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传奇小说 >> 【风恋】三义庙鞋歌(小说)

编辑推荐 【风恋】三义庙鞋歌(小说)


作者:孙丹木 布衣,178.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199发表时间:2021-07-14 16:52:16
摘要:清康熙年间,成都提督街一带制鞋业繁荣,众从业者尊蜀汉皇帝刘备为业内祖师,并在“蜀王弟子”鞋坊刘老板(自称刘备后裔)带领下成立了鞋业行会。为感谢祖师蔽荫,纪念刘、关、张三位结义英雄,倡导鞋业团结互助,共同发展,行会提议捐修三义庙,得到大家拥护支持。故事围绕行会组织团结鞋业人员发展鞋业、修建三义庙展开,演绎了一幕幕表现老成都手工业者美德和人间义、恨、情、仇的悲喜剧。


   “干妈,女儿我已向菩萨许下愿心,我这辈子哪儿也不嫁,只要您老人家不嫌弃,我宁愿伺候您一辈子!”
   张妈满怀兴致地为玉洁答应这门亲事,都是为她终身着想,见玉洁听都不愿听,这么不领情,已有几分生气,但她毕竟是书香门弟的主妇素有涵养,还是心平气和给玉洁讲:
   “妹儿呢,女大当嫁,这是做女人都要走的路呀。这事人家早就提过多次了,要是寻常人家,或那种少教养缺能力的人,我也绝不会应下这门亲事。那后生也是个官宦子弟,人家是看中了你的才貌,想明媒正娶地接你过门——你实在不愿意,我剖下这张老脸去回绝人家就是了,但你长期这样也总不是个事儿呀!”
   这话虽轻,落下却很重,说着洁妹就哭了:
   “干妈,您的心我明白,您的情我领了,可您非要我答应嫁给我认都认不到的人,我宁愿一死!”
   “你怎么动不动就往绝处想,这人生就一个‘死’字那么简单吗?阎王不要你,死也难哪!——好,我今天也不为难你,让你慢慢考虑三天,再回我话好不好?”说完气冲冲出门去了。
   洁妹只好点点头。
   算来,三天后就是中秋节,花好月圆之时,寄寓了人间多少有关团圆、圆满的梦想!
   第二天一早张妈到文殊院烧香去了,文兴哥外出还未回来,洁妹让果果去秀娟姐那里请教制作鞋样的事,说自己在家清理打扫房间,准备过中秋。她把家里所有的房间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日常生活用品摆得顺顺当当,衣服整整齐齐叠在衣柜里。在文兴哥房里,她呆立良久,不禁簌簌流泪。收拾完毕,她又回到自已房间,边垂泪边唱起伤心的曲儿:
   风飘飘,雨潇潇,
   扑簌簌泪点儿抛,
   孤女魂断谁知晓,
   淅沥沥细雨打芭蕉
   ……
   哭罢,唱罢,洁妹向作坊里的工匠姐妹作了交待,说自己上街耽误一会儿就只身出了门。没过多久,她走出南城门,来到锦江岸边,见两岸绿荫掩映,红男绿女,悠然自得,江中流水清清,舟来船往,鱼翔鸟飞,一派美丽兴旺景象。她在岸边独自徘徊了好一阵,也哭干了眼泪,然后像是下了某种决心,脸上露出淡淡一笑,突然身向前冲,口中念道:
   “爹爹呀,女儿来了——”便向江中跃出一条美丽弧线,扑通一声跳了下去,溅起大团浪花,秋日下像一朵盛开的银菊。
   “有人跳江啦!快救人啦——”人们忙向江边跑去……
   傍晚,张妈,文兴,果果都陆续回来了,只不见了玉洁,问工匠们,回答说上午玉洁说上街一会儿就回来,后来就一直没见人影儿。三人心里都有了不祥预感,不约而同带上几个工匠就朝锦江边跑,快到南城墙就听人说上午有个姑娘跳江了,果果如五雷轰顶,连人带拐杖一起倒地,两个工匠把他扶起来又架着跑。他们跑拢岸边,只见江水白茫茫一片,岸上人早已散尽,四处静静的,问停靠在岸边的船家,有的不知道,有的说知道有人跳江,但不知最后救起来没有。
   问了半天还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张妈、文兴、果果三人一齐放声大哭起来。果果边哭边喊边捶胸:
   “姐姐呀,姐姐呀,你怎么忍心丢下小弟弟走了呀!都怪弟弟无用无能呀!”
