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情怀(随笔)
为新关村的发展,为村民的生产、生活,石主席真是忙得不亦乐乎。他把帮扶工作列进本单位重要工作日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无论工作时间还是节假日,总是往村里跑,往贫困户家中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村里办好事、实事。
四组门前公路旁的一条污水沟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子满天飞,老鼠满沟跑,路上行走的大人小孩,稍不小心,就会掉进沟里,在这里居住的农户苦不堪言。石主席和单位同事们商量后,下决心解决这一问题。本单位无力解决,他就当起了筹集资金的“乞丐”,到有关部门、企业游说,筹集资金7.5万元,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对50多米的污水沟进行清理、夯实。请来专业人员安装排污管道,把污水排入管中,在管道上面盖上水泥板,打上水泥路,不仅彻底解决了污水排放问题,还把原寨中仅有3.5米宽的公路扩宽到了4米多宽,让群众生活得到改善,让村容寨貌焕然一新。
五组有几户人家离公路较远,家门口只有一条很窄的小毛路,雨天一脚泥,热天灰满路。石主席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又厚着脸皮去找相关单位、部门领导求情。有的干部好心劝石文辉说:“有多大家底就做多大事,何必这么卖命呢?”还有的半开玩笑,半说真的说:“你又不是神仙,能把村里的事都能解决好吗?差不多就行了。”石文辉横下一条心,管不了那么多,硬是为老百姓100元、1000元的“讨”要,积攒了4万多元资金,用不到半年的时间,给这几户人家铺通了一条长86米、宽3.5米的硬化水泥路,使这几户人家有了到家门口的光滑平整的小公路,结束了多年走烂路的历史。
路边居住的杨国树老人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高兴地说:“这辈子从没想到水泥路会修到家门口。能享受这种好日子,真是托党的好政策的福啊,共产党的干部真好,心里装着的总是我们老百姓。”
区文联的帮扶干部深刻认识到: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役,尤为重要的是要把全村群众组织起来,切实做到“麻子打哈欠,全面动员”。他们常常深入村寨,召集群众开“坝坝会”,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强化“志智双扶”,组织群众上好技能课、政策课、帮扶课、励志课,教育引导1000余人(次)的群众自觉参与到自我脱贫、自寻出路中来,让群众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内化于心,外化于力。筑起敢于创业的精神高地,奋力走出贫困低谷,凝聚起脱贫致富的磅礴力量。
新关村布依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为传承好布依文化,走好文化脱贫的路子,让新关走出“心关”,让外界更多地认识了解新关。石主席和村干部商量,挑选较为年轻,能唱会跳的32人,分别组建了布依古歌队和舞蹈队。近年里,两支演出队应邀参加了省、市、区、民族文化节表演,他们自编自演的一些节目获得了省、市、区奖励,着实让新关村火了一把,大大提高了新关村在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两支表演队每逢节日,就会在本村组织表演各类节日,有时还邀请周边的布依族村寨联谊开展节日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挖掘了内涵丰富、奇妙多彩的布依文化,提振了布依村民脱贫致富的精神,丰富了本村的业余文化生活。
区文联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卓有成效地开展“文军扶贫”。石主席于2020年11月24日,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的关键时期,邀请南风杂志社主编冉正万等省、市、区作家到新关村采风,创作有益于新关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文学作品,为村里强村富民鼓劲加油。
采风那天,时值冬季,气温偏低,让人感觉咋寒咋冷,石主席一行来到村里时,许多村民不畏寒冷,主动走出家门,高兴地拉着石主席的手,亲热地打招呼:“石主席,把你的朋友带去我家去坐坐哈。”还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满脸笑容,亲切地说:“文辉,我家养的鸡成半大鸡了,你有时间去看看吧,我们全家感谢你的帮助啊。”那场景,那样子,那称呼,比亲人还“亲人”,比亲戚还“亲戚”,好生感人。
到村委办公室门口,一群布依小伙、姑娘唱着布依山歌,热情地欢迎石主席和他的朋友们,那欢声笑语就像他们手里捧着的米酒,溢出阵阵芳香,引人入胜,沁入心脾。晚上,新关村文化广场上,布依姑娘、小伙们和前来采风的“客人”,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手拉手,跳起布依舞,唱起布依歌,让“客人”们分享着他们摆脱贫困,步入小康的幸福快乐。功夫不负有心人。今朝的新关村,村美民富,石主席和他的同事们用两年来的心血汗水,结出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胜利硕果,浇壤出了村美民富的幸福花朵。
石主席这样说:“新关村虽然脱贫了,过上了较为富裕的好日子,但产业支撑扶贫项目还未做强做大,旅游业短板还未补齐,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我们还要把村民当‘亲戚’,做到常到‘亲戚’家走走,脱贫不脱钩,工作力度不减,措施不松。”一句话,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任重道远”。
于是,他和村支两委在商量着、策划着新关村新一轮的发展计划。准备与一家企业商谈,计划将农民的耕地统一流转,发展特色种植,让村民们就地务工;将村里公路加宽硬化,把村里的水变得更清,山变得更绿,让老百姓变得更富,村寨变得更美;还要大力发展种养植业、挖掘蜡染、布依酿酒、布依饮食、布依歌舞、布依服饰等相关产业,抓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逐步把新关村打造成青岩古镇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新关村变了,村民们富了。饮水思源,新关人永远忘不了带领他们致富的“挖井人”。如今,目睹石主席一行还在为他们今后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劳神操心,村民们打心里感激,也打心里感谢党感谢政府的政策,感谢等和政府派来的好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