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追】石头及其生日(散文)

精品 【东篱•追】石头及其生日(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506.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26发表时间:2021-03-09 06:54:30
摘要:辛丑的大年一晃就过去了,初十的日子,让我有了很多的想法,想给石头过个生日。去世的母亲总说“十上好天收石蛋”,只是在嘴皮子上给石头过生日,今年,我写一篇文章,专门给石头庆生。所配图片是石岛的儿女石,石上刻字是:石观沧海,岛乐渔家。这是著名书法家黄苗子先生的题字。请读者鉴赏。输入“石岛儿女石”数字,可以查到儿女石的传说。

【东篱•追】石头及其生日(散文)
   一
   在我的眼光里,胶东半岛是用海水环绕的,是由石头组成的。海水会说话,石头能唱歌。
   少年时,我读《红楼梦》,知别名为《石头记》,总以为那个曹雪芹是我的老乡,是站在胶东半岛连绵的山上才有了创作灵感,甚至我还跟小伙伴谈到,要按照《红楼梦》杜撰的“无稽崖青埂峰”,去寻五彩石。原谅我的孤陋寡闻,赞美我爱着故乡石头的情结吧。
   石头的风景,如石头一样笑看岁月风雨总不老,仿若铜墙铁壁,垒在我的脑图里,“石喧履声”,“石起楼阁”,“一道石景横春秋”。
   一条逼仄的胡同,宽不过丈,是石头铺着路面,凹凸有致,青石板红石花相间相挽,石头被鞋底踏响,宛若一段进行曲,壮我行进的脚步。
   从屋门到街门,蜿蜒一段石板小径,就像五线谱,将生活的小调写在自家的院落上,就像一首宋词里的小令,平平仄仄,敲响着了农家的日子,也是通往远方的起点。
   靠近屋舍的小块地,各式各样的石头垒起了园边,高不过半人,宽窄随意,比那竹木的篱笆更耐久,更有味儿。
   我最初认识的高楼大厦,都是石头砌成,一石爬顶,巍峨壮观。在小镇石岛,从赤山采下的石岛红石,一色的多情的淡红,在海岸上幻成了彩虹,不过,这彩虹一旦建成,那就不是什么海市蜃楼了,而是一道与岁月同在的石头风景,至今还有二十几座石楼,诉说着岁月沧桑。
   我喜欢石头,乐见石头,仿佛石头与我有眼缘,我的“怪癖”就是喜欢驻足与石头对话。是的,在我的心中,石头是有生命的。
   有生命的石头也应该有生日吧?
   近日读《荣成民俗》,才知道石头也有生日。其实,我是很不开化的,小时候听母亲说正月的顺口溜,就已经告诉我石头的生日了。“七人八谷九上蒜,十上好天收石蛋。”这是每年的正月进入初七的日子,母亲最喜欢念叨的句子。小时候只觉得念着顺口,哼唱而不知其意。长大了,才明白,这是乡人盼望好收成的民歌。人们每日都盼着天气好,初七,收人,辟邪去灾,人丁兴旺。初八,收五谷,盼年成好,五谷丰登。初九,收大蒜,大蒜代表菜蔬。初十,则是石头的生日。石头的生日也要个晴好的天,还是令我不解。
  
   二
   其实,灵石崇拜,自古有之。古老的神话里就有女娲补天的传说,女娃衔五色石以补苍天之缺,创造了多么神奇的天地说。看看,一块石头,有这么大的本事,怎么可以不记住它的生日呢?因此,在我的心中,石头的美和那个未谋面的女娲是一样的。
   巨石文化,镌刻着人类的智慧。埃及的金字塔,以巧手巨刀利器,切割着石头,将史前文明延续至今。
   行进在武夷山的深谷大涧里,仰首而望,一面面浑然一体的巨石,剖出自己的心窝,捧着一具具悬棺。真的是生死相依,无法让人唱出“海枯石烂”的词,因为石头和肉身,都选择了不朽的存在方式。
   从岱宗坊到泰山极顶,摩崖石刻,沿途而列,泰山的巨石,成了传播华夏文化的最坚硬耐磨永不腐朽的涛笺霜纸。
