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悬崖之上》观后感(散文)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某一天,在苏联接受特种训练的共产党员张宪臣、楚良、王郁、小兰组成四人任务小队,回国执行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行动。
雪花纷飞中,四人任务小组降落在东北这片白茫茫的林海雪原。一场白色雪国里红与黑、生与死的较量就此拉开序幕。
由于党组织内部出现了叛徒,四人任务小组跳伞的从那一刻起就落入到了敌人设置的无形的天罗地网之中。他们置身于步步惊心的危险罗网里,却无从得知。从一开始,这似乎就是注定失败的任务。揪心,我不由得担心起来,替他们捏了一把汗。
电影里,但见白茫茫的雪地,雪花簌簌而下,破旧不堪的绿皮火车,不时传来的刺耳枪声,人被射杀的血腥场面,纵横交错的街巷,恐怖的电刑拷打,以及背后更多的重重杀机,无不把我揪心地拉进了一个久远的灰色年代。
夜幕下的哈尔滨,无时无刻不是雪花纷飞,阴冷、诡异,令人毛骨悚然。
逃无可逃。
人人自危。不时地有正义之士被毫无人性的敌人秘密处决。
人人立于悬崖之上,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包围。
人人孤独,内心害怕而又心怀希望,等待黎明的到来。
张宪臣不幸被捕后,被特务电刑拷打时,不仅肌肉被高压电电得颤抖不止,甚至大小便失禁,惨不忍睹。即便是这样,他依旧紧咬牙关,绝不招供。那时他视死如归的眼神,震撼到了我。我真的很难想象,不过是血肉之躯,是怎样抵抗如此非人的折磨,凭什么?就在这时,我的脑海闪现“共产党人的信仰”几个字,我感受到了心中有信仰的喷薄力量。
长期卧底于敌特内部的共产党员周乙,撕下伪装的面具,先是舍命救下战友张宪臣,继而在特务的包围下,顾全大局的张宪臣又选择舍弃自己的性命,和敌人生死一搏,再次落于虎口。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时,两人又是怎样的大义啊!
镜头推进,我看到特务枪决张宪臣时,就在枪响的那一瞬间,周乙点烟的手,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这一细微的动作,没能逃过老谋深算的特务科科长高彬鹰眼一样的目光。我的心猛地一沉,暗道:“遭了!”
为了逃出狼窝,王郁吞下一小片致命药片,差点就失去了生命。而在特务严密监视下的医院,王郁从潜伏在特务科内部的共产党员周乙的口中得知,丈夫张宪臣牺牲的消息,犹如一记晴天霹雳。内心坚毅的她崩溃了,独自一人蜷缩在冰冷卫生间痛哭流涕。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知不觉间,我竟然落下了眼泪。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弹指流年。
就在不久以后的七月一日,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这是多么伟大的时刻啊!作为一名有着二十二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我骄傲,我自豪。
哪里有岁月静好?因为有太多的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们才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
为了迎接黎明,太多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这是一段不应该被忘却的记忆。
影片结束了。我依旧静坐在座位上,许久、许久。
随后,我拿起剩下的爆米花和喝光了的可乐瓶,离开了座位,踱步走出空荡荡的放映厅,回到了温暖的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