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诗意桑沟湾(散文)

精品 【东篱】诗意桑沟湾(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506.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93发表时间:2021-09-23 06:06:01
摘要:我家就住桑沟湾畔,海湾于我有着十足的吸引力,迈步即到湾岸,散步散心,我的朋友每至就夜宿湾畔,我问朋友为什么喜欢到桑沟湾玩,甚至在湾畔的民宿住上一阵子,他说,这个地方太有诗意了,多年记不住的诗句,因在湾畔流连而涌出,就像念书那阵,老师挑起背诗,同桌在下面提醒着,他的意思是回到了青春芳华时,这才是真正的诗意。我认同他的说法:桑沟湾里装满诗。

【东篱】诗意桑沟湾(散文) 一湾碧蓝泊在了黄海西岸边,留给荣成人养眼,名桑沟湾。清《乾隆内府舆图》作“桑沟口”,洪宪元年(1916)《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作“桑沟湾”。考证地名所本,大约环岸处有桑树绕堤,如今桑沟湾开垦了海洋牧场,拓江海百里之外,深海处可种千种海物,一湾肥水更可种下诗。桑沟湾是诗意的,踏进桑沟湾,就是走进诗一般的海洋了。
   我心生诗意:谁人种下一海景,欲邀诗人月下吟。
  
   一
   劲风,使大海卷起骇浪狂澜,书一首“浪淘尽”的豪放派的雄词大吕;微风,使大海徐徐展开如锦似缎的柔情,填一阙婉约派的“梳洗迟”婉词小令。如果一个观海的人,把大海当作一张湛蓝的涛笺,那真的会收获“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诗情妙境。
   我观海,只取一湾,名“桑沟湾”,极目可尽海之涯,徒步可丈海之岸。
   每次东海有台风袭来的预报,是看黄海西北岸的桑沟湾的最好时候,好在一湾碧水,正处适度激动之中。如果赶得上秋季,此时“凉风度秋海”,“醉吟一海诗”。
   台风“灿都”正在桑沟湾外海回旋着,徘徊着,似乎在做一个决定,到底能不能进到桑沟湾,桑沟湾还没有发给通行证。那形似月牙儿的湾口,倒是随时可以吞并了虚无缥缈的风力。其实,这个决定也是枉费心机的,百年以来未见台风走进桑沟湾,皆因这里装着诗意的风景,怎可让台风来破坏了诗句呢。
   台风的尾巴摆动于桑沟湾,在月牙儿的海岸上推送着一线长的洁白莲花,不见莲杆,唯见莲开映日,闪着晶莹的芒,那是入眼的样子,是万朵莲头攒动,似有水底人在举着莲朵争相登岸,这些水做的莲花,唯恐我们只当是浪花,她也在挑逗着赏海人的诗情画意,“频风轻剪浪花时”,“菡萏香连十顷陂”。那些踏浪的人,是在闻香,还是在剪莲?岂止是“十顷陂”,诗人有点小家子气了哦。这里的风景是动态的,取景的镜头用不着对准风景截图,按下快门,闪动一下,都是可以展出的风景照,串联起来就是平平仄仄的律诗了。那真的是,尽得澜海景,方知手笔粗。
   我想起了泰戈尔的诗句:春天吹起纷飞的花瓣,并非无论将来的果实而生,只是为了一时的兴会。说的是恰似莲花的浪花?这才是诗意的兴会,是高雅的意象。
   金色的沙滩,就像一个硕大的瓦盆的边沿,波浪举起一个个涛头约两米高,似乎是要把岸边砸破推倾,可万孔的沙子哦,莎莎地吸纳着落下的莲花碎瓣,平铺在海岸线上,让“惊涛拍岸”的句子没有了形容处。我退远了去赏,就像“东临碣石”,临风舞袖,但见一线浪花原来是为了和远处的海天一线遥相呼应。倒是浪如雪的比喻更恰切些,“浪花有意千里雪”,“只为海鸥一线飞”。我捉急地搜遍包囊,想找出笔墨,写生一段“浪里风情”,怎地就这么大意,忘了笔墨纸砚。
