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残花》赏析(随笔)
原来看《红楼梦》,觉得《葬花吟》写的好,“花谢花飞飞满天”!当看了李清照的这首词,才觉得自己孤陋寡闻了!
李清照的《残花》:
花开花落花无悔,缘来缘去缘如水。花谢为花开,花飞为花悲。花悲为花泪,花泪为花碎。花舞花落泪,花哭花瓣飞。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
《残花》,是一首难得的佳作,整首诗描写得极为凄美,也无比的伤感,字里行间更是流露出了无限的忧愁之感。所以如此凄美的一首作品,也最是能够传递出当时诗人内心的那种悲痛之苦,以及感伤之怀,读来当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听林心如唱的一首歌《落花》:花开的时侯最珍贵,花落了就枯萎。错过了花期花怪谁,花需要人安慰!…当初的誓言太完美,像落花满天飞...词写的挺好,禅意绵绵,于正写的,后来才知道源自李清照。
《喻世明言》中“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后发展为成语“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无论是写残花还是写落花,都有一种悲痛感伤又无可奈何的情绪包含其中。尽管有“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积极向上因素,但依然掩盖不了“花舞花落泪,花哭花瓣飞”的悲凉!无论是现代的“花开的时侯最珍贵,花落了就枯萎。错过了花期花怪谁,花需要人安慰!…当初的誓言太完美,像落花满天飞...”还是古诗“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都传递着山盟海誓破灭,花落人亡的别离情绪。《红楼梦》作为小说,塑造了一位多愁善感林黛玉去葬花,并发出“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把落花的悲凉渲染到了极致!但是,《红楼梦》毕竟是小说,林黛玉是小说中的人物,并不是生活现实中的人!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她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有多首诗词流传下来。大家耳闻能详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就出自其口。还有大量的诗词传世,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作为一位才女,其实早年间的她生活还是无忧无虑,可是到了后期,由于整个北宋灭亡了,然而自己的丈夫赵明诚也逝世了,这对于诗人来说,无疑是一处打击,为此她在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也就更加伤感,也更加的忧愁。这首《残花》也最是能够表达出她内心的那种忧愁之感,毕竟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了这样的一种打击,也都会感动悲痛。
诗人善于移情寓情于物。这首《残花》其实并没有什么高超的表现手法,也没有使用典故,更加没有使用生僻的字,完全是以一种白描的方式来写,可是那一份深厚的情感,以及悲痛的情绪,却又是始终贯穿了整首诗。尽管是在描写残花,但更多的还是表达了一种人生悲痛。而诗人这样的一种描写方式,也使得这首诗显得更为有张力,也更加的凄美,读来当真是令人肝肠寸断。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对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距离李清照生活的年代,已经过去很久了。她当时写《残花》,看到了什么,已不得而知。我们只能从诗词中想象:漫天花瓣飞舞。作者正好看到这一幕,就有感而发。简单的剖析,供大家阅读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