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自行车:青春的记忆(散文)
今天,一位年青的同事告诉我,他终于教会了女朋友骑自行车。
他饶有兴致地讲述他的女朋友学车时的情状,却如一颗轻薄的石子,在我青春记忆的湖面划过,打起了水漂,掀出回忆的浪花一朵、两朵、三朵;一朵是纯之忆浪花、一朵是涩之忆浪花、一朵是甜之忆浪花。
在这个车水马龙的时代,自行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却是自行车的鼎盛时期。
我学骑自行车是在九十年代初。
那时我刚上班不久,看着许多同伴都会骑自行车,心里痒痒的,可家里没有自行车,便去找有自行车的同学、同事借车学。学车基本都在厂里的灯光球场上,那里平坦、宽敞,是学骑车的好地方。那时的人们都很热心,借车者不仅借车,还要当教练员,自行车初学者都需要有人帮忙扶着后面,向前推行才能骑走自行车。教练骑自行车是个体力活,教练员可谓是“岀钱又出力”。在那个单纯的年代,教练员教得开心,学车者学得更开心,虽然学车时常常摔跤,却只会是摔下去立即爬起来,接着又跨上车,继续练,在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纯洁的思想与纯粹的态度,总会令人很暖!
记得有一次和好朋友一起练车,我骑行在前面,她在我后面,当我到达我们约定的终点时,发现她没跟来,另一个同事过来告诉我,说好朋友在后面将一个小孩子撞倒了,小孩子的家人找来了。我听了这个消息,心里却害怕起来,不敢回去陪同好朋友去处理这件事。后来,听说那个小孩子只是被撞摔倒了,并无大碍,好朋友也给小孩子赔礼道歉就回家了。虽然好朋友从未和我提起过这件事,可我的内心,一直对自己当时的怯懦行为感到不安和内疚。在朋友需要我的时候,我却没有勇气去陪着她。这是我青春记忆里的一个黑点,是我道德观念里最不愿浮现的记忆。现在,不知道她是否还记得这件事情,我和她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却少有相聚的时刻,当年的好友逐渐疏离了。就如同现在的自行车一样,再无当年的繁盛。时间总是在改变一些事物!
还曾记得,刚搬到龙泉时,工厂的效益不好,我家先生和我攒了很久的钱决定买一辆自行车。为了买到经济又实惠的自行车,先生和我听取了工厂其他买过自行车人的建议,坐公交车前往五桂桥附近的自行车二手车市场。市场很大,里面整齐地排列着几百辆自行车,先生在车辆里穿行观察挑选心仪的车,选了一辆可变档的自行车,我们高兴地骑车往回返,一路上,先生骑着自行车,我在后面搂着他的腰,将头倚靠在他的背上,幸福的感觉洋溢在脸上。那段公交车都需要跑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先生带着我骑了两个多小时。上坡的时候,我俩就推着车前行。这辆自行车陪着先生和我一起渡过了近六个年头,这是我青春记忆里最甜蜜的时光,虽然它一去不返,却像是我和先生平淡生活里的一粒糖,一直甜着,也粘着我们的情感。
青春仿若单车般快速滑过,曾经的生活点滴,如骑行时耳旁呼啸而过的声音,足以令自己抬头临风,回望那时的繁华与寂寞。
青春易逝,容颜易老。人们行走在自己的人生长廊时,每一个过往都会成为记忆,有些过往以为淡忘了,可能会被某一个点击中而弹岀记忆的盒子。无论是什么样的过往,都是一种拥有。其实,人生长廊从来都不会单调。回头看,任何一件傻事、糗事,无不显得五彩斑斓。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诚如丰子恺所言:“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