   我是喜欢看而懒得动的人,别人的情调好于我,沿岸的男女,牵着手,对面笑,踏着那飘雪般的“莲阵”,袅娜莲步,浣洗过千万遍的柔沙,讨好地抚摸着戏浪人的脚踝,远观此景,颇有“却踏金莲步步轻”的曼妙,是哦,“却”是回首意,看见也怕踏碎浪花不成影,惋惜,还是得意?难以猜透他们的心思。也不,也许另有一番意境吧,是“仙郎彩女临鸾镜”,以湛蓝的海水为镜,顾影自怜,也会来一个“百媚生”。
   伟人说,极目楚天舒。我历来以为这是一种胸怀,而非真实。站在桑沟湾,那些“放眼”“极目”的诗句,似乎一下子被诠释透了,用不着什么“注解”。睁圆了眼眸,昂首向海,湛蓝的颜色一层层加深,那种纯粹的碧,若浣洗的锦缎,如澜起伏着,窾窾发声,徐徐绵延。是碧落于海,不再收回,蔚蓝的天空,若一片锦衾,快要盖住的样子,哦,我明白了,居然海天皆澄碧,苍穹入海,干什么要退缩而去呢?还是“海天一色”这个词简单好,剩下的留给我们去遐想,一叶扁舟穿梭于海带养殖的“海田”中,看不见了,原来这般景色不能错失,小舟从此逝,海天一色中。我左右看看一起看海的人,个个皆是临风面海,似在酝酿佳词妙句。我一手做举状,口吟“东瞻海似杯”,欲吟大海千杯,化作神思妙笔。
  
   二
   最美最搭配的色彩,是桑沟湾不改的色谱。近有白浪戏金沙,这是金银堆积于一起的富贵色。弯腰捧起金沙千千粒,满足一下渴望成为有钱人的心思,再看那“十里莲带轻摇风”,想起关于莲花的诗句,是个假设,“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不开”,太固执了,微风起于莲苹之末,何必唤来东风催莲开。胸中装着玫瑰,心底生着莲花,到处都有花开,且缤纷,且馨香;若心中满是荆棘,脚下羁绊随处生。大海平铺着向前,去拥抱太平洋,汇于何处?不必问路途,不必看太远,知远去,看懂远去的色彩就懂得了远去的目的。浅蓝色,本来就是幽梦的色泽,带着梦去远方;再看十里之遥,碧蓝似玉,仿若玉盘脱手,漂洋过海而去,抓不住,碧染望眼,多么浪漫的一抹。最远处,可见五十里,湛蓝与湛蓝相接,海天交汇,将深沉的蓝,演绎成一道蓝色的玉带,我想伸手接住,以为佩带,我知“佩玉鸣鸾可歌舞”。桑沟湾两侧的礁石,以其通身黢黑而独立海岸,令人生敬,海水的颜色无法染透它的身材,澎湃的浪花无法雕刻大海想要的型,它就是礁石,无论如何,是大海的守望者,以不变的黑色守望着,黑色是最本色,不加渲染,蓝色是大海的灵魂,黑色是大海的精灵,所以,读懂了颜色的谱系,便知色彩为何是相生相成。人在海岸,左右相望,回首去看去听,海松弄声,与海浪呼应着,桑沟湾岸多巉岩峭壁,松柏临高向海,以不变的深绿,给桑沟湾沿线镶嵌上了绿丝带,仿佛是要抱住硕大的海湾,扼住咆哮的黄海波涛。或者,我想多了想复杂了,松柏只为蓝海而起舞,无论大海演奏着轻音乐还是交响曲,绿色都是音乐的音箱,绿色是过滤杂音而存在,也因蓝海而葱绿,因为海之蓝,所以松生绿,这种色彩堪称经典。我想,不必刻意修饰自己的颜色,本色最好,审美的价值不再于是否艳丽缤纷,不在于是否靓丽斑斓。当然,最生动的精灵还是那贴着蓝海疾飞翩舞的海鸥,白色的尾羽,纯白的翼镜,黑色的长喙,墨样的翼展,如果只是观赏到此,那就是浅尝辄止了,有诗句曰:碧海群鱼跃,蓝天鸥鸟飞。这是富饶海洋的写真,不必潜底去看有多少鱼翔虾跳。再怎么学富五车,在大海面前,光是一抹斑斓的色彩,就有着深奥的答案,怕是只能知其一,而不能尽其详。
   桑沟湾也属于风的家园。松涛阵阵,为大海吟一首摇篮曲,沿岸的“神华”“华能”风车,悠闲地转着,似乎是为桑沟湾指挥一场大合唱,唱道:
   风一来/风车如硕花/自然会盛开/舞动半空的梦/就是指路标牌/转化为风电/为千家万户亮起来/为晨曦里的海的苏醒做了精彩的铺排……
   桑沟湾的诗意不是拿来什么诗句给它安插上,而是每一个漫步海岸的人,都会被诗意感染,说出的话,在诗意的海滩,自然成了诗。
