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取景,西南望(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取景,西南望(散文)


作者:习之乐哉 举人,3396.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74发表时间:2021-08-03 06:25:29

【东篱】取景,西南望(散文) 把镜头对准一个偏僻甚至很落后的村庄,完成一次真实的接触,了解农村骨子里的巨变。我跟随女儿的电影前期取景队伍,深入泰山脚下的农村,感受跨时代的变化节奏。
  
   一
   影片的寻景工作确定了。根据女儿对电影故事背景的要求,通过实地考察和朋友推荐,初步在泰山脚下的几个乡镇确定了四个古旧村落为女儿考察取景地。徂徕山樱桃园,我提前介入探寻了几处景点,是否符合要求,心里没有底。而其他几处因时间关系没有实际去看,由于朋友的介绍和曾经工作时对这几个地方的了解,自以为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昨晚,女儿带着她的剧组主创人员一行四人来到家乡泰安,入住在事先预定好的酒店。今天一早,我作为向导,一路陪同她们开始逐一去拟定的几个村落取景,本着由近及远的行程安排,第一站选择了泰山南麓房村镇的西南望村。
   西南望村,隶属于泰安市高新区房村镇,位于房村镇最北端,与徂徕镇相临。东依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西靠大汶河。北距泰安市区18公里。据清乾隆年间《泰安县志》记载:南北望地方为古商王城,因村位于古商王城之西南部,故名“西南王”,后演变为西南望。
   导演王奕达,九零后女孩,先后导演的多部片子分别获得国内国际奖项,五月份与女儿合作拍摄的微电影《他路》入围法国嘎纳电影节参选作品,这次,她俩刚从法国回来,就投入到电影《天边骄阳似火》的取景工作中。驻京工作期间,由于工作之余经常去女儿的公司,剧组人员基本都认识,所以,与她们接触起来,并不感到拘谨。
   我们一行五人,女儿开车,导演奕达,副导演女孩唐唐,美工女孩关辉。西南望村位于市区以南三十余里,我们出城沿去房村镇的柏油路,一路向南,路上孩子们有说有笑,看到车窗外的风景,总是诗一般的感慨一番,我插不上话,只能坐在副驾驶上,紧盯着去目的地的方向。半个来小时的工夫转眼就来到西南望村头。本来事先联系好了热情好客的村委马书记,事不凑巧,电话联系却告知在镇政府开会,书记让我们直接进村开展工作,说那里的村民本分实在,如遇有情况可直接提书记的名字即可。这让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考虑女儿她们日程安排紧促,我们只好先行进村。因是旧村落,狭窄的纵横交错的土路胡同,车子开不进村,停在村边马路上,我做前导,孩子们从车上拿出事先备好的相关摄像器材步行入村。
   说实在的,拍电影,这是我这一代人感到遥不可及的事情,如今,女儿就是电影人,还把家乡作为电影的拍摄地,我都觉得脸上有光。时代的发展,我们有时候是难以赶上的。我珍惜这次近距离接触拍电影的机会,就像孩子的心理,好激动。可我要抑制着,生怕这些毛丫头知晓了我的心理见笑不是?
  