   眼泪哭干了,才被众人劝回家。回家后又各自回屋哭,果果被人背回来倒在床上哭。看到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一尘不染,张妈和文兴更是深深地后悔深深地自责,她是多么深深地恋着这个家啊,她是被逼得无路可走啊!他们都没想到这个外表温柔平静的女子内心竟是这般刚烈顽强!更让文兴痛心的是,这个给自己如山高如海深的爱的女子,却被自己的麻木和冷酷无情害死了!她走时连一句话一个字也没留?想到此,他开始寻找她有没有留下什么东西,他想哪怕是骂我的恨我的咒我的一件证物也好,不然他真的要发疯!——噫,这桌上这双布鞋是谁的?他急忙拿起一看,发现里面塞着一张纸,打开再看,上面清晰地写着两行娟秀的小字:
   “文兴哥,此鞋是小妹亲手做成,送给你作纪念。只恨我俩今生无缘,来生再见吧!”
   读罢他已是肝肠寸断,又嚎陶大哭起来。
   不一会儿,秀娟、雪莲、继龙、刘师爷、王五爷、王五娘以及靴鞋行会的一干朋友闻讯赶来,大家无不为玉洁惋惜,只好劝慰张家母子和果果一番。
   秀娟和雪莲对洁妹的瞬间离去更感惊愕,难于接受,一个如花似玉重义重情的妹儿,竟就这样香消玉殒,怎不让同是青春少女的她们清泪涟涟?对失去父母现又失去相依为命的姐姐的玉果,也深表同情,不知他以后怎么在张家相处。对此,雪莲与义父王五爷商量后提出,如果果自己愿意,张妈又同意,就请果果到她家小住一段时间,白天照样来张家做工料理。大家都认为这倒是个让果果早点走出伤心的办法。张妈虽然舍不得他离开,也只好点头同意。
   果果此时是左右为难,自己和姐姐因张家而获救,姐姐又因张家而魂断锦江,张家是恩人是仇人自己也说不清。按说他早已自食其力,完全可自立门户,但眼前只好听从大家安排。
   于是在当天夜里,果果告别了干妈和文兴哥,拄着拐杖随王五爷、雪莲姐离开了这曾留下姐弟俩欢乐和悲伤的地方。果果一走,张妈和文兴哥的心像被人掏空,几乎无法自持了。
  
   第十三集:云帆龙舸下扬州
   这年秋天,玉洁投江事件给张家、李家留下深深的伤痛,也成了鞋匠们心中一时挥不去的阴云。好在有靴鞋业行会作为主心骨,力倡会员间的团结友谊,带领大家克服困难,致力生产,不但让文兴、玉果等人心境逐步趋于平静,还使整个靴鞋行业振作起来,产量质量大得收获。各家库房里满满当当码起待运出销的靴鞋,鞋家脸上开始绽露笑容。
   这期间,为了帮助未来婆母和丈夫走出心理困境,娟妹也顾不了害羞,常邀雪莲到婆家陪伴婆母。雪莲自从蜀绣作坊重振旗鼓后,比原来忙了许多,但每逢娟妹相邀,也欣然前往。有时到了文兴家,不巧张妈又到文殊院子烧香去了。后来知道她常去为洁妹烧香许愿超渡亡魂,姐妹俩又叹息一番,说是这也许是一种心里解脱的办法,那就随她去吧。
   果果呢,在王家的关心和开导下,不但精神慢慢振作坚强起来,为人处事、做工技艺等方面也大有长进。白天照常到张家做工,晚上还要帮蜀绣店干活,王家夫妻父女拦都拦不住,有空还要到刘家向继龙哥学武艺,因为腿脚不便,练功往往痛得头上冒汗,也从不叫苦。后来,那只伤腿也因时常锻炼,加上继龙常给他擦药酒而慢慢复原,现在竟可丢掉拐杖走路了。
   不过,在鞋家忙碌了一个秋天,正待收获的时候,市场上却传来不利消息:今年因鞋产量猛增,商家销售出现困难,都把价格降低,就是原来订了货的,也逼着生产家降价,不然就要取消契约。一些制鞋作坊急需资金周转,只好把产品贱卖出去,哪知降价的口子一开,整个市场价格就像雪崩一般垮了下来。对此严峻形势,更多的制鞋人家心如汤煮,一筹莫展。
   消息反馈到靴鞋行会,行会领头人立即组织一批骨干会员到大慈寺议会。众人一一拜了寺院里的菩萨,尔后到一茶房坐定,一边品茶一边议事。
   刘会长向大家告知了眼前形势,然后说道:
