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神舟文学 >> 短篇 >> 传奇小说 >> 【神舟·神州】升钟寺起义演义(传奇小说)

精品 【神舟·神州】升钟寺起义演义(传奇小说)


作者:杜逍遥 秀才,1645.5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076发表时间:2021-05-22 17:16:49
摘要:上个世纪二三十年,风雨如磬,民不聊生,英勇的共产党人为了大众的解放,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人民武装起义,虽多次失败,但初心不改,毅然前行,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神舟·神州】升钟寺起义演义(传奇小说)
   宋江元说:“郭队长,既然剑阁敌人快要到达,我们就应早做准备。我已经接到各路侦查员的报告,说梓潼县、盐亭县的敌人也已经到达县境,南部县城的敌人已经达到观音场,离我们只有三四十公里;东面的阆中之敌已经突破了南殿垭山口,正向铁炉寺运动,我们如果守不住,根据地和总指挥部鹤鸣观就处于危险之中了。”郭海峰显出凝重的脸色说:“这个道理我知道,那我们现在该怎么行动?”
   “啪”“啪”,“轰”“轰”。不远处响起一阵激烈的枪声和炮声。
   郭海峰向门外站岗的战士叫道:“是哪里放枪?”
   不多时,门外进来一位战士,报告说:“据我们得知,是我们哨兵与剑阁方向来的敌人交上火了!”
   宋江元狠狠地砸了一拳桌子,说:“狗日的,这个‘吴屠夫’,倒来的真快!老子要狠狠地揍他一下!”郭海峰说:“不急。我们保城场位于这座小山上,无险可守,不如把敌人引到地势险要的通垭口歼灭!”宋江元拍了一下长着浓密头发的脑袋说:“好!那里只有一道窄窄的山口,左面是金鼓岭,右面是顺梁上,山上有大树可以藏住人,山腰有石洞可以安放牛耳大炮,这回叫狗日的有去无回!”
   于是,郭海峰传令叫部队在保城场虚晃几枪就向通垭口撤退。
   保城场北面的枪声愈加密集了。游击队作出了死守保城场的假象,一边放枪,一边呐喊:“打死‘吴屠夫’,保卫苏维埃!”气得马上的吴龙骧嗷嗷直叫,催促着团丁加紧进攻。一个个团丁应声倒下。后面的团丁缩成一团,不敢向前。吴龙骧气急了,下马就朝后退的团丁狠狠一脚,团丁们这才打起精神向场口摸来。
   看看游击队和群众撤退已经完成了,郭海峰叫三小队长向朝阳带领战士边打边撤,一定要把敌人引诱到通垭口下来。向朝阳明白队长的意思,为了迷惑敌人,向朝阳将昨天暴动时枪毙的大地主杜亭直等几个恶霸的尸体换上游击队员的衣服丢在街上,吴龙骧一见大喜过望,以为游击队不堪一击,被“击毙”了多人,一面写成“战报”报告给上级,一面指挥着团丁继续“追赶”游击队,一路追出了保城场,看看将到通垭口了。
   远看通垭口,山高林密,山口左右两座小山就像两只捉狼的口袋,在等着恶狼钻进去。吴龙骧心中一惊,忙命令手下停止前进,以防埋伏。他的参谋吴仙果说:“县长不必过虑,这些‘毛贼’早已鼠窜,我派几个人过去试探一下。”于是,吴参谋派了几个团丁靠近了通垭口,向山上放了几枪。郭海峰早已叮嘱过藏在密林和山腰的游击队队员和红军战士要沉着冷静不要出声。还在保城场通往通垭口的路上丢下了梭镖、红缨枪、衣服之类以迷惑敌人。
   几个团丁见垭口没有人影就回去报告说游击队已经逃到了离升钟场,这时,远处的升钟场方向也响起了一阵零星的枪声。吴龙骧就判断“郭匪”扔下大量的“物质”“丢盔卸甲”已经逃窜了。于是,吴龙骧就下令追击,要赶到升钟场与南部县的团丁一起吃午饭,或许还可以喝上一杯劲儿特强的铁鞭酒。
   团丁们听说今天中午有酒喝了,都打起精神倒扛着枪“追击”游击队。
