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瓦上霜(小说)

精品 【流年】瓦上霜(小说)


作者:徐灵娥 布衣,230.9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93发表时间:2021-08-17 16:56:48

【流年】瓦上霜(小说)
   天阴沉着脸,群山躲在雾里不敢出现,空气里的水分子粘在黑炭婆的眼睫毛上,湿漉漉的,让人无法知道是否被泪水打湿了双眼。老黑炭坐在屋里守着小火炉,吱的一声门开了,抬头一看是黑炭婆,又像没事一样继续抽旱烟,只是一只手已经在摸索,一只小板凳已经悄悄地出现在炉火边。
   “吃饭了吗?”看到满地狼藉,黑炭婆还是习惯地问。
   “还没,等你呢。”老黑炭头也没抬,面无表情地说。
   黑炭婆的心里快活了起来,忘了自己的疲劳,忘了自己还在隐隐作痛的胸。洗碗,扫地,做饭,老黑炭家里的小火炉笑得欢。
   老黑炭为贫困户的事儿烦恼起来,要如何才能让自己当上贫困户呢?
   两个人……两个人……要如何才能让户口簿上变成两个人呢?黑炭婆回来了,屋里确实是两个人。对,让工作队员再来看一看不就行了吗。这样想着,不知不觉也就走到了村委会门口,可是他并没有看到工作队。只听说第一轮调查已经结束,要过几天再来核查。
   等待,让老黑炭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八
   二爷爷砍柴被罚款的消息被添油加醋地疯传,村里那些想砍柴的悄悄收起了斧头,有事没事儿就来找苏芳拉家常,告诉他牛耳箐有七八棵树枯死了,年前雨水多,长脚梁子被冲倒了的树现在拦着人们的路,要不要找人清理。苏芳清楚,他们不过是想着怎样把砍柴的事变得合法化罢了。苏芳向林业站请示了一下,果然带着他们去砍柴。没过多久,村里的人都在夸,“这个姓苏的孩子,不愧是高家养大的一个娃。”
   莲香一听,心里美啦,走路都浑身有力了,就总想着为苏芳做点什么。可是苏芳不抽烟也不喝酒,莲香就想着像别家一样也熬麦芽糖或者做个豆腐什么的。一看柴堆,明显不够,再说那堆柴还是苏芳留给老黑炭的。再砍柴肯定是不行的,自己的男人就是护林员,总不能监守自盗吧。哎,不管了,就用煤炭吧,反正有一大堆,足够的。村里的妇女听了,都在笑话,看吧,当个护林员,自家婆娘都没柴烧了,这下看她怎么熬糖煮豆腐。
   两天两夜后,莲香的麦芽糖顺利出锅啦。
   偏厦里,你一嘴我一舌地都在夸,莲香,你是怎么做到的?
   “用炭火熬的呢,而且,这比柴火方便多了。你看,我的眼睛一点都没被烟熏红呢。”
   二奶奶一听,也回家去试了,果然不差,竖起大拇指直夸,还是护林员的老婆有办法。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觉得用柴火熬糖煮豆腐太麻烦,用炭火做出来的同样好吃。砍柴的事,男人们也不想了。斧头没了用武之地,只能躺在门后面慢慢生锈。
   老黑炭琢磨来琢磨去还是想不出办法。
   “不行,我得上常发家。”
   打定主意,老黑炭就出发,可刚走到常发家的院墙外,老黑炭就定住了。他想起在做财产登记时要用房产证的,一登记,老屋的事不就人人都知道了吗?老屋保不住,自己和黑炭婆住在哪里呢?去还是不去呢?
   老黑炭还在犹豫,常发却从外面回来了。“老哥,怎么在这儿蹲着呢?走,进屋喝杯茶。”
   半推半拽,老黑炭进了屋,可他的脸黑一阵白一阵,开始忐忑了。
   常发沏了一壶茶,坐在老黑炭对面,拿起桌上的玻璃杯给老黑炭倒了一杯。老黑炭一坐下,不由自主地就从口袋里摸出旱烟叶,卷好一支递给常发,常发举着水烟筒示意自己吸纸烟,老黑炭只好掏出烟锅来自己点燃。
   常发一边吸着水烟筒一边说:“老哥,你欠嫂子一个说法。”
   “说法?什么说法?难道还要我给她赔不是吗?”老黑炭眼睛都鼓圆了说。
   “嫂子这些年跟着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赔个不是你也不吃亏呀。你可知道,如果有人给派出所打个电话,说了你家的事,你是可以去看守所蹲几天的。”
   老黑炭越听不明白,要是因为自己占了公家的粮仓而犯法,那也早该被处理了,现在除了常发还知道这个事,村委会知情的早就换完了。
   看到老黑炭不吭声,常发觉得老黑炭应该是知道错了,接着说:“你看,嫂子不在家时你过的是什么日子,以后可不能再动手,如果再动手伤到嫂子,我替她打电话,让派出所的把你抓进拘留所坐两天,看你的老脸往哪搁。”
   老黑炭这会听清了,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缓缓地吐出来,心里不再紧张。
   常发继续说:“嫂子跟了你这么多年,已是黄土都快埋了半截的人,百年之后你要她去哪儿呢?现在这个样子,高家的祖坟她肯定是进不去的。”
   老黑炭理直气壮地说:“她都跟我这么多年,我死了上哪她就上哪,我看谁敢管。”
   常发摇着头,“我的老哥,你怎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呢?今天晚上你来找我干啥?”