   “各位兄弟,眼看我们这个行业刚刚得到振兴,又遇到这样的困境,我等怎不着急?现在是考验我们这个行会组织的时候了,如果不能带领众鞋家渡过眼前难关,还要这行会干啥呢?今天请大家来此聚会,就是要一起分析分析引起目前困局的原因,合计合计解决办法。‘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嘛。”
   “其实,近年来靴鞋业发展势头一直很好,还是头一回遇到货卖不出去的情况——这也是我们始料未及的。现在看来,这种情况是多种原因造成。”文兴站起来向众人欠欠身子,然后又分析道,“第一,我们生产有一定盲目性,特别是产量增长过快,如有的在商家没有契约预定的情况下就大量生产。第二呢,是远途运输费用增加,费用增加又主要因沿途官府对舟船车马的税赋增加。第三是有的商家趁机压价,想从中获取暴利。四是我们行业内部有的人自己乱了阵脚。大家觉得是不是?”
   围绕文兴的分析,众人你一句我一句议论开了,有总结自己经营失策的,有咒骂官府鱼肉百姓的,有声讨商家唯利是图的,还有抱怨运气不好的。然后又提了一些解决办法。
   文兴归纳众人意见后建议:
   “依我之见,要让鞋帮们渡过眼前难关,我们行会的作用很关键,首先要让大家抱成一团,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尤其在某些大的举动上要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不能各行其是。第二是对策措施要有针对性,之所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第三就是我们在座的人要以大局为重,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作好领头之雁,关键时候勇于牺牲个人小利。”
   最后众人议定,同时采取五点对策:
   一是主动出蜀打通商路。重点分三路:一路是从南道经雅州至建昌出蜀,再经云南出境,打通国外商路。二路是经北道过秦岭至长安,拓宽中原商路。三路是经水路沿长江各大商埠,直至扬州。
   二是以靴鞋行会之名义,请求成都地方官府减轻鞋业税赋,同时上书四川总督,请求川内处于水陆交通枢纽的地方官府减少车船运输税赋。
   三是以靴鞋行会之名义,协调和要求成都商家履行原订货契约,不得随意毁约,随意压价。
   四是协调行业内的生产,控制产量,提高质量,尽量减少货物积压。
   五是暂停三义庙的修建,奠基典礼改在明年三月十五,也就是原定的落成典礼之日,把建庙银两借给陷入资金困境的鞋家。
   接下来便进行分头落实。出蜀通商的三条线路,第一条经南边的出国大道,在雅州府尹陈治中大人和富商薛礼贤的帮助、参与下,已取得初步进展,一批蜀鞋随蜀锦、蜀绣等商品已到了印度等国。故此路暂不派人前往。第二条经北边的至中原的线路因至冬季已快冰雪封山,山路艰难,故眼前不宜出行。唯有第三条至扬州的水路应立即出行,好赶在春节前把货运出去。
   于是商定由张文兴、全行礼带领李玉果等六人,带上一批蜀鞋及蜀绣、蜀锦等货品到扬州,争取在扬州商人杨语堂的帮助下,拓宽扬州等地的销路。刘会长、继龙、何知达等行会头领以及今天来参会的行业骨干,便各自分担了余下事宜。
   三天后,以推销蜀鞋为主的首家商船在万里桥码头启航,虽然锦城已见初冬的萧瑟,但江中往来船只如梭,船歌此起彼伏,仍显得生气盎然。文兴一行人都是一身短打扮,果果最近身体恢复得很快,情绪也大有好转,此时站立船头,俨然一位英俊潇洒精神抖擞的翩翩少年。果果此行的目的除了接受锻炼,还兼有为王家推销蜀绣的任务。成都靴鞋行会的领头人物和亲人朋友都来江边把盏送行,互道勉励祝愿。娟妹拉着雪莲一道,自然是来为文兴哥送行,张妈自玉洁投江后,再没来过江边。王五爷夫妇也随雪莲前来,是要为果果送行。因为这是果果第一次出远门,老两口自然要来嘱咐一番。临行时王五爷也提起那句古话——“万里之行,始于此。”但今天这话似乎有了更多意义。