   前往雪域高原西藏,沿途有两样东西成为西藏寺庙宫殿的衬托背景,一是悠悠的白云,再就是石头,藏人与石头的关系,将石头推向了图腾的高度。垒起来,纳沧桑,世代不辍,成就了“朵帮”的石风景,我还是喜欢称之为“玛尼堆”,仿佛是与哈达一样,缠绵而流畅。在藏人看来,白云是他们的神灵暗示,而朵帮则是能够阻秽禳灾的依靠。每一块石头,在藏人的心中,都是一朵曼陀罗,每一个藏人对应的是一块玛尼堆,可以珍藏自己的缘分,表达内心的祈愿。这是我二十年前就懂得的石文化,成为一块石头,在石头中找到自己,就成了我留心的事。那年我游览泰山,终得一石,质量是普通的石头的双倍。哦,做一块石头,掂一掂,觉得沉重,这是我努力的方向,做一块沉重的石头,搬来可以成墙,这才是为石的价值。
   胶东半岛的石头,说起来,都没有上述石头出名。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石头的崇拜与热爱。据我的朋友、荣成民俗专家宗怀先生所谈,给石头一个生日,还是荣成民俗中最为诗意的一章,也是华夏文化所独有的精彩一页。
   听,“十上好天收石蛋”,老百姓口中的“石蛋”称谓,寄寓了多么温润款软的情感,软与硬,如此和谐统一。除了鸡蛋鸭蛋,可称“蛋”的就是石头了。母亲说这个字的时候,音阶拖得很长,就像打开了蛋黄,黏黏糊糊的,一下子被母亲的音儿收了去,石头不再坚硬,不再混沌溟濛,而是可以抱在怀中,甚至妄想可以孵化出另一块石头。在我的老家,就有石头孵小鸡的事儿。记得母亲在热炕头孵小鸡,总是从河套子捡回几个鹅卵石,在火中烤热,放在孵化笸箩边上,母亲说,等几天摸摸石蛋的温度,就知道鸡蛋的温度合不合适,她是怕摸鸡蛋,把鸡蛋里的小鸡摸坏了,不出壳。
   “蛋蛋”是西北民歌信天游歌词里惯常使用的叠音词,我喜欢听那个《泪蛋蛋》,想起胶东人称石头是“石蛋蛋”,仿佛觉得西北人的泪也是石头一样的硬朗,滴下,可以把个石头砸出个坑坑儿。这种联系,使我体会到不一样的西北民歌的特别风味。听王二妮那个《丫蛋蛋》,“黄土地个丫蛋蛋”的词儿一响,仿佛千万座岚和塬,都是结瓜的宝地。多少信天游唱的那个“蛋蛋”,收获的是太多的爱情果,如果我那时会唱信天游,一定唱给母亲听,催生她鸡蛋壳里的小鸡。
   母亲对鸡的好,也都体现在一块石头上。老家的路和场地,随便哪一处,有的是石子,可以说是俯拾即是。鸡不听话了,去扒人家的草垛,去人家的园边窥探,母亲都喊着“呜呜”的驱赶声,弯腰捡起一块核桃大的石子,不是站立如投标桥扔手榴弹那样,而是握在手心里,向前投出,鸡仔们回首看看,并不惧怕,再投,鸡仔们仰头端详着母亲,似乎要从母亲的脸庞上读懂什么,一声“呕吼”,一个动作幅度稍大的挥手,鸡仔终于离开了是非之地。母亲的石子从来打不准,从小我便知石子是母亲生活的一个道具而已。
   老家小路和场院的石头还在,母亲却走了。回到老家,我的目光没有了着落,便落在那些与岁月一样存在一样苍老的石头上。老屋门前的那个垒草垛的场地还在,不再烧草,也用不着积肥于此了,场地空闲了,石头仿佛也失落了,无精打采地闲散在周围,去年回家,邻居平告诉我,他用了一个春季,把石头砌成了场院的矮墙。黄褐色的石蛋,如拳,紧紧地攥着;如篓,颇具形体。数千上万,这样的数字都是无法衡其数量的,它们有序地围在场院周围,都有一个主题,守护着场院,守护着绿色。夏天,我特意去看那圈矮墙,被一色的荫绿覆盖着,是石墙的主人平在墙根点种了眉豆,紫色的藤,轻轻爬在石头的身上,披上了夏装,浓绿的叶子抚摸着墙体,时光在此时被褐色紫色和绿色打扮得有了农耕的色彩。舞蹈是最美境界的曼妙,我看这堵石墙也是,舞起了首尾相接的龙之阵。石头墙,不来防鸡入,不来挡脚步,完全成为一道绿色紫色风景的载体。平告诉我,这些石头永远也长不大,可我们都老了。他的意思是在感叹,人活不过一块石头,石头是年轻的。我说,石头过了一辈子的生日,始终没有长大。过生日与是否长大有什么关系?平问,他听不懂,我念起正月的民谣,他笑了。说,年老了,蹲下来摆弄这些石头,和石头说说话,也挺好。平是用他的勤劳和对石头的朴素审美来给这些散乱的石头过生日,不在乎是不是正月初十了,在乎的是在眼前垒起一道生动的音符,他喜欢在石墙里劳作,哼着小曲,我不知是不是石头的生日歌。
