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诗歌的创新与“屎尿体”(赏析)
诗歌的创新与“屎尿体”
社会生活在发展,作为文学一个大门类的诗也随着文学的发展而发展。这发展也就是创新。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东汉赵晔编的《吴越春秋》里记载的这首《弹歌》是二言诗,据说是最早的诗歌。那时候人类社会生活简单,二言诗足以表达劳动场面的紧张热烈,劳动者的愉快。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改变了,人的感情也丰富起来,这就产生了三言诗、四言诗。《诗经》大都是四言诗。其形式不过是二言诗的扩展。因为字数多了,可以表达更复杂的内容和丰富的感情。但是创新是永远存在的,战国时代的屈原,将四言诗发展成了句式更为复杂的“楚辞”,句式长短都有,参差错落,辞采绚丽。这就很便于表达复杂的感情,使诗歌成为鸿篇巨制。内容上,楚辞记楚地名楚物,融进很多神话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汉代伴随着乐府诗的出现,五言诗诞生了,这又是一种创新。五言诗音节奇偶相配,更富有音乐美。大概到了唐代,中国出现了七言诗。这种诗歌体制是在四言诗五言诗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但人们不满足于自由抒发的古诗,需要规范一下,便出现了字数句数有限制,讲究平仄,押韵严格的格律诗。格律诗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感,形式上整齐美观,更给人以审美愉悦。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诗歌内容也是在不断创新和变革的。唐代以前,特别是六朝时期,盛行宫体诗。宫体诗产生于宫廷,内容多写皇宫内奢侈糜烂的生活。文人写宫体诗以巴结皇帝。这种诗体形式讲究华美,但内容狭窄低俗,不适合表现丰富健康的社会生活。于是以唐初四杰为首的年少才高官小名大的青年才俊,在诗歌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突破,将歌咏对象从宫廷引向边疆大漠,引向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出现了多个文学流派,形成了文艺作品中的盛唐气象。
近现代诗歌创新运动更是层出不穷。五四时期,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人们也开始用白话写诗,这是一个飞跃。在这一过程中,一些诗人将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传统跟外国的结合起来,进行了各种创新。如学习外国十四行诗创造的“商籁体”,和闻一多创造的新格律诗。改革开放以来,更有诗人们的大胆创新,如“朦胧诗”的盛行。
但是,无论怎么改革,怎么创新,人们总是离不开对美的追求。无论怎么创新,也离不开继承。中国是个诗国,几千年来诗人们的创作实践,形成了一套中国的诗歌美学。刘勰《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陆机的《文赋》等古代文学理论著作里面都有关于诗歌美的论述。现当代也有好多文学理论家对于诗歌之美进行了探讨。大体都强调诗歌的思想美、感情美、意象美、意境美、想象美、时空美、阳刚美与阴柔美、含蓄美、通感美、语言美、自然美,且提出创造诗歌美的途径,如比兴手法的运用,意象的选择,意境的创造。
什么是诗歌美,虽然比较抽象,但大体上需要符合民族的审美心理,审美习惯。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体恤百姓疾苦的感情,我们感到它是美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可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意境清新,给人以美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气象雄浑,意境宏阔,给人一种壮美的感觉。
总之,诗歌需要创造美,诗歌必须给人以美感。
但在诗歌创新的路上,最近有一匹黑马忽然闯出来。这就是某人创造的“屎尿体”。这里列出一首供大家欣赏:“中午下班回家/阿姨说你娃厉害得很/我问咋了/她说:上午带他们出去玩/一个将尿/尿到人家办公室门口/我喊了声‘我的娘嗯’/另一个见状/也跟着把尿尿到了办公室门口/一边尿还一边说/你的两个娘都尿了。”(《我的娘》)还有类似的几首。这首诗的低俗,可以跟《红楼梦》里薛蟠的“诗”相比美,那“诗”是这样写的:“女儿悲,嫁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钻出个大马猴。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女儿乐……”
这种“屎尿体”大概是古今中外诗歌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葩。可以说,它的“新奇”,使得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拜伦雪莱普希金这些伟大诗人的伟大作品黯然失色,也让改开以来的顾成、舒婷、海子、北岛汗颜,至于郭沫若臧克家艾青贺敬之等诗人的作品,跟它相比,那就更不在话下了!当然,也会让一切诗歌理论家无地自容,因为这类诗歌是最大胆最放肆的最低俗的“创新”作品。
要是按照屎尿体诗歌的创作路子,我们可真是解放了。此后可以将诗歌体材扩展到任何事物,任何领域。苍蝇蚊子臭虫蛆虫屎壳螂都可以成为审美对象,都可以入诗。腐烂的尸体、脓血污秽的疮、令人恐怖的骷髅都可以成为诗歌意象。
当然世界上有些丑的东西并不是不可以写,但看用在什么地方。就如屎尿吧,文革前,村里积肥,村边常常堆着粪堆,记得曾有一首歌的歌词里面出现过“粪堆”一词,但那时候也没有觉得不美,因为那是歌颂劳动。记得有个抗日的电影,写一个孩子制作了一个屎弹,敌人踩上后爆炸了,弄得鬼子满脸是屎,非常狼狈。虽然这情节有点低俗,但不会叫人感到多么恶心,反而有些畅快。假如描写一位阵亡战士的尸体,受到苍蝇的侵犯,我们对此表示愤怒,这也无不可。因为实质上我们是在声讨敌人,歌颂战士。然而像某女作家那样写屎尿,则给人的感觉只有丑,只有低俗,而毫无美感可言。
记得一篇文章,是写其夏夜躺在床上,看到蚊子在蚊帐外面飞来飞去,便开始了想象。他想象这蚊子飞的样子如“白鹤亮翅”,非常之美。结果这文章遭到读者的诟病。为什么,因为这样的文章毫无美感可言。至于,将脓疮写成“艳茹桃花”,那是以美写丑,带着强烈的讽刺意味。“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这是闻一多的《死水》中描写旧中国的象征——死水的诗句。这也是以美写丑,使丑的更丑。作者绝对没有把死水当成审美对象的意思。
可见,诗歌创新必须遵从诗歌创新的规律,再大胆的创新,总不能将屎尿当成审美对象,不能将男女生理器官发出的异味也当作美来写。
另外这位女诗人的“诗”没有意境,不讲韵律,不讲节奏,只是把一般的说话分成了几行,便将其称为诗。可以说,从形式到内容,“屎尿体”都没有任何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不管什么名气的评论家为这位“诗人”吹喇叭抬轿子,都是无用的,广大读者不会认可。我们需要的是那种表现美的——或优美或壮美的诗歌。
屎尿体诗歌的产生看似偶然,实则有必然性。多年以来,人们信念缺失道德滑坡,恶的成了善的,假的成了真的,丑的成了美的,是非混淆,美丑颠倒,好多人不知何为丑,何为美,如舞台上油头粉面以丑为美的男不男女不女的戏子,那歇斯底里呕哑啁哳震耳欲聋的噪音似的音乐,这都是在美的外表下的丑。当今最需要的是真正表现美的诗歌。我们要用诗歌表现祖国山河的壮美,科学家、边疆战士、抗疫英雄、劳动人民的心灵美和形象美,决不能让屎尿诗在诗坛上发酵,恶心读者,影响广大青少年。
20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