   二
   电影背景是2003年以来农村发展变化的故事。这就要求取景的村子要符合那个年代的面貌特征。西南望村分旧村、新村,我们直奔旧村,一进村就感觉像是来到电影《地道战》里的赵庄,“残垣破壁”,很是荒凉,爱开玩笑的唐唐对我说:“叔叔,这里莫非还是解放前啊!”“哈哈!刚解放。”我也顺口幽默了一句,引起了孩子们一阵天真烂漫的笑声。沿胡同边走我边给她们介绍说,这里的年轻人,大都结婚成家后搬到村委规划的新村去了,随着年轻人一个个离开,这个旧村渐渐成了多数老年人坚守的空巢,故土难离,这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们最大的心结。据说,这里很快就要开始旧村改造,政府统一规划,建一处别具特色的集观光、住宿、美食于一体的民俗旅游村。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似乎打动了电影人创作灵感的神经。
   不要做旧,保留旧村的原貌,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这应该是中国农村变化的见证,当然得留下一份遗产,留给后人一些真实的影像,不要忘记他们的父辈走过怎样的奋斗之路。王导走神了,居然呆呆地站在那里,仿佛又一个崭新的电影主题走进她的脑海。
   这里都是五十年前的老房子,三分之一的房屋已没了人住,有的大门紧锁,有的是荒草遍地,房顶露天,路边杂草丛生,房檐屋角零星地种着庄稼棵和菜蔬,几乎见不到人迹。导演小王她们很感兴趣地拿出事先备好的同程录制设备,开始沿村取景,副导演唐唐和美工关辉随时协调配合,她们沿村胡同街道一路走走停停,边交头接耳地商量剧情边寻找着合适的场景。在她们面前我除了给她们带带路,插不上话头,提着些矿泉水和零食,为孩子们担当着后勤角色。我倒喜欢我的角色,默默跟随着她们,乐意听她们讲解剧情里的故事,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剧组编外人士。
   我们发现,几乎每个胡同中央都挖了一条五十多公分深的壕沟,本来狭窄的土路胡同,走起路来更显困难了,胡同里几乎见不到一个人,串了几个胡同后,总算见到了一位刚出门的蹒跚老人,老态的有些眼花耳背,经大声询问得知,这是几天前村子里刚挖的准备安装自来水的管道。原来这里已经开始了旧村改造的行动了。政府没有放弃任何一个老人还在坚守的破旧农村,尽量给他们提供便捷的生活设施,这一点,跟那些在门口晒太阳的老人说起,都很感动。我发现,尤其容易感动的,不是那些年轻人了,是老人,因为老人的心中,有着强烈的对比。
   也许我们来到这个村子有点早,时间还不到早上八点,难怪胡同里见不到人,随后便陆陆续续有人从家里出来,不是老头,便是老太太,有的拿个马扎坐在大门外乘凉,有的直接坐在门前的石凳子上,看见我们突然而至,都带着好奇的眼神看着。没有恶意,面容是慈祥和善的,一看就是朴实厚道的老人。中国的老年人,他们还习惯在他们住了一辈子的老屋里生活,老去,他们是可爱的,没有什么太多的要求,国家给了他们养老金,尽管不多,但一说起,那个感恩的神态,让我心中一惊,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这些九零后的女孩,看到村子里景象,也是好奇得有些活泼可爱,分不清房前屋后的地角里长出的是什么庄稼蔬菜,孩子们爸爸叔叔地喊着向我请教,我就分别指给她们,哪是玉米,花生,毛豆,绿豆,豆角,芸豆,向日葵等。孩子们也饶有兴趣地给这些庄稼棵们拍照,看出来,她们十分开心。我心想,这哪里是来选景工作的,简直就是来乡村一日游的。
   关辉是她们当中年龄较大的女孩,更是大惊小怪,看到几棵古老大柳树下的一群羊和两头拴在树上的老黄牛,便冲了过去,女儿和唐唐也跟了去。一会儿摸摸牛羊,一会儿拍照,很是稀奇,羊群中不时发出“咩咩”的叫声,同时伴着孩子们爽朗的欢笑。只有导演小王用严肃的目光搜寻着她导演的故事里的情景,一会儿看看房子,一会儿瞧瞧院子,一会儿录制镜头,似乎没有“闲心”看那群牛羊。看来这次取景拍板的主角就是导演了。
   再过十几年,我觉得孩子们脑中的农村这个字眼也会消失,少数的几个专门从事农业经济的年轻人会懂得农事,我仔细介绍给她们,希望她们将来的孩子可以从她们那里接受到农业知识教育。
  
