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传奇小说 >> 【风恋】三义庙鞋歌(小说)

编辑推荐 【风恋】三义庙鞋歌(小说)


作者:孙丹木 布衣,178.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196发表时间:2021-07-14 16:52:16
摘要:清康熙年间,成都提督街一带制鞋业繁荣,众从业者尊蜀汉皇帝刘备为业内祖师,并在“蜀王弟子”鞋坊刘老板(自称刘备后裔)带领下成立了鞋业行会。为感谢祖师蔽荫,纪念刘、关、张三位结义英雄,倡导鞋业团结互助,共同发展,行会提议捐修三义庙,得到大家拥护支持。故事围绕行会组织团结鞋业人员发展鞋业、修建三义庙展开,演绎了一幕幕表现老成都手工业者美德和人间义、恨、情、仇的悲喜剧。


   “你两个别那么严肃嘛,自从你妈去世后,老爸平时对你们照顾不周,平时都在忙自己的事,爷儿仨也难得在一起谈谈心。恰巧昨晚我梦见你们的妈了,她要我多多关心教导你们两姊妹,老爸我才想到平时自己做得不好。现在,你们都快成家立业了,许多事情要自己作主自己去面对。所以今天我抽这个时间,是想把我对人生、对生意上的一些认识和想法向你们交谈交谈,希望你们今后能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多有出息。”
   继龙恭敬地说:“爸,您说嘛,我们一定听从您的教导。”
   娟妹挤挤眼说:“爸呀,您叫我们别那么严肃,可您自己却先严肃起来了!”
   老爸又笑了:“哟,那恐怕是我影响了你们啰!——我还是接到说——先说怎么做人。这里面学问很深奥,我也说不出多少道道,只是认为,做人重要的是“德、义”二字,刘氏先主就是靠这两个字从一个“卖履小儿”到建立了蜀汉江山,得到万世景仰,这应作为我们的传家之宝,是不是?”
   娟妹忙道:“这话您都教导得我们耳朵起茧了,早铭刻在心里了呢!”
   “好,你们都是好样的!比如上次文兴勇救玉洁姐弟,继龙深入虎穴,捕匪救人,都是大德、大义之举,老爸我心头又高兴又自豪哇。所以,这样的德和义还要发扬光大。先主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家庭需要和睦,邻里需要友爱,行会需要团结,朋友需要真诚——这些都是德和义的表现,还需要日积月累,长期坚持哟。”
   又是娟妹插嘴:“怪不得呢,老爸当了会长就不管家里事,整天走东家,串西家,原来是为了家庭和睦、邻里友爱、行会团结、朋友真诚罗!”
   继龙让妹妹别打岔。
   “再说做事——做事也离不开做人。我们做生意,除了讲德、义,还要加一个‘信’字,一个‘情’字。做生意是要赚钱,但不能钻到钱眼儿里去,更不能赚昧心钱。你看先主为恢复汉室,创立天下,是创大业干大事,没有厚德厚仁,重情重义,重诺守信,能成功吗?你看那些投机取巧、欺哄瞒骗、急功近利、无情无义之人,有几个最终能做成大事?至于落脚到实际做事,那反倒容易得多!所以,论做事你们都是大家公认有本事的人,做鞋经商那一套无须我过问操心了,而且行会里的事你们也担当了很多,干得很好,也让我少操了许多心——你们不要看我自己鞋坊的事过问得少了,成天走东串西的,那实际也在帮你们、帮大家做事哦。”
   “老爸毕竟是当会长的,比我们站得高,看得远——不过女儿刚才说你走东家,串西家都是开玩笑的嘛。为了你老人家的身体安康,以后还得要多串多走——没听说‘饭后百步走,要活九十九’嘛。”
   娟妹几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一会儿老爸又说:“正因为我对你两兄妹很放心,一般的事我就少过问了,但眼前还有两件事挂在心上,想与你们商量一下,看你们能不能处理好。”
   兄妹俩忙问什么事,表示一定按爸的吩咐办好。