   小时候所受的教育似乎最初就是与石头有关。村里有一个五祥爷跟石头的情缘很深,手中常提一根用玉米绒子搓成的火绳,不必拿什么火柴火机,捡块石头,一磕,火绳就冒烟了,就可以点燃他的那根长长的旱烟袋。这是石器时代的取火方式,五祥爷还玩这个。我们都好奇。他说,没有石头哪有村。我们不懂,他用石头敲敲屋墙的石头,告诉我们,房子是石头建起的。不过,学到一个词儿叫“刀耕火种”,不但懂得燧木取火,还明白新石器时代的石头取火的道理。石头藏火,火让石头新生,也给人类带来文明。
  
   三
   石头,曾与我的童年形影不离,如今我走了,离开了它,它却不离不弃,仍在原地等我,我有什么高傲的,每次回家我都捧起一块石头,目视很久,怀揣暖热它。在我的心中,这些石头永远是顽皮的,长不大,今天在这道墙上,明天会跑到哪儿?石头是活泼的,我们曾经就用衣兜装了石头,开始玩“扔石”的游戏,这些石头,石头身上长着快乐的故事,我可以说出好多。今天,还有孩子来和它们游戏对话的吗?
   也有长大的石头。似乎一个有力量的男人,必须面对长大的石头,这是六七十年代给我的感受。长大的石头,我们胶东人叫作“炸板子石”,这个概念实在无法定义,大约是百十斤以上,从石窝子新开采出来的,有新石的茬口。我高中毕业的第二年,曾经与这样的炸板子石对过话。在赤山的南麓是著名的石岛湾,那时要在湾的一角填海造陆,我就用小推车从赤山“放石头”,一车上千斤,是男子汉的对话。从大约四五十度的山坡,往山下运输,没有一点后坐力,会人车翻倒,那可是送命的活。荣成有两大人力工程,一是北方最大渔港石岛港,一是龙山湖长10里大坝,就是用炸板子石完成的奇迹。那年我从赤山放炸板子石,母亲吓得脸傻白,正月里不敢哼那“十上好天收石蛋”的歌了,那年我十八,应该与成年的“炸板子石”为伍了,只是母亲觉得我还稚嫩。
   石头啊,你记录了我的成年,我成年的生日,与你有关。不必在石头上刻下某年某月某日,我清楚地记得,石岛港填海的石头里有我搬运过的手印,曾经被我拥抱在胸前。对有些人而言,是不能忘记给石头过一个生日的,如我。因为最沉重的青春是在搬运石头的山坡路上开始的。
   我外孙今年13岁,我想等他18岁,我赠他一块年轻的石头,给他庆生。
   石头,给我们的是固守的精神价值趋向。在鲁中鲁西鲁南有在屋角放置“泰山石敢当”的习俗。胶东半岛距离泰山也太远,但对“石敢当”有着不变的情结,过去农村盖新房,也要在屋角埋一块石敢当,石头是从赤山搬回家的,赤色纯正为最好,更能起到“辟邪镇妖”的作用,手艺巧的石匠会在石头上刻制“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等字样。于是,蹲踞在屋舍一角的每一块石头都是一个个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的钟馗。
   我学到的第一门手艺就与石头有关,石头的生日,也是我成才成器的纪念日。
   高中毕业那年,父亲突然跟我说老屋后院有一堵散石墙,多少年放在那,不言无语。我琢磨,石头从来都是不会说话,难道有什么法子可以让石头开口,那时人们还没有唱那首“精美的石头会说话”的歌,我用心听着父亲的石头语。他的意思就是说,那些石头被闲置,不被重用,对一个年轻人而言,就是一直在抱怨,应该找一个日子,盖一座新房,给这些石头新生。那年,我利用干活的间隙,每日跟石头说话,给石头以新生,建起了我家的新房。