   一个人,两个人……户口本上要怎样才能变成两个人?老黑炭想起来了,忙凑上前去,“你说我找你干啥?”
   “户口本上的问题。”
   “那你有办法?”
   “有个结婚证不就什么都解决了吗”
   一听说结婚证,老黑炭就想到了结婚,他的脸一下子就红到了耳根。
   听说老黑炭要结婚,全村都笑了。
   老黑炭却埋着头,正在盘算,医疗保险每人免去180元,乡卫生院住院减免95%,看病差不多就不要钱。要是自己的原配和两个孩子也能赶上这个政策,那该多好。不过,想想自己和黑炭婆的后半辈子有了保障,心里还是觉得很敞亮。
   抬头,微笑,来来来,再拍一张。
   老黑炭很久没笑过了,现在却要和黑炭婆坐在一起,拍人生的唯一一张结婚照,心里真的很别扭,但又不得不任人摆布。嘴角左右动了动,睁大了眼睛,还是笑不出来。黑炭婆顶着头帕,眯着双眼,嘴角上扬,像个刚结婚的新娘,满是褶皱的脸像一个个即将离壳的核桃快乐地从枝头往地上蹦跳。
   老黑炭把自己大半生积蓄盖的平房都给了儿子,但是儿子却无福享受。自从儿子去世后,莲香一心只想着带着儿子改嫁,老黑炭哪舍得放走孙子高山,只得逼着苏芳娶莲香。莲香心里有气,不知和老黑炭吵了多少次,老黑炭也拿莲香没办法,明知道最好的住房便宜了莲香和苏芳,可是,想到高山,哪还敢再提。无论老屋怎么的破败,只要能遮挡风雨,不被公家收回去,心里悲伤委屈也不是问题。现在好了,两个人,达到贫困户的资格,即使有一天生了病,也不再担心没钱医治。想到自己老了还能再找到另一个依靠,两边嘴角也不觉向上扬了扬。
   老黑炭和黑炭婆终于有了结婚证,这在村里成了大新闻。听说老黑炭是为了争当贫困户而结的婚,村里又热闹了好一阵。
  
   九
   秋日的最后一片黄叶在冬日里从树梢跌落,寒风更有了刺骨的味道。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早已吹响,“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任务已经下达,为了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工作队员们围上围巾,戴上手套,各自在帮扶的贫困户家里做深入调查,和帮扶对象一起细致研究脱贫的方案和措施。
   当上贫困户的老黑炭挺直了脊梁,掏出五百元钱就让黑炭婆住进了乡卫生院理疗,黑炭婆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老黑炭的这份关怀,早把藏在鸡圈里的核桃忘得一干二净。
   帮扶老黑炭家的扶贫队员是个从城市来的小姑娘。当她第一次入户调查来到老黑炭家,看到老黑炭家的土墙已经裂开了一条缝,花油布遮挡的窗户挡不住寒风,漆黑的楼杆挂在变形的柱子上。低着头,弯着腰跨进老黑炭家,眼泪刷刷刷地就流出来了。她看到老黑炭和自己的爷爷年纪差不多,而老黑炭家里除了一个破旧的老橱柜外就再也找不到像样的家具。想想要是自己的爷爷也住在这样的地方,心里顿时酸酸的,不是滋味。