   看看吴龙骧的团丁大半都越过了通垭口,密林中的郭海峰果断下了命令:“开火!”顿时,树林里射出了密集的子弹;随后是一排排带着红缨的梭镖飞向敌人。吴龙骧是个见过阵仗的人,居然在马上高喊“不要慌!不要慌!”刚刚乱成了一锅粥的队伍又静了下来,团丁们从慌乱中醒了过来,端起枪向山上射击。宋江元把手一挥,炮手向亭海等几人把几门“牛耳大炮”的火信点燃了,只听“轰隆”一声,一枚土炮在敌群里爆炸了。土炮威力不大,但炸掉那些团丁的耳朵和手脚。受伤的团丁们抱头嚎叫。接着,又有几枚土炮在团丁们离开花。团丁们被炸懵了。立即拔腿就跑,吴龙骧的马也狂奔着向来的方向退去。通垭口山上响起了“红军万岁”“苏维埃万岁”的口号。
   郭海峰和宋江元找来几个小队长,叫他们立即回去清点武器弹药,防备敌人的第二次进攻。
   山下负责侦查的游击队员前来报告说,梓潼县、盐亭县的敌人已经到了保城场,三县的敌人重新聚集起来了,很快就会向通垭口进攻。
   他们这时又接到总指挥部的命令,叫他们务必“拒敌于保城之北”,并说“已令罗南辉率部前往增援”。郭海峰这时信心大增,对几个小队长说,回去给队员们做好思想工作,我们要有信心守住阵地,外援马上就到了。
   说话间,保城方向流来了黑压压的人群,仔细一看,是所谓的“三县联军”。他们一边打枪,一面呼喊着向通垭口冲来。郭海峰叫战士们一定沉住气,等敌人靠近了再打。
   “嗖嗖”,子弹在战士们的耳边直飞。战士们凝神贯气,把枪瞄准敌人。
   “放!”宋江元一声令下。“啪”“啪”。敌人倒下一排。后面的敌人又冲了上来。
   渐渐地,阵地上的枪声稀疏了,战士们子弹打光了。梭镖也剩下不多了。山上刚刚下过一场小雨,牛耳大炮也点不着火了。敌人已经冲到了山岩前,有的敌人已经爬上半山腰。
   郭海峰非常焦急。
   一个从升钟方向来的游击队队员前来报告说,罗南辉委员本来要率领敢死队赶来增援,不想南部县城的敌人又发起了进攻。唐家山也抽不出兵力了,罗委员叫你们顺势而为,实在顶不过,就向双凤方向撤退,有袁家岩的游击队接应你们。
   山上游击队员的弹药已经没有了,还有十几个队员受了伤。郭海峰叫宋江元先带领伤员向双凤方向撤退,自己殿后掩护。
   部队是撤下来了,但形势更为险恶。一整天的战斗,大家极为疲倦,这时肚子里也饿得慌。天仍下着小雨,冰冷的雨点砸在身上,让人感到阵阵寒意。天黑路滑,这一支伤病饥饿交加的队伍艰难地在山路上摸索着前行。不远处地山岭上还有敌人在狂呼着搜索。
   队伍前面飞来了一道黑影。郭海峰“哗啦”拉开了枪栓。
   “谁?”宋江元压低声音问。
   “我!是宋队长吗?”
   杜大挺听出了声音。
   “是袁岩儿,袁家岩的通讯员!”
   整个队伍骚动起来了。袁岩儿给大家带来了希望。
   袁岩儿才给郭海峰、宋江元讲了他来的经过。
   原来他接到总指挥部的命令,来通垭口接应失散的三大队。他刚到保城场就与剑阁县的团丁遭遇上了。他打死了两个团丁,飞来的子弹也划伤了他的大腿,现在还流着血。他又赶到通垭口,也没有队伍的影子。一位藏在山洞里的叫何得贵的人给他说游击队好像向宋家坪方向去了,他这才翻山赶过来,不想在这儿遇上了。
   郭海峰划了一根火柴,在黑暗中照亮了袁岩儿稚嫩、疲惫但无比坚毅的脸。
   袁岩儿坚定地说:“我带你们一定会冲出敌人的包围圈!”
  
   六、惜别双柏树
   不好的消息接踵而至,从各个方向传来。
   东边,阆中之敌突破了南殿垭、皂角垭,攻破了铁炉寺;南边,南部之敌越过了唐家山,进入了升钟寺;北边,剑阁之敌已经夺取了通垭口,占领了香炷山要地。
   指挥部里一片肃静,总指挥张友明神色凝重,背着手在不停踱步,思考着起义军的下一步行动。通讯员张明焕就站在门口,等待着张友明的命令。
   远处,传来了一阵激烈的枪声,接着是一片沉寂。半晌,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进来了一位的战士,身上的衣服沾满了尘土,脸上全是汗水,手里拿着一把马刀。“报告总指挥,敌人已经攻上鹤鸣观了,离总指挥部不到一里远了,任足才副总指挥请求指示!”
   政委覃文这时也推门而入,声音急切地对张友明说:“老张,我们南边被敌人突破,白军把我们追到了这里,你看如何?”
