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农民夫妻一世情(散文)

精品 【家园】农民夫妻一世情(散文)


作者:东方木 布衣,10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36发表时间:2021-06-19 10:45:17

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乡下农民,没什么文化,识字也不多,更不懂得什么叫爱情。然而他们之间的爱,纯朴得犹如生长在故乡黑土地上那一垄垄沉甸甸的稻穗,成熟中透着金黄,没有丝毫的杂质和空穗。他们用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爱恋方式,从不在嘴上轻易说出那个“爱”字,而是用一种无声地行动,甘愿掏心掏肺地为对方付出,甚至愿意为爱做出牺牲。
   父辈的婚姻都是在传统思想的束缚下结合的,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之前,他们彼此谁也不认识。结婚之后,不管长相、性格、脾气如何,全靠在长期的生活中认同和磨合,彼此了解,互增信任。
   父亲也是独子,虽生长在农村,但由于从小跟在爷爷后面做生意,对耕种一类的农活比较陌生,甚至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不会去打理。自打母亲嫁给父亲后,完全由母亲一手操劳,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那时我家还有个瞎子阿婆(湘西人习惯把奶奶叫阿婆)跟着我们一起生活,是父亲的继母,爷爷早已过世。父亲作为一家之主,常年在外面奔波,而家里的一切事务全落在母亲身上。母亲从小很苦,几岁时就没有了父母,后来跟着舅舅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没少挨过打。所以对于母亲,她什么苦都能吃。父亲很爱母亲,有什么好吃好穿的,都不忘从外面买回来送给母亲,而我的母亲更是以一种无私的爱默默地付出。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正值三年自然灾害,那个时候生活很苦,吃不饱,父母把一点点粮食留给我吃,而他们却找来野菜或瓜果藤切碎伴着糠一起熬成稀粥喝,既没有盐也没有油,日子过得很煎熬。父亲由于长时间吃着糠伴野菜的食物,三天三夜拉不出大便,折磨得父亲整天哭爹叫娘。母亲瞅着父亲那痛苦的样子,打着火把,深夜跑到山上去寻找一种能稀释大便的草药,用土办法给父亲煎着喝。药喝下之后,大便还是不通畅,于是,母亲就用手伸进父亲的肛门,一点点把大便抠出来。这样一直坚持了好几天,直到父亲的大便顺畅为止。为了不再让父亲受那份痛苦,母亲扛着锄头,背着背篓,行走十几里山路,辛辛苦苦从大山深处挖回一些“小葛”(一种能食的植物),然后晚上加工锤烂,提炼成粉浆,和家里收藏的一些杂粮,如红薯、包谷等做给我们吃,而她自己,每天坚持吃南瓜藤叶和野菜伴糠饭。时间一长,由于缺少营养,母亲的双脚全部浮肿,一摁就是一个“小坑”,最后连走路都困难。
   灾害年过后,日子慢慢有些好转。父亲又干起他的老本行开始做生意,整天挑着一副货郎担,到乡下各村去收鸭毛,收铜铁,然后把这些东西卖到供销社,换回一些油盐柴米钱。每次回家,父亲总要带回一些母亲喜欢的东西送给她,比如梳子、发夹、头巾之内。如今我还记得,那时,父亲为了给母亲买一条她喜欢的黑色丝帕,他竟然饿了一天肚子,特意跑到县城去买。我不知道母亲年轻时有多美,自父亲给她买了这条黑丝帕之后,母亲每逢赶场或走亲戚,她都要裹在头上,像一个富家太太似的,那种神韵和气质,显得既古典又端庄。在我看来,母亲就是天底下最美的女人。
   母亲平常是很少患病的,就是有一点头痛发热,她也从来不吃药,不打针,哪怕自己吃不下饭,也要拖着病恹恹的身子照顾我和父亲的起居。有一件事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那是六十年代末期,母亲不知得了一种什么病,上吐下泻,几天几夜没有退烧,整个人都烧糊涂了,经常说一些与死有关的话,急得我和父亲都跟着哭了起来。那时候要从生产队借一点钱治病比登天还难,因为队里有规定,不到年底分红,平时是不准借钱的。但为了给母亲治病,父亲不顾自己的颜面,三番五次地上门找生产队长借钱,有一次竟当着很多社员的面一骨碌跪了下去。可毫无同情心的队长不但不借,还凶神恶煞地羞辱我的父亲,骂他干不了农活,只会做屁生意,还放出狂言,到时斗争我的父亲。那时我还不满十三岁,看到父亲被人欺负,明显地斗不过别人,只有跟着父亲哭,并扶起父亲安慰道:“爹,不要哭,等我长大后也当队长!”父亲被我这一句话震惊了,他站起身,擦干我的眼泪,然后拉起我的手朝家里走。父亲不敢把这事告诉母亲,在母亲面前,他还一直装着笑,说钱借到了,马上给你找医生来看病。我当时不明白,父亲明明没有借到钱,为什么要骗母亲呢?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怕母亲伤心,加重她的病情,便在应诺母亲之后,挨家挨户到亲戚家里借钱,最后用借来的钱为母亲治好了病。
   在父母一起生活的日子里,他们之间免不了发生一些磕磕碰碰,但他们从不记恨对方,而是以乡下人特有的善良和淳朴,彼此间相互关照,相互体贴,相互疼爱,相互温暖。记得有一年夏天,父亲的背上长了一个好大的“毒包”,半个月了还不见好,母亲便找来草药为他敷上。后来“毒包”化了浓,母亲为了让父亲能尽快好起来,竟然用嘴去吸吮“毒包”里的毒浓,这一吸,竟把父亲的“毒包”给吸好了。
