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门第与爱情(随笔)
今天,偶然的机会,我看了一会儿国产的电视连续剧《门第》的第二、三集,平日里以刚健自居的我眼角湿润了。
我看到一无所有的何春生,喜欢将军的女儿罗小贝时的那种纯洁、羞涩、无奈、善良与期待的复杂心绪。我想,何春生放弃父母定下的婚姻,原因在于穷人也有尊严,不想让爱情变成感恩,爱情需要对方真心付出,虽然他本人很喜欢罗小贝。这时的他只是隐隐地觉得门第的差异,还不知道他们如果相爱,将不仅仅面临各自家庭的差异,还必须面对爱情观、价值观的不同以及社会地位的差异,收入的差异,朋友圈子的差异,消费的差异,太多的差异。
然而,爱情在“门第”之下就像一个带着善意的谎言,只有在婚姻的博弈中互相体谅,互相关怀,携手走出“门第”的差异,才能收获最终的幸福!
希望我有时间能够把它看完,应该是一部很感人的影片。
有人这样解释门第:“门第,旧指家庭在社会上的地位等级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爱情的解释则很多很多,其中的一种解释是“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在汉文化里,爱就是网住对方的心,具有亲密、情欲和承诺的属性,并且对这种关系的长久性持有信心,也能够与对方分享私生活。”
门第与爱情总是不情愿地被联系在一起,如沾沾草般,让人想甩也甩不掉。爱情犹如一首哀伤的歌曲,让人眷恋,让人感动,因为人们还有感动,因为人们还能被感动。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因为爱情而悲喜交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门第悬殊的爱情,大部分在婚后总是难以长久的。当然,也许我孤陋寡闻,真正的爱情有很多,可惜我不知道而已,如江津的爱情天梯,如《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与罗丝。
我记得《泰坦尼克号》里杰克与罗丝的旷世绝恋,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深深感动了几十亿观众,也感动了当时在警校读书的我。我记得我们的一位女教官去电影院观看了七次《泰坦尼克号》,伤伤心心哭了七回。
人们为何而哭,为何而感动呢?也许他们是为不沉之舟的“泰坦尼克号”沉没时,显现的人性中善良与丑恶、高贵与卑劣的较量而哭泣吧。贫穷而善良的杰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恋人罗丝,自己则在冰海中被活活冻死。人们为何而哭?伟大的爱情为何那么短暂,如昙花一现。十多年过去了,我在工作中见到了常人无法看到的悲欢离合,妻离子散,加之自己也是个奔四的人了,我是这样评价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它的沉没不是因为撞到冰山,而是因为爱情太过沉重,把它压沉的。如果泰坦尼克号不在海中沉没,杰克与罗丝的爱情也会在现实生活中沉没,因为门第的不同,因为社会的不承认。杰克与罗丝只能有短暂的爱情,美丽而凄婉。
门第总是折磨着爱情。国人的婚姻并不都是门当户对,即使门当户对的婚姻也并不都是长久而甜蜜。现实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醋,现实生活中的亲情、责任,现实生活中工作的压力,生存的问题,总是让人喘不过气来。
为何很多门第相当的恋人恋爱的时候幸福无比,婚后不久就会三天一小仗,半年一大仗呢?原因其实很简单。谈恋爱时,人们总是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而婚后,人们很多不好的,甚至丑陋的方面都在对方面前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加上柴、米、油、盐、醋等等的烦恼和必须面对的现实,人们的爱情就逐渐烟消云散了。
外国人也讲究门第,但是国外的人们,没有爱,就分开,过得洒脱。国人,即使没有爱情,也会选择继续在一起生活,虽然他们很多时候是活给子女看,活给外人看,甚至是演给自己看。中国人总是很内敛的,压抑的,中国人总是为自己想得很少,为家庭牺牲很多,或者为面子活得很累。
影视剧中演绎的大部分爱情都是门当户对的王子与公主的故事,富有、浪漫、幸福。这样的影片远离我们的生活。
影视剧中很多镜头所谓的感人都是用钱砸人,太假,但是华丽,风花雪月。八零后、九零后的俊男美女爱看,票房一路飘红。我想这样的影片对于我们的成长是有害无益的,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对他们人生的误导。生活并不是处处开满鲜花,并不是已经富裕得有用不完的钱,生活有风险和艰辛。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我喜欢看《非诚勿扰》,那里有感动,也有喜剧效果,那里有太多的奇葩。我不喜欢《百里挑一》,那里的美女对于爱情是这样解读的,你有五百万的房子,有一百万的车子,你才有资格谈情说爱,换句话说,穷人是没有享受爱情的权利,太过拜金。但是,站在上面却都是白富美,养眼。成都台的相亲节目,真实,但是乡土气息浓厚,不华丽。美丽而真实的东西,在现实中总是渴望而不可及的。
美丽终将逝去,容颜必将老去,没有永恒的爱情。到最后,两个人在一起的原因是双方的责任、容忍、关爱,相互扶持。再好的子女都将会为他们的爱情、婚姻、工作而离开你,能最终陪你走到生命的终点的是那个与你天天争吵的他或她。门第是爱情的绊脚石,但是经过岁月的磨合,门第这块顽石会被磨平,会逐渐丰富爱情的味道,让爱的人百感交集,回味悠长。
我相信爱情的存在,我相信真爱永恒。虽然,爱情并不是随处可见,唾手可得的。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