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阳谋(小说)

精品 【流年】阳谋(小说)


作者:乔个休 秀才,1322.8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68发表时间:2021-08-09 22:40:04


   “好吧好吧,能管。你吃饭了吗?在这吃吧,可惜都是冷饭。”
   他想起半碗冷饭刚才已经被他泡了,落肚了。
   “凳子,做饭。你在这吃饭吧。”
   这话,分别对凳子和背相机的说。凳子看了他一眼,抱着小孩去淘米,赵蝤蠓想伸手去接娃娃,想了想,又缩回来。男人抱娃,让人笑话。那记者自来熟,倒不顾忌,接了小孩,在竹椅上坐了,把小孩放在膝盖上,脚板有节奏地抖抖抖,小孩探手想回凳子那里,但被他抖得也舒服,又摆脱不了,也就作罢,开始适应节奏。凳子干活很勤快,三下两下,不一会儿,饭就好了,那记者也不见外,见赵蝤蠓一伸手邀请,就把相机放到桌边,去道坦洗了手,帮着打饭。今天菜还可以,溪鱼干,菜蕻状,咸肉炒天罗瓜,还蒸了个蛋闷。那记者吃了一碗,就摆手不吃了,说有糖尿病,一碗就够了。赵蝤蠓也不勉强他。他又东拍西拍,拍了许多照片,凳子做饭,洗碗,擦桌,扫地,抱娃,他都拍了。赵蝤蠓实在忍不住,问他:“你这胶卷浪费不?”
   记者知道他的意思,笑:“我多拍多挑,发现不合适的,就不冲洗,尽量不浪费。”
   赵蝤蠓似懂非懂:“哦哦。”
   两个陌生人没啥可聊的,吃过饭,赵蝤蠓就哈欠连天,记者说:“你要睡了吗?那我先回去,有事再联系你。”
   “走好,走好。”他胡乱应答,挥手送走姚记者,瞌睡虫已上头,扑通一声栽倒在床上,见周公去了。
   醒来,他发现饭罩盖下有张十个头,是记者留下来的。饭钱完全不用十个头,一碗番薯饭,虽然叫凳子做了干饭,说到天界上去,也就值五毛钱。臭菜蕻状,溪鱼干,也值不了几个钱。下次来,还给他,山底人,穷蒙穷,乌烟吃大筒,人穷志不穷,不赚这个钱。如果不来也就算了。凳子又跑出去了,被记者一打搅,忘了问他到底怎么回事。
   山里日子过得慢。日头东山上,西山落,不是村长过来说起凳子的事,赵蝤蠓老早忘记这码事。那十个头,也老早拿去买烟了。记者如果过来,还给他另外的十个头,反正钱都一样。村长来,是传达镇里书记的意思,说市里报纸,登了凳子不读书的事情,题目很直接,他才十二岁,言下之意,是说他还是个孩子,就让他打工了,违反九年义务教育宗旨。
   村长,应该叫村委会主任,但大家习惯村长村长的叫。赵蝤蠓有点不高兴:“打什么工,就隔壁邻舍生了个二胎,厂里生活太忙了,交托凳子背一背,抱一抱,一个月就拿他十五块钱,怎么了,这叫打工吗?打工是正儿八经坐在机器面前,那才叫打工。”
   村长见他话多,更不高兴,拉下脸来说:“你要送他去念书的。我话放这里了,后果你自负。我们村,蒸,蒸不着,烟倒是薰着。镇里书记说了,好人好事从来没登着,因你这儿子不读书的事,被市级党报批斗一番,倒霉死了,一年工作都白干了。领导叫你神头灵清一些,别神头北。屙屎猫一样,给镇里村里丢脸。”
   村长是堂兄弟,平时递支烟喝杯酒,好起来像一个人一样,现在搞起这么头皮涨,赵蝤蠓也觉得突然,可能领导给他压力太大了。就陪了笑脸,说:“知道了,知道了,我这就送他去念书。”心里说:“你这狗屁,下届还想不想当村长的,我冤心起,拉一帮人不投你,看你狗儿死在漏眼蔀里一样,还当个队的村长。”
   凳子死把懒把回来了,看那张耷拉着的脸,就不喜庆,老子都被你这张苦脸搞穷了。赵蝤蠓忘记,是自己一世人,没正式工作搞穷了的。他年轻时跟村里人一起出去弹棉花,也走过不少地方,钱没赚到多少,到处被打办、公安,追得翩翩飞,牢监也坐了几日,因为人民公社开出的介绍信,过期作废了。全国各地跑,隔江过水的,路远饭白,不过期才奇怪。
