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清 明(小说)
清明节,雨下了一天一夜。园中的桃花不知被打落了多少。天空依旧灰蒙蒙的没有放晴的意思。
“建国,明天陪我回趟老家,我要去扫墓。”郭清明给儿子打去电话。
“爸,您都这么大岁数了就别去了。”郭建国知道父亲要去给乡下的奶奶扫墓了。清明不但是父亲的生日,而且还是他两个妈妈的忌日。
“要去。”他,必须去,他年年去。
他出生第一天就经历了一场生死劫,是那个妈妈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一生当中除了那个女人外,他再也没有叫过第二个女人妈妈。
“让凯华跟你去吧!他正为入党的事发愁呢!”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儿子所在单位的共产党员们要去革命烈士陵园进行红色教育,当然不能缺席。
孙子郭凯华在本市上大学,最近要入党。为纪念建党一百周年,德育老师要求每个入党积极分子写一篇作文,题目就是《我心目中的共产党员》。
我心目中的共产党员是什么样子?这个概念在年轻一代人的认知里似乎很模糊,很笼统。虽然他的父亲和爷爷都是共产党员,似乎他们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
“爷爷,乡下那个老奶奶是咱家亲戚吗?”
坐在驾驶位置上的凯华一边紧握着方向盘一边问道。
“是!没有她就没有我。”
“她是党员吗?”
“是。”
“欧耶!”坐在副驾驶座位上凯华的女朋友佳佳高兴地攥紧了拳头喊出了声。
“那个老奶奶一定有故事。或许对你写那篇作文有帮助,就让爷爷给你讲讲呗!”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着,外面好像又飘起了细细的雨丝,车窗上泛起了一层白雾。
三十年前的一天,郭清明接到了乡下打来的电话,说是他乡下的妈妈病危,弥留之际想要见他一面。
“明儿。”老妈妈拉着他的手轻声地呼唤着。
“妈。”
“知道为什么给你取名清明吗?”
“我出生在清明节那天。”
老人摇了摇头。“你是党的孩子,往后当了官啊要清如水,明如镜,心里呀时时刻刻都要装着老百姓。”
“知道。”郭清明抹了一把眼泪说道。
老人安详地闭上了眼,老人被安葬在了山脚下的一条小溪旁。他是老人一手带大的,郭清明为老人立了墓碑,碑文记录着老人不平凡的一生,墓碑的正面镌刻的是“慈母党同生之墓”几个大字。
老人小时候家里很穷,在她很小的时候家乡闹灾荒,父母带着她逃难到此,父亲得了重病没钱医治死了。为了生存母亲带着他嫁给了本地一个老光棍,时常给一个地主家去做活,而她做了地主家的使唤丫头。她连个名字都没有,由于缺乏营养她长得很瘦弱,家里人都叫她细妹子。
地主看中了她母亲的姿色,强暴了她的母亲,母亲不堪受辱自缢死了,继父去找地主理论,却被地主家的打手给打死了。她成了孤儿。
后来村里来了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号召减租减息,消灭剥削,消灭压迫,提倡男女平等。
共产党的干部把细妹子从地主家解救了出来。
“你叫什么名字?”
“细妹子。”
“你姓什么?”
她瞪着一双大眼睛看着那个被称作杨老师的姑娘。她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
“你在遭受压迫的时候为什么不反抗?”
“什么叫压迫?什么叫反抗?”
杨老师感到了悲哀,没有文化的悲哀。可是在那个年月里有几家的孩子上得起学?看来共产党主张在乡下创办识字班是正确的。
“你多大了?”
“十五。”
“十五岁,辛酉年属鸡,应该是1921年出生的。”杨老师推算着。
“你想不想上学?”
“想。”
她进了杨老师的识字班。
一年后的一天,枪声从晌午一直响到掌灯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在打仗,只是不知道谁在和谁打。兴许是保安团和共产党的游击队吧。一连好多天也没有见到杨老师的影子,莫非保安团把共产党的工作队抓走了?
