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解放后的瑞中首任校长管文南(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解放后的瑞中首任校长管文南(散文)


作者:木鱼 举人,4882.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264发表时间:2021-04-13 14:28:18

1949年5月10日,瑞安县城和平解放。5月14日,瑞安军民在大操场举行盛大的庆祝解放大会,中共浙南地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司令员龙跃在大会上宣布:瑞安人民政府筹委会成立,任命郑嘉顺为主任委员,陈文征、杨作浩、项维新、管文南为委员。
   在此新旧交替之时,瑞中教师群龙无首,学生思想波动,为尽快解决学校的领导问题,县党政领导经过再三商议,决定委派县政府筹委会委员管文南挑起这副重担,担任瑞中校长,引领新瑞中的全面工作。《进步报》5月31日刊发本报讯:瑞安人民政府筹委会以筹人字第一号委任令,委派管文南为瑞安县立中学校长,并颁发“瑞安人民政府县立中学”钤记一颗。管氏服务教育界历有年所,现已到校视事,原任教职员除思想反动或贪污营私者外一律继续任职。
   管文南从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毕业后,曾任浙江省立十中(温州中学)附小教员,瑞安教育局第三课课长、温中附小辅导主任、双穗盐场盐工小学校长等职。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永嘉县委宣传部长。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参与温州的新兴木刻运动,曾发表《炮火的洗礼》《一样的目的,两种称号》等版画作品,为抗战工作呐喊助威。他炽热的爱国热情给当年的学生胡景瑊留下深刻印象。
   1942年永嘉中心县委遭到严重的破坏,管文南被迫暴露了身份,从此脱离了党组织。在白色恐怖之下,仍然坚持共产主义信仰,一直继续寻找党组织。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以后,接管城市急需大批干部,时任浙南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的胡景瑊对自己的老师管文南有所了解,通过政历审查后,批准他加入革命队伍,解放瑞安之时即随军进城。
   管文南虽然从事多年教育并搞过宣传工作,但刚到瑞中人地生疏,面临学校百废待兴,他又缺乏行政管理经验,可谓困难重重。然而,凭着党的崇高威望,师生中一批骨干分子群策群力,再加上他兢兢业业,谦虚待人,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平易近人的作风,团结广大师生,因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短期内完成接管工作,并逐渐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使这所古老的学校焕发了青春。
   管校长任职期间,为应对教师的思想动荡,他积极贯彻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维持现状、训练干部、了解情况、稳步改造”的基本方针,建立由师生代表组成的校务委员会,精心落实改造旧教育的措施,以政治思想工作稳定人心,并千方百计聘请德高望重、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如朱介甫、戴悟仙、王懋椿、唐敬庵、周守常等老师,都是在他任内第一次或离开瑞中后又重回瑞中任教的。
   针对学生思想的波动,他高度重视校风的建设。1949年11月6日,在瑞安剧院召开建设新校风动员大会,邀请中共瑞安县委书记郑嘉顺作“改造校风,为参加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而努力”的动员报告,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投身革命实践。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先锋队”“组织先锋队”“劳动先锋队”流动锦旗评比活动,制定了新中国成立后瑞中第一个管理制度——《共同守则》,学生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财政经济和人民生活均处于困难的境况,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省文教厅1949年12月发出《关于开展工读解决就学困难的指示》,要求各校适当调整课程,使学生抽出时间一面生产,一面求学,以工养读,克服暂时的困难。为此,瑞中建立工读计划委员会,在全校普遍开展工读运动。管校长是塘下区南山人,他主动与塘下区政府联系,在白门地方征得一片劳动基地,亲自带领学生轮番前往参加农业劳动。工读运动的开展对增强学生劳动观念、提高劳动技能以及改善学生伙食、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降低流生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思想和经济的双丰收。
   在旧教育向新教育转变的过渡时期,作为校领导不仅要全面整治学校,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要配合“抗美援朝”“土改”等各项政治中心任务。1950年上半年,中央人民政府发行首批公债,瑞安教育系统分配到较大的认购数额,完成任务难度颇大。管校长把此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不顾自己家庭子女多、收入少,带头多购,还召开教师会议进行动员,得到了全县教育界同仁的积极响应,掀起认购公债的热潮,圆满地完成了公债认购任务。
   抗美援朝开始后,瑞中成立抗美援朝领导小组,管校长任组长。组织全体师生学习有关文件与报纸,宣传抗美援朝运动的伟大意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学生投笔从戎,并带头将自己的子女管可夫、管若华送到军干校。其时,瑞中有97%的学生报名要求上前线,351名学生签名要求参加军干校,成为温州地区是发动最早、输送学生最多的一所中学,受到温州专署文教科和浙江省学联的表彰。
   正当管校长为获得新生的瑞中勤奋工作时,厄运却突然降临他的身上。1950年瑞中发生了一起政治案件,殃及到一批无辜的师生,后来责任竟然完全落到管校长的身上,认为他政治上麻痹,官僚主义,联系到他的历史情况,遂追究责任。1951年8月,温州专署教育科免去他的校长职务,调到青田县担任县中职员,继而又调至温州师范函授部,最后调到城南巽山小学,频频的工作调动,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冲击,他每况愈下,什么“地主阶级分子”“叛徒”“托洛斯基分子”,头上的帽子不断升级。最糟糕的“文革”时期,他更是在劫难逃。1975年,这位饱经忧患、忠诚于教育事业的老知识分子,心力交瘁,抱恨离世。
   拨乱反正之后,有关方面审查了管文南的全部政历后,推倒了一切不实之词,做出了平反的结论。1986年4月5日,鹿城区教委和瑞安中学联合为管文南举办悼念会,温州市教委派员宣读平反昭雪文件,他的学生、原温州市委书记胡景瑊和原瑞安县委书记郑嘉顺等领导参加悼念会,胡景瑊在会上发言,介绍了管老师的坎坷人生,称赞他对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并诚挚深情地说:“管文南先生不仅是我的老师,给我知识,并且还是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他过去是我的老师,今后还是我的老师,他永远是我的老师。”管校长若在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欣慰。
  
   【人物简介】管文南(1906—1975),出生于瑞安塘下南山村,曾在温州十中(温州中学)附小担任教师。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永嘉县委宣传部长。1949年5月出任瑞安人民政府筹委会委员、瑞安中学校长,为瑞安新旧政权交替,为瑞中恢复教学秩序做出很大的贡献。1951年8月因案件牵连,被撤职处分。此后在青田中学、温州师范函授部、鹿城城南巽山小学工作。1986年获得平反,恢复名誉。

共 26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人物传记。文章先是对管文南校长任职时的形势进行了介绍,然后补叙其经历,接下来介绍其在职期间所采取的措施,从重视人才任用、重视校风建设、度过建国之初的经济困难写其在旧教育向新教育转变的过渡时期的作为,更是通过抗美援朝时期的所作所为写其家国意识,最后写其受一案件的牵连而而遭殃,尤其是文革时的劫难导致其抱恨离世。86年为其平反,最终恢复了名誉。这就是管文南先生辉煌而又坎坷的一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敬仰之情。特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21-04-13 14:29:25
  谢谢支持。文中如果再有更为具体的事情的描写,效果会更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