   其实当地公安、打办,哪里会不晓得,他们就是弹棉花的,个个一头稻花香,都刚洗过泥脚,迈上田塍的。身边一分钱都没有了,给他们吃了的饭,也结算不了,还得给他们行家钱回去。也就是教训教训,很快就结了案,放他们走。赵蝤蠓可不依不饶,打死也不愿出去走江湖跑码头。妈生了五个囡儿,就他一个拔藤瓜,宠得比命还值钱,也就随他随他,不出去,就不出去吧,在家总还有十亩田种,吃虽然吃不饱,饿也饿不死,就这么着,过吧。
   后来那许多坚持出去弹棉花的,过年回来,一个个都说变成大老板了,银灰色双排扣西装,爆炸头细卷起来,牡丹香烟,打镖一样打过来。赵蝤蠓有点失落,但回家一躺,他就想明白了,古诗讲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明显吃不了那般苦,也就不羡慕别人做人上人。你只晓得别人吃馒头,怎么晓得别人求戒的痛。妈担心的,还不止他没饭吃,更担心他没老婆,以后老了孤单。四女儿出嫁,姑换嫂,给他换回来一个媳妇儿,不久就离婚走了,赵蝤蠓一直单身到现在。再娶,要本钱,谁家女儿愿意嫁这样一个家境的人。
   年纪一年大似一年。妈死后,几个姐都很着急,想给他再找个老婆,但难度和发大财有得一拼。日子过得飞快,一转眼就六十,大家都死了心,说自己的子女,就当他的小孩一样,但毕竟要落实到位,到底挑哪一个给他顶房,要早点定下来。他没什么财产,虽然有上辈留下来的三间套,但毕竟旧了,又远远生在深山冷岙,拆迁也轮不到,就没办法升值,下一代根本不感兴趣。
   那天,二姐兴冲冲跑过来,问他:“孩子要不要?”
   “什么孩子?”他以为介绍对象。
   “是路上捡到的,给你当儿子。”
   原来是这么回事。“捡孩子很容易吗?我怎么没捡到。”
   他插科打诨,每次见了二姐,他都这样,可能平时和二姐亲近一些。
   “真的,是山外一个人,到我们村问起,说家里吃阵大,养不起,问我们要不要孩子。我忽然想到你。外甥,外甥女,这个那个,话这么多,都不合适。你如果是华侨人的话,万顷家财,个讲个就翩翩飞,飞过来了。所以,你以后不用淘他们气,自己直接领养一个外姓人,从小养大,也有感情,大了以后,照样可以给你养老送终。”
   “随你吧,我反正没意见。”
   那就这么定了。二姐兴冲冲,打电话告诉其他几个姐妹,大家都感兴趣,不一会儿就聚集到老娘家来,等待那个孩子送过来。孩子大头大脸,二姐看了,着急玉成此事,一迭声说好好好。看她这么热心,一副大包大揽的架势,姐妹们知道她是铁心要玉成此事,谁都是明白人,不会出面煞了这片风景。定下来,也是一件心事。
   只是大姐有点失落感,这失落感,不是因为老五有了儿子,而是因为这个好事,不是她牵的头,但又不好说什么。谁叫大姐天天忙着养孙儿的事,就把弟弟孤单抛在脑后了。将功补过,她也不能拂了二妹的好意。于是她也凑趣,热热闹闹地,把小弟的后半生幸福,给预定下来。大家都没读过多少书,不了解贩卖人口是重罪。山里人更实用的是村规民律,至于法律,可能是真犯杀人放火大案后,才有可能去打听一下。
   虽说是老弟的养子,二姐好事做到底,把名字叫凳子的孩子,带回自己的家,和外甥孙女放在一起养,二姐把所有费用都免了,彻底帮老弟一个大忙。说实在的,孩子还太小,蝤蠓还真没辙。你叫老弟一个大男人,给养子抹尿抹屎,也不现实。所以凳子是在二婆家养到七岁稍微懂点人事以后,才送回蝤蠓家的。凳子和爹感情不大亲近,也情有可原。
   但这对父子组合还是延续下来,到姚记者发出一组图文报道,平静才被打破。凳子该吃吃该喝喝,赵蝤蠓却有些忐忑。他第一次努力去回忆当年二姐说的话,特地跑一趟二姐家,反复印证当年一些可能遗漏的细节。其实,二姐也不了解孩子来龙去脉,旧事重提,她有些烦躁,还是耐着性子,解答了一些话,蝤蠓也听得出来,都是她自己敷衍成篇的往事。她吩咐弟弟不要自己吓自己,堂堂正正买来的,又不是偷来骗来的。
