我太贵体了,吃了学公定的东西,就会变得“懒贱”,不畏疾病,百毒不侵。母亲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在不经意间萌发的祈愿,让我从此迷上了橄榄圆,喜欢上了学定公,真的变得又懒又贱了。
   我天天与学定公缠在一起,村人看了,大为不解。有好心的阿婶对我母亲说,嫂子,你家狗亮又和那个“橄榄圆”混在一起了,你就不怕他把那一身蛇皮传染给你的宝贝儿子?母亲笑道,不会的,学定公是好心人,不会的。母亲从不干预我和学定公的交往,但有一次,她真的生气了。
   好像是六岁的那年冬天,在路廊槛,我遇到了正去要饭的学定公。
   我说,学定公,今天是去哪吃酒呀?
   去茶寮山,吃嫁囡酒。
   哦,茶寮山的橄榄圆特别好吃。我说。茶寮是一个小山村,处在水云峰左边的高山上,从舟浦出发,要走上五里长的际坳堂岭,再爬两里长的石径,才能到达。那里,山高天凉,农作物的生长期长,红壳糯做的橄榄圆格外可口,我一直惦记着。
   对了,今天那里还演木偶戏呢?学定公说,你去不?
   什么?还有木偶戏?我一听,没多想,也没有跟母亲说一声,立马就脚踏风火轮似的,一蹦一跳地跟着学定公走了。
   走到茶寮山,才上半晌。果然,嫁囡的人家在房前的院子里搭起了彩台,在扯着木偶演戏。有人在吹拉弹奏,有人在边扯边唱,公子出来唱公子腔,小姐出来唱小姐调。小木偶穿着五颜六色的彩装,在台上蹦哒个不停,扭打个不止,好看极了。最奇妙的是那个装小姐唱的人,他是个长得像弥勒佛似的粗脖子,我想他如果学牛吼肯定比牛还吼得响,想不到他居然能唱出比莺啼还清丽娇美的声音,真是太有趣,太奇特了。
   开吃的时候,我跟在学定公的屁股后面,不能上坐,站桌角头。我们先看坐在凳子上的人吃,等他们吃剩了,学定公将牙缸递了过去。有人认识学定公,往牙缸里夹了些剩菜,看看我,问,橄榄圆,你带徒弟了?学定公把牙缸递给我,红着脸说,不,你勿懵讲,他是来看木偶戏的。问者会心一笑,不再言语。终于,橄榄圆端上来了。学定公不再等待,在第一时间将牙缸递过去,对夹菜的人说,给我来点,多来点,吃了橄榄圆,我们立马就走。夹菜人大方,夹了半牙缸的橄榄圆。我吃罢,学定公又到另外一桌,说,给我来点,多来点。然后又拿给我吃。这一次,是我有生以来吃橄榄圆吃得最过瘾的一次,把肚子都吃圆溜了。
   傍晚,我兴高采烈地回到家,迎头撞上了母亲阴沉的脸。母亲问明原委,举起巴掌嘭嘭左右两开弓,我的腮帮子顿时像着火般地烫疼了起来。
   母亲说,你咋这么不要脸,要饭你也敢去,今天我非打断你的狗腿不可!
   母亲到墙边拿起竹枝,朝我的脚根抽了一下,我熬住了,没哭。母亲又将竹枝举起来,正欲再一次朝我抽来,突然停下了。
   我扭头一看,就看见了学定公。学定公站在门外,浑身在颤抖,脸上挂着两行泪水,怔怔地望着我母亲。
   学定公,我不是在怪你。母亲放下竹枝,不好意思地对学定公说。
   学定公没说一句话,黯然神伤地走了。
  
   四
   在村人眼里,学定公无疑是一个最下等的村民。但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个名流,儿时如此,现在亦然。
   何为名流?名流者,有两种含义,一指知名人士,名士之辈。晋袁宏《后汉纪·顺帝纪》曰:“[伯骞]希慕名流,交结豪杰。”二指名声流传之人。《汉书·卷八十一·匡衡传》云:“将军诚召置莫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以此显示众庶,名流於世。”
   当然,学定公不是一个叱咤风云之人,更不是什么村之重器。然而,他却是一个纵横风雨的人,名号绝不亚于村里的一班头头脑脑们。时至今日,在舟浦,只要有人提起学定公,可谓是家喻户晓,尽管他是一个叫花子。
   岁月匆匆,逝者如斯。
   我十八岁离开故乡,到古都西安当兵。次年,弟弟来信告诉我,说学定公去世了。几年后,我退伍回乡。回家的当天下午,我先去探望英年早逝的小叔,接着便去拜访学定公。
   那是一个秋日,西岭之上,落叶纷纷,黄草连天。一松荫处,学定公的孤魂被“一丘荒㙇草没了”。有人告诉我,学定公离去的时候,已被政府列为低保对象,他的后事办得很简单,既没有请和尚念经,也没有请道士先生为他超度。我想,既然如此,就由我来为他祈福超度吧。我在他的坟头插上三柱香,摆一碗煮得半熟的橄榄圆,外加两瓶啤酒。我记着,当年他嗜啤酒,可惜是“酒干倘卖无”。
   站在瑟瑟的秋风中,我无比感慨。人生皆是缘,离合总关情。学定公与我不是师徒关系,他不是丐帮帮主洪七公,也没有传授给我诸如“降龙十八掌”之类的绝世武功,但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最珍贵的东西——饥饿和寒冷中的人性温暖。我一直在想,身为一个孤独者,学定公为何对我格外怜爱呢?是为了消除他内心的寂寞?还是为了换取一个童稚天真的笑声?答案决非如此简单。谁能想到呢,带给我童年最甜蜜回忆的,竟然是一个老叫花子。长大后,我才明白,那些橄榄圆,岂是寻常的食品,分明是一颗善良慈祥的心哦!美好的心灵,决非取决于一个人地位的高贵低贱,而是心地啊!
