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传奇小说 >> 【风恋】三义庙鞋歌(小说)

编辑推荐 【风恋】三义庙鞋歌(小说)


作者:孙丹木 布衣,178.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201发表时间:2021-07-14 16:52:16
摘要:清康熙年间,成都提督街一带制鞋业繁荣,众从业者尊蜀汉皇帝刘备为业内祖师,并在“蜀王弟子”鞋坊刘老板(自称刘备后裔)带领下成立了鞋业行会。为感谢祖师蔽荫,纪念刘、关、张三位结义英雄,倡导鞋业团结互助,共同发展,行会提议捐修三义庙,得到大家拥护支持。故事围绕行会组织团结鞋业人员发展鞋业、修建三义庙展开,演绎了一幕幕表现老成都手工业者美德和人间义、恨、情、仇的悲喜剧。


   娟妹挤挤眼笑道:“这还差不多,你们当官的还这么吝啬——那你说到哪里去耍嘛?”
   “这耍的地方嘛,城里近的大慈寺、文殊院这些地方你又经常去到的,到郊外村野,现正值秋收季节也没什么好玩的,要是去游风景名胜,四个门外都有。南门有武侯祠——但你春天才去过——东门有静居寺,西门有草堂寺,北门有昭觉寺——这就是所谓四门四大寺。此外,九眼桥下游还有望江楼园,万里桥和草堂寺之间还有百花潭、青羊宫……”
   “别说了别说了,说这么多反把我弄糊涂了,我看还是到望江楼园吧,那儿临江边风景好,又有薛涛井、薛涛墓,还有大片竹林……”说到此娟妹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就问继龙:“这么忙我们出去耍,爸爸会同意吗?还有,光我们去耍,那些工友都很辛苦,十天半月没休息一回,也要让他们休息一下才好,愿跟我们一起去望江楼园的,文兴哥一齐办招待——哦,还有文兴哥家的洁妹和果果两个,也要一起叫上,听说他们两姊妹也够累的。”
   继龙说:“好,我赞成!不过这事只有你自己向爸去说了,你的话比我的管用。”
   果然,娟妹在父亲面前一撒娇,父亲就先让步。她又说:
   “我们也不光去耍,还要顺便商量一些事,何况,爸你现在当了会长大人,对徒弟工匠们也不要小家子气嘛,人家休息轻松一下,也才会更加努力做工呀。”
   刘师爷捻着胡须笑道:“你这丫头,教训起老子来了!——不过还是那句老话,出门须处处小心,确保平安,尤其是女儿家不要疯叉叉的,你头次去桃园会,不就惹出了一连串的事嘛。虽说怪不了你,但是小心为妙,少惹麻烦。”
   娟妹也不想跟爸争辩,扮了个鬼脸就跑开了。
   第二天一早,文兴、继龙、秀娟,带上洁妹、果果和两家的十来个工友,径直朝望江楼园而去。果果的腿虽然有些好转,但还是离不开拐杖,走到东城门就有些吃不消了,于是文兴叫了匹马让他骑上。
   望江楼巍巍立于九眼桥下游锦江西岸,本名崇丽阁,“崇丽”二字取于左思《蜀都赋》的句子:“既丽且崇,实号成都”。楼旁杨柳垂岸,银杏参天,修竹成林,周围点缀有吟诗楼、濯锦楼、薛涛井、薛涛坟等名胜古迹,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闻名遐迩的江边园林。
   文兴一行来到这里,先在园中游览一番。大伙一边听文兴介绍,薛涛坟、薛涛井、吟诗楼、濯锦楼等古迹的来历,兼而吟诵或讲解园中有关诗词歌赋、楹联匾额,一边观赏名胜美景。
   听文兴讲,这园中古迹多为纪念薛涛而建。薛涛为唐代女诗人,其父宦居成都时去世,及笄之年即才貌超群。因家景艰难而早早加入乐籍,成为以诗歌美色应酬达官贵人的官妓,曾被人尊为女校书。她还取井水亲自制作一种专供写诗的红色纸笺,名薛涛笺。她与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均有唱和赠答,特别与元稹还有一段真挚感情。晚年居碧鸡坊,死后便葬于此园中,墓周原遍种桃花,后来才根据薛涛生前喜爱改植竹林。
