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海的颂歌 (随笔)
在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山川、河流、大地、海洋,以它们的博大,恢弘,让人类感到卑微。北宋关学宗师张载在《西铭》中写道:“乾称父,坤称母,予兹渺焉”,意思是说,天地就像父母一样,我在天地之间,是那样的渺小。人处在山水之间,确实感到“如芥似尘”。不过,若是你身处大海之中,那种感受,似乎连渺小都谈不上!
1983年7月底,我们三十多个教师,乘海轮去青岛参加县局组织的“休养”。虽然只是一次近海航行,却让我震撼!不要以为我未见“水面”,家乡就有八千亩水面的鹅湖,而且许多次到过、乘船渡过三万六千顷的太湖。
那天下午,我们在上海公平路码头上船。那是一条名叫“长自号”的海轮,7500吨,是我看到、乘过最大的船。甲板就有四米来宽,四层舱房,现在来看也许只是一条“小船”,36年前,它可是大船了。从黄埔江上航行,两边先是高楼林立,后来渐渐江面宽阔,只看到两岸的树丛、村庄;浑黄色的江水打着旋,向东顺流而去。在入海口,我站在船舷边,看到远处只剩下一条线,那就是海天相接的线,它可不是“地平线”。
出海了,一大奇观呈现在我们面前:黄浦江流出的浑黄色的水流在北边,而南边则是深蓝色的海水,可谓“泾渭分明”。我们三十多个教师“团友”,居然都不能解释。还是常走这条路线的旅客告诉我们,北边是黄海,南边是东海;因为海中有“洋流”,那浑水只能向北流。长自号直向海里驶去,马力加大,船速也变快了。刚出黄浦江口,海面上还有许多海鸥在飞翔,身后的陆地还清晰可见。不久,海鸥不见了,那隐约可见的陆地,也消失在海平面上。四周都是淡蓝色的天和深蓝色海水的交界线,我这才感觉到海的浩瀚!刚上船觉得船好大,现在却觉得,它好像是飘在海面的一片砻糠!这种震撼是前所未有的。
开始时,还在船上四周看看。在船头的锚孔里,看到海面上漂浮着白色的“海螵蛸”,在左右舷轮船激起的水线上,有好几条飞鱼跃出海面……。到后艄看螺旋桨搅动海水,激起浪花,那倒是一种奇观。最上面的海水是洁白的,下面一点就是浅蓝、淡蓝,在漩涡里,越深越蓝。早知道海水是蓝色的,不过没想到它是这么蓝,是深蓝,甚至是蓝黑色!
天暗下来了,海水变黑,天际那条线,起初似乎更加分明,后来渐渐模糊,再也分不清,只有天上的星星,在闪烁着。船上的灯光洒落在附近漆黑一片的海面上。我似乎包围在无尽的黑暗中,有一种孤立无援的感觉!大家都回到舱房,因为我在团里算是“年轻”的,是坐四等舱,只有一条席子,舱房在船底。那里只有铁板、黄沙,没有人进去。有的把席子铺在甲板上,有的在三等舱(通铺)的过道里“将就”。同行的老师,让我进了他们的舱房,八个人四张上下铺。我把席子铺在过道里,席子太大,两边都翘了起来,没有枕头,用背包垫着。刚一躺下,觉得机舱好像就在背包下,轰隆轰隆地响个不停。明天一早要看日出,这是出发前就渴望的,体验一下巴金写的《海上日出》,是这次旅游(休养)的重点之一。也许累了,也许逐渐适应了它的节律,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我们的舱房在右舷,船往北开,舷窗正好对着东方。在一阵骚动声里,我被惊醒了,一看表,才四点多。原来,有个急性的人,怕错过日出,早起了。从圆形的舷窗向外望,漆黑一团,灯光照射下的海水,在向后退去,大家稍事休息。