   最动人的景观,我历来觉得不单纯是自然风光,因为缺少了风景的灵魂,就像茅盾《风景谈》里所表达的,“红色是最美的风景”,你可以仿词说,蓝色是这里最美的风景,但表达的主题却是肤浅的。而真正美的风景在伸向大海深处的桑沟湾海洋牧场。放眼远眺,隐约可见壮观,蓝水清沥,波涌柔缓,似乎是怕把好几个足球场大的“牧园”摇晃得发晕。牧园上,人头攒动,五色的装束,被湛蓝色的海水托起,他们正在忙碌着,那是海鱼的索饵场,是贝类的繁育场,周围是整齐的海上网箱养殖群。一处海上漂浮的房屋,真的是大诗意。在“牧园”的人,那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撩云牧海,耕海犁水,夜晚,无论怎么失眠,只要头碰着枕头,没五分钟就沉沉睡去,因为硕大的牧园就是一个唱着夜曲的大摇篮,这才是真的枕水而居,听涛入眠。有的人回家就遭媳妇唠叨,海是你的情人?半月不回家,和你们领导谈谈,能不能建“海上民宿”……女人无法找一个非常恰切的理由,只能这样敲打着汉子们。这是诗意的会话,每一个音节都是激动的,男人们也乐于听媳妇们唠叨,毕竟男人们在海中孤岛上守着的是寂寞的诗。其实,养殖公司一个月会组织一次“踏园”活动,参观“牧园”养殖和“耕海博物馆”,媳妇们觉得这是应付,应该把家属安家于牧园。
  
   三
   桑沟湾并不寂寞,当然,大海可以是无风时娴静如镜,与日光交辉;狂躁时可以推波助澜,骇涛击岸,发泄出无限的能量。居于岸边的荣成人,也要和诗意的大海对话,他们使用的语言是诗意的,是不发声的,谁都可以读得懂。他们早就选择了一种诗意的方式——雕塑,雕塑是凝固的音乐,也是铿锵的诗歌。
   于码头栈桥处,是一组“归航”雕塑,青铜雕铸的渔人拉着纤绳,这是期盼,更是那些女人喜欢站立的地方,因为这组雕塑说出了她们的心声。劳动,永远是最美的诗,这组镜头还在诠释着诗歌源于劳动的文学经典之论。
   于儿童沙园处是“拾贝”雕塑,两个赤身的孩童共举一只大大的海螺,这是生活的镜头,也可以给更多的人以诗意的联想,对家庭对事业,对读书对治学,“拾贝”表达的是一种博取之趣,用不着说什么睿语哲言,一眼可参透其意,大海所赐,我们站在岸边,轻轻拾取,这是一幅感恩大海的镜头,蕴含着呵护好我们的大海的意念。
   荣成人用一组雕塑定义着自己的身份,名为“海的儿女”,这是一组劳动的画面,古铜色的雕塑,人物形态惟妙惟肖,逼真极了,有的在合力收网,有的在从海带架上收割海带,有的则在晾晒海带,我尤其喜欢那一组镜头,人物手持海带凌空飞舞,令我想到了“谁持彩练当空舞”的诗句。我与这个画面的创作者军波摄影师非常熟悉,他是根据深海打捞海带的写生镜头进行再创作的,那幅作品太经典,我曾和他商量命名——我持彩练当空舞。诗意的劳作,总是会给人留下深沉凝重的印象,这组雕塑,虽在沙滩上,经风舞沙,但人们都喜欢站在雕塑前留影,我想,他们追求并喜欢的主题应该是——我们用辛勤的劳动和大海对话,这也是荣成人骨子里的精神和性格。
   所有的荣成人,所有客访荣成的人,无论是什么身份的,一定要到桑沟湾看看海,走一走,说不上为什么,似乎较之这里的风景,还有千里海岸线上的太多的风景名胜,更是可圈可点,一位朋友道出了真意,他说,桑沟湾比诗还美。是啊,桑沟湾装满了诗,这里的风景可以唤起我们胸中驻留很久的诗意,这里可以让人感到诗意的存在。
   我的同事退休后就在桑沟湾置房,每日散步于湾畔十几里,浪花簇拥脚步,他说这才是诗意,并解释说波浪翻卷,松涛舞风,制造出充沛的负氧离子,这才是最有价值的诗意生活。让诗意成为生活的元素,是浪漫;吸纳着负氧离子,是健康的追求,是最高雅。
   文字的诗,是用竹简纸页留存的,桑沟湾的诗,是用一湾碧水浣洗着,时来时新,再怎么迟钝的灵感,在桑沟湾的海水里扎个猛子,打个激灵,就会吟出诗,这诗的开头是“啊,啊”……
   谁说诗歌没有用,生活不需要?大海没了诗意,我们观海还有好心情么!诗情画意是生活里最精彩的部分,桑沟湾是一位诗人,她的腹中装满了诗,腹有诗书气自华。
  