   张友明又一次趴在桌子上的一张军用地图上思考起来。
   过了一会儿,任足才两手叉腰,背上背着一把大刀破门而入,大声说:“总指挥,我们那边已经与敌人再拼马刀了,牺牲了十几个战士,下一步我们如何走?”
   张友明抬头问站在门口的张明卓说:“你们探听的苍溪民团有没有消息?”
   张明卓回答说:“没有,思依方向没有动静。”
   张友明环视了一下室内的同志,坚定地说:“那我们就向思依方向转移,请罗朴初同志向各个大队派出通讯员,通知各个大队迅速集合队伍,尽快与敌人脱离接触,迅速向思依区木兰庙的大罗山下集中,保存力量!”
   罗朴初立即转身到了屋外派出了各路通讯员。
   张友明对大家说:“我们也赶快出发吧,敌人就要摸上来了!”
   于是大家整理行装,带好武器,打开鹤鸣观的大门,顺着陡峭的郭家山山梁,向远处的大罗山前进。
   大罗山是剑南余脉的一支,巍峨高耸,山高林密,地势险要,矗立在南部和剑阁交界处的思依境内,是展开游击战争的好地方。张友明想,只要起义队伍顺利集中进入该地区,就可以跳开“六县围剿”,向北面的秦岭山区发展,与将要入川的红四方面军形成掎角之势,革命形势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不久,他们来到了双凤境内的双柏树。这个地方因有两棵古柏而著名。传说这两棵柏树是元朝为修建阆中到成都的驿站而栽种的。树干粗大,树冠高耸入云,蟠龙虬枝,郁郁葱葱,遮蔽了山梁上偌大的一块地方。张友明立即在树下召开一次紧急会议,他根据现在各方面汇集的情况,决定集中起义队伍重新在思依大罗山下建立根据地,策应红四方面军入川。大家一致同意了他的决定。
   起义队伍越过了川北高大的山岭,趟过了流水汤汤的西河,战士们又饥又饿,非常疲惫,看看日头西落,张友明决定在此休息一夜,明天继续赶路。
   这时,从山下爬上来一个人影,张友明立即派出一个战士去查看。不一会儿,战士和前来的张明焕相遇了。张明焕急切地想要见到张友明,说有重要事情汇报。
   张明焕见到张友明时,立即就扑到在地,嚎啕大哭起来,大家都慌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张友明大声说:“明焕,哭什么?到底发生什么事?我们还没有被打倒!”张明焕哭着说:“完了!”张友明又大声喝道:“什么完了?!”张明焕说:“我是说我们张家嘴老家完了,剑阁吴龙骧带领几个县的民团从保城取道升钟寺赶到张家嘴。烧了我们祖上的七十多间房屋,杀了二十几个赤卫队员,每家柱头上都染上了鲜血。”大家听了悲不自胜,有的战士还嘤嘤地哭了起来。张友明大声说:“同志们!不要灰心气馁,我们的革命战士是杀不完的!”张明焕又说:“二叔,不,总指挥,蒲香婶叫我给你捎一句话,要你不要顾他,只管前行,她会照顾好孩子的。”张友明这时不禁流下了眼泪,他想起了他的这位革命伴侣蒲香同志。
   蒲香,是升钟寺西河对岸蒲家嘴人,从小就与张友明熟识,后来通过自由恋爱结了婚,成为当时升钟寺一带青年人中的一段佳话。婚后,他们生育了两个儿子。蒲香勤劳持家,孝敬公婆,和睦邻里,周济张家嘴贫困人家,在当地和亲戚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张友明参加革命她极力支持。凡是来张家嘴参加会议的同志他都热情接待。召开会议的时候,她总是拿着一双鞋底,来到屋后山嘴上的一棵飞蛾树下,一边纳着鞋底,一边密切关注周围敬家山和罗层山的情况,眼睛还严密盯着升钟寺方向,严防国民党探子和顽固的地主老财刺探情况。
   一次,会议正在进行之中,一个人影从山下树林间飞过。蒲香飞跃下山,在山谷口逮住了那个人,原来是里张家嘴不远陈家湾的地主陈顺仙,他被南部国民党党部的收买,专门刺探升钟寺一带共产党的情报。这天,他在升钟寺场上见到了许多陌生人,知道一定会在张友明家里聚集,就悄悄来到张家嘴山上来了。
   蒲香一把抓住陈顺先的衣领,想立即把他抓住,可狡猾的陈顺仙穿了两件衣服,蒲香只抓住了外面的一件衣服,他顺势像泥鳅一样挣脱了,一下子跳进了张家嘴下的小溪里,一晃就藏在了溪边树林里去了,不见了人影。蒲香又急又气,忙赶回了会场,向张友明做了汇报。张友明和到会同志都非常感谢蒲香的行为,迅速把会议转到了张家嘴黑龙潭一个石洞去了。
   张友明对张明焕说:“明焕,你立即回去通知你婶子,叫她收拾几件衣服,把孩子托付给任家湾的表哥任春友,立即到大罗山来!”张明焕答应了一声就转身下山去了。
   山风凄紧,寒意正浓。十几个衣衫单薄的红军战士就露宿在山头。他们不能生火,怕被远处山头上巡逻的士兵看见。在黑暗中,他们就手挽着手,身子贴着这两棵大树,粗糙厚实的的树皮成了战士们梦中温暖的棉衣。
   天还没大亮,浓重的冬云就罩满了山头。远处的枪声愈来愈密集。侦查员报告说,苍溪民团已经到达了思依场,敌人的游哨也已经到了木兰庙,阻断了进军大罗山的道路。
   张家嘴的一位青年这时也从山下跑来向张友明报告说:“张明焕一进村就被吴龙骧派出的暗哨抓住了,被押往蒙崖庙砍了脑壳,一同砍头的有二十多人。”大家听了都群情激奋,声言打回张家嘴给红军战士报仇。张友明心中也十分难过,他也想报仇,可现在身边只剩下几十名疲惫战士,吴龙骧手下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碰吗?