   娟妹特别被薛涛的故事感动,既欣赏她的超群才智,又同情她的不幸身世,竟在薛涛像前久久伫立,不舍离去。
   玉洁觉得秀娟姐是那样易于亲近,没一点主人家的架子,便一直和果果跟在她前后,好奇地问这问那。
   来到薛涛井边,玉洁探望井底碧水如镜,映着自己的倩影,下意识理了理鬓发,忘情叹道“好凉爽!”秀娟提醒她别掉下去了哟,她害羞地直起身来,指着“薛涛井”三个大字问秀娟姐是谁写的,秀娟姐笑道:“这得去请教你文兴哥大秀才了。”
   不及洁妹开口,文兴答道:“这薛涛井原名玉女津,后被人误认为薛涛取水制笺处,故称薛涛井,十年前成都知府冀应熊刻石立碑于井旁,并亲笔写上这‘薛涛井’三字,此处景观便更加著名了。”
   玉洁听了打心眼佩服,看着‘薛涛井’三个苍劲大字,发呆了好一会儿。
   日近中午,他们便登上吟诗楼坐定,叫茶倌倒上茶来,文兴五兄妹一桌,工友们围坐两桌。
   文兴先饮了两口茶,清了清嗓子,便又打开话匣子:
   “今天我们一是来游玩,以此感谢小妹的辛劳,二是借此美丽幽静之地商量一些事情。先从这薛涛茶谈起——”说到此他端起茶碗饮了一口,“薛涛茶,因为沾了薛涛这位奇女才女的芳名,便平添文雅之气,茶味也似乎变得清纯馨香起来。于是我想,我们做的鞋,原来都没什么名儿,卖到外地,总是笼统叫成都鞋,分得细一点,也无非是成都男鞋,成都女鞋,成都布鞋,成都皮鞋……”
   继龙说:“你的意思是,我们今后做的鞋也要取个好名儿?”
   “要取个高雅的有文化味儿的名字。”娟妹连忙补充。
   “对,不光有文化味,还要叫起来响亮,听起来易记,让人喜欢,最好名称里还要包含产品特色地域特征等涵义。所以,要取个好名儿还不那么容易呢!”文兴显然来了精神。
   “好,好!这是个好办法!”,“那我们的鞋取个什么名儿好呢?”两兄妹此时也有了兴致。
   对于给鞋取名的事,文兴早有思考,而已成竹在胸。他想,既然刘家的店名叫“蜀王弟子”,鞋子的名称应与此有关联才对,于是他就为蜀王弟子的鞋取名为“蜀汉帝王”,明白所指蜀皇帝刘备。这个名字既有帝王之气,又寓含鞋业祖师、鞋业正宗之意,作为蜀都鞋品的代表称谓,对提升整个蜀都鞋的形象、增加其卖点再好不过。而自己眼下正在涉足女鞋这个冷门,虽然销量不大,但从发展趋势来看,今后女人买鞋穿的必然越来越多,故把发展方向定在制作女鞋上。他想,成都是出美女的地方,以一成都美女之名作女鞋之名,也许能吸引顾客,但又没想到合适的美女,薛涛倒是当之无愧,可她那教坊乐妓的身份却是受人歧视的,且觉得直呼其名又太直白。后来他又想到成都乃天府之都,富庶繁荣,景美人也美,何不取名“天府秀女”?
   此时,他觉得讲出自己的想法的时机已成熟,便把这两个名儿和取名的缘由向继龙两兄妹合盘托出。
   果然,两兄妹对他取的名儿都拍手叫好,只是娟妹对“天府秀女”还不太满意。
   看她偏着头凝神思考的样子,文兴充满爱怜,心想要是她今后嫁到我家,不就是“天府秀女”的形象样本吗?他又看到洁妹依在娟妹旁边闪着黑黑的大眼睛,似乎也是若有所思——他又想到,这不也是一个“天府秀女”么?
   此时,娟妹扬头笑道:“‘天府’二字是没说的,这‘秀女’好像太文了,而且只突出一个“秀”,含意太窄。天府成都的女孩儿俗称都叫‘妹儿’,何不——取‘天府妹儿’得了。”
   “——好,‘天府妹儿’!此名雅中带俗,且别具成都味儿,读音也有特色。好比你这‘娟妹’,读起来就成了‘娟妹儿’。以‘天府妹儿’命名成都女鞋,雅俗共赏,既有文化味儿,又点出地域、民俗特色,真是妙极!”文兴没想到自己和娟妹竟如此灵犀相通,后又意味深长地补了一句:“依我看,娟妹儿就是‘天府妹儿’当然的形象代表嘛!”
