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那山那水那风情(采访录纪实文)

编辑推荐 【菊韵】那山那水那风情(采访录纪实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作者:静安云儒 布衣,110.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31发表时间:2021-05-21 17:40:04
摘要:该篇采访录是作者品读人民日报刊发的余村环境治理继十九大召开对于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篇虚构性采访启示录。作者从不同角度化身记者采访余村前后变化,致力于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献出一份薄力,呼吁广大群众对环境治理问题的思考。

那山那水那风情
   黄土高原塬上的豪迈而透彻地安塞腰鼓声在天地之间轰隆着,一段纯朴华然至实的民族历史风味在此上演。今日走访故土秦脉黄土高原陕北一带,看到今日黄土高坡环境的改善治理,犹然记得习总书记曾到访浙江余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生态理念。记述一段记者采访故事讲给读者朋友们:
   我同书记前往余村登门拜访,询视今后余村的那山那水那风情应该如何体现?余村的发展有在今朝之访做出改变呢?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段佳话至今流传:余村的娃娃嘞,什么才是真正的绿水青山?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到的。我怀揣着一颗朴实的心态,以农民的身份走进小康富民村——余村。顿时在刹那间对余村的风貌感染,使我茅塞顿开,思绪万千。记得早年作为记者身份,造访余村,我便被余村的风貌而深深吸引。正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美景让书生叹为观止!不禁感慨赋诗沁胸:"全民小康在路上,余村人民搏激流""浅壑蛟龙舞身姿,纤夫呼嘿惊天地。""煤炭开采全民坚,生态发展是头难。""书记访村提贵见,余村发展迈向前!”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前往余村勘察,于是询问村支书:"余村的发展有何改善啊?"村支书答复:"书记想必您是有史访村的一位大官了哟。"余村的发富之路则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余村的经济收入虽随开采煤矿的脚步大有改观,但背后余村铺天盖地的满目尘灰逾是严重。唉,这可如何甚好嘞?如今我同村党员们提出必须立即停矿生产作业,关闭部分煤矿还大自然一个公道。""好,这个想法很大胆?有种当年李世民进长安城的气魄,我相信余村的发展定不会辜负党中央的恳切。走上共同富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小康大道。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是一个阴云密布的夜晚,盛夏热闹纷繁,此刻大地突然轰隆一下,打了鼻涕,渐渐地一片后山沉寂下来;连一些最爱叫唤的虫子也都悄声没息了,似乎整个天地之间属于急躁不安之中。村支书潘文革陷入了一片沉思,独自一人坐在河畔,望着后山的那座煤矿叹惋道:"这可如何甚好嘞?这余村后代的娃娃可咋办啊?余村今后的发展何在啊?"杂草丛中的蟋蟀同箫声应和着;正如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提到:“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鲁迅先生吉言:“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此时不远处的一座天桥静静地伫立在一片清流之上。天闷热的像一头大蒸笼,黑沉沉的乌云正从西边的矿山扑面而来,潘书记不禁打了一声鼾颤。此时,地平线上,只有一些零碎而短促的男儿呼嘿声,娓娓道来,给整个余村营造一种恐怖紧张的气息!“对啊,我为何不还余村一个绿水青山。”我们应该大力开展有限资源,发展旅游业和农家乐共同兼并,打造一个国家级4a景区,重塑余村前夕波澜壮阔的绿水青山画卷。这是我曾早年化身记者访谈余村时潘支书的反应!不知现在的余村又将如何大步向前。今日一见,一个个土包子支书受到习总书记的启示恍然大悟,恐怕天地之间纯朴的风情与山水的美景相互结合才是真正的绿水青山。
   正如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写道:“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何不把余村的建设当作生态发展的第一步战略,也是习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正如苏东坡词人,在《赤壁赋》中写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适而为声,目遏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无尽藏也。”前夕的余村发展,因条件的种种困扰,经济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投入,就像愚公移山一样愚笨开采着。牛羊马车相互在阡陌上交织着。那山那水那风情,正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习总书记的开明破斧之见,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全新的理念。
   现在再回望余村的今朝,经济收入呈大幅上涨趋势。余村的人民富饶了,那山那水那风情的结合可谓醉翁之乐也。
   太白与红尘做伴,化石之晶,真可谓灯火阑珊处,一道一弯天上虹,无淤泥而浊染也。因为那山那水那风情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哇!
  

共 17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贵创新。这篇文章创新在于,一是虚构了一位记者采访家乡的环保情况,二是在记录中引用了大量名人诗句,如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表示对环境被破坏的悲哀。还用了鲁迅的句子,抒发改变环境的迫切心情。用辛弃疾的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示找到了农村生态发展的句路子。文章的主题是环保,这是有现实意义的。好文,推荐阅读!(编辑鲁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鲁芒        2021-05-21 17:56:10
  静安生的这篇散文,内容健康向上,写法上注意了创新,采访文体而兼带诗情画意,值得一读!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回复1 楼        文友:静安云儒        2021-05-21 18:06:05
  谢鲁老留墨拨冗指导,送一壶龙井敬茶文褀!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5-21 18:26:09
  生态文明村,绝好文化文。保护生态,民居福兴。学习点赞!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2 楼        文友:静安云儒        2021-05-21 19:47:46
  感谢黄老留墨指导拙文,祝你夏祺笔健!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