   “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果果生平第一次乘船远行,满怀对前面新的路程的好奇和向往,巴不得船行如飞尽快到了扬州。文兴到过扬州几次,对沿江风景名胜有些了解,便一路解说给果果听。好在此次行程是直达扬州,中途未在其它商埠逗留,七天之后,就到了目的地。
   到得扬州城,一行人先找了个客栈安顿下来,文兴就去拜访杨语堂。杨家乃一深宅大院,庭院深深,回廊折折,陈设典雅,古色古香,比起文兴家当然华贵气派得多。两人在客厅坐定,婢女端上茶来,是宜兴紫砂茶壶泡出来的茶,文兴品这茶,与成都的盖碗茶又别是一番风味。再看那侍茶女,是那般清秀可人,心中叹道,扬州这钟灵毓秀之地,多出美女佳人,名不虚传。于是先把商务搁置一边,开始天南海北,慷慨陈词,高谈阔论起来。他们一个是儒生从商,一个是富商好文,意气相投,见面自然有说不完的话——好在这回语堂未提及玉洁姐弟的事,不然文兴还不知该如何回答。
   谈到本次的商务事宜,语堂则是精练简明,如快刀斩乱麻般把事情处理得妥妥贴贴。他说:“自古小贾贾货,大贾贾市,你们此次为开拓市场而来,实乃高明之举。虽然扬州物华天宝,许多物品均为上流,如这里的苏绣同你们四川的蜀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列为中国四大名绣,  扬州漆器、玉器等也全国著名。但好的货物更需要流动,扬州既要将自己的产品销往华夏各地,又要将各地的产品吸纳进来,货畅其流才能提高品质,才能让商家、百姓多方获利受益嘛。”
   “贤弟高见,少有能及!”
   “我上次从成都带回的蜀鞋、蜀锦、蜀绣,在扬州颇受客官青睐,特别是你的‘天府妹儿’和雪莲家的‘天府蜀绣’很受欢迎,已有商家要开专店卖你们的产品,你们来得正是时候呀!”
   文兴道:“多亏老弟鼎力相助,广为宣传,蜀鞋、蜀绣才得在扬州打开销路。这里,我特别代表成都所有鞋家和王家蜀绣坊,向你深表谢意!”
   “岂敢岂敢!作为商人,我也是为了赢利赚钱呀。”

共 56658 字 12 页 首页上一页1...567891011
转到
【编者按】小说通过讲述老成都鞋业行会爱恨情仇故事,演绎了一幕幕跨越时空的真善美。清康熙年间,国运日盛,民生安定,成都百业兴旺,特别是提督街制鞋的作坊发达,是全省军务提督衙门订购军鞋的地方。为了抱团发展、共同进退,提督街东头“蜀王弟子”号店主刘昌元提议成立鞋业行会,得到赞同。于是,故事便围绕鞋业行会组织团结鞋业人员发展鞋业及修建三义庙等故事展开。时间跨越幅度大,背景深沉丰实,文化底蕴古老奇特,通过各种人物的多方面刻画,故事的转折发展,表现出一幅极具历史色彩的巴蜀画面,也表现出老成都曾经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此外,作者对人性的描写和深挖也下足功夫,是一篇极具阅感的好文章,非常值得学习,特别是文中的“师爷”“账房先生”“家丁”“银票”等,是一个朝代的代名词,让人有种穿越的感觉!很好的一部小说,画面丰富多彩,对话场景古韵十足,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佳作推荐共赏。问候作者,感谢赐稿风恋,遥祝作者身体健康、文思泉涌!!【编辑:山雨潇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1-07-14 17:06:40
  一篇非常值得学习的小说,历史感十足,难得!学习了!祝老师创作快乐。
2 楼        文友:刘春庆        2021-07-14 17:39:02
  很有地方特点,方言也贴切,也很精彩。问好作者,期待更精彩的作品。遥祝夏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