   弟弟频频点头称是。二姐前脚送走弟弟,后脚赶到老邻舍家,呑呑吐吐,借弟弟的口气,略带埋怨弟弟地,说出自己的担心。邻舍是个明白人,她未开口,已从她脸上的焦虑,悟出她的不安。于是,也不废话,带起二姐就往曹家庄介绍人家里去。她们还特地在那介绍人的家外绕一趟,让二姐先客观地感受一下人家的富豪气息。高楼大屋,红墙碧瓦,那是一户大好人家的气势。俗话说上门看八字,二姐经过这趟侦查,总算把心放回肚子。赵蝤蠓听了复述,点头应许,二姐刚一离开,他也赶紧抽空跑了一趟曹家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实地目睹那土豪气魄,他才真正安下心来。
   凳子在镇委书记,村长,教办主任的过问下,终于入了学籍,坐进教室。他欲哭无泪,这书念得实在太枯燥无味,哪比得上天天在外边,三天马那样快活无穷,他回家,支支吾吾提出不想上学。赵蝤蠓牛脾气,事情都闹成这样,怎么可能让他临阵脱逃,凳子只好苦兮兮地,每天背书包去上学,心里只埋怨那记者。他的文化课一穷二白,坐到一年级教室,最后一排,把十个手指头看遍,把十个指甲啃得一干二净,愣是背不会“上课铃响,快进课堂。下课铃响,不慌不忙”。他直挺挺坐着,腰酸背疼,觉得还真不如抱小孩来得痛快自如。真怀念自由自在的生活。
   毕竟年轻单纯,心里埋怨几天姚记者,没事找事给他添堵,向父亲求助无望后,他也便聚了心思,慢慢跟上班级的节奏,虽然在一年级学生中个子很突兀,但还是像模像样坐下去了。但很快他坐不住了,报道还是打破山村的宁静,干扰了他们的生活。
  
   四
   在离他们家六十公里左右,江对岸的城市里,沈跃君如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她是在火车上看到这个消息。她漫无目的地,按照地图一个一个县城,到处寻找儿子,所有的工资都花在路费上。边上的女旅客,在读邻市的一张报纸,上面有个报道,说的是一名十二岁少年想读书,配了照片。她越看越觉得,像想象中的王源,眼睛鼻子嘴巴都像,额头下巴也像。她讨过来看,握着报纸,她的手就开始痉挛颤抖。
   拿起电话又放下,她最后还是抑制不住激动,打电话联系上王仁。这还是她第一次联系前夫。虽然她对他还思思念念,找不到合适借口。王源是他们之间维系的根。她也听到王拾得生病的事,但没问,知道他的病情就是保保捣捣,能维持住生命就不错了。医药费也是个无底洞。报纸上他才十二岁的照片,让王仁一眼认出,这就是十年前走失的儿子,这男人也当场痛哭失声,这十年来,他经受多大的煎熬。他们只想一步迈过江,马上来到宝贝儿子的身边,恨不得马上滴血认亲。但家里四位老人,要比他们这俩当事人清醒很多,老人提出,不可鲁莽行事,人家是抚养孩子多年的养父,生育之恩重如山,养育之恩也重如山,最稳妥的办法,是通过报社牵线搭桥,党媒有公信力,说不定能事半功倍。经过仔细考虑,王仁和沈跃君同意了。报纸下方有联系电话,他们拨打一个通宵,也无人接听。这个部室是专副刊,没有夜班做新闻的任务。
   几个亲友汇集起来,白天一起杀到邻县,记者陪他们找到凳子。大家第一眼就看出,百分百,这就是王源。连头顶上的发旋,两侧耳廓上的聪明窟,脚板上的黑痣,都和王仁或沈跃君,一模一样。她真是越看越爱,眼睛里都要滴出蜜来,只想马上把孩子拐回家。沈跃君询问许多细节,给孩子拍许多照片,带回来给父母家人看。
   经过反复研究,他们决定认回王源。孩子和她很陌生,她想,相处下来,一定会慢慢培养起感情的,毕竟人生的最初十几年,没有在一起度过。她要弥补所有失去的时光。的确,才过几天,在邻居的怂恿下,孩子开始叫她妈妈。沈跃君决定,下一步就把他学习给补上去,不能让他像二流子似的,只会混日子。看他的养父,就知道浪费孩子多少珍贵学习时间。
   赵蝤蠓在边上,抽着他们送的烟,冷眼看母子相亲相爱,心里也拐不过弯来。他是准备养子防老的,对方这样夺人所爱,确实无法接受。
   经过养父同意,她终于把孩子带回家,过来喝喜酒的亲友看了,个个为她庆幸。沈跃君的心里,像灌了蜜似的,天天开口欢唱。孩子在两地跑来跑去,哪一方都舍不得放弃,把两家都哄得其乐融融,倒也开心。