   “第一件呢,是副会长何知达反映,去年被继龙教训了一顿那个八宝街叫什么周四爷的,后来手摔断了落下残疾,他老母亲也病卧在床,现在他老婆和儿子想到鞋坊做工,但鞋坊的兄弟们一听是周四爷家的,想到他往时的可恶,都不愿接手——”
   “哎,我知道,爸的意思是我们把他们收下,就当做好事对不对?——明天就喊来上工就是了。”娟妹回答得干干脆脆。
   “那第二件事呢?”继龙问。
   “你岳父家在科甲巷不是有间蜀绣坊吗?因经营不善转让给人家了。我想如果这作坊还能收回来,你就应帮你岳父一把力,把它经营起来,我看雪莲也会是个好帮手。”
   “我也想过这件事,现在要先摸一下情况再作决定,如果是以租赁形式转让的,就可能收回来。再就是销路问题,文兴哥不久前结识了个扬州商人,扬州本是个产丝绸的地方,但蜀绣却是独具特色,成都扬州自古商贸往来频繁,有扬州商人的帮助,我想销路应没多大问题。”
   于是继龙就先去文兴家商量。娟妹本也想一道看看婆母和玉洁姐弟,但由于她与文兴哥已正式订婚,那层纸已挑破,反倒害羞起来,所以文兴家很少登门了。就是文兴到刘家来,她也要躲着他,可她又希望他常来。好在文兴也来得较勤,尽管没单独一起相处谈话,但两人能常见见也好。
   她倒是经常跑到雪莲家去玩,现在她已把雪莲当成了知己,虽然与她同年的雪莲比她小半岁,但今后毕竟是她的嫂子,而且又是一方才女,所以很快与雪莲成了亲密无间,情同手足的姐妹,一些不懂的、难决定的事就向她请教。雪莲自从到了王家,便像到了另一个世界,一直养在深闺,虽在养父母的爱护下能专心学习,且衣食无忧,但有时也倍感孤独,希望有人沟通,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好在两家隔得很近,娟妹常来串门,两姊妹几乎天天在一起,互诉衷肠,互相请教,互相影响,以致她俩很快在处事待人和学识技艺上都大有提高。
   娟妹到雪莲家还担负了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向哥哥传递雪莲的信息。比如身体、精神好不好呀,饮食起居如何呀,有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呀——总是拣哥哥喜欢听的说。而透露给雪莲的则是哥哥又到哪出差去啦,又帮谁打报不平啦,又得到谁的赏识啦——总想逗雪莲开心。这无形中把哥嫂的心连在一起了。
   这回,娟妹把哥哥愿意帮她家恢复蜀绣作坊的事告诉她。她当然高兴,说道:
   “爹爹也本想有些作为,只是想到膝下无子,以后没人撑得起这个摊子。继龙哥能有此心,他肯定求之不得。听说现在接手蜀绣店的那家也经营困难,只因租期未满,不好脱手。等我向爹爹禀过,就立即着手这事好不好?”
   在文兴那边,他听继龙把这事一说,觉得把蜀绣作坊经营起来,让成都蜀绣得到振兴,意义非同一般,至少对成都鞋业也会有很大促进。他说:
   “恰好近几天杨语堂要来成都购货,我们再找他谈谈,料想他定会支持。这边你就帮你岳父把蜀绣店赎回,便可马上开张,重振旗鼓了。”
   果然,在多方努力下,不到一个月,蜀绣作坊就开张大吉。雪莲离开闺房,到蜀绣坊里坐阵指导技艺,简直得心应手,还亲自创作了几幅名振遐迩的蜀绣精品,大大提高了蜀绣的声誉。继龙帮助经营谋划,更是尽心尽职,深得王五爷夫妇信任重用。
  
   第十二集:痴情女泪洒锦江
   杨语堂此时来成都,便首先邀请文兴去茶肆商谈,二人不觉又到了初次见面的“有缘来”茶馆,语堂道:
   “有道是千里有缘来相会,看来我们果然有缘——哦,老兄,敢问上次那卖唱的姐弟,现在可好?”
   文兴觉得有些不好回答,只敷衍道:“还在我家做工,一切皆好。弟弟的脚已大有好转,但还未取掉拐杖。”
   语堂也不便多问,于是两人谈话进入正题。文兴谈到请他经营蜀绣的事,他竟满口答应,笑道:
   “这事好办,我在扬州多开几个店铺,专卖蜀鞋蜀绣如何?”