杨老师回来了,她告诉乡亲们说是日本鬼子来了,日本鬼子占领了县城,日本鬼子到处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比那些地主老财和保安团坏多了。杨老师还说,共产党的队伍在山那边和鬼子打了一仗,打了一个大胜仗。
杨老师一面宣传抗日一边组织群众做好支前工作。白天纺线织布为八路军做军鞋军服,晚上教这些妇女们读书识字。做这些都是在隐秘的情况下进行的。
两年来,细妹子在杨老师的教导下,对党有了深刻的认识。
“我能加入你们吗?”
“你为什么要加入我们?”
“你是共产党,你们一心为穷苦百姓着想,为穷苦百姓当家做主,和那些剥削阶级作斗争,加入你们我就是党的人了,就和你们一样了。”
“共产党不单单是和这些地主老财作斗争,还要解放全中国更多的劳苦大众。”
细妹子一知半解地看着杨老师。
“加入我们不仅要吃苦受累,关键时刻还要流血牺牲。”
“我是被共产党解救的,要不然我还在地主家遭受剥削和压迫呢。”说着细妹子解开了上衣的扣子,肩膀上的伤疤特别醒目。那天她差一点就被地主打死了。
细妹子眼泪汪汪地说:“你看,这是被地主的鞭子打的。”
“你要想加入我们的党组织,要经得起考验。”
“我不怕死。”细妹子咬了咬牙狠狠地说道。
“你连名字还没有呢!”杨帆若有所思地说道。
“我是党的人了,你就给我取个名字吧!”
杨老师像是想起了什么,“你是共产党解救的,出生在共产党成立的那个年月,就叫党同生吧!”
从此细妹子有了自己的名字——党同生。杨老师成为了她的领路人,一年后,党同生在极其隐秘的情况下宣读了入党誓词。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四个多小时,在一条乡间公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后,才在一座山峰下面停了下来。
在山脚下并排立着两个墓碑。一个是他生母的,为了掩护乡亲们不受到鬼子屠戮挺身而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另一个是他养母的,为了抚育他一辈子没有结婚。
“好响亮的名字哟!”佳佳看着其中一个墓碑上的名字不由得惊呼起来,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用手捂住了嘴吧。
“是共产党救了她。她是共产党的同龄人。”
“哦!”
郭清明不顾地上的泥水重重地跪了下去。
“爷爷……”佳佳怕爷爷弄脏了衣服,刚想阻拦被郭凯华一把拽住了。
郭清明朝着墓碑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妈,儿子看您来了。”
他喊出人生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妈”。这是他唯一叫过妈的人。尽管她一辈子都没有结过婚。
“细妹子,快走,鬼子来了。”邻居老大妈急急忙忙跑来拉起细妹子就走。
“大娘,您先走,我得去看看杨老师走了没有!”细妹子突然想起杨老师今天刚生完孩子,肯定还没有走。
细妹子来到杨老师居住的小院时,怀中抱着一个婴儿的杨老师,拖着虚弱的身子刚刚走出屋门。
“杨老师,快走,鬼子就要进村了。”细妹子上前一边搀扶住杨老师一边说道。
她们还没有走出院子,大街上就传来杂乱的脚步声与叫骂声。她们想躲藏已经来不及了。又能躲藏到哪里呢?
杨老师把孩子塞到细妹子怀里,“我走不了了,你抱着孩子赶紧走吧!”