   在各方多次劝说下,在亲情气氛渲染下,赵蝤蠓也从蛮不讲理,到接受事实了,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但他对贫穷很有恐惧感,在祠堂牌友智多星指点下,他提出要辛苦费补偿,交了钱,他就给人。事情开了头,就顺理成章往下发展,双方从十万谈到八万,沈跃君也没有往下压。你说他没道理,似乎也有道理,人家不能白养十来年,现在好手好脚还给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双方约定,签订书面合同,今后当成亲戚相走,还要为养父养老送终。沈跃君都满口答应,回去就筹款。
   回到家,向亲戚筹钱,就有亲戚说话了:“没必要花这冤枉钱,八万还有压缩的余地。八万块,都可以在新村买三套房子了。我一套房子,五十二点三八平米,两万四千八。”他指头缝里,夹着沈家分的烟,转了脸四处看大家眼色,寻求支持。他哈哈笑着,说:“我小舅子就是律师,大手笔,大文豪,可以代写文章,发在报纸上,说要进行基因鉴定。这样对方就会担心,是亲骨肉,他就没道理出高价要钱,舆论自然让他不敢狮子大开口,价钱就能压下来。”

共 15147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警察沈跃君那么谨慎,儿子王源还是在她上个厕所的时间不幸丢失,之后她的生活就陷入了昏天暗地,活得像行尸走肉。为了找孩子,她不断调换部门,结果到处寻找无果。好容易得知临县一个叫赵凳子的家长不让读书,觉得孩子很像丈夫,验DNA结果又大失所望,她变得更加憔悴不堪,异常神经质,连让她去资料室上班也不自信。小说将一个失去孩子的家长内心的巨疼渲染得十分真实,时时揪着读者的心。主人公已经不能正常工作与生活,家庭也支离破碎。她在渐渐老去,她请求当领导的师兄让她去伙房做工序简单的洗碗工。在找寻孩子的十几年里,她帮助十五对夫妇找到了走失的子女,自己却依然生活在苦痛中。抑郁,虚胖,一快走就喘,依然没有阻止她找孩子的脚步。事情再次出现转机,分饭的沈跃君发现单位新招的辅警李滨极像王仁年轻时,又是一番观察,疑虑,彷徨。去捐熊猫血的沈跃君发现帅辅警也在捐,她不合时宜地求检验员帮助自己比对,无果,痛苦数番又想求助当分局局长师兄把小伙子调到警卫室,只求能天天看到,又怕失望不敢轻举妄动。想直接找辅警抽点血,觉得不现实。最后还是在检验员“征得他本人同意”的说法那儿得到启发,直接去找了局长进行“阳谋”。李滨答应了局长让其帮忙去验DNA的要求,因为他和父母血型对不上号。小说在沈跃君忐忑不安的等待中戛然而止,留给读者不尽的想象的空间。一篇小说,记录了主人公历经数十年的苦难经历,让一直沉浸在苦痛中的主人公的人生苦难撕扯着读者的心。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一生的快乐幸福,是家长的心愿。而丢失孩子的家庭,再也与幸福无缘。孩子不管是被拐卖还是自然走丢,都会掀起一个家庭平静生活之海的强烈风暴,把几代人的生活搅动得一塌糊涂。小说人物心理刻画入木三分,将失去孩子家庭的状貌真实地呈现与读者,让同情的潮水在阅读时泛乱成灾。小说借主人公的苦难警示人们:一定要万分用心地看护好幼小的孩子,不要让悲剧重演。一定不要让一时的大意毁了孩子,毁了家庭,毁了幸福。很有现实意义的力作,倾情荐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8120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21-08-09 22:46:04
  乔老师,俺很想知道:李滨是沈君跃的孩子吗?若是,是他自己走失,还是被养父母抱走抑或被拐卖?还有,那个赵凳子,是被拐卖的吗?悬念重重,希望释疑。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 楼        文友:乔个休        2021-08-10 06:27:15
  或许是,希望是,俺也很期待。赵凳子可能是被拐卖的,也可能是家里吃阵大扔出来的,都不重要了。唯愿天下无拐。谢谢风逝老师!