   三
   故事里是要有一条河的,附近门口有一个站着的老大爷,我们说明来意后,向老人打听,老人很热情地告诉我们,村西不远便是大汶河,并用手指指方向,我们确定了行走的路线。
   村子里基本考察完后,我们开始按老人指引的路线走去,出了村子是一条蜿蜒的长满杂草的土路,路两边是落花生地,一对中年农民夫妇正在地里除草,很友好地给我们打招呼,我顺便询问了一下去大汶河的路,中年人指了一条狭窄的长满杂草的土路,我们顺着花生地边,穿过一片茂密的杨树林,大约走了十来分钟就来到汶河坝堤。
   上了大坝,最感惊奇的就是导演小王了,“啊,太美了!”导演惊呼起来。在我眼里没有看出什么特别的地方,大汶河正是枯水期,没有流动的水流,只有间断的水洼,像是明镜似地镶嵌在坝底,百十余米的河床对面是挺拔浓绿的杨树林,风吹草动,碧浪翻滚,放眼望去还是有一种非常别致的景色之美。河里有五六个用撒网打鱼的汉子,女孩们站在坝上开始选准角度拍照,导演眼里的汶河的神奇,应该是汶河的空旷之美,如大漠荒烟,似乎导演又有了创作的新灵感,一会儿窜到坝上,一会儿溜到坝下,一会儿蹲着,一会儿站着,不断选准镜头进行拍照,其他孩子们也在按照任务分工十分敬业地忙碌着。拍照空隙我问导演,这里的场景符合故事的要求么?小王说,回去需要反复观看研究拍摄录制的镜头再定。顿了顿,她继续说,这么美,主题有时候是可以转换的。我觉得对,连我都只顾得看景色了。
   导演用录制设备,继续不断地变换着角度拍摄汶河,兴奋、激动呈现在女孩们的脸上。我也许是经常光顾大汶河的缘故,看不出什么景色的特殊,孩子们正在兴头上,一会儿聚在一起商量,一会儿分开拍照,还不停地作着记录,我只是在一边的坝沿来回走动着,看着她们繁忙而快乐的取景情形,心想,她们对电影事业的如此执着,成功正在向她们走来。
   不觉间,已是上午十点来钟,今天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因为还有两个乡镇的两个村子要去,并且相距几十公里的路程,我看她们不像是工作,而是工作之余的闲游,借机说了一句,时间不早了,该去下一个取景地了。孩子这才醒悟过来。场景的选择,关键是导演,导演并没有多说什么,也没说这个村子是否适合七月份的正式录制,这时女儿对我说,“爸爸,给我们四个留个影吧”,说着就把调好的手机给我,她们坐在大坝上,背朝汶河,四个女孩同时举手作出“Ok”的欢快造型,我按她们的要求摁了两次快门,留下了美好而幸福的瞬间,孩子们看了看照的效果,很是满意,这才起身离开大坝,原路返回村子,向着村边停放车子的地方走去。
   当村委马书记在镇上开完会电话联系我们时,我们已离开了西南王,电话里向书记表示了深深的谢意。
   这样,我们开始了取景第二站,踏上了樱桃园古村落的行程。
   我真的羡慕她们几个年轻人,通过读书深造,选择了这样具有创意性的工作。我更羡慕年轻人的眼光,她们不慕大城市,把表现的视觉朝向农村,中国的大事首先发生在农村,农村就是中国发生巨变的一面镜子,留下农村的变化影像,寻找中国巨变的一条主线,或许就是她们创作的初衷。
  
   原创2018年6月19日
   2021年8月3日首发江山文学
  

共 39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散文。作者在文章里是一个有意思的角色,就像是一个出工的民夫,但他是这些电影人的观察者,作者的眼光里闪动着灵感,使得作品的主题不断升华。决定了,作者以向导的身份,带着剧组去了旧村——西南望。四个剧组女孩子,她们在专业上有着不俗的表现,能够将摄像机的视觉指向农村,这是怎样的眼力和境界!作者在跟随剧组去旧村所见是最生动的,旧村的面貌即将改变,旧村存在的意义在于建成民俗旅游村。旧村也在发生变化,开沟渠,通水管,农村也在变化,条件在改善。年老的农民享受着国家的照顾,领着养老金,他们是知足的。年轻人走进农村,她们也见识了农村的变化,学会识别农作物。还有那条大汶河,有剧组需要的景色,也有剧组女孩子们的快乐。拍电影是职业,也是年轻人见证农村变化的途径。作者对剧组拍摄农村电影的理解也是深刻的,尤其是最后一段,从一个高度认识了农村变化的重大意义。这篇散文,题材新颖,内容朴实,尤其是作者的身份和表达的思想,显示了崭新的亮点。文章叙述自然,表现力好,认识具有高度。记下这样的事件,帮助我们认识一个崭新的群体,还有这个群体存在的时代意义。好文章,推介赏读。【东篱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08-03 19:00:06
  漫步在旧村落,一定很惬意。真是羡慕习之老师。只是这样的村落越来越少。如今更多的村庄现代化、城镇化,我不知该欢喜,还是该惆怅。习之老师的文章越来越有味道了。
回复11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1-08-04 14:05:36
  是的,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古旧村落越来越少,能在这样的村落浏览漫步,的确是一种享受。谢谢明月老师的精美点评和鼓励,习之喜欢明月老师的文,祝明月老师的精品不断,创作愉快!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