   张友明向这位青年说:“你蒲香姐怎么样?”这位青年回答说:“蒲香姐刚刚把一些农会会员藏进了石洞,又把苏维埃的印章丢进了水井里,吴龙骧的民团就围住了你家的房子。蒲香姐用镰刀在墙上挖了一个洞,背上背着大儿子怀里抱着小儿子逃了出来,我亲自帮她爬进了罗层山上的一个石洞。那个石洞只有我知道,外面小,里面大,不易发现。她叫我一定要见到你,说她即使被敌人抓住了也决不会叛变革命,如果活下来,一定会把两个孩子养大成人,给革命留下火种!”
   张友明听到这一句,泪流满面,连声说:“好!好!好!我就放心了!”
   政委覃文走过来握住张友明的手说:“老张,我相信蒲大姐和侄子一定会没事的!”张友明立即停止了眼泪,眼前的形势这么严峻,他没有时间念及自己的妻儿了。他转头对几位起义军领导说:“同志们,现在我们处于非常险恶的环境里,但我们决不能让敌人一网打尽!”大家都呆呆地望着他。
   他又说:“我们现在暂避锋芒,利用我们升钟寺一带山高林密的特点,藏好人员,藏好武器,分散潜伏,等待时机!”有人说:“你的危险最大,敌人是一定尽力抓你的!”张友明说:“我参加革命以来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流血牺牲我是不怕的。”任足才说:“总指挥,我早就听说杨森部下有一位将领叫任炜璋,是南部县大桥人,倾向革命,现在驻扎在通江县,你可以去他那里躲一躲!”张友明说:“现在敌人围得跟铁通一般,怎么才能冲出去呢?”
   从遂宁来的闵一涵是一位老地下工作者,她说:“总指挥,你不要怕痛,用藏香把脸烧烂就无人认出你!”任足才说:“那也难为总指挥了!”张友明说:“革命砍头都不怕,害怕烧个脸,只是皮肉之痛,还可以保住命继续革命,我不怕!”于是,他当着众人的面烧烂了自己的脸。大家看着香烟袅袅绕绕,听着张友明脸上的肉嘶嘶作响,不禁为之心动都留下了眼泪。
   不多时,满脸麻子的“张友明”出现了,大家再给他换上了一件烂衣服,就成了大家退避三舍的“害麻风病”人了。张友明从地上捡起一根柴棍,拄着向东面的山梁上去了。
   战士们也分头走下了双柏树山头。
   远处的西河水静默着,似乎发不出往日的声响,她在等待着再一次洪流的到来。
  
   2021.5.22

共 26428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23456
转到
【编者按】时间不停的流转,历史也在不断地上演,这篇《升钟寺起义演义》传奇小说,使人回到那段战火纷飞,英勇的共产党人为了大众的解放,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人民武装起义的场景。倾听历史的回响,更能坚定前行的方向。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小说情感真挚,人物形象鲜活,语言流畅。问好作者,欢迎你继续投稿支持。推荐大家共阅。【神舟编辑:天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523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山        2021-05-22 17:19:00
  感谢老师投稿支持神舟文学,期待老师更多精彩佳作发表。天山奉茶献上。
幸福生活在不断奔跑中获得。
2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1-05-23 18:08:31
  感谢杜逍遥老师投稿支持神舟征文活动,向老师学习了。期待老师精湛的文笔,语言流畅的文章再次展现神舟!问候老师!遥祝夏安!
峥嵘岁月
3 楼        文友:石尖        2021-05-26 08:42:16
  写的很好,我看了第一段,先点赞!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