   我的叔叔是手艺不错的泥水匠,我学徒一年,他考我。说,自己去盘一座锅灶,就给一把瓦刀一把锤子一把尺子。安一口八印的锅,锅灶上宽下窄,要像一个舞女起舞的样子,锅灶脚石必须是石岛红,上宽下窄,留出牙口,咬住锅灶的内舌头(灶底石)……这些话都是“石头语”,我依样画瓢,终于让石头锅灶可以呑火吐烟。我用精美的石头锅灶,交出了一份合格工匠的答卷。
   我依然相信,我认识的石头,都记得我成为泥水匠用过的利器——砍锤。一端为寸方,一端为二寸长的砍刃。这就像一个首长腰间别的盒子炮,荣耀得很。叔叔从来不说“砍”、“敲”、“砸”、“凿”等字眼,好像是对石头的伤害,他喜欢用“刻”,把智慧和手艺“刻”在石头上,成为一种永恒。我曾经刻过锅灶石、过门石(门窗上面的石条)、豆子石(砌墙的方正石块),石头的每一条刻痕,都是我与石头对话的见证。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会唱歌。我是相信的。这不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是一个人新生的最美记忆与纪念。有时候我在想,真正可以塑造我们的东西,通常并未被我们写进履历。如果让我再次投出简历,我想把石头打磨我的简历写进去,刻一方石印,写上“与石同生”,感恩石头磨砺我的人生。
  
   四
   在胶东半岛,可以为每一个孩子找到“前世今生”。年轻人的夫妻生孩子,可是要“拜石”的。初七“收人”,初十“收石蛋”,这两个日子都可以拜石。在荣成,有两块灵石,共用一个名字,叫“儿女石”。一石在石岛镇的西岚村西路南,一石在人和镇的老板石村东路北,人称“南北女儿石”。两块巨石样子差不多,堪称兄弟姐妹了。皆为石柱,又似石笋,高约六米,十几人牵手难以抱住。在荣成,人们祈子求福,不是到庙宇山寺,不找送子娘娘,也不求赐子神仙,只对女儿石发生关系。他们要到儿女石跟前扔石头。扔石头可有讲究了。夫妇要背对着儿女石,弯着腰,将手中一石从两腿间扔出,生男生女,可是在此一举了。扔石头的,心怀虔敬,因为这是为他们的子女求得一个与石头一样的强壮的“石命”,凡抛至儿女石峰巅的,还没有落下,则生子;越过儿女石巅峰的则生女。至于抛石上去又落下,或根本没有抛上去的,人们也有说法,叫尚需努力,或者明年石头生日时再来,石头的灵性,只是一时未能显灵,心诚则灵嘛。在科学知识还未普及的时候,人们的美好愿望总是要有个寄托,人们给石头以属性与灵性,负责人们的生育繁衍。如今,成了人们的野趣闲意,未必相信,但“石趣”不减。扔石没有如所言的应验的太多,并不影响人们“拜石”求子的热情。在胶东半岛,谁若说某人是“石硼蹦的”,现在,可不是骂人的话了,而是说这个人命硬。据说,这种石管生育的习俗已经有上千年了。《红楼梦》里写一段所谓的“木石前缘”,木指黛玉前世是绛珠仙草,石指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顽石成宝玉。荣成的儿女石民俗,是否也如这木石前缘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呢?生育文化,从崇拜一块巨石开始,是人本之上的情感表达,是人丁兴旺的美好心愿。更有人在“拜石”之后,顺便带回一块石头,以为将来出生的孩子的“前世”,人的前世是一块石头,转生为玉,将石头磨砺成璞玉的是父母,这是一次追根溯源的教育。
   在胶东岛城——荣成,每年逢正月初十,还有“十不动”的说法,这一天就不要做什么事了,人们讹“十”为“石”,定初十为石生之日。是日,凡家中的石磨,门外的石碾,街头的碓臼,凡是石头成器者,禁忌移动,唯恐伤岁,毁稼不旺。
   更有趣的是,正月初十这天,母亲怕动了石磨,就抓一把玉米粒装进去,再用一件抹布塞进磨眼里,她说,过生日了,石头也不能饿着肚子不是!