   思忖再三,我为他唱了一首歌,歌声叫《酒干倘卖无》:“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风和雨,从来不需要想起,我也永远不会忘记……”
   歌声中,我被泪水朦眬了眼。又是一阵恼人秋风,吹起了满天黄叶,惊得寒鸦哀啼声声。
   恍惚间,我似乎又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像一只乌鸦朝我走来,他穿着一件破旧的黑棉袄,手上拎着一个白色的大牙缸。牙缸里,装满了热气蒸腾的橄榄圆。
   史书上因落难而乞讨的故事是有的,但限于他们人生的某一段日子的落魄,而像学定公这样的一生为丐,身上长满了故事传奇的,不多见。每吃橄榄圆,我便想起这个人,一个只留下好的人。
  

共 48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作品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散文。作者用灵动的笔墨为我们刻画了一位,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一想起橄榄圆,“我”就会自然而然想起学定公,绰号“橄榄圆”。作者紧扣“橄榄圆”,为读者栩栩如生地勾画了切合文意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人物特征,令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橄榄圆是用红壳糯米制作的,也叫“汤圆”。作者运用插叙的方法,为读者描述了“橄榄圆”最初的生命状态。从春播到秋收,再碾磨成粉,搓揉成橄榄圆的漫长过程。笔触虽轻松淡雅,不泛浪漫之词,但我们不难看出劳动人民的不易,要有所收获,付出了艰辛的劳作。在舟浦凡逢红白喜事,酒席上的菜很多,都有着浓郁的风味,然而,“我”的最爱却是橄榄圆。“我”跟着父母去吃酒,专吃橄榄圆。在我童年时代,我最喜欢学定公。学定公是一个叫花子,无妻无子,光棍一个。他除了要饭,还是一个手艺人,专补雨鞋,他与一般叫花子不同,其他的坐等海吃,不劳而获,而他会去灶间帮忙烧火,换来站角边的待遇。儿时,“我”体弱多病,很不好养,母亲说我太贵体了,不计众嫌,向学定公要了二个橄榄圆,让“我”吃下,说会变的“懒贱”,好养活。没想到母亲的一个祈愿,让“我”从此迷上了橄榄圆,喜欢上了学定公。只要一到冬天,“我”就会去路廊槛头,等待学定公“讨饭”回来,学定公每次都会带回橄榄圆给“我”吃。“我”每天都跟学定公缠在一起,村人看了不解,母亲从不干预“我”和学定公交往。在“我”六岁那年,有一次母亲生气了。那次我跟着学定公去茶寮村“吃酒”。茶寮村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橄榄圆特别好吃,那天茶寮村还演木偶戏,“我”没多想,也没跟母亲说一声就去了。作者通过在“吃酒”的过程中,对学定公的语言与动作描写,反映了学定公是个有心的人,对“我”极其怜爱。当“我”兴高采烈回到家,母亲打了“我”,被学定公看见了,学定公挂着两行泪水,黯然神伤地走了。学定公在村人眼里,是一个最下等的村民,是一个叫花子,但“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个名流。在“我”当兵回来,“我”上学定公坟上祭拜了他,为他唱了一首《酒干倘卖无》。文章为读者刻画了一个虽是社会最底层的“卑贱”之人,却有着一颗淳朴与善良的心的人物形象。全文语言优美,故事铺陈有致,情感真挚感人,感悟精当深刻,意蕴深远,读罢,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更多的是犹感人性之美!力荐品读,感受精彩!问候老师祝安!【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310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张静雅        2021-03-06 12:32:06
  刚看到文章的名字,以为是某种宝贝的石头,看了才知道是汤圆的别称,再有一个人物的出现,巧妙的构思,巧妙的安排,欣赏佳作!
回复11 楼        文友:岚亮        2021-03-06 14:40:42
  谢谢张静雅老师的美评,老师的诗歌才妙啊!期待再见新诗。问候老师了!
12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3-06 12:59:19
  文学即人学,我一直都推崇这个说法。每一个人一定都是这个世界里特立独行的,是不可复制的。只是因为世事尖刻,把许多人的不一样归拢到了一起。学定公这个人物很典型,很有特点!读来让人感慨!点赞!谨祝老师事事顺心,文丰笔健!
回复12 楼        文友:岚亮        2021-03-06 14:45:45
  孤独兄弟有写不完的森林故事,我只好去收集那些乡间传奇了。是啊,大森林的一草一木,都有其独特的生命风景,故乡的一切生灵,也皆有其闪光的地方,这就是人性的力量。多谢兄弟了!
13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03-06 13:20:57
  因为骇人的相貌,学定公被世界抛弃,他的孤独与自卑深不见底,他的痛楚无人能知,也没人想知。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他渴望得到爱,也想去爱别人。当童年的岚亮老师伸出善意的小手向他靠近时,就如黑夜的灯,点亮了他的生活,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温暖和光芒,他愿意为童年的岚亮老师付出他所有的爱,虽然只是几个讨来的橄榄圆,那已是他能力的极限了。用情汁浇灌的力作,叩响人心,读来内心激荡万千!祝老师春安!
回复13 楼        文友:岚亮        2021-03-06 14:56:45
  很惊讶,东篱的女同胞们咋都这么有才,令吾等须眉汗颜。明月梅花老师的点评堪比专业,拓展了拙作的內涵外延,大大的佩服。一个人的阅历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接触那么多的高大上的人物。放低视频,写写那些凡人凡事,感觉也挺好的。小文能得到老师的认可,我足也。遥握!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