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河如画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山河】初识陈静吾(随笔)

编辑推荐 【山河】初识陈静吾(随笔)


作者:周游四海 童生,68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87发表时间:2021-03-25 11:41:03
摘要:陈静吾先生精书画,通诗词,懂中医,明禅理。江西电视台“艺术与收藏”栏目曾播出书法家人物专题节目,详细介绍客居铅山已故民间书法家陈静吾先生的书法艺术《天人合一铸笔魂》。称赞他的书法作品拥有强烈的“风骨”精神。

初识陈静吾
   正月上旬的一天下午,我随接灯队伍来到村口,就见三个翘首以盼的小孩子欢呼雀跃地大喊道:“来了!来了!丁马山的灯来了!丁马山的灯来了!”在串堂班鼓乐喧天、全村老少的热情欢迎下,亮眼的灯队缓慢穿村而过,集中在丁马山村文化广场等候舞灯。
   趁此空隙,我才观看周边环境。纵观丁马山村三面环山,一面是平原田坂,地理环境独特,景色十分优美。全村新建楼房鳞次栉比,感叹其设计规划整齐,宛若新村。沉浸于年节中的村民,热情好客,让你感受如沐浴在春光暖风之中。
   我们跟随志坚沿硬化平坦的路径转过村后,步入一户单家独院内,屋里一对老年夫妇闻讯热情迎出门来。志坚向我们介绍年过七旬、身形高挑硬朗的男主人,说:“这就是民间艺术家陈静吾的独子陈正新先生。”看来陈正新已知我们来访目的,只见他径直出门向左边小路走去,我紧跟着他绕过水沟,上得土坡,边走边看。偶然发现,身处乡村的青山绿水间,这里显得很安静,静得竟然能听见小溪里潺潺的流水声。对于我们几个久居喧闹小城的人来说,这满眼的翠绿色,真正是一种心身愉悦的放松。
   沿着小路走着,眼前出现一个看似风雨飘摇,矮小的土坯房。老屋因年久失修,后围墙已经倒塌,房顶多处见光,厅堂右侧的破柜台上摆放着陈静吾夫妇模糊的黑白遗像。屋里可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大门似房门一般矮小,这与不远处的美观村庄形成鲜明对照。
   见我们为陈静吾曾经过着眼前这般简陋的低碳生活感到意外,志坚忙笑着说:“别看这栋土墙房屋是1968年建造,当时还是我师傅做的木工哟,他们家有这居住地后,环境较刚到丁马山时可强多了!”我听陈正新的口音带有点北方腔调就问:“他们的老家不在铅山?”志坚长叹一声道:“唉呀,说来话长,一言难尽!我们返回他家再说吧。”我带着疑问又回到陈家。
   了解到颇具传奇色彩的陈静吾先生,曾经当过兵,做过工人、农民,最后归隐山林。这与南宋伟大词人辛弃疾有着相似之处:一是他们同是山东人;二是一位是南宋抗金名将,词坛杰出的代表作家;一位是当年的抗日英雄,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都是他作的,现存五百多首;三是他俩都很爱“泉”。陈静吾是山东郯城人氏,号“武夷樵客”。1948年离开家乡,辗转7个省、市,因唐诗人张演(也说王驾)的《社日》诗:“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出自陈静吾先生之手而来到铅山落户。
   其次是受到铁血词人辛弃疾的《瓢泉》词影响,又因丁马山与瓢泉只有隔河之遥,这才决定在古镇石塘丁马山定居。他平生爱泉,尤其是喜爱“瓢泉”。
   姚主席与陈正新聊天,谈到为出版《陈静吾纪念专辑》一书出过力,话音刚落,陈正新就随手从抽屉里拿出书来给大家看。书籍中有几页折叠的陈静吾书法展作品,还有丁智《忆陈静吾先生》一文,文中附有陈静吾生活照。从图片看这是一位标准的山东汉子,虽然年近八旬,看似稀疏的头发,目光却炯炯有神,古铜色英俊的脸庞写满了岁月沧桑。
   当大家提出想欣赏其父生前的书法作品时,他竟然说没有保存下他父亲的任何一幅作品。此言一出,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当他察觉到有人面露失望的神态,便转身进房里抱出一堆破书烂纸放在桌面上,谦逊地说:“这些书都是我父亲生前经常看的哟。”我借着光线看清共有五六本不同的书籍,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很珍贵的书全部十分破烂,有的已不堪入目。
   还是好友丁智眼尖,说发现每本书的封面或底页都写了字。大家这才认真翻看起来,一本历代散文选,硬笔书写:“一九九三年九月十三日夜,背诵唐初四杰文一遍,再诵经一卷;可贵之中医资料宝之宝之,静吾八十三年仲冬。”其他书面如写:“易经,庚午年,中医诊治书页有各种药方。”其中有两句漂亮草书:“殚精竭虑求知,聚精会神读书。”等等,很可惜!还有很多残破页面字迹模糊不清。
   怀揣一种别样心情告辞陈家,内心不禁敢问:“苍天何必如此作弄他们父子?为什么竟这样差强人意?一位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一个却是一介农夫,几近文盲。”
   这时候,夜幕降临,山村里一片沸腾,烟花爆竹声此起彼落。我们来到广场路边,场内灯火通明,各种灯争先恐后地表演,喝彩声此起彼伏,场景十分热闹。此时脑海里的陈静吾形象仍然挥之不去,对观灯失去了兴趣。
   当在人群中又见到兴致勃勃,张罗灯会的志坚,我却把他拉到避静的地方,大声问:“陈静吾来丁马山时有多大年纪?”志坚见我态度认真,呵呵笑道:“你问这事算是找对了人。陈静吾于1997年病逝,他在此村生活过40余年;我当年下放在此,也生活20多年,对陈家之事了如指掌。他是1954年11月到丁马山,时年43岁,儿子16岁,那时村里正是互助组转初级社后期。”
   我继续说:“纪念专辑里面,精美的书法作品,不知他是怎么练成的?”志坚沉默一会微笑道:“他6岁开始跟随伯父习字,8岁读私塾,在伯父严格要求和指导下,他从小就迷上书法艺术。当进入山东省立师范大学读书时,曾潜心研读唐诗宋词,在省立建设研究院继续攻读时,更深层次得到‘梁漱溟’校长的教导。他天资聪明,融会贯通后,妙集众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创新出自己喜爱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曾经得到著名书法评论家李刚田先生的重视和高度评价。”
   灯会结束,志坚要随我们同车返回石塘,路途中,我们聊着陈静吾的一些趣闻。
   听着远处稀落的爆竹声,透过车窗外的路树向后疾驶,遥望远处零星的灯光,朦朦胧胧勾起我对父亲的痛苦回忆。他的不幸与陈静吾先生有着异曲同工之调。虽然时过境迁,这种感同身受的经历恍如昨日,回顾过去,既感慨又同病相怜。
   往事不堪回首!唉!正在胡思乱想,突然间听到一连声“到了,到了!”这才如梦方醒,车外的古镇河口街区已是灯火辉煌,繁星满天。