   在一块石头上擦出生活的璀璨星光,燃烧起生命的许愿。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生活再怎么艰苦,都要有一颗坚若磐石的心,带上诚挚的信念,总可以在生活的石头上擦出明亮的火花。这就是石头的生日至今还存在的意义。
   古语说,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我可以这样理解吗——石头是使人开化的东西,石虽无语,却磨刃时会发出“霍霍”大音,这是在呐喊——砥砺前行。我觉得,一个人每一次磨砺,每一次凿刻成型,都是一次新生,其经历多么像打磨一块石头。记住石头的传说,别忘记它的生日。
  
   2021年3月9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595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我记得有一首歌叫做《木鱼石的传说》中句歌词:”千年的石头会唱歌……”拜读了作者怀才抱器老师的新作《石头及其生日》,我颇有感慨。我想,怀才老师懂石头,爱石头,怀才老师本身就是一块石头。因为石头有灵性,有温度,有硬度,有韧性,更是一个生命体,所以怀才老师说,石头是有生日的。怎么解读呢?看作者如是说:“我”喜欢石头,源于读《红楼梦》,即“石头记”。石头也有生日。初十是石头的生日,是妈妈的顺口溜告诉的。灵石崇拜,女娲补天,与石有关。巨石文化,埃及金字塔,武夷山石头,泰山摩崖石刻,雪域高原的“石风景”,胶东半岛的石头,哪一个石头没有历史,没有精彩?母亲口里的石头蛋,鹅卵石,是孵化小鸡最离不开的温情。歌词里的《泪蛋蛋》《丫蛋蛋》,都离不开“石蛋蛋”,蛋蛋里全是情。特别是母亲石子打鸡的动作,在作者心里永远是最美好难忘的道具。老家小路和场院的石头还在,母亲却走了,这是作者最大的遗憾。老家的石头在,石墙在,与石头有关的家乡的一切都是作者眼前垒起一道生动的音符,都是石头的生日歌。童年的时光离不开石头。“炸板子石”是作者最难忘得一段人生经历,石头,记录了作者的成年和生日。石头的生日,也是“我”成才成器的纪念日。因为未成年前的作者曾经做过石匠和瓦匠,但,都与石头有关。胶东半岛习俗,“前世今生”,年轻人的夫妻生孩子,可是要“拜石”的。初七“收人”,初十“收石蛋”,这两个日子都可以拜石。据说,人的前世是一块石头,转生为玉,将石头磨砺成璞玉的是父母,这是一次追根溯源的教育。还有“十不动”的说法,人们以“十”为“石”,定初十为石生之日。更有趣的是,正月初十这天,母亲怕自己动了石磨,就抓一把玉米粒装进去,再用一件抹布塞进磨眼里,母亲说,过生日了,石头也不能饿着肚子不是。都知道,石头没有生命,但在作者眼里,石头是一个完美的生命体,我非常赞成,因为我是伴随泰山石一块长大的,泰山石有灵性。我深知,作者的刻意表达,爱石头,爱母亲,作者本身就是一个刚正不阿的“石头”,石头的“生日”也许就是作者的真实写照。怀才老师的文笔不容置疑,不再妄加评判。石头“夫”如何?生日看文章。倾情推荐,精彩分享!【东篱编辑:习之乐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313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1-03-09 06:59:57
  作为泰山人,我知道石头石有灵性的,当然具有生命力。怀才老师具有超长的洞察力,他把石头作了更深层的解读。在老师眼里石头又是怎样的精彩呢?请欣赏老师的《石头的生日》。感谢投稿东篱,问候作者春安!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3-09 10:29:06
  灵性的石头,做了辟邪驱祸的载体,那块泰山石,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啊。怀才抱器笔下的石头,虽无大名,却有一个生日,我们过年石头也过年啊,初十,合掌庆生。谢谢习之社长富于灵性的编按,概括尽意,表达精美,石头也增色了。习之社长说怀才抱器有着洞察力,不太确,应该说有着耐磨力,如石头,甚至顽钝不化。世界上很多东西,我还是相信是寄寓了人的情感与理念的。过年的生日给了石头,不能不写。谢谢习之社长的精准编按。问候春好,辛苦了。
2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3-09 07:51:42