   “这当然是惠及双方的好事!扬、益二州,一水相连,自古通商,互利互惠,才得有今日之繁华!”文兴真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让他把这事定了下来。
   语堂却对自己的慷慨解释道:“仁兄,也许是我与成都有缘,凡是成都的传统商品,我都喜欢,比如这盖碗茶,也是成都一绝,特别是成都妹儿,比起扬州女子来更是别有风韵。”
   这杨语堂也许真对成都着了迷,爱屋及乌,才对成都的物品这般欣赏喜爱。临分手时,他又提出改日要去张家看看玉洁姐弟。
   文兴不好明确表态,心想玉洁成天心事重重,笑口难开,已不见刚来时天真活泼的影儿,客人见了怎么解释?如果再出点什么意外,多让人难堪!——恐怕届时只好借故推辞客人的好意了。
   想到玉洁近来的变化,文兴心里也很难受。他已明白自己与秀娟订婚为什么会给她那么大的伤痛?但要解开她的心结,让她振作起来,他又束手无策!
   要问这段情感纠葛的起因,还得先从姐弟俩半年前来张家说起——
   自从文兴在茶馆与姐弟相遇把他们从虎口救出,又留下家中做工,一直把他俩当亲姊妹对待,母亲也把他俩当亲生儿女对待。正因为如此大恩,让姐弟俩铭记在心,总想尽一切可能给以回报。故他们相处如一家人,你敬我爱,亲密无间,可哪知后来亲密的兄妹情慢慢发生了变化,玉洁深深爱恋上了文兴哥!平时关心他衣食冷暖,起居出行,她想得周周到到,为他端茶送水,洗衣盛饭,她做得贴心贴意,都为了让他懂得自己的苦心真情。可文兴却视若平常,对那份深情全然不知!按说玉洁已是青春少女,在张家虽受厚待却内心孤寂,对文兴哥这位一表人才、满腹经纶而对自己体贴关心的救命恩人,从感恩戴德到日久生情,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文兴母子觉得对他们姐弟的关爱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何况他们是在自己做工养活自己,竟没有从别的方面想。文兴自喜欢上娟妹后,心里自然不会有别的女人。其实他何尝不喜欢玉洁妹,喜欢她是个清纯可爱、聪明伶俐的好女孩,可那也只是哥哥喜欢妹妹的感情,而非儿女之间的爱情。玉洁后来也明知这一点,而且觉得文兴与娟妹是般配的,她本人对娟妹也很要好——这也正是最让她苦恼的原因所在。她也想抛弃这份“非份之想”,但是为时已晚,那种苦苦思念埋在心里,没处诉说,也没人留意,连弟弟也不知道。他只知姐姐近来郁郁不乐,只顾成天埋头拼命干活。后来他察觉到姐姐的心事,也只是暗暗为她着急,怎么好向人提起呢?——她就这样在不被人留意不被人理解的单恋泥潭里苦苦挣扎,越陷越深。
   到了文兴哥订婚这天,玉洁的痛苦达到顶峰,再也装不出平静的样子,只好趁鞋店歇业这天到鞋作坊偷偷哭泣,果果怕姐姐出意外,也悄悄跟去坐在她身旁安慰她。当干妈和文兴哥找到他们时,玉洁已哭了大半天眼泪几乎流干。
   第二天张大妈见她似乎心情平静了些,于是决定好好开导安慰一下这苦命女子,她拉着玉洁的手道:
   “妹儿呢,看你这样子,干妈心里也不好受啊,凡事想开点吧,你心里的苦愿不愿跟干妈说,我也不怨你,这人生一切都是命在安排,可不要跟自己过不去呀!你两姊妹现在都没成家,就算今后成了家,干妈这里也永远是你们的家——别的我不敢保证,干妈只要有碗饭吃,就绝不会让你们饿着。”
   玉洁从干妈语重心长的话语中感到无比亲切和温暖,不忍再这样下去伤干妈的心,便开始表现出平常的样子。她最感激干妈的,是她知道了自己的心事,不但没让自己难堪,还把“家”这个位置永远留给她,让她能长期与心上人同在一屋檐下——即使终是一场空,她也无怨无悔,每天能见到他也是幸福啊!