   娟妹一下脸飞红云:“你别尽说好听的!——这里还有个洁妹儿呢,你看她秀秀气气聪聪明明的,才是资格的天府妹儿嘛!”
   “不错,玉洁的确是百里挑一的女孩儿——我看你们都是资格的天府妹儿噻。”文兴未想到娟妹竟这般赏识玉洁姑娘。
   听这话洁妹脸也羞红了,内心激动不已,不知如何答话,只把头埋得低低的。弟弟一旁朝姐姐做鬼眨眼。
   接下来他们又商谈了些修庙的事,转眼到了中午,就叫上邻桌的工友到吟诗楼旁的吟风亭去吃饭。饭后,文兴要结帐付钱,娟妹则说:“不用了,钱我已付了——这顿饭原本是你招待我们的——算是对你给我家取了个‘蜀汉帝王’的回报吧!”
   继龙笑道:“人家给你个‘蜀汉帝王’,你付顿饭钱,值得值得!”
   娟妹也不示弱:“他那‘天府妹儿’中的‘妹儿’,是我想出来的,也算取了半个名儿吧,且不说我还要给他设计‘天府妹儿’鞋样——算起来还是我吃了亏!”说得众人哈哈大笑。
  
   第七集:义助同行斗街霸
   自从上次继龙在南门痛打薛礼贤手下人后,不但长了刘家威风,也壮了鞋业会员的胆气,估吃霸赊欺负鞋帮的事明显减少。但也有人偏偏不服气:这三百六十行,岂容这帮下九流的鞋匠抖起威风来?于是专要与他们对着干,专拣鞋匠中的弱者欺。这不,副会长何知达就接到几家会员投告,这天径直来“蜀王弟子”找会长商量办法。一坐定他就向会长说,最近有七、八家靴鞋老板反映,他们在三个月前向提督府衙门交了一批军靴,算起来大概有一百多两银子的款项吧,至今未拿到货款,又不敢贸然跑到衙门里去催,大家想不出办法,只好找他向行会反映。
   刘师爷捻着他的山羊胡须说:“还有这等事!怎么不早说呀?不然我们上次结账就带他们一起去结了嘛。”
   “他们原本也不知道你们结账这么容易,而且据他们说,他们这笔生意的牵线人告诫他们不能泄露机密,否则以后就拿不到订货单了。”
   见这件事有些蹊跷,刘师爷马上叫来继龙商量。继龙说:“我想他们八成是上当受骗了。我看这样行不行,何师傅您去叫他们把那牵线人找来,我们一起到衙门去追查个究竟再看怎么处理。”
   何知达面带苦笑道:“要是牵线人能找到,也许就好办得多,可听他们说,那牵线的人已有一个多月没露面了。”
   三个人分析,这货被人骗了是无疑的了。这里有两种可能:一是这货根本没到提督衙门,被人转移骗走了;二是货送到提督衙门,衙门里也及时付了款,被牵线人或牵线人与付款人把钱吃了,只是搪塞款未取到,后来就干脆躲起来不认账。
   何知达说:“我想后一种可能要大一些,吃钱比吃货更省事嘛。现在只有烦劳继龙兄弟陪我们到衙门里去查一下,一来你在里当过差面混得很熟,二来现在的人欺软怕硬,只要你威风凛凛一出马,一般人有贼心也无贼胆了。”
   于是继龙接受了这个任务,又去找文兴商量一些具体策略方面的事。文兴说:“这事也来不得鲁莽,兄弟要注意调查得仔细些,关键要拿到把凭,才知道谁是冤头债主——有什么事需要我效力的可及时通知我。”
   第二天一早,继龙随同何知达和受骗鞋家代表高长发老板,到了提督衙门采购署,向负责采购的樊师爷作了介绍说明了来意,樊师爷见继龙领人前来自然是笑脸相迎:
   “哟,原来是两位会长,幸会幸会,查账的事嘛弟兄们一定好好配合。但我首先向二位保证,我们堂堂提督府衙,起码我当差这些年从未听说过拖欠过百姓货款的事,何况这军需物资,更不是开玩笑的,弄不好要掉脑袋的哟。”说着他在头颈上比了个砍头样式。
   他这一说,何知达和高长发就有点心慌了,不知如何是好。继龙笑道:“嘿嘿,樊师爷,我早就说这不关你们的事,只是想查一下是否中间牵线人把钱吃了,或者这货根本就没送到这里来,让你们背黑锅,师爷你说是不是?”