大约五点前后,有人发现东方有一抹青灰色,海平面也隐约可见。大家挤在窗口看,那青灰色逐渐扩大,并逐渐变成“鱼肚白”。海平面似乎在跃动,这时,天上却飘过一片片云,灰黑色的,缓慢地移动着。天际慢慢泛出淡淡的桔色,蓝黑色的海平面涌动着起伏的波浪。桔色渐渐变红,先是橙色,又加深为橘红,把那些浮云染上暗红色。我想,日出怕是会被这片浮云遮挡了。天空已经从暗灰色逐渐变成灰蓝色,形成从暗灰到橘红的过渡,稀稀朗朗的云片,漂浮在在这天空的背景下,云脚越来越红。
突然,在云脚和涌动的海平面之间,一个橘红色的圆弧透了一下头,很快又消失在那海天之间!“太阳”!这时天际已经是金红色的了,那块浮云也被染成金红,却还在慢慢浮动。“太阳!”,不知谁激动地喊道。在云和海面之间,那个金红色的圆弧又一次跃上来,几乎是半圆了!上半部被云遮挡住了!海水被金红色映照出一条跳跃金带。只是短短的一两秒吧,它又没入海平面!当我们有些迷惘时,突然一个火红的圆球从海里跃出,似乎,下面还带了一个小火球。这次,它不再下沉,在它升起的地方,海面一路金光,最后就是那个小火球。哦,那是它在海面的“倒影”。那块云只是薄薄地挡住了它的上半部,鲜红的轮廓依然可见。那时的太阳似乎特别大,但没有放射出光芒。
太阳升起后,天空也开始变蓝,起伏的海浪也渐渐清晰起来。初升的太阳不住被漂浮的云块遮挡,逐渐在云的罅缝里放射出光芒,形成了光与影变幻莫测的景观。可惜,当时我还没有相机,记录下这绮丽的“海上日出”美景。到甲板上再看,太阳已经不能直视,放射出耀眼的光芒,遥望西边的天际,还是一片青褐色。只感到我们这条孤零零的船,如“沧海一粟”,那么渺小,那么孤单!只有发动机声似在“叹息”,此外,是巨大的空寂,空寂!我不禁感叹海洋之伟大!
那天是六级风,船在航行中有些颠簸。一整天,看到的都是茫茫大海,没有船只,没有岛屿,没有鸟类,甚至连鱼类都轻易见不到。一直是蓝天、白云、海水,初出海时的那股惊喜,逐渐变得平淡,变得无聊。好在带了书,坐在甲板上看书,消磨时光。我理解了一位海员“发小”的抱怨:“出海航行简直是坐牢!”
直到下午四点钟左右,船上又出现生机。说是离开青岛不远了,大家都往船头方向望去。但是还是海天相接,似乎没有一点陆地的影踪!“看,左边!”不知是谁说的,大家看到左舷海天相接处,有一抹淡淡的灰影,高出水面。陆地!后来才知道,海轮已经绕过山东半岛向西行驶,我们看到的正是山东半岛的北侧。那灰影越来越浓,越来越高出海面,渐渐显现出它那青黛色,山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一种回归的心态油然而生!又出现海鸟了,在船的四周飞翔,甚至看到远处有船在航行。当船速变慢后,我们看到陆地上的建筑了。那时天色已经变暗,到轮船靠上码头时,青岛已经是“灯火通明”了。我们踏上结实的大地,似乎人也踏实起来!
这一次海上航行,让我体验了一次不平凡的心理历程。海的深邃,海的浩瀚,海的宁静,那种“博大精深”使我折服!这是一次平静的航行,我无法想像,要是在狂风巨浪里航行,会有什么感受?在大海面前,人类没有一点自大的理由!大海蕴含了多少资源,不说深藏海底的矿产,就是这海水、海产,也为人类提供了多少生存条件?海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人类的楷模!尤其是那壮观的“海上日出”,那种瑰丽、那种喷薄、那种跃动,给人以力量的启示!我赞美大海,赞美它无比宽阔的胸怀!赞美它深藏不露的内涵!赞美它厚德载物造福人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