   自我懂事那时起,我就知道父亲的心里只有母亲,而母亲的心里也只有父亲,他们活得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总是把关心、体贴作为爱恋对方的一种方式,一种责任,一种做人的准则。父亲从小是跟爷爷学裁缝的,生产队里的一些农活他不会干。在那个“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父亲不敢走东家、串西家帮别人做衣服,只能跟在村里人后面下地劳动。母亲知道父亲干农活只有那么大的能耐,所以每次在分工时,都要求生产队长把她和父亲分到一块,不为别的,只为有个照应。每次上工,母亲干完自己的活之后,还要辛辛苦苦地帮父亲忙活。父亲是个很重感情的人,他知道母亲做工回来很累,回到家中,他要母亲坐在一旁歇息,而他却手忙脚不停地做起家务来。在母亲眼里,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不能累倒;而在父亲的心里,母亲就是他的精神支柱,要是母亲倒下了,这个家也就坍塌了。那年月,我年纪虽小,明白的事理不多,但父母之间那种以关心对方为己任的爱,使我从小感受到了什么叫着夫妻恩爱,什么叫着相濡以沫。
   我参加工作后,家里只有父母相依为命,每年放假回家探亲,总是看到他们为耕耘老家那片田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一次,天都快黑了,我做好了饭菜,正在家里等候父母回来吃饭,隔壁的阿婆突然跑来告诉我,说我母亲在山上不小心摔了一跤,父亲正背着母亲往家里赶。我一听到这个消息,风急火燎地马上跑出家门。跑了很长一段山路,远远地发现父亲正背着母亲一步一步艰难地在暮色中行走。我接过母亲背在背上,问父亲是怎么回事。父亲告诉我,说母亲为了照顾他,锄完麦地草后,母亲要他先歇会儿,她自各儿又跑到山上去砍柴,一不小心,从坡上滚了下来,把脚给扭伤了。回到家里,父亲马上找来土郎中为母亲治疗。在母亲休息的几天时间里,只见父亲一个人忙里忙外,还特意跑到邻居家买回一篓鸡蛋为母亲补身子。到了晚上睡觉前,父亲打来一盆热水,为母亲擦洗受伤的脚,之后又敷上草药,直到把母亲安顿好为止。我看在眼里,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这就是我的父母,他们用自己的一生整整相爱了四十多年。这四十多年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缘史。他们从青年、中年携手相伴走到老年,以一种最质朴、最古老的爱的方式,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相厮相守。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论遭受什么痛苦,都不会为了自己而舍弃对方,哪怕自己不吃不喝,也要让对方过得幸福,过得快乐。他们的爱,不仅演绎了一段感人的故事,而且影响了我的一生,从而使我懂得,在男人的一生中,妻子是青年时代的情人,中年时代的伴侣,暮年时代的守护。
   母亲是先父亲而去的。记得母亲去世的前一天,她紧紧地抓住我的手,用极为微弱的声音对我说,她走了之后,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父亲,要我好好善待他。没想到母亲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父亲,这种朴实而又珍贵的爱,岂是语言能够表达?一天之后,死神终于把母亲带走了。母亲一走,父亲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日靠在母亲的棺木旁,一连三天不吃不喝,老泪纵横地喊着母亲的小名,最后连嗓子都哭嘶哑了。我站在父亲旁边,看着他那十分痛苦和伤心的样子,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着生离死别,什么叫着爱无尽头。
   母亲走后,我把父亲接到城里来住。在他幸福快乐地生活了五年之后,也追随母亲而去了。我按照父亲生前的遗愿,把他送回了湘西老家,与母亲葬在一起。我想,这对生活了四十多年的老夫妻,生前相亲相爱,死后又可以在另一个世界里,营造一份属于他们的爱恋了。

共 33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生动的叙述,真情的文字,回忆父母亲的人生,感悟他们是农民夫妻一世情。作者文中生动详实地叙述了父母的人生往事,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乡下农民,没什么文化,识字也不多,更不懂得什么叫爱情,然而他们之间的爱,纯朴得犹如生长在故乡黑土地上那一垄垄沉甸甸的稻穗,成熟中透着金黄,没有丝毫的杂质和空穗。优美厚重的散文,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629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1-06-19 10:46:19
  优美的散文,生动的叙述,真情的文字,回忆父母亲的人生,感悟他们是农民夫妻一世情。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东方木        2021-06-19 22:25:05
  按语分析概括到位,用语娴熟,落笔有声,成竹在胸,一字一句皆文章。谢谢秋觅老师!
用文学之笔,记录真实人生。
3 楼        文友:秋觅        2021-06-29 21:21:48
  祝贺精品复审通过,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4 楼        文友:东方木        2021-06-30 08:12:07
  谢谢秋觅老师的大力支持,感谢平台老师的抬爱,在“江山”这个大家庭里。我当更加努力!
用文学之笔,记录真实人生。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