   回到村上,小姑娘已经在报告了,老黑炭家的住房达不到安全标准,应该得到保障。提到老黑炭家的住房,常发不得不向上反映老黑炭家老屋的事——因为老黑炭家接连发生的变故,为了照顾老黑炭,村委会一直没有收回老黑炭住的那间老屋,现在既然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们不妨把这件老屋拆了,为村里的人建一个小型的活动场。老黑炭的思想工作由我去做。
   老黑炭一听,国家要给他盖新房,脸上瞬间有了慈祥的模样,心里美着,眼睛渐渐眯成一条缝。很快,他就重新挑选了一块宅基地,负责建房的马上也要施工了。他背着双手,四处游逛,看到常发,快步迎上去,招呼着,大兄弟你看看,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我随叫随到。
   黑炭婆自从贵州老家回来后,对莲香更好了,莲香起床慢一点,猪食锅已被黑炭婆放在炉火上吧嗒吧嗒地在歌唱。再看看一天忙到晚的苏芳,莲香的心里涌起一丝愧疚,这次,真的该为苏芳做点啥了。苏芳和黑炭婆心里在想啥,莲香怎么不知道呢?下定决心想好后,莲香悄悄地到计生办取下了节育环。
   听说城里来的那个小姑娘又要来入户,老黑炭早就让黑炭婆把醇香的紫瓤核桃摆满一桌子。小姑娘一来,老黑炭就一个劲儿地往小姑娘口袋里装核桃,“带上吧,带点回家给你爷爷尝一尝。”
   看着小姑娘,老黑炭心里的那丝柔情全被点亮。老黑炭想起了自己的女儿,要是她不生病死去,现在外孙也该与这个姑娘一般大。
   这个城里来的姑娘嘴儿甜,一边说着大爷不用,一边把身后的一箱核桃乳放在桌上。“大爷,你快尝尝,我们计划在咱们村发展核桃产业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你觉得咋样?”
   老黑炭打开瓶盖尝了尝,只觉唇齿留香,想着自家的那些茂盛的核桃树马上就要变成摇钱树,再尝一口,眼前全是春天核桃花纷纷落地的景象——一条一条像毛毛虫一样,黑太婆弯着腰,一根一根除去花芽,只剩下中间的一条花茎,兜在衣襟里带回家,煮一煮,漂一漂,苦涩的味道没了,放点腊肉炒上一碗,多好的下酒菜。
   自从脱贫攻坚开始,常发更忙了。这几天,常发正在发动村民修建一条村间道路,让每家每户都可以和大路连通。这是上级有关部门给的帮扶项目,指标并不多,时间还有限制。这样的一件大好事,可是你家不让边角之地,我家不让巴掌大的屋檐,眼看自己村再不能动工,这个项目就要被别的村抢去。各家各户动员了多次,依然没有什么结果,最后只得把全村人都召集起来讨论。可都快一个晚上了,也没有任何结果。
   大家正在僵持,老黑炭却站了起来,高声说道:“我让出整个老屋。”
   村里人并不知道老黑炭的老屋是属于公家的,他这一“让”,谁也不好意思再坚持,只得跟着签字,退让。
   苏芳和莲香商量好,腾出了一间房给老黑炭两口居住。
   黑炭婆更忙了,给莲香做饭,给莲香喂鸡,只要莲香愿意,她甚至给莲香洗衣服。老黑炭整日没事时都在村里转悠,还不时指挥人们修路,好像比常发还忙。苏芳白天在山林巡逻,晚上就在村委会帮忙。一天,黑炭婆看到莲香一吃晚饭就吐了,忙着送水递纸的同时,眼睛笑得都眯成了一条缝。
   她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耶稣婆,耶稣婆拉着她的手,欣喜地说:“感谢万能的主啊,妹子呀,你积德行善大半生,主终于给你赐福了!”
