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月亮之乡(散文)
“月亮怎么还没出来呢?饺子都凉了!”我一边望向窗外,一边嘟嘟囔囔地和老公说着。
这个中秋,暮色深沉,厚厚的云层仿佛一道帷幕挂在夜空,月亮隐藏在云层之后,迟迟不肯露面。
今年,我们依然像往常一样和公公婆婆一起过中秋节:一边吃着饺子,一边和远在外地读书的女儿、工作于他乡的小叔子一家视频。我看着他们点的外卖海鲜、饺子,他们虽然是满满一桌子的美味佳肴,但老二还是想吃家乡的羊肉馅饺子。女儿在宿舍里说她更是想吃家乡的月饼,只因这两种月饼味道不一样。小侄女还弹了两首钢琴曲子,这使节日的氛围更浓了,外面的爆竹声打破了中秋之夜的寂静。
在我们焦急地等待中,一片如水的光亮飘进窗扇。我倏地向客厅的窗户跑去,并急切地向东方望去。乌云中露出了一张明媚的脸庞,仿佛一个美女慢慢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一轮明月慢悠悠地升起,我似乎看到嫦娥舞着衣袖,吴刚端起桂花酒,眼神迷离,是酒醉还是人醉,月亮或许懂得。玉兔也活蹦乱跳地舞动起来。我看了一眼摆在桌子上的水果、月饼、饺子,心里甜甜的,好像已经和月亮分享了美味和喜悦。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到了多年以前故乡的中秋节。
那时候正值秋收,一家子忙得不可开交。早晨天空泛起鱼肚白,一家人就早早起来了。每年要举行领神仪式,爷爷准备一盆冷水,把纯白的新毛巾放进水里,早已被牵来的大羯羊,它的头深深的埋下去——不情愿地被拖来了。当爷爷把沾满了冷水的白毛巾往羯羊头、身体上淋水,羊的皮袄又白又厚又密,一下子冷水渗不进去,爷爷用它满是老茧的手,继续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大家的眼神齐刷刷地注视着羊的身体。慢慢地,羊开始打冷颤了,它的头摇得像货郎鼓,身体不停地抖动;又像调皮的孩子听不懂妈妈的话,无奈地一个劲儿地摇头晃脑。只要羊抖动一下身体,就证明已经领神了。开始杀羊了,爷爷刚把羊头羊蹄和身体分离,妈妈和奶奶就开始煺羊头蹄,那可不是谁也能干得了的活儿呢!她们把水烧开了,煺哪里就浇哪里,因为水太烫会烧死羊皮羊毛,而且羊毛死死赖在上面不肯下去;水不热又无济于事。看着奶奶娴熟的动作,我也蠢蠢欲动——哇,烫死我了,毛没拽下来,我的皮肤却被烫伤了。我只好乖乖地敷块土豆,站在一边偷偷学艺。我方才懂得,无论干什么都有一定的技巧,不能眼高手低。
收拾完羊,妈妈已经把面醒好、和好了。爷爷开始给我和弟弟烙小月饼,工具是一把已经洗干净的梳子,一双筷子,一把小刀,一把剪刀,佐料有黑豆、红豆、芝麻、以及红红绿绿的色素。因为常年用手拔麦子,所以爷爷的手粗糙得很。他的手上不是一个个小小的白泡,就是一道道红红的裂口,而那些伤口,则像一张张欲张开的小嘴。可是他竟然浑然不觉丝毫的疼痛,你看,他把面揉成小小的面团,用小擀面杖擀平,然后用小刀开始精雕细琢,一会儿一只可爱的小兔活灵活现站在案板上,两只耳朵翘起来了,中间还抹点红色条形,用它来点缀一下,你看,它的嘴巴撅撅的,眼睛是用红豆做的,尾巴短短的向上翘着。它的两条前腿似乎在玩儿什么东西,向上搭着。一条小金鱼悠哉悠哉地来了,你瞧,它还吐着泡泡,爷爷用面搓成细条,弄成几个小圆圈按在嘴巴上面。鱼的鳞片是用剪刀剪的,像一个个套在一起的圆环,然后点上红绿相间的颜色,零零星星撒些芝麻,鱼的翅膀用梳子压成细纹,用刀裁成蝴蝶翅状,它的尾巴也是条纹型,然后向两侧分开。一团面在爷爷手里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他仿佛动物王国的主人,看,一头小猪圆滚滚地爬出来,耳朵又肥又大,它的尾巴还向上卷曲着,四只小腿肉乎乎的,面条的形状粗中有细特别形象,就连它的脚丫子都被搓成了两瓣。牛儿和马儿更是好看,马的腿似乎腾飞的样子,牛的额头上还画了一朵红梅花,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喊着:“牛头上长出梅花了”,一家子都被我逗乐了。还有一个漂亮的花篮,爷爷把面搓成细条,用手盘成一朵朵花儿,然后用筷子夹住,沾点水放在面片做的篮子上,再用剪刀剪成半圆形,中间挖空,一个花篮摆放在眼前。妈妈负责从平锅里烙月饼,那时候烧的是羊粪,火候适宜,一个个小动物的皮肤由白逐渐变黄,出锅后想吃却不忍心开口,妈妈只好把小月饼与冰果攒在一起挂在墙上,我和弟弟看着它们,直流口水,而它们,也仅供观赏,不可亵玩也。