   后来,娟妹不知怎么知道了玉洁妹的事,对这位死心踏地的情敌,她到是很宽容,甚至对她孤苦伶仃情无所托的遭遇深表同情。她想过来看看洁妹,但一个人又觉不好意思。犹豫了几天后,趁继龙、文兴带上果果外出办事,娟妹就去把雪莲约到一起来看洁妹。洁妹见两位姐姐来看自己,感到很是欣慰,她们聊了一会儿,又聊到做鞋的事上来了。
   玉洁一提起张家的鞋作坊就有了精神,她向两位姐姐介绍,文兴哥最近给鞋店取了个“天府鞋家”的名儿,还刻了块匾挂在店门上,作坊也扩大了,新招了十来个工匠,说着就要带她们去参观新扩的作坊。雪莲是头一回到文兴哥家,当然样样都感到新鲜稀奇,一边参观一边笑道:
   “看来,文兴哥一心要把‘天府妹儿’做出个名堂来!”
   娟妹笑道:“他就是被‘天府妹儿’迷住了。又是增加产量,又是拓宽销路,一天人都不知那儿去了。”
   “是不是你几天没见到文兴哥就掉了魂儿了?”雪莲趁机取笑起她来。
   此时她俩见洁妹脸色黯淡下来,知道说漏了嘴,又忙把话题岔开。雪莲随手拿起桌上一只鞋说:
   “洁妹,你们这女鞋的样式倒是蛮好看的,可上面的绣花却有些老套。”然后又问娟妹,“娟姐你说是不是?”
   娟妹说:“可不。”想到这些绣花样多出自洁妹的手,便改口道,“到时请你这蜀绣大师来指点指点怎样?”
   洁妹立即高兴地说道:
   “雪莲姐,听说你是绘画剌绣高手,我早就想拜你为师学手艺了,你能常来教教我们吗,不然我去你府上请教。”
   “好,好,只要小妹高兴,我有空会常来的。”
   她们高高兴兴玩了一会,娟妹和雪莲就要告辞,洁妹无论如何要留她俩吃午饭。此时,张妈从厨房出来邀请:
   “都是自家人哪还讲什么礼!粗茶淡饭,我都做好了。”
   吃过午饭,三姊妹又聊了一会儿,娟妹、雪莲这才离去。
   ——就在这样大家相安无事的环境里,日子一天一天照常重复着,玉洁仍痴迷在那个不可能实现的梦中。
   转眼又到了第二年秋天,芙蓉花开时节,天气慢慢褪掉了炎热,正是鞋匠们好干活的时候,而这个季节来订货的也特别多,所以成都的各家制鞋作坊都十分繁忙。
   这天,文兴哥有事外出,洁妹和果果正在作坊里忙活,干妈来叫洁妹歇息歇息,回屋去有件事要与她商量。洁妹解下袖套,拍拍身上的纤尘,就跟干妈回了屋。刚一坐下,干妈就开门见山地说玉洁的喜事临门了。玉洁一听感觉不妙,没等干妈细说就断然表态:

共 56658 字 12 页 首页上一页1...45678910...12
转到
【编者按】小说通过讲述老成都鞋业行会爱恨情仇故事,演绎了一幕幕跨越时空的真善美。清康熙年间,国运日盛,民生安定,成都百业兴旺,特别是提督街制鞋的作坊发达,是全省军务提督衙门订购军鞋的地方。为了抱团发展、共同进退,提督街东头“蜀王弟子”号店主刘昌元提议成立鞋业行会,得到赞同。于是,故事便围绕鞋业行会组织团结鞋业人员发展鞋业及修建三义庙等故事展开。时间跨越幅度大,背景深沉丰实,文化底蕴古老奇特,通过各种人物的多方面刻画,故事的转折发展,表现出一幅极具历史色彩的巴蜀画面,也表现出老成都曾经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此外,作者对人性的描写和深挖也下足功夫,是一篇极具阅感的好文章,非常值得学习,特别是文中的“师爷”“账房先生”“家丁”“银票”等,是一个朝代的代名词,让人有种穿越的感觉!很好的一部小说,画面丰富多彩,对话场景古韵十足,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佳作推荐共赏。问候作者,感谢赐稿风恋,遥祝作者身体健康、文思泉涌!!【编辑:山雨潇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1-07-14 17:06:40
  一篇非常值得学习的小说,历史感十足,难得!学习了!祝老师创作快乐。
2 楼        文友:刘春庆        2021-07-14 17:39:02
  很有地方特点,方言也贴切,也很精彩。问好作者,期待更精彩的作品。遥祝夏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