共 23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编者按】这是周游四海老师抒写正月丁马山灯观赏,对丁马山的感受。三面环山的丁马山村,地理环境优美,村庄整齐划新。观灯前,作者来到一户农家,看到一座风雨飘摇矮小土坯房,作者不敢相信这里就是陈静吾曾经住过的地方。陈静吾先生曾当过兵,做过工、务过农,后隐山林铅山。周游四海老师们虽未欣赏到的陈静吾的大量书法作品,但看到了数本很珍贵的书籍,都有他的落笔。夜幕降临,山村沸腾,烟花爆竹声中各种灯争先表演,但周游四海老师却在想着陈静吾。通过访谈,老师对陈静吾有了一个简要认识,了解到他六岁随伯父习字,八岁读私塾,迷上书法艺术,更得到梁漱溟教导,创新出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随笔写得很有功底,足见其文学底蕴之深。继而联想到自己的父亲,与陈静吾先生有着异曲同工之调。既感慨又同病相怜。怀念父亲之情虽一笔带过,却如陈静吾一样,植入读者的心扉。感谢周游四海老师赐稿山河。【编辑:悍雨啸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极冰        2021-03-25 11:47:16
  感谢周游四海老师赐稿山河如画!(;一_一)
  
   文章写到初识陈静吾先生的在乡村沉下心做学问的精神,务实的心态和作风,成就他书法大家的风范。向他学习!(?ò ∀ ó?)
   继而联想到自己的父亲,与陈静吾先生有着异曲同工之调。既感慨又同病相怜。怀念父亲之情虽一笔带过,却如陈静吾先生一样,植入读者的心扉。(?ò ∀ ó?)
  
   感谢您支持山河社团。敬茶!远握!(;一_一)
极冰
回复1 楼        文友:周游四海        2021-03-25 15:26:31
  多谢极冰社长的抬爱和由衷评论!敬茶!遥握!
2 楼        文友:周游四海        2021-03-25 15:21:48
  致谢编辑老师的按语和鼓励!远握!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