吃过午饭后,来不及休息,我们一家子还得去地里挖土豆,爷爷和爸爸负责用锹铲把土豆连根带苗从地里铲出来,我和弟弟负责提蔓子。你瞧瞧,那土豆可恋家了,它死死黏在根上,不愿意离开。而我用尽全力生硬是把他们分开,用手一抖,土豆飞得到处都是,它们像黄色的金元宝洒满一地;奶奶和妈妈负责把土豆攒在一起。还有一名特殊的外来劳动人员,他就是村子里热心肠的二玉红,他只负责装口袋简单一点的活儿。他的脸由于经常在外面饱尝风吹雨打,变得黑黝黝的,他的牙齿都格外的白,他的皮肤虽没有非洲黑人那么油光锃亮,但也的确与众不同,他从不开口说话,总是傻傻地笑,露出一排排洁白整齐的牙齿,笑起来真好看。他从来都不会使坏,还乐于助人,所以奶奶特别喜欢他,经常给他好吃的还有热乎的饭和一些棉衣服,冬天怕冻坏他的小身体。奶奶说:“善良的人天赐幸福,施善积德,作恶惹祸。”我当时只是点点头,现在回味起来这句话的份量竟然那么重。
我们虽然很累,但大家的笑声却不断,弟弟不小心把装好的袋子碰倒了,土豆撒了一地,奶奶弯着腰,不停地东挪西走来捡土豆,她留下了歪歪斜斜的一串串小脚印,直到那一个个口袋都鼓鼓的。但是,奶奶的腰却更弯了。
我们一家人忙乎了一天,开始包饺子,奶奶的饺子有花边儿的,像一朵盛开的白莲,美丽又雅致。有耗子饺子,我虽然最怕老鼠,但我喜欢吃奶奶包的耗子饺子,因为它有一种别样的味道。还有一种合叶饺子,虽然它皮薄馅少,但奶奶说这是聚宝盆,而且话说是越吃越有,但其实我们也真的觉得越吃越有。
晚上,我们早早把桌子搬在院子的中央,并且把妈妈画着兔子的月饼朝着月亮升起的方向立起来,把爷爷雕刻的花篮西瓜摆放出来。它像一盆绿色的花篮里开满红色的花,而紫色的葡萄晶莹透亮令人垂涎欲滴,等到月亮来品尝它的美味。
忙碌了一天的家人,一起闲下来赏月,别有一番情趣。我们搬着凳子,坐在院子里,一起等待月亮爬上山顶。小时候,我始终认为,月亮就是我们家乡的,不然为什么总是在暮色中伴随着我们度过每一个夜晚,不离不弃呢?
不论干什么,其实过程最唯美,“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想着月亮悄悄地探出头来,看见故乡的山、故乡的炊烟、故乡的人儿、还有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定满心欢喜,尤其是看见忙了一年的人儿能抽时间观赏它,更应该喜出望外吧!
月亮终于耐不住寂寞了,我在想,它究竟是闻到了月饼的香味,还是想到了急切的人儿?它爬上东山山顶,一开始露出半个脑袋,圆圆的,像调皮的小孩子爬在篱笆墙上,个子矮小,睁大眼睛好奇地望向篱笆内的田园风光。
渐渐的,它露出了整个笑脸,照亮了故乡的大山,以及故乡的每个院落,那时候没有人响鞭炮,但我们的笑声却充满了整个院落。
爷爷牙齿掉的早,虽然嘴一笑就瘪了,但他的皱纹却舒展开来,像一个老寿星,给我们带来福星和幸福。
奶奶乌黑的短发特别精干,俩只小脚不停地走来走去,我猜她的脚上又起泡了,但奶奶仍然笑容满面,她说:“月圆了,家圆了,人也圆了,每年这样该多好。”奶奶的眼神充满了喜悦和期望。
月亮越升越高,整个村庄变得宁静、美丽。故乡沉浸在祥和之中,爷爷奶奶也睡着了。后来,月亮悄悄地藏在了云霄里,一片光亮被黑压压的乌云遮住了,不知什么时候,他们悄悄走了。
奶奶在第二年的八月初九,悄悄地离开了我们,那个中秋节的月亮不再圆圆的,也不再亮亮的,被乌云包裹得严严实实。又过了几年,爷爷也走了,他怕奶奶寂寞,因为奶奶胃不好,他要给奶奶烧水,煮饭,给奶奶搓莜面鱼鱼,弄碗热乎乎的羊肉汤汤,我仿佛看到奶奶不再用枕头捂着肚子,她的胃病一定好了。因为我仿佛又看到爷爷奶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天上有个明月,我心中也有一轮明月,我不知道究竟是哪个更圆、哪个更亮。爷爷奶奶已走了多年,可是,他们的爱仍然就如这月光温柔静谧,留下温暖和亮光。他们的教诲像明媚的月光引导着我们向黎明走去。在我的心中,爷爷奶奶的笑容永远那么灿烂,永远如这圆月般美好。
现在,我似乎还坚持那么幼稚地认为,明月只属于我们家乡,属于我们村落。
(原创首发)