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时光】等待(随笔)
6月7、8日。很多人在等待高考的完满结束,很多人在等待核酸检测、注射新冠疫苗,很多人在等待防疫防控一线奋战完结。我,在等待一条植入体内半年的管被拔除。
去年九月开始,我月经出现紊乱,持续不清。由于开学,且接踵而来的“红色文艺兵传统文化进校园”持续,实在太忙,无暇安排时间去医院检查。随着经期问题困扰,我考虑到“两癌筛查”,十一月女儿通过网上预约,好不容易抢一个号,让我到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了两癌筛查。结果通知我的宫颈指标出现问题,需要复查。复查发现,多发子宫肌瘤,其中一个直径约7~8厘米比我的拳头还大,把整个子宫往上挤压,必须切除。当时,考虑到大约10年前,自己曾在中医院成功做过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另外,中医院最近父母家,为方便大家照顾我,就决定再次选择中医院。过去十多年,对中医院有种信任感,十年前父亲的直肠癌手术和化疗成功了,除了我的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外,还有我曾胆囊炎住院、阑尾炎切除手术都是在中医院处理的。所以,我再次选择中医院,毕竟是三甲医院。
去年12月2日,我完成了当年度最后一场市三幼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12月6日,我到中医院办理了入院,9号做了全宫切除手术。术后一直左腹痛难忍,并伴随呕吐,每天没法入睡,需要止呕、止痛片和止痛针。最初,以为是术后麻醉药反应,但持续越来越严重。当时,护士们常以为我是太娇气,少走动。术后第七天,正常需要办理出院手续,我跟医生提出这样情况实在无法出院,并要求找泌尿科会诊。会诊后,分别进行B超和CT检查,发现我左肾积液,B超检查当天,先由两个医生检查,再由主任医师好不容易才判断我左输尿管“有微小的石”,然而CT检查结果是没有发现。连续三天,妇科黄主任帮我进行了针灸,期间她曾感叹说:“其实你挺耐痛!”是的,我家人都了解我,确实忍耐力非常强!任何事情都会撑到最后倒下一刻。我先生常调侃我,如果在革命年代,我一定是宁死不屈的共产党员。
18日傍晚五点左右,妇科主任和泌尿科主任通知我做一次“肾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我的左输尿管闭塞,左肾积液增加。沟通经我和家人同意,中医院联系二院泌尿科,于当晚七点左右,在我的主治医师黄医生陪同下专车送我转院。在中医院这里13天,怀着感恩的心,转院前我送给每一个护士一个手工编织的小草莓,四位医生各送了一棵手工针织的向日葵。
进入二院后,21号我再次进行手术。这是我不足半个月进行的第二次手术,如手术室护士们都说,怎么腹部伤口如此新鲜?怎么手术安排时间这样短?太瘦的一个病人,能撑吗?这次手术,有点特殊,听医生吩咐护士们,是全程进行录像的。手术中,确实如中医院泌尿科主任跟我说一样,由二院泌尿外科主任和我的主治医生一起进行,植入一条辅助输尿管支架。术后三个月到半年取出,如果恢复就好。若没有恢复,将两个方案处理,一是开腹手术修补或换管;二是换一种进口支架可放置体内7—8年,费用四万元左右。也就是说我植入支架3~6个月后,乐观的话我康复。不乐观的话,我将再次进行开腹手术或将长期植入支架并定期更换支架。这时,我和家人彻底感到这次的全宫切除手术后带来的问题严重性了。全家人都纠结,是否追究中医院的责任?而我和我先生决定等,等待3~6个月取管出来,看实际情况。乐观最好,不乐观的情况出现的话再考虑追究哪方的责任。
这条支架,我从X光片见到它的存在,非常清晰,笔直而生硬,没有丝毫人情味,如我体内多了一个艺术品,医学称“支架”。它,上接我的左肾,下通我的膀胱,除了协助排尿外,主要一个作用是辅助我的左输尿管的恢复。冬至那天做的植入手术,医嘱是三个月后可以取出,最长半年。今年四月份复诊计划取出,医生认为最好半年再取。相信专业,我听从医生的建议。近期忙碌的事情多,或许这支架的寿命将近,左腹部的不适感渐重,坠痛,疲惫,日常摩擦和拉扯导致的血尿日渐严重。自术后,每天我最怕的事情是小便,左腰间的抽疼难以言喻。依赖这管的协助接近半年了,它应该是“功德圆满”了吧!让它荣退吧!彻彻底底地远离我!让我们回复各不相欠的原本轨道。我和我先生几乎不曾想追究中医院的责任,只要我能康复,就好了。
这个周日预约,昨日门诊办理自费入院手续(正常情况下,当天处理好,不到起保线),做了核酸检测。住院部姑娘说需下午四点才有结果,叫我今早过来打印核酸检测报告再安排拔管手术。我从早上一直安静边坐边趟,在关注的公众号翻阅了大半天文章,等待是唯一可做的事。午后,还是寂静的等待,等待的寂静。待到通知拍照X光后,换好病人衣服,继续等待……直到医生通知我准备手术时,我既迫不及待,又紧张。术前签字,带上帽子,换鞋走进简陋而设备不少的手术室,一位姑娘跟医生都是熟悉的深绿色手术服。我战战兢兢地趟在手术台上,双手紧握,紧张又试图放松。已五点了,医生说接下来还有一个拔管手术。近期广州、佛山疫情告急,由于有医生被派去社区做核酸检测,这位医生承接了其他组负责的手术。他们医院内部人员还未有空做核酸检测,一批批外派到防护抗疫一线,留下的医务人员工作量也在叠加,确实辛苦!他们也谈到昨晚第三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到肇庆学院负责两万人的检测,子夜服务队下班离校的感人情景,学生们挥动亮灯的手机,欢呼“谢谢你!”他们说这视频真的很感动!确实,学院的场景,让防疫服务团队感到了“感恩”的回赠。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向而行,才更显得存在的意义。我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尽量深呼吸放松,配合医生,希望顺利快速结束手术。
在我的一声嘶叫中,听见医生和护士都对我说:“取出来了!”我一下泄气地喘息。他们反复叫我看取出来的管,正如每次手术,如果是切除或取出东西,术后医生和护士都会提供给清醒的病人和家人看,以作实物展示告知的程序,而我竟然没有勇气看。当我例行看一眼,一条灰色像条直径为1~2毫米断了的项链一样,失去了本来的光泽,寿终正寝地躺在我面前。或者说,该是功德圆满地隐退。突然,我从害怕和讨厌这曾在我体内半年让我行睡不安的东西,突如其来而生一种感恩,感恩它对我左输尿管的辅助恢复。就如一个结伴同行的伙伴,终有一天,她会离我而去,各自相忘。然而,这本来就是很自然而必然的事情,而最好的纪念就是记住一切美好的。人,总该面对事物的好与坏,而已到中年的我,早该懂得这常理。但愿,我从此不再需要它!
曾有人说,任何事物不是残缺不全的,便是后天追加的,甚至是不折不扣的虚构的产物。在我的字典里,生活,一个沉冗的动词,也是一个永不可低估质重的名词,却往往被毫无质感的“命运”两字羁绊一生。人,只得向阳而生。等待,每一个明媚阳光,没有一帆风顺,也不会山穷水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