2 楼        文友:风逝        2021-08-10 07:48:10
  曹家庄的土豪气派,也许是经营拐卖孩子发的不义之财。但是赵蝤蠓的二姐给没给介绍人钱呢?不可得而知。赵凳子不幸的生活状态,确实是被拐孩子可能遭遇的一种处境。作者竭力写出赵蝤蠓对孩子的不好,侧面反映了丢失孩子家庭痛苦的原因,孩子丢失或者孩子被拐,还可能还会遭遇更怕的,如被残忍地致残来获取财富。
   作者侧重于描写沈跃君夫妇的痛苦状态,极大地引发了读者的同情心,使阅读变成一种揪心痛疼的折磨。乔老师,好狠心。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2 楼        文友:乔个休        2021-08-10 08:23:31
  那位女警的儿子,至今没有下落。
3 楼        文友:风逝        2021-08-10 08:03:43
  有人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你看。乔老师的此小说就是悲剧,让一个年轻潇洒的警察一直生活在苦难中,变成一个抑郁虚胖快走即喘的神经质的人,无法正常工作,失去正常家庭。所幸乔老师在小说结尾还给了苦难中挣扎的人一线希望。这是乔老师的善良之故。现实中,多少家庭耗费一家钱财一生精力,依然没有找回亲骨肉?!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愿国家加大打拐力度,让人贩子只要拐卖了儿童,不论多少,一经发现,一律处死;对买方亦然,若没有市场,人贩子没有获利的可能,就不会从事这丧尽天良的勾当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3 楼        文友:乔个休        2021-08-10 08:22:04
  我1997年釆访的两家人,丢了女儿的,去年终于通过基因库在成都找回丢失近三十年的女儿。另一个家庭收养的女儿,我只听到她摔伤了骨头向我们求助后,就没联系了,至今没听到亲骨肉相认的消息。人贩和毒贩一样罪恶,需要以死刑惩处。
4 楼        文友:清鸟        2021-08-10 13:15:06
  半月前我把孩子弄丢两个小时,那两小时备受煎熬,感同身受沈跃君失去孩子后的悲痛欲绝,心理描写非常真实,大赞,关于拐卖人口的人贩子倍感深恶痛绝,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他们却当成致富的途径,惨无人道,好在国家很重视,建立基因库,让失散多年的孩子回归家庭温暖。祈愿沈跃君也能如愿。一篇很有社会价值的作品,让无数人引起重视,关爱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健康长大。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回复4 楼        文友:乔个休        2021-08-10 19:12:36
  当时脑袋立即“轰”的一下,浑身冰冷。如果历史能够重来,只求时光倒流,一生平安、健康和开心。
5 楼        文友:一文独秀        2021-08-11 00:12:06
  没有结果的结果就是结果。给人留下诸多想象的空间。生动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情节一波三折,悬念迭出。先生大作已经拜读。
回复5 楼        文友:乔个休        2021-08-11 15:26:58
  谢谢一文独秀老师肯定,请多指教哈!
6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1-08-12 20:53:5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6 楼        文友:乔个休        2021-08-13 19:43:47
  谢谢雪社!
7 楼        文友:石语        2021-08-13 19:50:25
  读后不能接受的三个情节:
   第一,一开头就天塌地陷;第二,DNA比对结果居然不是个阴谋;第三,结尾情节似行向前再推进一下。
   是“批评”更是肯定:第一,切入主题很快,很抓人;第二,如果是个阴谋,情节走向会被带偏,鞭挞的主题也会跑偏;第三,还是再推进一下吧,结束得太突然了。
  
   心中很难过,久久不能平静。真希望可以重新回到开头,沈跃君不要带她的娃娃出去。
回复7 楼        文友:乔个休        2021-08-14 08:06:17
  谢谢石语老师,所有关于《阳谋》的批评尤其是表扬,我全盘接受,可喜欢听好话了哈哈哈哈
8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1-08-14 14:31:59
  乔老师架构小说的功夫了得,只看得人深陷其中,久久走不出来。沈跃君这个人物塑造的真实形象、丰满立体,让人又心疼又牵挂,对那些可恶的人贩子更加痛恨。小小的赵凳子,也让人揪心,真希望天下无拐,家家团聚。
   给乔老师点赞!
闲云落雪
回复8 楼        文友:乔个休        2021-08-14 23:41:48
  谢谢闲云落雪老师!俺就继续努力吧。
9 楼        文友:金志敏        2021-08-29 23:07:57
  阳谋
   阳城司马冯唐监,
   元祐尚书谢贰车。
   谋道自甘栖短褐,
   论交有愧断前蔬。
   一生蹭蹬居闲野,
   千里崎岖长废渠。
   今日相逢又明发,
   当时多少别君初。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