   2021年9月23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3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给怀才老师编按,属班门弄斧了。二十年前去烟台,踏着晨光观海,海鸥飞、海水蓝,海浪轻吻大堤。我的耳畔是一曲萨克斯音乐,这种感怀只是浅显的。而怀才老师诸多作品则体现了“魂”,周庄的魂,是水谱的音乐;渔家乐餐厅,“海天奇观,渔家野趣”是魂。黄海西岸,荣成桑沟湾的灵魂,则是满满的诗。种下一片海,诗人月下吟。海里长出全是诗,否则诗人会无病呻吟。海,无风不景,劲风,骇浪涛天,可诗一首雄词大吕;微风,填一阙婉约的小令。湛蓝的书笺,书写了意溢于海的意妙境。只取一湾,极目尽涯,徒步丈岸。月牙儿湾口,装着诗意的风景,台风也回旋,徘徊,不敢也不忍去破坏这种诗句。这种美撼天动地,这种诗让台风望而却步。台风尾巴,在月牙儿湾,推送着洁白的莲花,莲开映日,万朵攒动,挑逗着一脉诗意,让人闻莲香,思剪莲。所有的风景,诗人不墨千秋画,真是尽得澜海景,方知手笔粗。金色沙滩,似硕大的花盆边沿,吸纳落下莲花碎瓣,浪如千里雪,海鸥一线飞。临风舞袖,海天一线,虽忘了笔墨,碧水无弦琴万古啊。诗需要胸襟,只有海才配,极目楚天舒,海天皆澄碧,苍宆入海,吟大海千杯,化作诗万首。海的儿女,勤劳的人们,持彩练当空舞,成了古铜雕塑,在人们心中也的骨子里的精神与性格,“归航”,是多少个家的炊烟灯火,“拾贝”,童趣中的感恩。桑沟湾啊,荣成人心中的诗,比诗还美的景。那些风,那浪,那海天一色……都是满满的诗。荣成人,还有游人,怎能不醉?桑沟海诞生诗人的地方。写着编按,我醉了,吟海千杯如酒。一湾碧水浣洗的诗,是灵空的,又如天籁。老师的文笔妙曼无比,让我词穷,好好欣赏吧。倾情荐读。问候老师秋祺。【东篱编辑:鸿雁南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925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1-09-23 22:33:25
  深谢怀才老师盛情邀请,我在你深邃动情、摇曳生姿的文里已沉醉不知归路,熏染得忘了季节,蓦然回首,发觉正立于大海边的怀才老师朗月清风,满怀豪情,诗意澎湃,滔滔迸溅的文学气韵,激起千重浪,舞动万堆雪。浪花哗然,此起彼伏,仿若与怀才老师在和诗,亦或随着你诗的节拍在奏响一曲海的赞歌。一切美好,只因老师的文自带光芒,熠熠生辉。一个极其浪漫、诗情丰盛的人,胸纳百川,活成了睿智从容洒脱的模样,真好,遥握,谨祝老师诗采赛月华,心态永驻少年时!鸿雁老师的编按亦充满诗情画意,唯美强大,欣赏盛赞!同时深谢鸿雁老师对我的厚赞盛誉,但我受之有愧啊,东篱人才济济,而我微若蝼蚁,能加入这个团队实感荣幸之至,能结识各位老师、文友,是修来的莫大福分,必当惜之。在此谨祝鸿雁老师文丰体健,四季皆安!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9-24 06:54:14
  谢谢罗老师再次包容留墨。喜欢看你的文字,就像你的名字那样,生香溢馨。江山文学邂逅,是一种缘分,缘分这个东西,我理解,可使人满足和丰富,有时候是炫耀的资本,逢人可说我们社团有谁谁谁,有一个生香的女子,住在京口,她的文字,就像轻移莲步,步步婉约,很喜欢罗老师的认真,且是一个极其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人在一起永远觉得开心。谢谢罗老师美评,期待你的,遥握!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