   冬日的清晨,瓦房顶上,干草堆旁,软绵绵的黄土地上随处都可以见到一层白白的霜,它像一把把刺骨的利刃随时都想刺入人们不小心露出的脊背和胸膛。不过,每个有它的清晨,人们都不会哀伤,因为不用多久,太阳一定会出来,它们一定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经过霜冻的白菜,在黄土地里长出了不一样的色彩。黑炭婆看到莲香什么都吃不下,早早地就把地里长得最茂盛的那几棵翠绿色的白菜下锅了。莲香起来,美美地吃了一大碗辣白菜,不吐了。
   几只喜鹊正在莲香家旁边的苹果树上喳喳喳地叫。那个城里的姑娘趁着周末带着自己的孩子来了。她一进门,先让孩子把送给老黑炭两口子的吃的用的放下,卷起袖子就帮黑炭婆收拾厨房,打扫院子。黑炭婆不停地阻止,可姑娘说是任务需要,更是要给孩子做榜样。黑炭婆心里乐,也跟着不停地忙。
  
   十
   老黑炭的新房在自家的自留地里建好,里里外外都被粉刷得洁白漂亮。那个城里来的姑娘还给他们买了新沙发和木床。搬家的那一天,老黑炭的家里比他结婚时都还热闹。老黑炭的脸红润有光,第一次露出被烟熏得发黄的牙,乐呵呵地笑。
   住进新房的老黑炭有点不习惯,明晃晃的灯光,洁白的墙壁,一闭上眼睛就觉得天快亮了,可起床一看,却发现满天都是星星,圆圆的月亮还挂在天上。只得去看看他的大黄牛,给大黄牛添加草料,陪着大黄牛说话,大黄牛好像什么都能听懂似的。
   自从老黑炭搬进新家,那个扶贫的姑娘常常来看望他们一家。当知道黑炭婆不上桌吃饭的原因时,姑娘生气了。老黑炭心里羞愧,只得把黑炭婆请上餐桌,有什么好吃的也不再往自己面前端,但是黑炭婆还是照样把好吃的全放在了老黑炭的面前。
   苏芳的孩子出世了,是个可爱的小女孩。黑炭婆拿出了自己卖核桃攒下的钱,给孩子买了个花背衫。看着孩子的笑脸,黑炭婆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苏芳因为护林工作做得好,又当选了村民小组长。常发因为自己年龄太大,辞职了。村委会来了个大学生村主任,当他看到漫山遍野的核桃树时眼里突然闪着光,他决定把核桃树变成村民的摇钱树。不久,他带领村民们成立合作社,建起了核桃加工厂。为了解决核桃产品的销售问题,他还搞起了核桃收获节,让城里人不但自己可以到核桃树下捡核桃,还可以看着自己捡的核桃变成核桃乳、核桃油。
   无论过去多久,老黑炭还是老黑炭。这天,与他家只有一墙之隔的小学校园里静悄悄的,他背着双手,笑眯眯地就朝校园走去。路遇新上任的村主任,村主任热心地问道:“大爷,您老上哪儿去呀?”
   老黑炭停下来,直起了腰,清了清嗓子,和颜悦色地说道:“主任呀,我这几天家里没米吃了,我上孔校长那儿去,问问他什么时候方便,把我今年清理厕所粪水的工钱给我结一下。”
   村主任笑笑,不语。他知道,学校里的厕所已经在一年前就改为水冲式的卫生厕所,早就不用清理粪水了。
   再说黑炭婆藏在鸡窝里的那些核桃,它们被推倒的土墙掩埋,又被推土机碾压平整,等黑炭婆想起来的时候,它们彻底消失在了推平的空地上。在地下沉睡了一年的核桃被雨水滋润,苏醒,发芽,钻出土地,然后整整齐齐地站在花坛的正中间随风摇曳。黑炭婆看着它们,泪水不由自主地往下淌。风轻轻吹过,远处的核桃树在村子周围的山坡上翻起细浪,百灵鸟的歌声一遍遍在山谷回响。
   金竹林上方那棵古老的大核桃树上,青核桃已经有鸡蛋那么大,在阳光的映照下,它们在枝头闪闪发光。两只松鼠在树上蹦跳着,你追着我,我追着你。只听“啪”的一声,接着又是“唰”的一阵轻响。黑炭婆一听,心里一阵欢喜,猫着腰,钻进竹林去了……

共 20810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在封建思想的熏陶下,偏远乡村的人们知识匮乏,女人自认为自己的路就只有一条,找个依靠,扎了根,向内深深缩起来,缩到无路可退,就得再回过头,勇敢面对。这篇小说中黑炭婆的一生,就是这样的写照。在作者的笔下,老黑炭是个猎人,自私,与黑炭婆吃饭,不管黑炭婆的温饱,不顾她不舒服的身体,还要让黑炭婆干活,生病了也不给看病;霸道,霸占村集体的粮仓做他的住房,耍无赖霸占挨着他地的粮店公厕;黑面阎王,村子里的大人小孩都怕他,不敢惹,只因为他有枪,还有那张黑的跟炭一样的脸和他的臭脾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每况愈下,黑炭婆在一次被老黑炭用板凳砸伤后,看到老黑炭对自己的态度和儿子生活的不易,还有在儿子苏芳的劝说下,离开了老黑炭。而后,老黑炭的生活真的进入了“黑炭”时代,这期间,经过支书常发一系列的说教和劝导,老黑炭的心渐渐复苏,但碍于面子,始终不承认他的生活需要黑炭婆的照顾这一现实。就在此时,回到贵州老家的黑炭婆因着与大儿子与儿媳长期分别的原因,生出的间隙所带来的不和谐,想到老黑炭曾经对自己有过的好,决然回转了。编者读到那张老黑炭悄没声息放在黑炭婆屁股底下的小板凳时,不由为作者点赞:一切无声胜有声。老黑炭的改变也从黑炭婆到来的那个时候开始。人性本善,只因经历不同,才会与最初的自己背道而驰,人们看到的老黑炭,不一定就是真的老黑炭。作者没有直接写老黑炭的过往,编者却在黑炭婆任劳任怨为老黑炭的付出里,读出了一份感恩与理解。