   樊师爷急了:“哪个龟儿子的吃了豹子胆,堂子肇到老子这里来了!大爷非得要查个水落石出,将他按大清律令法办不可!”立即他便叫账房先生拿账本来查。
   按高长发老板回忆的大致日期,账房先生不一会儿就翻出账上果有收货付款的记载,还有付款时双方的印鉴和手印。收款人落名是曾庆发。再问这曾庆发的来历,在场的人没谁能说得清,倒是高老板忆起:
   “哦,对了,那曾庆发就是牵线人侯三娃的表弟,说是提督衙门里的人,不然我们也不敢随便把货交给他。”
   这时樊师爷对账房先生说:“那暴牙鸦片鬼侯三不是你小舅子吗,怎么又钻出个曾庆发来?李先生哪,看来这事肯定与你有干系,你得说个明白!”
   这时只听扑通一声,账房李先生跪在地上,脸色发白,额头冒汗,哀告:“几位大爷开恩!这真不关我的事,是我那不争气的狗杂种舅子欠人家的债,被人估到干的。”然后一五一十把侯三如何受八宝街一个姓周的舵把子逼使,如何把鞋帮的货骗来卖了还他的账的经过交待了一遍。
   继龙想了想道:“既然你是迫不得已,为什么还要在账上落个假名?要不是樊师爷认识侯三娃,这案子怎么查得清?——现在你若能帮我们把侯三找出来,便可将功补过,若是……”
   “那就只有按你们衙门里的规矩办了。”何知达补充道。
   “是是是,这遭天遣背万年时的,简直把老子害惨了!”
   樊师爷似乎也是个口硬心软的人,忙帮着打圆场:
   “刘老弟呀,念在这李先生在衙门供职多年,平时也没什么差错,我看这钱若能追回来,就放他一马,不再追究了——看来这事的后台是那姓周的,要不要派几个军士跟李先生走一趟?”
   继龙道:“现在人多了恐怕会打草惊蛇,还是先让李先生一人去把舅子找出来吧。”
   李先生又是磕头谢了,然后与继龙约好碰头地点,就飞也似地找侯三去了。
   继龙和何知达、高长发三人来到城西青云茶楼等候,等到中午时分也未见李先生和侯三的人影儿,只好在茶楼简单吃了饭,又一直耐着性子等到日头偏西,才见李先生来了。见他后面跟了一胖一瘦两个人,那暴牙鼓眼的瘦个儿,想必就是侯三娃了;那胖的却一脸傲气,不拿正眼看人,而且坐下就抢先发话:

共 56658 字 12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7...12
转到
【编者按】小说通过讲述老成都鞋业行会爱恨情仇故事,演绎了一幕幕跨越时空的真善美。清康熙年间,国运日盛,民生安定,成都百业兴旺,特别是提督街制鞋的作坊发达,是全省军务提督衙门订购军鞋的地方。为了抱团发展、共同进退,提督街东头“蜀王弟子”号店主刘昌元提议成立鞋业行会,得到赞同。于是,故事便围绕鞋业行会组织团结鞋业人员发展鞋业及修建三义庙等故事展开。时间跨越幅度大,背景深沉丰实,文化底蕴古老奇特,通过各种人物的多方面刻画,故事的转折发展,表现出一幅极具历史色彩的巴蜀画面,也表现出老成都曾经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此外,作者对人性的描写和深挖也下足功夫,是一篇极具阅感的好文章,非常值得学习,特别是文中的“师爷”“账房先生”“家丁”“银票”等,是一个朝代的代名词,让人有种穿越的感觉!很好的一部小说,画面丰富多彩,对话场景古韵十足,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佳作推荐共赏。问候作者,感谢赐稿风恋,遥祝作者身体健康、文思泉涌!!【编辑:山雨潇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1-07-14 17:06:40
  一篇非常值得学习的小说,历史感十足,难得!学习了!祝老师创作快乐。
2 楼        文友:刘春庆        2021-07-14 17:39:02
  很有地方特点,方言也贴切,也很精彩。问好作者,期待更精彩的作品。遥祝夏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