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时光】爱在天地间(作品赏析) ——田正芳散文《朝拜太阳》赏析
《朝拜太阳》是四川散文作家田正芳的代表作,也是她的散文和韵文选集的书名。这篇散文以第三人称叙述了主人公云子和永林登泰山看日出的旅游经历,抒发了作者自己对人生对自然的感悟,是一篇优秀的游记散文。
一场大病之后,云子拖着虚弱之躯,在夫君永林的陪伴和搀扶下,出游泰山去朝拜太阳,不知遇到了多少困难,见到了多少风景。作者在旅途中突然有了感悟,并将其深化升华,选取精华部分,用文字转换成既各自独立,又由一个中心紧密联系起来的一幅幅画面,构成了一篇优美散文,呈现在读者面前。读了这篇散文,有几个画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第一个画面是,云子和永林刚刚走出济南火车站,一阵急雨突然下起来。他们千里迢迢赶来泰山看日出,这雨多么令人失望。在云子的提议下,他俩在雨中漫步。云子自信而又快乐,永林对云子的担心却写在了脸上。
第二个画面是,登山途中,他俩看见一把宽宽大大的凉椅梆了长长的抬杆摆在路边,一问价钱要50元,云子一听,像挨了一棍似的扭头就走,永林却喊住她,命令似地说:“你坐上去,这钱我出!”
第三个画面是,泰山顶上,有人在欢呼,有人在鼓掌。云子拉着永林,对着那一轮朝阳深深鞠躬——朝拜太阳——接受太阳的摩顶。作者亲历并记录下了这个难忘的时刻。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看到了难得一见的日月同辉的壮观景象,接受了大自然无与伦比的恩赐。
掩卷沉思,这些令人感动的画面总是像电影一样在我的眼前闪回。
《朝拜太阳》既写景又写人。作者不仅描写了旅途中的美丽风光,还叙述了云子和永林夫妻恩爱的一往深情。充沛的感情是散文的生命。优秀的散文都是因为写得情真意切而感人至深。田正芳的散文之所以读后令人感动,叫人难忘,就因为她写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切感受,其真情非一般肤浅之人所能表达。
作者敏于观察,边走边看,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把在不同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观依次描写下来,选取“雨中漫步”、“攀登泰山”、“日出美景”,反映整个旅途中所见所闻。她将文学创作中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手法融为一体,作品的结构达到了自然而然的境界。作者夹叙夹议,出奇制胜地让人产生了新鲜独特的阅读感受。
比如,作者在写到登山过程时发表了议论:“行路难,特别是难到举步维艰的时候,有一双手始终搀扶不肯弃你而去,有一付肩头让你攀附与你同行无怨无悔,知道那不期而至的赐予突然降临,与你共同得救,共同惊喜,共同破涕为笑,那情那景,令人刻骨铭心。”
又如,在导游先生的吆喝下,云子和一大群人向着山顶走去的时候,她自然地发出感叹:“对,我们不是太阳的俘虏,是享受太阳赐予的生命之光的臣民,历尽辛苦之后,我们正在去朝拜太阳。”通过议论,作者表达了她对夫妻恩爱的亲身感受,含蓄地写出了她对幸福的理解。通过议论,作者表达了她对自然美景的人生感悟,含蓄地写出了她对生活的热爱。这样,读者更容易理解和体味,引起共鸣而获得阅读快感。
田正芳下过乡当过知青,在农村经历了14年的艰苦磨炼,她回城后在文工团当过编剧,又到文化馆工作,后来在广播电视局上班一直干到退休。她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在文学路上执着追梦。丰富的生活阅历给了她创作的源泉。她写过话剧、广播剧、电视作品,还写过诗歌和散文。她的第一篇散文《西出剑门关》录制成配乐散文,在省里得到了个广播文学奖。她的第二篇散文《听雨》得到了同样的奖,还得到了评论家的赞扬和鼓励。从此,她一发不可收拾地写了下去。为了看看自己的散文能否与外部世界对话,在泰山朝拜太阳后,她还带着自己的作品,专程到成都造访时任《四川日报》副刊部主任的伍松乔先生,争取得到名家的指导。凭着多年的执着追求和努力奋斗,田正芳用文字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五彩缤纷的散文世界,她将人间大爱写在了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