黑炭婆是个苦命人,为了感谢老黑炭收留自己和自己的两个儿子,黑炭婆无怨无悔的付出浮出水面;在黑炭婆回忆与老黑炭的过往里,编者读出了老黑炭的本性,并不恶。扶贫政策力度的加大,黑炭婆身体力行的感召,苏芳不计前嫌的回报,老黑炭本性复苏,更有扶贫小姑娘一声声呼叫的大爷里,老黑炭丢掉昔日的黑脸,投身扶贫工作,积极帮助乡亲与扶贫干部。村子脱贫了,老黑炭的生活环境改善了,心境也清明了。生活好起来的老黑炭与黑炭婆虽“本性”难改,但此本性非彼本性也。作者写这篇小说,真是匠心独具,老黑炭这一人物的形象,包袱抖得自然,伏笔埋得深沉,描写人物心理、转换画面场景自然娴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降临,没有一片瓦上不落霜,也没有一片瓦上的霜,不经历太阳的辐照。《瓦上霜》,好有意味的题目,扶贫在根本,就如作者所说,经过霜冻的白菜,在黄土地里才能长出不一样的色彩。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临风听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819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1-08-17 16:59:24
  问好老师,感谢您把这么好的作品分享流年,听雪拜读学习!
   期待更多精彩,祝创作愉快!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回复1 楼        文友:徐灵娥        2021-08-17 18:45:29
  感谢老师精彩的按语,第一次尝试中篇小说,谢谢老师鼓励!
2 楼        文友:风逝        2021-08-17 20:55:27
  瓦上霜,见到阳光就消融了。黑炭整天板着的脸有了笑容;不被当人待,挨打受饿的黑炭婆,凝结在她心里的霜,消融了;是党的扶贫政策改变了这对贫困夫妇的命运。作者文笔细腻,细节生动,很精彩的小说,紧贴生活,立意积极。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2 楼        文友:徐灵娥        2021-08-17 22:58:47
  谢谢老师鼓励。“霜”与“孀”同音,黑炭婆原本是寡妇,改嫁后她的命运也没有好多少,如“霜”般寒冷的生活并没有让她丢失善良的本性。而脱贫攻艰如一道阳光,融化了每一片“瓦”(农村)上的霜,给土墙瓦房里的人带来了光亮。
3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1-08-18 08:32:12
  小说之前读过。真写得不错,无论构思还是情节走向,无论叙事还是语言本身,可圈可点,有细节,有筋骨,立意不错。
   让人心痛,也让人心生温暖。不了解农村是无法写出来的。灵娥有写小说的天赋,加油!
回复3 楼        文友:徐灵娥        2021-08-18 09:07:22
  谢谢山哥的鼓励。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后虽然也想过逃离农村,可现在才明白我离不开了,因为我就是这村里的人。我想我可以是村里的百灵,是可以为村里人歌唱的。
4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1-08-19 22:12:33
  灵娥,与你共勉,加油啊,抽空再写。
   相信自己,你写得很好的,我喜欢读。
回复4 楼        文友:徐灵娥        2021-08-19 22:18:57
  嗯,山哥。如果没有遇到山哥,没有流年家人们的鼓励,我想我不会坚持这么久,感谢流年的家人们。
5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1-08-20 00:19:14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6 楼        文友:梅子青        2021-08-24 16:30:08
  很喜欢灵娥的文字,下决心读完《瓦上霜》,感觉是从作者心里流淌出来的,我的情感随文字起起伏伏。文章中虽然列举了老黑炭许多“罪形”,但我一点也恨不起来。老黑炭那一付面目,是生活赠予他的盔甲,他的铁石心肠是艰辛和磨难打就的。《瓦上霜》这个题目,很有深意,老黑炭的心上蒙有一层霜,是党的好政策消融了他心上的霜。春风拂面,老黑炭终于笑了。黑炭婆为了生计,与老黑炭共同生活,她的思想情感变化真实可信,让人怜悯的同时,忍不住赞美。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回复6 楼        文友:徐灵娥        2021-08-25 13:44:37
  感谢老师鼓励。文中人物原型来源于现实生活,这些在岁月中流淌的人物有时会让人觉得讨厌,但细细地想,他们的本心也不全是这样。岁月在改变,政策在改变,人也在改变。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