“站住,皇军有令,让你们都到村边集合。”小院里冲进来两个伪军,他们用枪逼住了两个惊慌失措的女人。
“想跑?门儿都没有。”伪军骂骂咧咧地说道。
然后朝着一个鬼子兵点头哈腰道:“太君,花姑娘地想跑,我地拦住了。”
鬼子兵一摆手,用生硬的汉语说了句:“快快地。”
鬼子把抓到的老百姓全部集中在村口的空地上,四周架起了机枪。
老百姓们只要向西跑进大山就安全了,可是鬼子来的太突然了,人们还没有来得及出村,鬼子就将村子包围了。
“谁说出八路军的干部,就放谁回家。如果不说的话,统统枪毙。”一个满口大金牙的翻译官对着人群说道。
死一般的沉寂,虽然是春天了,天气依然有些冷。站在冷风中的老百姓有些瑟瑟发抖,但谁也没有说话。
“别他妈的敬酒不吃吃罚酒。”大金牙叫嚣道。
就在鬼子准备往外拉人时,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不适时宜地从人群中传了出来。
婴儿的啼哭引起了鬼子的注意。细妹子急得冷汗直往外冒。
旁边的大娘说:“孩子饿了,得赶紧喂奶。”
是啊!孩子饿了才会哭,只要喂奶就会停止啼哭。
细妹子怀中抱着婴儿,被鬼子和伪军驱赶过来,还没有来得及还给杨老师。就是刚生过孩子的杨老师此时也未必有奶水。
突然细妹子解开了自己的上衣扣子,把自己未发育成熟的奶头塞进婴儿的嘴中,婴儿停止了啼哭,使劲地吮吸着并没有奶水的乳头。细妹子感到一阵钻心的疼痛。
那些知情的婶子大妈惊得一个个说不出话来,一个未出阁的大姑娘竟然当着众人面给一个婴儿喂奶,这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细妹子感到的是羞涩,不是耻辱。
大金牙走了过来,翻愣着狐疑的小眼睛打量着细妹子,一只狗爪子还在细妹子白嫩的奶子上捏了一把。
“谁的孩子?”
“我的。”细妹子狠狠瞪了大金牙一眼。
“老总啊!积点德吧!”
“放屁!你以为老子没德吗?老子抓的是共党。”大金牙抬起手来就要打这个多嘴的大妈。
“住手,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八路,我男人是八路军独立团政委。把乡亲们都放了,我跟你们走。不然的话……”杨老师突然从人群中挤了出去,手中举着一颗手榴弹,另一只手扣在了拉火环上。
“哟西。”鬼子军官满意地笑了。他们得到了情报,说是八路军的一个大干部住在这个村子里。他们抓到了八路军独立团政委的老婆,也就有了和独立团谈判的筹码。收获不小,没有再为难乡亲们。他们怕这个共产党的女干部拉响那颗手榴弹就得不偿失了。
“爷爷,那个八路军女干部是你亲生母亲吧!”佳佳好奇地问道。
郭清明表示默认。那个被鬼子抓走的八路军女干部就是他的亲生母亲,为了不让鬼子拿自己当筹码来要挟独立团,在回城的路上毅然拉响了手榴弹和鬼子同归于尽了。这天正是清明节。
郭清明正和一帮小伙伴们在街上疯跑,邻家何奶奶一把拉住玩得满头大汗的郭清明。“狗娃子,你家来了个当兵的,你妈在哭。”
郭清明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很小的时候,有一天他饿得竟然爬进了狗窝吃起了狗奶,被人看见了才给他取了个狗娃子的乳名。
狗娃子一溜烟跑回家,以为有兵痞在欺负他妈,进门就喊:“妈。”
“你是谁?为什么欺负我妈?”他看到了坐在他家的土炕上解放军军官,不客气地挥舞着小拳头质问道。
“哟呵!这小子还挺横!”军官上下打量着这个浑身是土的孩子。
“别犯浑,他是你爸爸。”细妹子抹了一把眼泪说。
“我爸爸?人家都说我没爸爸!”狗娃子瞪着军官。村里人都说他是个没人要的野孩子。
“胡说,那是为了隐藏你的身份才那样说的。”
后来,狗娃子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曾是独立团的政委,如今解放了,已经是军政委了。
“我不是你亲妈,你亲妈在你出生的时候就牺牲了,你父亲是来接你回家的。”细妹子说出了隐瞒了近十年的实情。
“你就是我亲妈,我不走!我不要离开妈。”狗娃子倔强地说道。
“孩子,你是大人了,该听话了,你爸爸是来接你进城读书的。”
“那你跟我一起去吗?”
他很想读书,要不是能读书他才不要跟这个狗屁爸爸走呢。
“你先去,我把地里庄稼收拾完就去城里找你。”
多少年后郭清明才明白,那只不过是妈妈的托辞罢了。妈妈绝对是不会进城来找他的。
细妹子已经不是当年的细妹子了,多年来的对敌斗争,她已经完全锻炼成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共产党干部了。
狗娃子一步三回头地跟着所谓的爸爸走了,被他的亲生父亲带去读书了。
细妹子手扶着门框噙着眼泪说道:“记住了,你叫清明。”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