  一个半岛都是由石头组成的,读来就觉得新鲜。石头多,因石头而生的风俗习惯也就多。老师的文别开生面,把石头的历史与石头的典故都写到了,真的是石头大全了。把石头的事情解读的如此之好,让人佩服啊!老师的这篇石头记,有理有据,有枝有蔓,洋洋洒洒,真的好啊!拜读,点赞!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3-09 10:32:24
  孤独老师读文留评判断的正确。我们村盖房子都是自己去山上的石窝子炸石头,我家的后园墙有的是石头就不用我去做一回石匠了,省事,但要把那些石头呼唤上墙,可是需要功夫的。我在这条路上做了一段,与石头有过精彩艰辛的对话,至今不忘,写出来纪念石头的生日。谢谢孤独老师留评,谢谢肯定鼓励,遥握,继续期待孤独老师的森林系列。遥握。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3-09 08:01:13
  刚见标题时,我很纳闷,石头也有生日?我怀着好奇的心赶快点开一睹为快!我深谙怀才老师组材行文能力,那是非常了得!我曾经说,不管是什么,只要怀才老师想写,没有写不成的。这不,一块硬邦邦的石头,老师写出了温度,写出了柔软,写出了生命,写出了自己的成长历程。真好!点一百个赞!遥握问好,谨祝春安!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3-09 10:45:52
  湘莉老师的点评,有妙趣,是的,石头在一个农村孩子的心中是有着温度的,小时候, 就听大人们说,腚可以坐热石头。现在行走在城中,少见了石头,感觉自己离淳朴的东西越来越远了。石头无字,却与石头打过交道的人,总是可以在石头上读出文字,就像持一枚雨花石,那就知道京华天宝的意思了。此京为古都南京也 。谢谢湘莉老师美评,遥握,期待你的佳作。
4 楼        文友:鸿鲲        2021-03-09 08:34:26
  石头,大山的遗孤。毕竟也有山的坚韧。更有机会经历世间的繁华。还有幸成为怀才老师笔下的厚重的、担当的、坚韧的……充满生活气息的有生命物件。写活了石头,也让读者增加了对石头的认识。
人生如逆旅,吾亦是行人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3-09 10:51:41
  谢谢鸿鲲老师美评。石头,我向来觉得是最丰富的,小时候以为温暖来自石头,堆一些石头就可以生火烤熟红薯,盖一座房子就可以睡觉。还有什么东西任我驱遣!这种情愫,也让我懂得了喜欢朴实,爱那些弱小无声的东西。谢谢鸿鲲老师点评,遥握,期待佳作。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3-09 10:36:07
  我一看“怀才抱器的点评”,我就知道是岚亮老师不小心用怀才老师的号进去点评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怀才老师自己点评的呢。哈哈,不过没关系,岚亮老师说的是湘莉要说的!大赞!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3-09 11:01:08
  的确,是岚亮老师的弄巧。谢谢湘莉这么关注怀才抱器小文。石头的记忆,我喜欢,想不到湘莉老师也跟我一样喜欢。谢谢。找到了同好者。问候春好,谨祝快乐。
6 楼        文友:冰山雪峰        2021-03-09 10:50:05
  我终于找到了我写文的缺陷所在,一块石头在老师笔下烁烁生辉,浮想联翩,历史的,地域的,故乡的,他乡的,怀才老师都信手拈来赋予它生命。知识的积累让老师的文字信马由缰,驰骋万里。不佩服都不行。每每读一次怀才老师的文章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崇拜!问好老师!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记住曾经绽放的万种风情。快乐休闲,感受友情,养心颐气,笑谈人生。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3-09 11:04:20
