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说“内卷”(杂文随笔)
最近,“内卷”是个热词,以致于全运会有人形容中国乒乓球队的强大,都用上了这个词。
这个词什么意思,不太容易说清。词的产生,是源自于中国的教育产业,是由于学生的课业负担。大致等同于西方社会学中的“剧场理论”:在一个剧场里,如果前排的人不遵守规则,站起来看戏,于是后排的人不得不站起来;于是,最终全剧场的人都站起来了,大家又相当于回到了全部坐下的境地,但是,观剧体验全部下降了。这是一场内卷,每个人都自以为聪明的做了追求个人利益的事,但大家都做了,于是大家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失:但是,在内卷中,如果你不随大溜,你会遭受到更大的损失。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教育是最大的内卷,如今的学生课业负担太重,形成了恶性竞争,如果大家都不承担这样严苛的课业,孩子都能快乐学习,高考一样能发挥选拔效应,这样孩子就能快乐成长,社会大同了。
孩子学习苦吗?确实很苦。也许,大人们看了会心痛。但是,我们别忘了,世界上从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奥运冠军训练苦吗?原子弹的研发苦吗?我很欣赏一句话“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如果有,那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孩子想快乐,在孩提时可以,因为有家长在为他负重前行,但是,当他指望一辈子依靠家长为他负重,我们只会培养出巨婴。所以,孩子从小还是要独立。当孩子小小年纪自己推着行李箱,自己整理自己的衣物时,我们看着他辛苦,但别忘了,这在我们的邻居日本那是常态,我们千万不能为了让孩子现在快乐,将来吃亏。所以,我们看到的不是辛苦舍不得,而应该是高兴和欣慰。学习上更是如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想快快乐乐地浅尝辄止,是不可能学到真正的本领的。在资质差不多的情况下,你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花费更多的努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我不知道那些宣扬减少课业负担的专家们,是如何解读“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如何解读“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励志故事的,想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绝不是让他们玩玩闹闹快乐成长就能够的。
剧场有剧场的规则,不能站起来影响别人观剧是规则。我不知道孩子更努力,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违反了哪个规则。是不是奥运会上也可以规定,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不得超过多少小时,违者取消成绩?一个孩子努力了,带来了其他孩子的更努力,这是内卷,但更是好事啊,带来了全民素质的提高,不是我们应该举国欢庆吗?为什么专家们忧心忡忡?也许有人说,孩子天性是快乐的,并举西方为例,但真实情况是,西方教育是分层教育,优质的教育一样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而且和中国不一样的是,这种优质的教育还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普通人一般花不起,所以根本就没指望能接受到优质教育,于是就这样快乐的学学,随便上个公办学校吧。这些快乐成长的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绝不是精英。那些信奉西方的专家们,你也可以让自己的孩子不用上大学,那同样是很快乐的,将来可以做个普通的不需要技术含量的普通劳动者,没必要一方面忽悠普通百姓,一方面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优质教育吧?
学习只会培养出高分低能。我不知道这是哪的理论。我不怀疑有这样的例子,但由一两个这样的例子得出这样的结论,绝对是以偏概全。别的不敢说,但就本人这么多年接触到的事例,很多在工作中的佼佼者,当年在学生时代也是佼佼者,原因很简单,学习能力强,在工作中学习东西也快。有人统计过中国的优秀企业家,绝大多数都是名牌高校毕业,连比尔盖茨都说想自己这样的是特例,绝无仅有,想成就事业的人,还是要接受好教育。再说了,如果学习只会培养出高分低能,那不是“学习”这个方式的错误,而是我们学习的知识出了问题,是值得那些教育专家们好好反省的。中国高考制度改来改去,到底是成功还是羞言失败,大家心知肚明。我倒是觉得,高考既然是选拔,没必要花样百出,就是考最基础的学科,就一个标准,不需要花哨的选课,硬碰硬,也没任何投机取巧的成分。而且,基础教育的时限可以短些,大学的时限可以放长些,接受更专业的培养。当然了,我不是不足与谋的肉食者,没有发言权,只能说说而已。
也有的专家会说,现在补课什么的已经成了常态,要花家长大量的金钱,造成了新的不公平。其实坦率说,不公平是社会的痼疾,任何时代都无法避免,我们只能正视。有钱人的孩子,天生就比你有钱,这无可奈何。有权人的孩子,天生就比你享有更多的资源,这同样无可奈何。补课好不好,见仁见智,而且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这绝不可以一刀切。反之,取消正常的补课,就会公平了?有钱人有权人可以请名师为自己孩子一对一的辅导,普通的孩子只能自己学,那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平。
说到底,教育内卷,是荒诞的伪命题。世间唯有辛苦付出,才会得到回报,任何事都如此,学习也不例外。
这篇杂文行文流畅,文笔精练,思路明快,直中靶心,我不由地为此拍手叫好。拜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