  雪峰老师好,您谬赞了。我读您的文章,回忆军旅生活的,心情是喜悦的,总在你的牵引下走进军营,激活了我当兵的心,有人说,没有当兵历史的人生是残缺的,我理解的,也赞同。好在我可以通过雪峰老师的文字走进生动的军旅生活。石头,是我早就思考的一个话题,曾经写过花斑彩石,写过石岛红(天安门广场铺石就是石岛红),再次写石头,是因为过年想起石头生日的歌。遥握,期待雪峰老师的佳作。
7 楼        文友:岚亮        2021-03-09 10:51:25
  在山东荣城,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我记下了。民间是神奇的,有着无限的梦想和创造力,然胆敢给石头定华诞的,也许是唯有胶东人了,毕竟是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也。大作从故乡的石头出发,纵横交错于古今中外,淘尽石头文化,从石径到埃及金字塔,从石岛到雪域高原的玛尼堆,从屋边土坎的石蛋蛋到女祸补天的五色石,从表及里、从大到小对石头展开了礼赞,真的不容易。这需要何等的阅历、笔力、感悟力和想象力。大哥的文,小弟心服口服!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3-09 10:58:52
  谢谢岚亮先生美评。是的,胶东人有着敢为先的精神,很多民俗记载的都可见胶东人的精明与神奇。例如,在二十四节气里,还加上了一个“熏虫”,不知吧?等我写来。谢谢岚亮先生给这篇石头文的肯定鼓励。其实,默默无闻才是石头的本色,想写,觉得自己配不上石头的这个精神气质。说起来也有意思,我家还有很多石头,湖北的龙首石,泰山的石敢当,辽宁朝阳的史前鱼化石,我们文石滩的最具灵性的文石(可以拨智能手机)。喜欢就可以读书韵味,有石头相伴,一生精彩,给石头过生日,必须的,年年的。遥握,再谢岚亮先生。
8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3-09 11:48:34
  石头有了生命,所以就有生日。史上巨著曹雪芹的红楼梦,怀才老师再带我们去读石头的灵性。石头的文化居然与生育有关,让我们叹服怀才老师的文化探究。有去过亲戚家,见有镇宅石"泰山石敢当"却不知其义。读怀才老师文让人终身受教。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3-09 12:22:00
  谢谢鸿雁老师留墨。人生处处皆学问吧,我们写文章也是在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历练我们的观察力。我也经常被你的徽州文化文章吸引,学到很多东西。谢谢鸿雁老师精彩留言,遥握,期待佳作。
9 楼        文友:东辰        2021-03-09 12:30:09
  一篇石头就有这般美妙传奇,闻之少少,今通赏此篇领略了关于石头许多传说,怀才老师就胸藏一部百科全书。读您的文章又如在不同节面我们又领教了更深奥的天文地理。读文章不仅是陶冶,更是知识收取壮大自已修养。喜欢这样文章。再问老师好,为爱好者辛苦了。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3-09 13:31:34
  东辰老师好,在江山相遇,本身就是一笔财富。从你的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一篇小文,能够得到东辰老师的美评,非常感动。石头,常常想,人生与其何其相似,所以就接着胶东的顺口溜,表达自己的石头说。问候东辰老师春好,遥握!
10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03-09 14:41:38
  石头,飘散着人间烟火的气息,寄托着对母亲的思念,镌刻了青春的足迹,让怀才老师如何不爱,也难怪在老师笔下活色生香,有了灵魂了。祝老师春安!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3-09 14:55:06
  谢谢明月梅花老师精彩留墨。石头,可能对于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都有着情结。那些年,与石头打交道,留下很多关于石头的记忆,所以就触发了很多联想。每个人的时光不同,愿唯美的笔墨更好地表现时光的韵味。期待明月老师的佳作。遥握。
共 21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